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252685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基础会计》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内容讲解内容讲解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和复式记账分析以下经济业务分别属哪种类型经济业务,各项分析以下经济业务分别属哪种类型经济业务,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影响资金总额的变化:经济业务是否影响资金总额的变化:国家拨入全新运输卡车一部,价值50000元(资产+,所有者权益+)购入材料一批,价值1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未付(资产+,负债+)车间领用材料5000元,投入生产(费用+,资产-)收到购货单位所欠货款3000元,存入银行(资产内部变化)用银行存款偿付前欠供料单位货款2000元(资产-,负债-)从银行提取现

2、金1000备用(资产内部变化)国家增拨流动资金50000元,存入银行(资产+,所有者权益+)用现金预付职工张华差旅费600元(资产-,费用+)向银行借款5000元,直接归还前欠供货单位账款(负债增减变化)用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银行借款(资产-,负债-)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明确会计要素的意义和分类;明确会计要素的意义和分类;理解会计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会计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基本的会计等式;掌握基本的会计等式;理解经济业务的类型与会计等式的关系。理解经济业务的类型与会计等式的关系。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能从会计的一般对象引申出会计要素;能从会计的一般对象引申出会计要素;能理解会计

3、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能理解会计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能处理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处理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能归纳出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一般规律。能归纳出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内容讲解内容讲解 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账户二、账户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内容讲解内容讲解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第一节第一节

4、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一一一)概念概念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二二二)设置原则设置原则设置原则设置原则1 1 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适合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适合企业的特点;企业的特点;2 2 既要便于反映会计要素的总括情况,又要既要便于反映会计要素的总括情况,又要便于反映经济业务的

5、具体内容;便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3 3 既要满足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满既要满足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4 4 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三三三三)科目分类科目分类科目分类科目分类 1.1.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

6、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经济内容分类 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 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三三三三)科目分类科目分类科目分类科目分类 2.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总账科目总账科目总账科目总账科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

7、的详细程度分类的详细程度分类的详细程度分类的详细程度分类 业务一: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增加 业务二:资产中的“原材料”增加,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增加 业务三:资产中的“原材料”减少,成本中的“生产成本”增加 业务四: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减少 业务五: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 业务六:资产中的“现金”增加,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 业务七: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增加,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增加 业务八:资产中的“现金”减少,损益中的“管理费用”增加 业务九: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增加 业务

8、十: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减少 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一一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概念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它由账户的名称一种载体。它由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结构两部分组成。1.1.账户的概念账户的概念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账户账户 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

9、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一一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账户设置账户 2.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账账 户户 与与 会会 计计 科科 目目 的的 关关 系系联联系系 1.1.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2.2.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统一规定统一规定;3.3.账户是由企业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自身经营管理账户是由企业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

10、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1.1.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依据;2.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名称;3.3.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体运用;4.4.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容。区区别别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用药房抽屉及其标签来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关系。用药房抽屉及其标签来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关系。去过中药房的人都会对中药房有很深的印象,那就是中药房的柜台背后有很多的抽屉,抽屉上面都有标签。中药房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抽屉?那是为了

11、分类摆放药材;抽屉上的标签写的什么?标签上写的是药材名称。如果没有抽屉,药材胡乱堆放,没有分类,要找药材非常麻烦:如果仅有抽屉,上面没有标签,不写药名,那就不知道抽屉里放的什么药,要找一种需要的药材同样非常麻烦。在会计核算中,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目的与中药房设置抽屉与抽屉上面的标签相类似。会计账户如同抽屉,是为了分类“摆放”会计信息。而会计科目如同抽屉上面的标签,是为写明会计信息的名称。如果仅有会计科目,而没有会计账户,就如同中药房仅有药名的标签而没有抽屉一样,会计信息无法分类“摆放”;如果仅有会计账户,而没有会计科目,也如同中药房仅有抽屉而没有药名的标签一样,无法知道会计账户中“摆放”的

12、是什么会计信息。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二二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 1.1.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账户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一一方登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方登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账户

13、的这种结构也可以用账户的这种结构也可以用“T”“T”形账户这种简化形式来表形账户这种简化形式来表示。示。账户名称账户名称(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左边(借)左边(借)右边(贷)右边(贷)账户正式格式 账户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账户名称、账户方向和账户余额。账户名称就是会计科目,规定账户的核算内容;账户的方向是指在账户的什么地方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增加和减少,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其中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账户余额是指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余额。日期凭证号数摘要增加方减少方余额现金账户名称账户方向账户余额 账户中的金额指标 会计账户可以提供的金额指标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

14、额和期末余额。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期初余额:1 00000本期增加额:50000 40000本期减少额:60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90000期末余额 130000本期减少发生额:60000 期初余额是上期结转的金额。本期增加方的金额合计本期减少方的金额合计期末余额是期末结余的金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举例:举例:某企业月初拥有银行存款10万元,本期销售商品收到银行存款20万,购买材料使用银行存款8万,试计算月末该企业拥有的银行存款余额为多少?银行存款月末余额=10+20-8=22万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二、账户第一节第一节

15、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二二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 2.2.账户的正规格式账户的正规格式 账户的正规格式一般包括账户名称账户的正规格式一般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记录经、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加额和济业务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等。减少额及余额等。账账户户的的基基本本栏栏目目账户名称账户名称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日期栏日期栏用以说明经济业务的日期用以说明经济业务的日期(年、月、日年、月、日)凭证编号栏凭证编号栏表明记录经济业务的凭证号表明记录经济业务

16、的凭证号摘要栏摘要栏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增加增加(或借贷或借贷)金额栏金额栏表明经济业务增件变动情况表明经济业务增件变动情况增或减增或减(或借贷或借贷)方向栏方向栏用以说明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后结果的当前方向用以说明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后结果的当前方向余额栏余额栏表明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后的结果表明经济业务增减变动后的结果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内容讲解内容讲解 一、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

17、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记账方法记账方法记账方法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收付记账法收付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一一一)借贷记账法概念借贷记账法概念借贷记账法概念借贷记账法概念概念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借”和和“贷贷”作为记账符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

18、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二二二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借借贷贷记记账账法法的的特特点点以以“借借”和和“贷贷”作为记账符号。作为记账符号。以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作为记账规则。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以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作为试算平衡公式。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

19、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1.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在借贷记账法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在借贷记账法 下,账下,账户的左边称为户的左边称为“借方借方”,右边称为,右边称为“贷方贷方”。在账户的基本。在账户的基本结构中,登记在借方的数额称为结构中,登记在借方的数额称为“借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登记在贷,登记在贷方的数额称为方的数额称为“贷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两方发生额相减后的差额称。两方发生额相减后的差额称为为“

20、期末余额期末余额”。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1.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登记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登记 方向方向账户类型账户类型本期增加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本期减少数期初、期末余额期初、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借方借方(左方左方)贷方贷方(右方右方)借方借方(左方左方)成本费用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借方(左方左方)贷方贷方

21、(右方右方)一般无余额一般无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贷方(右方右方)借方借方(左方左方)贷方贷方(右方右方)收入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贷方贷方(右方右方)借方借方(左方左方)一般无余额一般无余额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2.2.资产、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资产、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1)(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资产类账户资产

22、类账户借方借方贷方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2.2.资产、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资产、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2)(2)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权益类账户权益类账户借方借方贷方贷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

23、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3.3.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1)(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收入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借方借方贷方贷方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三三三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

24、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3.3.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收入、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 (2)(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和格式费用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借方借方贷方贷方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的概念 所谓会计分录,就所谓

25、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的要素 确定账户名称、确确定账户名称、确定账户方向、确定账户定账户方向、确定账户金额。金额

26、。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的种类会计分录的种类 按会计分录的形式按会计分录的形式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分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

27、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形式会计分录的形式会计分录的形式会计分录的形式 借:借:XXXX会计科目会计科目(金额金额)贷:贷:XXXX会计科目会计科目(金额金额)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会计分录的

28、编制方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1.1.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计分录确定会确定会计分录计分录 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应关

29、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账户。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2.登记账户登记账户 将每一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还需将会计分录将每一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还需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过入到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的数据过入到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过账过账”。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

30、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3.试算平衡试算平衡 (1)(1)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1 1 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初贷方余额合计数;2 2 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3 3 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末贷方余额合计数。二、

31、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3.试算平衡试算平衡 (2)(2)试算平衡表的编制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四四四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3.试算平衡试算平衡 (3)(3)试算平衡的作用试算平衡的作用试试算

32、算平平衡衡的的作作用用 如果只检查本期经济业务登记是否有误,可只编如果只检查本期经济业务登记是否有误,可只编制本期发生额的试算平衡表;制本期发生额的试算平衡表;如果只检查记账结果是否有误,可只编制期末余如果只检查记账结果是否有误,可只编制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额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能够核查出账户记录的错误,但不能发试算平衡能够核查出账户记录的错误,但不能发现记账过程中的所有错误。现记账过程中的所有错误。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

33、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内容讲解内容讲解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一一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总分类账

34、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1.1.总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概念概念 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是按照总账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是按照总账科目开设,提供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总括资料。提供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的总括资料。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一一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

35、户的概念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 2.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概念概念 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按照明细科目开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是按照明细科目开设,提供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详细资料。设,提供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详细资料。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二二二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36、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1.1.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统驭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其归属的总分类账户则起着补充、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其归属的总分类账户则起着补充、具体说明的作用。具体说明的作用。2.2.两者相辅相成,只是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两者相辅相成,只是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但是两者登记的原始依据是相同的,核算的内容也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登记的原始依据是相同的,核算的内容也是相同的。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

37、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一一一)平衡登记的要点平衡登记的要点平衡登记的要点平衡登记的要点平衡登记平衡登记的要点的要点方向相同方向相同金额相等金额相等依据相同依据相同期间相同期间相同 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

38、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二二二二)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平衡关系总分类账户借方发生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发生额之和总分类账户借方发生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发生额之和总分类账户贷方发生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贷方发生额之和总分类账户贷方发生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贷方发生额之和总分类账户借方余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余额之和总分类账户借方余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借方余额之和总分类账户贷方余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贷方余额之和总

39、分类账户贷方余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贷方余额之和 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三、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登记期初余额登记期初余额登记期初余额登记期初余额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对账和结账对账和结账对账和结账对账和结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