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诗经_二首:蒹葭》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_诗经_二首:蒹葭》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情境导入情境导入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 化的热爱之情。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 歌的内容(主旨)。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目标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皆生于水边。解读文题朗读训练蒹葭(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2、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朗读训练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蒹葭:芦苇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佛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初读感悟原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译文晞:干湄:岸边跻:高坻:水中的高地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
3、难。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初读感悟原文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心上人儿,正在那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未已:还没有完涘:水边右:弯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蒹(jin):没长穗的芦苇。葭(ji):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凝结成。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一方:那一边。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4、。从:追寻。阻:险阻,(道路)难走。宛:宛然,好像。晞(x):干。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跻(j):水中高地。坻(ch):水中的沙滩涘(s):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水中的沙滩。重点词语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诗文翻译 重
5、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真意切。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精读品析首先,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这样构思,给诗歌增加了朦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精读品析点拨:感情基调为: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原因是: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
6、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3、请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精读品析 4、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点拨: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精读品析
7、点拨:一是“爱情说”:伊人即为爱人。二是“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三是“讽刺说”: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四是“求贤说”: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五是“人生哲理说”:“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蒹葭主题的多义性恰恰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试找寻三种以上理解?合作探究关雎“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表现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
8、们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所爱之人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追求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现了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合作探究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合作探究这两首古诗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关雎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
9、索。蒹葭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之灯的情感状态。合作探究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主题概括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诗篇语言质朴,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质朴中又有蕴味,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艺术手法诗中实写蒹葭、
10、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路远难寻心上人,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前面,用想象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合作探究蒹葭在水一方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课堂总结方玉润: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诗经原始朱 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也。诗集传 拓展延伸 上 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点拨:相同之处: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着的追求。不同之处: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真。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