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论坛-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阳论坛-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扶阳论坛 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崇汉)授课提纲:1、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2、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运用扶阳理论的客观条件)3、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4、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代谢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病在三阴,统于太阴李可代谢病,如: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脂类代谢异常)、痛风(嘌呤代谢异常)、高血压(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性,中西医都能以一类疾病来探讨。1、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1.1 过食肥甘,嗜食生冷。1.2 失治误治。1.3 房事不节。2、治疗大法2.1 龙雷之火上炎时,急则敛固。2.
2、2 若有消渴,觉脐下有气上冲、心慌、汗出(气上撞心)食纳不香(饥而不欲食),厥阴主证悉见,则用乌梅丸;若尺脉见浮,腰困等阳火不藏可合用封髓丹。2.3 少阴、厥阴证不显,中焦脾胃症见,或患者无甚明显症状而有血糖高者,附子理中汤加味。3、注意3.1 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切虚损大症首要保胃气(中气)。3.2 肾气既伤,元气欲脱,救阳为先,破格救心汤。服药期间杜绝房事。(切记)3.3 服药期间,大多数患者出现排气排便多,且味大,虽未用“兰”但可除“陈气”,符合内经的思路。4、高脂血症理同型糖尿病,用加味附子理中汤,一周即下降,较之糖尿病易治。痛风:疼痛剧烈可用
3、加味乌头煎,缓解继用附子理中、真武辈,有虚象明显者扶正即可止痛。论肿瘤的治疗思路李可一、病因总括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3、情志内伤。二、治疗方法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固护胃气为第一要着。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基础方。2.1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半为主方。2.2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2.3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2.4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
4、2.5 有形癥积,削之,磨之,鼓之,荡之,持之以恒。主方加海藻甘草汤。2.6少阴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2.7 寒伏极深,麻附细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3、攻下之法不可偏废3.1 阳明之降是人体最大的降机。3.2 阳明是排出毒物的最主要通道。3.3 当以温下为宜。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思路李可1、 本气先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人体营卫气血的生成及正常的运行依赖于中焦。六淫之邪伤人的基础,是脾胃虚弱。脾胃不虚,则邪不能侵,邪侵亦不能潜伏。在临证过程中发现,免疫病患者在发病前、发病中其中焦失运是必备的条件。2、伏邪存焉关于伏邪的理论最早肇端于内经。言
5、“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通过我们的临证发现“伏邪”的确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尤占主要位置。3、伏邪既存,正气必攻人有一息尚存,正气必然去破邪,毕竟正与邪不两立。正气足时有类表证的祛邪表现;因正气虚不能一鼓作气而驱邪外出时,正气消耗后,偃旗息鼓,伏邪继续隐匿。免疫系统疾病在春季加重,恰是人体借天地生发之大势,驱邪外散的表现。4、正气攻邪,必伤正气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5、总结5.1 难症痼疾,师法仲景。5.2 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会出现热象。观其脉证辨识阳虚吴荣祖“阴阳者,天地之道
6、也,”中医学以阴阳这一古朴的哲学思想,结合五行学说,构建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论述,从而形成中医药学的理论核心和基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正出于此,历代医家临证首推阴阳辨证观,尊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自中医临床第一部专著伤寒杂病论辨识三阴三阳的传变规律及应证治疗开始,医书汗牛充栋,不离此矣。温阳扶正大法,是后世医家临床研究的结晶,其为中医八法之一,其强调了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之原则,从人体生理全过程的阳气易损性到疾病过程中温阳固本的
7、重要性为核心,倡导温阳扶正大法,历代均有成就显著之医学大家,其理论的创新发挥及临证组方用药至今乃为不少学者推崇,为此也铸就了一代代学术观点鲜明,争鸣执著,勇于实践,疗效颇丰的医家,客观上也展现了中医学术论坛百花齐放、学派林立、令人赏心悦目之发展景象。为什么温阳扶正大家能在临床辨治中有超常敏锐的辨识阳虚审证类之眼目,于他人之前采用温阳法施于临床,并在温阳主药附子的应用上独具心得,且在临证危急重证中屡屡取效,这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笔者从学习继承温阳派(火神派)学术理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浅体会,供同道参考。此次讲座拟题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1、 阳虚证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中医
8、注重临证诊治的个体化表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更重视患者的个体证象的研究,也就是强调特殊规律的辨识,辨识阳虚亦不离于此。2、 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所谓“上工治其萌芽” 者,即在疾病产生初始阶段就进行有效干预,每能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 隐潜”二字正是此意。3、 阳虚与寒象的互应。内经指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虚之体,必有寒象之征,阳虚为本,邪气为标。风、湿、饮、痰、气、血、瘀、水、聚积、征瘕均可寒化,其根为阳虚也。4、 关注临证阳虚证及其治法种种。此处例举临证温阳大法的适应操作层面,笔者把目前临床容易被忽视或识辨之处作一阐述,例举了十二个方面供同道参考。当然,这远远不能包罗错综复杂的临证变化
9、,也许这只算抛砖引玉之举。仲景有一句十分精典的话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应尊崇这一法则以应对临床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刘力红一、初涉钦祖之学1、涉学之因缘2、钦祖之学的印证阳的主导作用六经辨证即阴阳辨证六经提纲之殊胜: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寻。二、入师卢门,探习就里1、入师之因缘2、欲穷钦祖学问底细,需探卢氏之学钦祖法脉之传承钦祖晚年之学问3、阴阳合一之道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之中。人身之阴阳何以合一钦安曰: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
10、极也。故知阴阳合一,乃于极上合一也。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推极之法,合德之方四逆汤四逆解:既曰推极之法,既曰合德之方,则必阴阳兼顾也。四逆乃于坎上立法。四逆乃于极上,亦乃于先天上和合阴阳,而非于后天脏腑气血上和合阴阳。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点元气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化而为水也。附子辛热,直补坎中真阳;干姜辛温而散,其所用者,盖以群阴阻塞,附子亦不能直入根蒂也,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甘草禀坤土之气,阳气归舍,得土覆之,则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如此则真龙复归,阴阳复现和合之象,坎气乃全,阴阳于此合一也。4、 四逆法 纳下之法迎阳归舍收藏之道阳行阴令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收
11、功之法生命可持续之根本归根大法: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建立复命机制:复命机制建立,自愈之机制方能建立,此时方能收功,方可言愈。 四逆之用药辛甘为其主导,盖以辛甘为阳也:辛乃乾金之味,阳也,此亦同气相求。然辛味又有别,辛而香者,尚兼散功,如姜、桂、茴、丁、吴者是也。辛而不香,如附子,则多直下之力。辛者姜附,甘者甘草,甘草禀坤土之气最全。四逆之用姜:此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功在荡尽阴邪,迎阳归舍。姜有干姜、生姜、煨姜、炮姜等,故四逆用姜最为灵活,钦祖云:此方不独为少阴立法,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者,亦以姜之活用也。 桂枝法前云四逆之用姜,因其宣导之力,以为前驱,卢氏将此用法移出,别立桂枝一法,其桂枝法之用,即此宣导涤荡之用也。桂枝法以太阳统摄三阳,四逆法以少阴统摄三阴,分之为二法,合之则一法也。此如钦祖所言,坎离水火,分之为二,合之亦可以一坎卦言之。5、 正邪观钦祖云:伤寒一书,通体就在这邪正二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