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258096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9.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5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先秦】战国策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课件课程目录壹新课导入贰疏通文意叁作品赏析肆问题探究伍词语积累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文言文的特殊用法。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以日常小事类比、层层推进的说理技巧;思考这种设喻谏言的论说艺术对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有何借鉴意义。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壹新课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

2、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策献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编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

3、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创作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

4、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齐威王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

5、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邹忌邹忌(约前385年前319年),一作“驺忌”,尊称“驺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史记亦作驺忌,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县(今江苏省邳州市),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前360年前后,齐威

6、王起用邹忌实行改革,“谨修法律而督奸吏”。贰疏通文意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

7、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邹忌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兼语句邹忌进谏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谏:直言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了解题目的含义春春邹忌邹忌修八尺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有余,而形貌昳丽昳丽。朝服衣冠朝服衣冠,窥镜窥镜,谓其妻曰

8、:,谓其妻曰:“我我孰与孰与城北城北徐公美徐公美?”其妻曰: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及君也?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而形貌昳(y)丽:而,表并列关系。昳丽:光艳美丽。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窥镜:照镜子。孰:谁,什么。与:和比。及:比得上原文注释旦日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9、曰:“吾与徐公孰美?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若:如。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又:更。寝:躺着。美我者:赞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原文注释第一部分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

10、,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

11、,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曰: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臣诚知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皆以美于徐公。今齐。今齐地方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之,王之,王之蔽蔽甚矣。甚矣。”诚知:确实知道。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地:土地,疆域。方:方圆。宫妇:宫里的姬妾。左右:身边的近

12、臣。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原文注释第二部分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王曰:王曰:“善善。”乃乃下令:下令:“群臣吏民能群臣吏民能面刺面刺寡人之过者,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3、能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谤讥于市朝,闻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善:好。乃:于是,就。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原文注释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而间进;期年期年之后,虽欲言,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

14、廷。时时而间(ji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期(j)年:满一年。期,满。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原文注释第三部分译文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

15、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叁作品赏析分层赏析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

16、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

17、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几个字就将一位正直、忧国忧民之士,辗转反侧于床头的形象跃然纸上。2、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

18、求于我3、你如何评价邹忌?开头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4、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不同点:妻子 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 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 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轻缓。(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5、讽、谏、刺、谤、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讽: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谏:规劝君

19、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刺:讽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讥讽。三问三问妻:我就与城北徐公美?妾:吾就与徐公美?客:吾与徐公执美?心理心理自我欣赏自知之明、怀疑怀疑,再确认三答三答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心理心理赞美、偏爱讨好、惧怕谨慎、客气三思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一进谏的缘起。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

20、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

21、,说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家事家事 国事国事 妻妻私臣私臣宫妇左右私王宫妇左右私王妾畏臣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朝廷之臣畏王客求臣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谏邹忌讽谏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

22、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2、从文中可见齐威王是怎样的国君?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齐威王是一位勇于接受批评,知错就改的君王。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3、文章怎样写齐威王纳谏的成效?正面写国内“三变“

23、,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威王纳谏之成效。三赏赐三赏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三变化三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写齐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进谏的结果。板书设计妻妾客邹忌受蒙蔽私畏有求于臣类比说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齐王受蒙蔽之甚肆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你能找出来吗?提示:如邹忌的“三问”等。(1)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其妻

24、、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赏:能上书谏寡人者下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初 门庭若市 数月 间 进 期年 无 可 进2.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威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

25、见太,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邹恳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3.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能劝谏成功,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这也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相关。邹忌关心国家大事

26、,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比美”经历,能够深人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这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4.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的特点在于说理方式的独特性。治国之道原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道理,但这种观念是从具体的故事中引出的,这就需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邹忌发现妻、妾和客三人的回答都不符合事实,他并未轻信三人对自己容貌的赞美和肯定,在理性思考之后得

27、出结论:自己与城北徐公相差甚远,而之所以三人都歪曲事实,是出于各自的原因(“私我”“畏我”和“有求于我”)而有意讨好自己。异中见同,这是抽象思维的第一步,而后的因果分析,是逻辑思维活动更进一步的体现。邹忌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国家层面,最终得出了君王更易于受弊的认识,因此主张应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5.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邹忌:以家事喻国事 诸葛亮:直接提出建议 婉言进谏 直言进谏 口头进谏 书面进谏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伍词语积累一词多义吾妻之美我者:动词,认为美不若君之美也:形容词,漂亮好看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又何间焉:参与美美 受下赏:形容词,下等乃下令:动词,下达间间 我孰与城

28、北徐公美:哪一个,谁 孰视之:同“熟”,仔细下下 孰孰一词多义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若若 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 门庭若市:动词,好像朝服衣冠:名词,早晨 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 皆朝于齐:动词,朝见有有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欲有求于我:与“无”相对朝朝上上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明日徐公来私我也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侧重于批评或嘲笑。长,这里指身高。修理。次日,第二天。将要到来的下一天。偏爱。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左右莫不私王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古义:今

29、义:古义:今义:土地方圆。地点、处所。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方位词,大致范围;或作动词,控制。议论。诽谤、恶意中伤。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朝服衣冠。能面刺寡人者。服:名词作动词,穿戴。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孰”通“熟”,仔细。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文言特殊句式判 断 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省 略 句:()与()坐谈 皆以()美于徐公()问之客曰邹忌邹忌客客我我邹忌邹忌倒装

30、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状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 欲于我有求也 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 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 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拓展阅读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洒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冕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萤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史记滑稽列传)课文总结本文讲了齐威王接纳邹忌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强调作为君主,要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作为大臣,既要有敢于进谏的责任与担当,也要有善于劝谏君主的智慧。自己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有时要犯颜直谏,有时要主文诱谏,当别人给自己提建议的时候,要从谏如流,而不要饰非拒谏。借鉴“三叠”式结构的精致美,进自己的作文盛金结绣、浑然一体。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