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202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Word,Word 版,可自由编辑!】版,可自由编辑!】目目录录I I 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1 1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2二、汽车工业产销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4(一)汽车产销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4(二)汽车价格下降导致汽车整体盈利能力下降.9三、增速放缓加剧汽车企业分化.10(一)汽车大型企业竞争优势依然稳固.11(二)主要轿车厂家与品牌加快分化.12(三)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14IIII 汽车行业的重点问题分析汽车行
2、业的重点问题分析.1515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问题分析.15一、KD 装配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5二、KD 装配汽车盛行的四大主要原因分析.17三、KD 装配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19四、办法对整车特征的界定分析.20五、办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23六、对办法实施后的政策效果评价.26IIIIII 结论与预测结论与预测.29291、短期内汽车产销规模依然受到一定压制.292、盈利增速减缓、分化趋于明显.293、加息对汽车产业的抑制作用不会太大.294、前 9 个月车价下降 11%,第四季度仍有走低可能.30I I 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较之
3、前几年 30%-40%甚至更高的增长幅度,三季度汽车业确实出现了增速下降的态势,但那是在基数扩大后的一个必然结果。汽车业作为一个上下游关联度极大的产业,在目前燃油、原材料供给和道路交通条件紧张的形势下,适度发展不仅可以避免大起大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更能发挥支柱产业应有的作用。因此15%-20%的发展速度对于目前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是合理的。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一、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1、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为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并基本保证与GDP的同步增长。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
4、高速增长期,且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长率要高于GDP增长,也高于其他汽车工业快速增长国家的平均水平,如图1-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前3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预计第四季度的GDP 增速将进一步减慢,大致在9.0%左右。良好国民经济走势决定了汽车产业能保持在一个快速稳定的增长水平。图1-1 2001年-2004年GDP与汽车、轿车增长率关系图数据来源:GDP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汽车销售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2、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抑制汽车潜在需求在今年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下,经季节调整后的固定
5、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截至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5102亿元,增长27.7%,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国家对主要基础建设项目进行了控制,如钢铁、水泥、房地产等,减少了公司与机构客户在经济活动中的运输量,直接减少了汽车的需求;同时改变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判断,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购买能力分配上的变化。汽车作为高价耐用消费品,宏观紧缩后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购买能力下降了,从而导致消费者购买需求也发生了变化。3、增加汽车消费成本汽车是个高档消费品。当其他商品或服务价格持续上升时,由此产生的负的收入效应必然导致消费者降低对汽车需求。另一方面,与汽
6、车相关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加大了汽车消费成本,将进一步抑制汽车的消费(如图 1-2)。据统计,3 季度,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13.7%,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 1.6%,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9%,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分别上涨 19.2%和 25.6%等等。此外,如停车费和保险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汽车消费成本。图 1-2 2004 年居民价格与交通类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4、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汽车销售成本众所周知,汽车是一个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产业。它的发展与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 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
7、此汽车上游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必然增加汽车业的销售成本,如图 1-3 所示。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1-8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10.40%。”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04 年单车平均销售成本由最低的 15.15 万元(2月),上升到 17.21 万元(8 月),上涨了 13.6%。图 1-3 2004 年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汽车工业产销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二、汽车工业产销平稳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一)汽车产销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一)汽车产销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从汽车产销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今年前
8、三季度的车市呈现一个先扬后抑的“倒钩形”。一季度在前两年汽车产销超高速增长势头的推动下,汽车产销继续一路走高,3 月产销达到最高值,并双双突破 50 万辆,分别达到 56.74 万辆和 54.26 万辆;进入二季度,汽车产销调整的趋势开始逐渐显现,其中 5 月产销降幅最大;三季度汽车产销降幅较二季度有所减缓,产销同比增量明显低于一季度和二季度。截止 2004 年 9 月底累计生产汽车 385.51万辆,同比增长 19.28%,累计销售汽车 372.93 万辆,同比增长18.36%,产销同比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 16.49 个百分点和11.80 个百分点。基本上汽车产销仍然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增
9、长态势。图 1-4:2004 年前三季度的汽车产销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1、轿车产销增幅下降明显,理性发展趋势开始逐渐显现自今年 6 月份我国轿车月度销量跌到谷底以来,7 月份起国内车市开始缓慢恢复。连续 3 个月同比上升,且增幅逐月扩大,同时,国内轿车厂家的工业库存也在逐步减少。但由于去年基数较大的关系,9 月份我国轿车销量同比明显下降。截止 9 月底,轿车累计产销 180.36 万辆和 170.0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2.02%和20.6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 65.21 个百分点和 48.15 个百分点。在所有九大类车型中,轿车的销售仍占主要部分,占所有车
10、型销售的 45.58%,比排在第二位的轻型载货车高出 29.60 个百分点。图 1-5 2004 年前 3 季度轿车产销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正如我们在 2 季度报告分析说的降价加剧了消费者的持币待购:降价策略曾一度激发了车市的活力,轿车销量也曾一度攀升,然而单一的降价策略也导致了部分企业卷入了盲目的价格混战,使得品牌竞争实力大大削弱,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用户的消费激情,造成新一轮的持币待购。2、载货车呈现复苏性增长态势,重型和中型载货车表现出色与轿车产销增幅明显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载货车行业却一改去年下半年低迷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快速
11、增长势头,不仅产量同比增长比上年明显提高,销量同比增长更是大幅提升。截止 9 月底载货车累计产销 113.09 万辆和 112.8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0.83%和 24.66%,产销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2.84 和 17.88 个百分点。载货车市场重新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期产业部门连续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市场秩序,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了所有上路车型的标准,再加上集中治理车辆大吨小标和超载超限,引发的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吃紧和运费的上涨,增加了对大运力载货车的需求。图 1-6 2004 年前 3 季度载货车生产情况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
12、图 1-7 2004 年前 3 季度载货车销售情况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型和中型载货车,在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4 年前三季度重型和中型载货车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 9 月底重型载货车累计产销 28.26 万辆和 28.2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2.82%和38.72%,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分别高出 27.76 个百分点和34.44 个百分点;中型载货车累计产销 12.65 万辆和 12.4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0.06%和 21.33%,而去年中型载货车为负增长。微型载货车表现同样较为出色,截止 9 月底
13、累计产销 12.24 万辆和12.5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24%和 26.03%,也基本摆脱了上年产销低迷的阴影。轻型载货车产销增长情况基本和上年相差不多,截止 9 月底,轻型载货车累计产销 59.94 万辆和 59.6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8.52%和 19.34%,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下降4.57 个百分点和 4.63 个百分点。3、客车行业总体增势平稳,大型客车成为增长亮点今年客车的销量曲线在 8 月份突然大幅攀升,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点。与上年相比,8 月份的客车销量不仅远远超过去年 8月,甚至超过了标志客车市场走出低谷的 9 月份。造成这种原因一方面是产销波动规律的影响
14、,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车企业清理库存所致。2003 年 8 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其中规定,从 2003 年 9 月 1 日起,所有总重在 3.5 吨以上的新车型和新发动机,都应符合相当于欧标准的排放法规,而到 2004 年 8 月 31 日止,相当于欧标准的车型和发动机都将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在这种背景之下,虽然大限将至,但大部分客车企业都还有一定数量的“欧客车”库存,因此,处理“欧客车”库存是多数企业的当务之急,导致 8 月份的销量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产量增长幅度。图 1-8 2004 年前 3 季度客车生产情况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
15、工业快讯图 1-9 2004 年前 3 季度客车销售情况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截止 9 月底客车累计产销 92.06 万辆和 90.0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56%和 7.63%。从客车各品种来看,大型客车在今年呈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截止 9 月底,大型客车累计产销 1.90 万辆和 1.8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2.51%和 54.77%,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增幅分别高出 40.27 个百分点和 42.24 个百分点;受大型客车的带动,中型客车产销低迷的态势也得到较大缓解,截止 9 月底,中型客车累计产销 3.77 万辆和 3.82 万辆,产销同比增幅虽然不高,
16、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已经基本上走出了低谷。与其他品种不同,轻型客车产销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截止 9 月底,轻型客车累计产销 31.02 万辆和 30.1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9.26%和 7.66%,产销同比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低 27.38 个百分点和 26.32 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微型客车产销增势较为平稳,截止 9 月底,微型客车累计产销 55.37 万辆和 54.2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4.45%和 6.81%。(二)汽车价格下降导致汽车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二)汽车价格下降导致汽车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和产品的大幅降价是影响行业利润总额下滑的重要原因。首先:如前所述
17、,原材料的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长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利润空间变小。其次,今年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生产轿车的企业连续大幅降价,降价幅度之大是多年来销售市场上未曾有过的。因此,这两方面的影响使企业的盈利空间受到很大的挤压,盈利水平明显下滑。其中,商用车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轿车等乘用车盈利增长趋缓的根本原因在于价格下滑。1-8月全行业利润总额与上年同比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1-8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561.96亿元,同比增长7.20%,增长额为37.72亿元,增幅比1-7月回落4.26个百分点。在今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汽车价格集中下滑的态势难以改变,同时钢材等原材料仍
18、处于高位运行,最为关键的是行业利润在受到双重挤压的同时,各个厂家的价格战并没有改变汽车销量增长速度的放缓。图1-10 2004年前3季度汽车行业经营情况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从 1-8 月汽车行业的五个小行业实现利润的具体情况看:1-8月,摩托车制造业实现利润与上年同比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汽车发动机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实现利润的增速同比增长均超过 15%,但增幅比上半年有所回落;汽车制造业利润下滑最为明显,由正增长变负增长;1-8 月,改装车制造业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为负增长,下降幅度比上半年有所加大。表 1-3:2004 年 1-8 月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利润总额增速比较行业名
19、称合计企业数(个)5753利润总额增长率(%)1-3 月15.201-6 月13.921-8 月7.20汽车制造业改装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汽车发动机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12950610055040639.1313.44108.6955.4718.034.32-1.4773.9325.7029.48-4.73-6.1966.9415.0827.16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三、增速放缓加剧汽车企业分化三、增速放缓加剧汽车企业分化如前所述,在汽车价格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销量没有快速增长,汽车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汽车企业呈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汽车大型企业竞争优势依
20、然稳固(一)汽车大型企业竞争优势依然稳固从产业集中度来看,CR3、CR5、CR10、CR15 的产业集中度较去年均有一定的提高(如图 1-11)。其中,前 5 家汽车生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去年同期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这 5 家企业分别是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他们的产销均突破 20 万辆,累计产销占汽车总产销的 67.01%和 66.42%。其原因是,除了一汽和上汽,其余三家的市场占有率均接近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的大型汽车汽车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必须超过 15%的标准。为了尽快达标,享受大型汽车企业的优惠待遇,纷纷采用兼并收购、整合销售、扩大产能等手段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前 7 家
21、汽车生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去年同期上升 7 个百分点,产销均突破 10 万辆,7 家累计产销汽车 288.55 万辆和277.37 万辆,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 74.85%和 74.38%;前 15 家汽车生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与去年基本持平,产销均超过 5 万辆,累计产销汽车 346.43 万辆和 334.64 万辆,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89.86%和 89.73%。图 1-11 CR3 CR5 CR7 CR15 等企业集中度趋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从一汽、上汽和东风等三大集团整体实力来看。截止 9 月底,三大集团累计产销汽车 181.18 万辆和 171.19 万辆,约占汽车总产销量的 4
22、7.00%和 45.90%,其中轿车累计产销 4.59 万辆和104.71 万辆,约占轿车总产销量的 63.53%和 61.59%;载货车累计产销 40.94 万辆和 40.94 万辆,约占载货车总产销量的 36.20%和36.28%:客车累计产销 95.64 万辆和 25.54 万辆,约占客车总产销量的 27.85%和 28.35%。虽然今年产销增幅有一定回落,但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依旧稳固。表 1-42004 年前三季度三大汽车集团分车型产销情况(单位:辆)上汽集团产量销量337983406583600329624930033572主要品种载货汽车重型货车中型货车轻型货车微型货车客车大型客车
23、中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轿车合计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产量销量产量销量1982751996011773601757139692742631467721194580401270043231984453534979174364945902121338045325464530195295384886533486984191121842367193345883584608589747432422601244116713368113373519091061103745633469554425454314501283121294994802574254151692511548404964044668757589
24、33705469388978371720663883634675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二)主要轿车厂家与品牌加快分化(二)主要轿车厂家与品牌加快分化在主要轿车生产厂家中,销量同比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是长安福特(205.57%)、北京现代(145.87%)、吉利汽车(83.56%)上海通用(80.90%)、广州本田(72.38%),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主要企业中产销量同比下降的是夏利汽车(-27.81%)、神龙汽车(-18.72%)、风神(-11.97%),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销量也有明显下降。图 1-12 2004 年销量增幅最大的 5 家轿车企业销量增长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
25、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图 1-13 2004 年销量增幅最小的 6 家轿车企业销量增长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同样,部分车型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如新雅阁、飞度、索纳塔等等,但也有部分车型库存较大,不得不进行限产,如威姿、云雀等等。企业及车型分化加剧的特点将在今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今年轿车生产波动的幅度也将比去年有明显增加。(三)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三)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据汽车工业 15 家重点企业经济指标快报显示,前 8 个月,汽车工业 15 家重点企业(集团)整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各主要经济指标虽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增速与年初相比继续减缓,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下滑
26、。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原材料的继续上涨,仍然是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利税盈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市场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在产品销售上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的促销手段。以上两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减小。1-8 月汽车工业 15 家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311.72 亿元,同比增长 5.41%,增长额为 15.99 亿元,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6.08 个百分点;图 1-16 2004 年 15 家重点企业利润增幅趋势图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从 1-8 月汽车工业 15 家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的具体情况看,多数企业与 1-7 月相比,实现利润的增速继续减缓
27、,盈利能力下滑。其中:7 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保持增长,5 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 家企业亏损。IIII 汽车行业的重点问题分析汽车行业的重点问题分析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问题分析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问题分析前三季度的汽车运行分析表明,在产量、产值稳定增长的同时,利润总额下降,工业增加值由正增长变为负增长,说明汽车工业 KD 形式生产比重相当大,效益的增长显着低于产值和产量的增长。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进入了最后的意见征集和修订阶段,有望在 2004 年 12月前后正式出台,成为新汽车产业
28、发展政策的首个配套实施细则。据悉,这个“办法”将进一步细化构成汽车整车特征和汽车总成(系统)的特征认定,加强对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的管理,通过关税的经济杠杆作用,遏制目前通行的 KD 造车方式,提高零部件本土化生产能力,进而引导国内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一、KDKD 装配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装配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KD 即散件组装,是通过购买国外的生产许可证,引进国外某种车型或相关技术,进口国外零部件来组装整车并就地销售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按照国际通行说法,KD 造车有三种方式:CKD、SKD、DKD。CKD 为全散件组装;SKD 是半散件组装,部分现成总成;DKD
29、则是车身大总成。在上世纪 80 年代,由于我国没有轿车生产配套能力,主要轿车企业都是采用 CKD 的方式组装生产如北京吉普、桑塔纳、捷达等主流车型,曾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94 年国家出台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了严格的轿车产品国产化要求,CKD 造车得到全面的抑制。但由于国产化政策明显违背了 WTO 规则,2001 年入世后我国 CKD 造车再次开始盛行,并呈加剧趋势,于 2004 年达到高峰。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我国 CKD 装配的汽车产量达 29.13 万辆,占同期增加产量的 50%,比去年同期增长 195.19%。这两组数据在汽车“井喷”的 2001-2
30、003 年仅为 7.47 万、10 万、12.9 万辆,同比增幅为-65.45%、33.98%、28.92%。图图 2-1 20012-1 2001 年年-2004-2004 年我国年我国 CKDCKD 装配汽车的产销变化趋势装配汽车的产销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与此同时,关键零部件进口的快速增长也证明散件组装汽车正成为目前国内的主要方式。商务部数据表明:2003 年,国内的汽车进口配额为 91 亿美元,比 2002 年增长 15%。而据商务部机电司预计,今年汽车产品进口将首次突破 100 亿美元。据海关统计,今年 1 至 7 月我国共进口各类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10
31、5298 辆,金额 298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562%和81%,其中进口汽车关键件 16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73%;进口汽车零附件 36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61%。图图 2-2 20032-2 2003 年年-2004-2004 年我国零部件的进口变化与趋势年我国零部件的进口变化与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销工业快讯二、二、KDKD 装配汽车盛行的四大主要原因分析装配汽车盛行的四大主要原因分析1、旺盛的汽车需求刺激了汽车厂商的投机行为与全球汽车市场 2%左右的增长速度相比,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均处在 3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其中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 50%
32、。2002 年汽车销量突破 300 万辆,比 2001 年同比累计增长36.65%;2003 年汽车销量进一步增加到 439.08 万辆,比 2002 年同比累计增长 34.21%;2004 年,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等多因素的影响,1-9 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仍达到 372.93 万辆,同比增长18.36%。而轿车在这段时间的销量分别为 170 万辆,同比增长20.68%。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更多的供给。KD 装配汽车因投资少、风险低、利润高等优点成为了各轿车企业的提高产能、投放新车型的主要生产方式。2002 年全年累计新投放十几个轿车品牌,产量突破 300 万辆;2003 年推出的新品种超过 30
33、个,产量444.37 万辆;2004 年预计有近 50 款新车型投放中国市场,全年预计产量高达 520 万辆。其中新增的品牌基本上都是采用 KD 装配方式而成,如现代索纳塔、长安蒙迪欧、一汽马自达 M6、华晨宝马、本田雅阁等等。2、巨额关税差给 KD 装配汽车提供最大动力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厂商的投机行为,而关税差带来的高额利润则是国内企业热衷于 KD 装配汽车的最大动力。按现有关税税率计算,轿车的平均税率在 35%左右,某些零部件关税税率已达到10%,税差 25%。到 2006 年 7 月 1 日,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为 25%,零部件关税税率则在 2006 年 1 月 1 日整体达到 10%的水
34、平,届时税差为 15%。因此企业在不增加资金、土地、人员、设备等资源的情况下,只要采用 KD 装配造车,也能获达高达 25%或 15%纯利润。3、地方或部门割据为 KD 装配汽车提供生存基础目前我国有 27 个省(市)生产汽车,有 17 个省市生产轿车,23 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全国有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 123 家。由于地方或部门割据,每个整车厂都要建立一个相当封闭的、单独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比如南北大众都是德国大众的合资企业,采用一个零部件供应体系是非常经济的,但由于中方是两个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对不同的上级负责,所以要建立两个零部件供应体系。丰田、本田、现代、通用也是如此
35、。这样也就造成了各个零部件企业投资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研发竞争力不足。面对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汽车制造企业自然急于推出新车型,占据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企业无法及时提供整车厂家生产新车型所需的高标准、高技术和低成本零部件,与此同时,国产化要求已被取消,且整车与零部件又存在很大关税差,于是,整车厂家纷纷选择“进口替代国产”策略。图 2-32002 年我国汽车产量与销售产值的地域分布状况资料来源:根据2003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绘制。图 2-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分布与规模资料来源:根据2003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绘制。4、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不协调给 KD 装配汽车提供政策空间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贸易
36、政策已逐步纳入 WTO 的体系之内,如大幅降低关税、每年以 15%的速度增加汽车进口配额、取消40%的国产化率与外汇平衡要求等等。而在长期政策保护下,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仍停留在高关税、高国产化、高保护的“三高政策”,比如外方合资份额不得越过 50%,汽车服务贸易环节实行严格限制外商参与等等。而且各汽车企业都有深厚的地方政府或部委投资背景。短期内想协调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取得多赢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为了缓解关税逐年降低的情况下进口整车对我国汽车业的冲击,2002 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明显向零部件倾斜,这样直接引发了近三年汽车生产的 KD 组装之风愈演愈烈,从最初的 CKD 到 SKD,最后演变到
37、DKD。三、三、KDKD 装配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装配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不可否认,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初,采取 KD 方式逐步国产化,确实促进了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内汽车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但如果企业长期采用 KD 装配方式生产汽车,则会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危害。1、阻碍自主开发与自有品牌建设拉美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经验表明:汽车跨国公司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而在投资和建厂时都非常注意对高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这种由外资进入引发的国际交换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是其劳动力参与了国际资本循环,而没有或很少有先进技术的沉淀。因此,以
38、外资主导型的汽车产业不利于我国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长此以往,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开发,特别是自主研发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发展很快,但去年(2003 年)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合资公司通过全散件组装和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的,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2、限制汽车零部件业长远发展我国零部件业的先天不足就是规模普遍小,技术落后,低水平地重复生产,产品更新换代比较慢,这样导致了零部件业获利能力低下,难以适应当今轿车业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要求。如
39、今大量进口零部件以 KD 方式组装轿车,将导致轿车整车企业更加不注重零部件的本土化,使弱小的零部件业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大量零部件的进口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本来有限的市场容量日益缩小,使本土零部件企业更加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长此以往,会使国内零部件企业无法得到长远发展。3、难以保证长久的售后服务KD 装配汽车本质上是一种贸易方式,而不是正常生产。根据国际惯例“谁组装谁负责”的惯例,国外厂家并不需要对组装车负责。而我国相当一部 KD 汽车企业,没有自身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能力,一旦 KD 企业遭遇危机,比如消失或破产,消费者购买的车的售后服务将出现真空,消费者权益缺乏理应的保障,这是其一。其二,由于
40、 KD 企业缺乏国内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大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因此汽车在使用过程的零配件供应、维修保养成为车主的大问题。四、办法对整车特征的界定分析四、办法对整车特征的界定分析KD 装配汽车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在 6 月 1 日颁布的我国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同时凡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的,均按进口整车税率纳税。而办法的即将出台,意味着整车特征的认定过程将更加细化、更加严格,表明国家将从源头上,即零部件的进口管理上入手,利用关税差别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来遏制 KD 组装模式。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五十五条规定:汽车整车特征的认定范
41、围为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车架总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第五十七条规定:按照汽车整车特征的认定范围达到下述状态的,视为构成整车特征:1、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2、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余三个总成(含)以上装车的;3、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余五个总成(含)以上装车的。办法更加细化了总成(系统)关键零部件的界定,将构成总成的关键零部件划分为 A 类件和 B 类件,其中 A 类件是构成总成最核心的部件,B类件则是一些辅助部件。根据通过对汽车产业产业政策和相关官员、专家的访谈和媒体报道
42、,我们认为,具体汽车总成关键件界定表将是这样的:表 2-1汽车总成(系统)关键件界定表界定数量(件)B总数类量件252222222236445总成名称关键零部件名称A 类件侧围、车门、发动机罩盖M1顶盖、前围、座舱地板、行李箱类B 类件盖、后围、翼子板车A 类件顶盖、侧围身M2发动机罩、前围、车门、后围、地(类B 类件板驾驶M3A 类件顶盖、侧围、车身骨架室类B 类件前围、车门、后围、地板)A 类件顶盖、车门、侧围N发动机罩盖、前围、后围、翼子类B 类件板、地板A 类件缸体、缸盖柴B 类件曲轴、高压油泵、增压器油凸轮轴、连杆、起动机、发电机、发机C 类件柴油喷射器动A 类件缸体、缸盖机曲轴、凸
43、轮轴、EFI 装置(含总汽成 5油B 类件ECU、节流阀体、喷油器、传感器)机燃油泵、连杆、起动机、发电机、C 类件增压器变手A 类件壳体、齿轮、离合器6速动轴类、换档机构组件、同步器、分B 类件器 4动器壳体、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用液体A 类件偶合器)、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自(ECU)动分动器、齿轮(摩擦轮与钢带)、B 类件轴类、换档机构组件壳体、传动轴、左右半轴、转向M1驱动桥节、差速器、摆臂、轮毂、轴承、类主减速器、悬架弹簧、减振器车车轴(拖臂总成)、轮毂、轴承、桥非驱动桥悬架弹簧、减振器桥壳、差速轴、半轴、传动轴、主驱动桥减速器、轮毂、轴承、减振器、悬M2、架弹簧M3、N类车桥非驱动转向节
44、、减振器、前轴、悬架弹桥簧、轮毂、轴承、纵梁、横梁(承载式车身的副车车架架)制动主缸(气制动阀)、助力器总成、制动器总成(盘式或鼓式)、制动系统防抱制动系统(ABS)的阀体、ECU总成,驻车制动器(不含操纵系统)转向器总成、转向助力控制阀总转动力转向成、转向助力油泵、转向盘、转向向轴及万向节器系非动力转转向器总成、转向轴及万向节、转统 3向向盘2645423432注:1、铸锻造毛坯件不受限制(或不按进口件计算);2、转向盘中包括气囊;3、不含远程变速操纵系统;4、不含散热器、风扇、空滤器、消声器、燃油箱、离合器;5、指油漆前焊装过的白车身片件和构成分总成的冲压件散片,不含车身附件。或指车身的外
45、板以及构成分总成的冲压件散片,不含车身附件。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按这个规则汽车(总成)特征认定条件是:1 1、是否采用进口整套散件组装的,或进口总成装车的;、是否采用进口整套散件组装的,或进口总成装车的;2 2、是否按上述总成(系统)逐一分解成若干分总成或关键零、是否按上述总成(系统)逐一分解成若干分总成或关键零部件达到及超过规定的数量,如进口部件达到及超过规定的数量,如进口 A A 类件、类件、B B 类件、类件、C C 类件之和类件之和达到或超过进口件界定数量即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达到或超过进口件界定数量即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3 3、如果进口、如果进口 A A 类件、类件、B B
46、 类件的数量达到或超过类件的数量达到或超过 A A 类件、类件、B B 类类件界定数量亦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比如进口总成件界定数量亦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比如进口总成 A A 类件类件数量超过两件;数量超过两件;4 4、将上述总成(系统)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其进口零部件的、将上述总成(系统)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其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总成(系统)全套价格总和达到该总成(系统)全套 CKDCKD 散件到岸价格的散件到岸价格的 60%60%以上以上的。的。符合上述条件任一款规定的,均被视为构成总成(系统)特征,按进口整车税率纳税。同时,办法在附则部分着重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若违规、违法的处
47、罚措施。办法规定:“申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备案时隐瞒进口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的,采用分散进口方式进口零部件组装汽车整车,并构成整车特征,不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备案,偷逃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有上述情节之一的,按走私论处,由海关补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处罚款,由国家发改委撤销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情节严重构成走私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办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五、办法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分析据悉,办法的制订完全符合 WTO 框架协议。政府希望这一办法与产业政策配套使用,能促使海外汽车制造企业将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引入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避免中国变
48、成“世界汽车组装工厂”,完善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加快汽车配套体系的建立,从而提高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尽管办法仍未出台,但只要它颁布实施,将给中国汽车制造和零部件带了深刻的影响:1、加快汽车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在目前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15%或 25%的税差是许多中小型汽车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这类企业在中国多达 95 家,它们的年产量普遍不足 1 万辆,其中 70 家汽车企业年产量甚至不足 1000 辆,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汽车规模产量(30 万辆)。因此办法的出台使这些依靠进口散件组装的小型汽车企业和引进后技术消化慢、产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产品有可能因
49、为税率的提高而无利可图,逐渐地退出这个行业。其次加大新进入者的销售成本。因为根据办法要求,新进入者要想进入中国汽车制造必须建立零件配套体系,这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只要办法的出台就不会出现去年众多业外资本如家电、造酒等等投资汽车的热潮,第三,延缓国产新车的推出步伐。因为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从海外引进新产品之初,往往会从进口散件 KD 组装起步,在迅速推出新车,占领市场取得利润的同时逐渐完成重要零件的国产化。但受此政策的影响,国内各家汽车企业零部件件进口成本将明显增加,不得不放慢国产新车的推出步伐,尤其是那些“与海外同步上市”的产品。比如凯迪拉克、宝马、佳美、奔驰等新车
50、型的推出将受到这一管理办法的影响。最后,对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来说,如果办法出台,将加快合作伙伴转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凭借强大的生产组织与开发能力,完善自己从制造到零部件采购的综合能力,为摆脱对于海外汽车巨头的长期依赖提供了契机。以上分析表明,办法的实施将加快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业的并购整合,有利于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加快零部件技术的转移,提高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正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加工业制造中心和电子信息制造中心,而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政府一直强调我国将以汽车电子产品为重点,围绕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