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15首(2003—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15首(2003—202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15首(20032021 年)目录课内外年代地区诗题作者朝代首句形式备注课内2021河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古体诗课内2011河北承德钱塘湖存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律诗课内2020河北注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前不见占人占体诗课内比较课内2020河北赤壁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绝句课内比较课内2019河北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词课内2018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古体诗课内2017河北州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贱刘禹锡唐代巴山楚水凄凉地律诗课内2016河北兼葭诗经煞荫苍苍古体诗课内2015河北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律诗课内比较课
2、内2015河北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律诗课内比较课内2014河北己亥杂诗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绝句课内2013河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舟鸦曲课内2012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古体诗课内2011河北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词课内2010河北胡乐大扬州初逢席上见贬刘禹锡唐代巴山楚水凄凉地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百草折, 忽如一夜春风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千百丈冰, 中军置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胡天八月即飞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 狐裘不暖锦衾薄。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琴琵琶
3、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5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人名)。(1分)6 .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2分)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 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 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 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
4、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 边塞诗中的佳作。【参考答案】5、岑参6、题目的理解:从字面意思看点出了送别的背景是下雪天,点出了事件是送别武判官 归京,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边塞诗;深层意思是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7、B(2021河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 .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6 .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分)【参考答案】5 .折断的戟沉
5、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6 .是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 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 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 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2020河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6、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 怅。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参考答案】5 . A选项中,谈到小序的作用。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 如交待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一般认为,宋词较多出现题序,始于张
7、先;而苏轼 主张“以诗为词”,小序承载的功用越发明显,也由此开始转向繁复;到南宋小序甚至不再 是词的依附,甚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由此看,A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B选项中,把酒问天见于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陡然发问,把作者 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因此没有问题。C选项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这句词情感波澜起伏。苜先,接续上文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向深远发展,倾心于天 上宫阙,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 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
8、处不胜寒”,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 词人又有些犹豫了,终不忍弃绝人间。由此可以看出,选项中说对人间生活的厌弃”是 不正确的。D选项中,字面意思是“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 呢? ”看起来是在埋怨月亮,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了因亲人不能团聚产生的惆怅之情。6 .对于“句子为什么有名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句子的赏析。通常我们说, 赏析要包含诗句原意,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几个方面。这里我们 就可以从原意入手,然后写出诗句的深层含义,由于没有复杂的意向和典故,最后分析一 下诗句的写作手法即可。(2019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
9、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
10、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 .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答:【参考答案】5.1)解析:该诗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 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6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胃”、“飘转”组 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而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 以及焦灼苦闷心情。(2018河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
11、曲,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病树前头万木春。 暂凭杯酒长精神。A从诗的题目看, B这首诗的首联, C这首诗的颔联,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 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参考答案】6、答案:A8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2017河北)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
12、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抵;。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9 .请解称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J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洎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11 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参考答案】5. (2分)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13、6. (3 分) I)春望 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2016河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
14、和气概。B. “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 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1) .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 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参考答案】6. (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7. B(2015河北)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
15、“离愁”的? (2分)答: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3分)答:【参考答案】6. (1分)【答案】龚自珍(有错不给分)7. (2分)【答案】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 托“离愁二(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8. (3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 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 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 分,言之成理即可)(2014河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16、断肠人在天涯。7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人名)。(1分)8 .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回的一项是(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 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参考答案】7.马致远8.C 9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2013河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17、何由彻!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1分)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答: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答:【参考答案】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2012河北)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18、久,千里共婵娟。7 .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答:8 .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答:【参考答案】9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10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 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2011河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19、1 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他最迷恋“”这一景致。(1分)1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现的画面。(2分)答:1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参考答案】7. 1分(有错不得分)白居易绿杨阴里白沙堤8. 2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 的燕子,乂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9. 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 情。(2011河北承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 .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2 分)8 .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9 .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答:【参考答案】10 刘禹锡白居易11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2 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2010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