《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背诵两首古诗。2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 辽阔。3 .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 .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2 .理解古诗意思,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画面表达清楚。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3 .能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高耸入云的特点。(难点)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 .(出示李白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2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
2、他写的诗吗?谁来朗诵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回答)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夜宿山寺。3 .(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写的诗。)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十分热闹,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 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二、初读古诗1 .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师范读)2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 .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四、教法、学法:1 .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气氛之下进 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说学法
3、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 .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 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 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那么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 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
4、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 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 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一局部是文人专门作的;一局部是从民间提供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 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简单了解, 不需要记忆)(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
5、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 千古传颂的牧歌。1 .展示配乐朗读。2 .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10(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dn”。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 /见牛羊。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 “苍苍”“茫茫” “见” “牛羊”。情感提示:质朴粗暴、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 大草原的歌颂,它
6、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 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 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么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 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3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4 .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三)品读,再现意境美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 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
7、草原的 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2 .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 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 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例如: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 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 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 伙,在悠闲自得吃
8、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 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11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 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 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1 .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2 .学生展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 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
9、这 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一一(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 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 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 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 川的美丽富饶,表达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 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 家乡)3.
10、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 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U)1 .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2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衬托表达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 草原的壮阔。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 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 低,这一现啊,
11、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 变得更加美丽。12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 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 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比照、衬托)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 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 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 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
12、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 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 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 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 就叫作一一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 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 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
13、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 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夜宿山寺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 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 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 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
14、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 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13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确实立奠定了基础。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确实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 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 .认识“宿、寺、危、辰、恐、惊” 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 3个字。2 .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教学
15、重点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 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 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第二板
16、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 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 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14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1 .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2 .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
17、示事物之高、深的创 作习惯;3 .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4 .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5 .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 可爱与率直的情感。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 “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 古诗,从而到达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
18、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 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 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着学生品读 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 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 其一)1 .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2 .给诗配画。3 .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o不敢高声语,o4 .李白还
19、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四、说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禀承这一15 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古诗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 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 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 蕴起来。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
20、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 诗的意境等。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 气息,陶冶情操。164 .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 生共读)5 .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指名读。三 品读古诗1 .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生自由交流山寺给自己的感 觉。)2 .学习第1句“危楼高百尺”。(1)齐读第1句,教师指导“危”字写法,并用“危”组词。(2)提问:(看图)图中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显得很小。)(板书:楼高)(3)
21、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句诗还从哪里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4)师解读“高百尺”。3 .学习第2句“手可摘星辰”。(1)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 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2)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诗。(齐读、指名读)4 .学习第3、4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教师指导“惊”的写法,进行组词训练。(2)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形 象地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
22、,进一步突出楼之高。)师: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 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 书:夜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心翼翼。读得轻一些、慢一些。)(3)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5 .师梳理全诗意思。(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站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他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6 .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讨论: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1 .背诵这首古诗。(指名会背诵的学生来背诵)2 .学习生字“危、敢
23、、惊”。(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书写顺序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组词训练,记忆生字。(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重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敕勒歌。(重点)3 .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辽阔。(难点)一、导入新课1 .出示本课插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2 .这幅画描绘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敕勒歌中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去赏读这 首诗歌吧。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1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古诗敕勒歌。(注意:“见”在本诗中读xidm。)2 .同桌之间互相朗读
24、,互相正音。3 .请学生把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圈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记忆。4 .巩固字音。(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口头组词。去拼音后开火车认读。(2)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快速记住这些生字?5 .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三、再读古诗,感悟诗境1 .请学生再读古诗,要求:把学过的生字、新词带进古诗里读一读。2 .指名读古诗。3 .理解古诗意思。(1)自读古诗,圈出诗中不懂的字词。(2)学生质疑,教师解疑。(3)结合图片和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4)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师补充归纳。(辽阔的敕勒川,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帐篷,笼罩着整个原野。苍天空旷辽远, 草原一望无边。微风
25、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众多的牛羊。)4 .出示古诗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图片,请学生结合图片朗读古诗,并背诵。四、指导写字学习“阴、似、野、苍、茫” 5个生字。1 .重点指导“野、茫”两个字。野:左边“里”字最后一笔改横为提。茫:是草字头,不要写成三点水旁,右下角是“亡”,不要少写一点。2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3 .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书写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教学板书夜宿山寺夜宿山寺高百尺、摘星辰(楼高) 不敢、恐惊(夜静)(地点阴山下敕勒歌天苍苍 似穹庐草原壮美的画卷京色1野茫茫牛羊壮.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易于背诵,但二年级学牛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重点 字词的妙
26、用方面还有欠缺。所以在教学方面,我配合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融入诗境,从而更直观 感受到作者当时写诗的情景,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深入。第二首诗语言朗朗上口,重在写景,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 学时,我一方面要做好朗读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依据 插图想象画面,将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 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
27、人”从听觉 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全诗 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 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 活、对家乡的热爱。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 风格,境界开阔。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 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 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
28、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 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 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课上采用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气氛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 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这节课上,学生
29、们充分发挥 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 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二、成功之处1 .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如在学习认读生字词时,综 合运用指名读、齐读和小老师领读的方式,将读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2 .课堂上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至少要保证10 到15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这堂课我给足了学生练写生字的时间,对生字的讲解精细到每一 个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落笔、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较细致。三、缺乏之处1 .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一味地牵引
30、,反倒限制了 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2 .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语”的意思,“语”是“说话”的意思。3 .精读环节,知识点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 到位。四、改进措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把课外的引进课堂, 也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积极营造班级爱阅读的气氛,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提高识字量和阅读量。同时,我要加强自 身语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教学反思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
31、拼音 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人大 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清 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孩子 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着学生 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 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
32、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 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 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 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三.缺乏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 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 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得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 上
33、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 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破陈旧的模式,张开想象的翅膀,让 语文课大语文化。敕勒歌教学反思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 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我力
34、求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 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 文精神。一.教学效果: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 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2、拓展较好。 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一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 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3、问题设计合理。 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 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
35、了这个问题。二.成功之处:第一,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方式多样,层次清楚。首先是读准读 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再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准的 读音,接着指名读诗歌,检查读音。最后全班齐读,读顺课文。其次,读通读懂课文。由学生 自由读课文,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学生在理解诗歌内 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 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之 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
36、究,相互解答。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 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中不仅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注重了 学习方法的积累与培养。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再 去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诗歌。在学生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理解时,表扬好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同 学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预习画,有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的同学通过合理想象, 合理推理去理解关键词句。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表扬,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好的学习方法。三.缺乏之处:初读课文时,对难读的字强化不够。诗歌中有许多难读
37、的字,如“敕”、 “勒”、“穹”等。这些字要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重点指出来,加以训练,读准认对。四.改进措施:要引导学生准确、具体地进行评价。教学中,学生相互对各自的朗读进行 了评价,不要过于笼统。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都要准确、具体。【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即使是“板画” “用手势表示”等教学 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诗意。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 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教什么、学什么,以文 本
38、为核心,精当!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 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如:“危”字怎么解释?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 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缺乏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 给学习方法,表达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
39、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 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 热爱。“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 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 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确实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 方法。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确实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 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