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全26页.pdf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7248469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全26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全26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全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全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基本理论核心知识点教育学理论汇编教育基本理论核心知识点教育学理论汇编一、历史长河:1.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纲要: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提出“六大工程”,包括“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2.1998 年,教育部面向 21S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建立终身学习的体系。3.1986 年公布义务教育法。4.1995 年 3 月中华人民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培养有

2、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6.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要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7.1989.11.20 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8.200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第八次课改的开始。9.1862 年,我用班级授课制。10.1988 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

3、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1.1986 和 1996 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议: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1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依靠教育。13.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二、百家争鸣1.近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教育具有自然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赋于人的自然本性相同,人应

4、受到相同教育,人与自然遵循同样的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把一切知识给一切人”,提出了教育普与的理想。卢梭:略;康德:略;裴斯泰洛齐: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的职责在于塑造完整、富有个人特征的人。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德行放在首位,轻视国民教育。赫尔巴特:杜威:2.斯宾塞:课程理论实科教育的发展,以课程改革、教学容的改革为核心。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柯尔柏格:道德认识论人们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布鲁纳学科结构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根舍因

5、例教学1/26.3.1960 年 12 月,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表达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观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观点: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发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的自身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荀子、洛克、华生: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在因素(遗传、机体成熟)与外部环境(如刺激的强度、

6、社会发展水平、个体文化背景)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决定作用。5.发展关键期发展关键期(最正确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6.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7.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课程理论:偏重形式教育论官能训练、能力发展实质教育论获得有用知识只有感觉经验是实在的东西经验的积累和联系(联想心理学)重视自

7、然学科的教学儿童中心论儿童按儿童兴趣,活动课程和经验课程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哲学认识相信理智的可靠心理基础心智练习与迁移发展官能主主重视轻视学科中心论学科教学为核心系统知识传递出发点学科强调古典、逻辑等教学儿童兴趣、儿童心理发展逻辑知识系统性8.几种基本的课程类型课程类型:9.有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孔子:学思行思孟学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夸美纽斯:一切知识从感官的知觉开始。洛克:“白板说”行为主义:“刺激反应”(S-R)。赫尔巴特:统觉论和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认识发展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多重本

8、质说等。10.赫尔巴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传授的各科知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态度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都有教育性。11.11.近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近现代的教学组织形式:2/26.17 S,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转授式,教学质量低;道尔顿制: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但否定教师主导作用;文纳特卡制:分别以个别教学(知识、技能)和团体活动(社会意识)进行;/由此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由此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是:分组教学(部分组、外部分组)以学习成绩或能力分组一,适合个人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但难鉴别学生水平、家-校-生要求矛盾、副

9、作用大;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相结合;小队教学(协同教学):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尝试,发挥教师个人特殊才能,提高他们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组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12.前联德育理论和实践前联德育理论和实践: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集体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的思想;霍姆林斯基德育的地位任务作用、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德育原则和方法、关于自我道德教育、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化,主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

10、;/13.2020 S S 西方道德教育思想西方道德教育思想:涂尔干:道德教育论(1925)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教育和德育问题,个体品德社会化和道德化的过程、杜威:班杜拉:社会学习论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班可以获得;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等问题;柯尔伯格:道德认知论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启发儿童积极思考,从道德冲突中找到正确答案,发展儿童道德判断力。三、抑制与迁移1.1.

1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分为广义教育目的(国家、教育机构,家长亲友、教师的期望)和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组成: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劳动技术教育;我国的教育目的:见上。2 2课程课程:(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容的总和与其进程安排,狭义的是指某一门学科;表现为 三种三种形态形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基本类型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活

12、动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注意潜在课程;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的总体规划,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不同课程在管理与学习方式的3/26.要求,与其所占比例,也对学校教学、劳动、课外活动作出全面安排,规定了学科设置、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表达了国家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依据;分为:教学科目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与教学法的基本

13、要求,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表达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由前言、课程目标、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组成;教科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容的教学用书。3学科和科学:智力和体力:4 4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

14、、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它受教育目的、学生年令特征、学科科学特性与教学的时空条件限制,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获得知识并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与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基本特点与规律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教师教与学生学统一。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

15、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没有一成不变,呈多样综合的特点。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意义、我国的教学模式、注意点。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具有历史性和客观性。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孔子:启发式夸美纽斯:基于自然适应性理论构建了教学原则

16、体系布鲁纳、赞可夫:发展性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容。现代的教学策略,指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5 5教学工作教学工作:4/2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常用的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谈话

17、问答、讨论、读书指导法)、直接感知为主(演示、参观、实际训练)、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研究教师如何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开设等,都与教学组织形式有关。近代教学组织的形式:见二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指根据年令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班”为人

18、员单位,以“课时”为时间单位,以“课”为活动单位。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按教学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按完成任务数量有单一与综合课;按教学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幻灯、录象)、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课的结构:课的结构: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与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相互关系,一般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备课(钻研教材、了解除学生、考虑教法)、上课(好课特点:目的明确、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与其结

19、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对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容、方法、设备、场地、时间等组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作评价。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类型:评价作用来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所用方法、标准来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评价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6 6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德育容、形式、方法,也制约

20、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制定依据: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德育容德育容: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的总和。8 点;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德育方法;德育矛盾德育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水平间的矛盾;品德形成的过程的规律品德形成的过程的规律:品德知、情、意、行的培

21、养过程,学生品德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品德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学生品德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5/26.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根据德育目的、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有指导作用。我国的主要德育原则:8 点。德育方法德育方法: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修养方式,主要的德育方法:6 点。德育途径德育途径: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主要有:教学、团队学生会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治学习、班主任工作6 点。7 7班集体活动班集体活

22、动: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类型:日常性班级活动(晨会班会、值勤、自办报刊等)、阶段性班级活动(工作型、竞赛型)。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容、结构方式上不同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以课程中的学科为单位,容不受教学计划、大纲限制,有独特围和性质。特点:灵活、综合、实践、自主;课外活动的基本容课外活动的基本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节假日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公益活动)、小组活动(学科、技术、艺术、体育)、个

23、别活动。四、教育学理论对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1 12020S S 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直接联系;教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学校进一步面向未来,先行一步,为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前景提供教育保障;着重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2 2教育的现代特征:教育的现代特征:终身化、全民化、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3 3信息革命改变着人们对于教育的旧有观念:信息革命改变着人们对于教育的旧有观念: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形式个别化;培养目标个性化;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 4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发扬优良传统,摆脱消极因素,要改变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发扬优良传统

24、,摆脱消极因素,要改变: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的影响;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学生观的影响。5 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性,不仅重视学校的联系,而且重视每个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人的身心发展的能动性的发挥,前提是对人的潜能在能力的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对发展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价值的清醒认识。6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重视发展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重要的容;个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

25、异性:受到环境与发展主体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影响,做好因材施教。7 7教育提升人类地位教育提升人类地位: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认识生命价值和独特尊严,教育不仅教给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会驾驭知识技能、教会怀疑知识的技能;对人的潜能的挖掘:充分认识潜能存在的事实与价值,尽可能使学生潜能发挥;对人力量的发挥:不仅要分别培养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更要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和尽可能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共性基础上,表现出差别性,使每个人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6/26.8 8初中阶段个体发展任务初中阶段个体发展任务:身心方面“助少年

26、起飞”,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情意方面培养道德理想和情感体验;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提高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帮助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9 9教师职业的多种角色教师职业的多种角色:传道、授业和解惑、管理、父母朋友、示、研究者。1010结合各国课改状况,结合各国课改状况,表达如下理念:表达如下理念:注重基础学力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11上述理念反映在课程设计中,有以下特点课程设计中,有以下特点:重视课程整体功能、加强基础、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个别差异性、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重视课程文化涵,

27、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1212我国我国 19801980 年来课程改革的取向年来课程改革的取向:以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结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改变繁、难、偏、旧状况,表达基础性,也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精简但又要与生活实际联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管理方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地过程性和全面评价手段。*13*13如何表达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如何表达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P87P87、8282*14*14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教学模式的研究和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要有“多样综合”的观点,防止模式化、程序

28、化;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构建教学模式的基础;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所以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15*15构建教学策略遵循的理论思路构建教学策略遵循的理论思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P911616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点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点:社会主义方向性、全民性和性、变革性、开放性;新时期德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新时期德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德育目标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统一,德育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和化建设。1717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2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联系:德育过程只有遵循了人的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人的品德形成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罢了。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的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结构不断完善建构的过程,是属于人的发展过程,与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实践的多种因素有关。1818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

30、一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这几个过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与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在依据。7/26.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等来排除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既定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道德行为是人

31、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反应,是人的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的表现,通过练习和实践形成,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最后达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19几种德育方法比较: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法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定义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形式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认真读书直接、亲切、典型、符合青少年年令特点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和感染,使其受到感化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锻炼思想、增强才干,培养优良思

32、想和行为习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品德修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上,养指导德反省,实现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可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使健康的品德形成发展目的明确;公正合理;得奖励、惩罚、评比、到大多数学生公认;表扬操行评定为主、批评为辅;评比要以扬,条件具体明确;评比过程大家发表意见,受到教育;定期检查总结,与时宣传表扬要求容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准备好问题与谈话计划善于提问 诱发启导做好归纳小结问题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启发诱导做好讨论小结8/2620.中小

33、学常用教学方法与其基本要求比较:方法定义教师用口头语语 言言向学生传授传 递基本知识和技信 息能、发展智力与为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分类讲授(讲解、讲演、讲述)谈话(问答)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读书方法加强辅导组织交流读书心得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明确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方法做好准备工作引导有目的、有重点地参观做好参观总结直 接教师通过实物感 知或直观教具和为主演示和组织学生参观,引导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现象而获得知识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性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参观法(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

34、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地,对实际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运用一定仪器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过程发生变化,探求事物规律,获得知识技能)实习作业法(根据大纲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外一定场地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活动,获得一定知识、技能和技巧)实 际通过练习、实训 练验、实习等实践为主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做好实验前准备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做法加强过程指导做好实验小结做好实习作业准备做好动员做好过程指导做好总结正确选择课题创设良好的情境鼓励独立思

35、考和自主探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 导学生在教师组探 究织引导下,通过为主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发现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群体组织形式分为合作的、竞争的、不相干的)的特征:组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计算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班级教学的特征:9/26.以班为单位,把学生按年令或知识水平分成固定的班级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固定的时间里进行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优点:大规模地面向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使学生获得

36、系统知识;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教学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缺点: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地位受到一定限制;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主要承受现成知识,不利于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照顾个别差异;难以容纳更多教学容和方法;为适应课的要求,人为将教学容和教学活动分割;缺乏真正的集体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现代学习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现代学习观:学习方式选 择 性 学习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表现出个别差异上强的选择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注意学习的情境性、过程性、差异性、群体性,目的性、实效性)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

37、,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根据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容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面对信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和改造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承受的关系整体推进与个别化关系学生参与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参 与 性 学习自 主 性 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自主选择学习容、调控学习进程、评价与反思学习结果)引导对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合作学习实效性基础引进

38、竞争机制用激励性评价小组讨论的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关键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研究教师如何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开设等,都与教学组织形式有关。近代教学组织的形式:见二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指根据年令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班”为人员单位,以“课时”为时间单位,以“课”为活

39、动单位。10/26.课的类型课的类型:按教学任务分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按完成任务数量有单一与综合课;按教学方法分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幻灯、录象)、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课的结构:课的结构: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与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相互关系,一般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备课(钻研教材、了解除学生、考虑教法)、上课(好课特点:目的明确、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与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

40、对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容、方法、设备、场地、时间等组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作评价。作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类型:评价作用来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所用方法、标准来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评价原则: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6 6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目标德育目标: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决定德育容、形式、方法,也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制定依据:

41、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德育容德育容: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的总和。8 点;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的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容、德育方法;德育矛盾德育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水平间的矛盾;品德形成的过程的规律品德形成的过程的规律:品德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学生品德在教育性活动和

42、交往中形成发展,品德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学生品德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根据德育目的、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有指导作用。我国的主要德育原则:8 点。德育方法德育方法: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修养方式,主要的德育方法:6 点。德育途径德育途径: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主要有:教学、团队学生会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治学习、班主任工作6 点。7 7班集体活动班集体活动: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类型:

43、日常性班级活动(晨会班会、值勤、自办报刊等)、阶段性班级活动(工作型、竞赛型)。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容、结构方式上不同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以课程中的学科为单位,容不受教学计划、大纲限制,有独特围和性质。特点:灵活、综合、实践、自主;课外活动的基本容课外活动的基本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节假日活动;11/26.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公益活动)、小组活动(学科、技术、艺术、体育)、个别活动。心理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44、: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2、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3、注意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开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才出现的心理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基本特点。4、感觉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来源,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也是人脑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5、知觉知觉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6、记忆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7、想象想象是个体对

45、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8、思维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问题性三个基本特征。9、需要需要是又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部的紧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10、动机动机是引进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1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包括三个方面: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12、意志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

46、12/26.13、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部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它包括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和附属驱力三个部分。14、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15、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16、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与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

47、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17、智力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组成。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整个智力的水平以与其他因素作用的发挥。18、能力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人们针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和人们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两个方面。19、教师角色第一种解释: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

48、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第二种解释:“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当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当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又个性的特征。(你们觉得选哪一种就背那一种)20、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辨析题辨析题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答: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现代科学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

49、载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答:这句话是对的。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直接反映事物的属性或特征,但它却与个体的心理过程密切联系,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共同特征。人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是指“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征,但不13/26.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黑板”、“注意这段音乐”。意思是“注意(看)黑板”和“注意(听)这段音乐”的意思。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答:错。虽然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但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与主观

50、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都可以使个体的智力出现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并不是全由先天因素决定的。4、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答:这句话是对的。个性特征就是指一个人在心里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而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有时会做出漫不经心的行为,这只是暂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如果这种心理状态不能加以主动的控制,那么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这个人做事情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粗心大意的个性特征。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