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7231543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一 教材简析: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意味深远。“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设计理念: 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二篇文言文,怎样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的学

2、习打下基础,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本设计采用读解悟的方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感情,感悟友谊,进而主动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4、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兴趣,自觉吸收祖国经典诗文。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通、读懂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伯牙为什么绝弦。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欣赏音乐(播放古

3、筝曲高山流水),听过这首曲子吗?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2、引入课题,释题:什么叫“绝弦”?“绝”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引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相机板书。) 3、你们知道伯牙是为谁绝弦吗?对于他们你们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文,评价,注意纠正字音。 3、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划分节奏。再次指名根据节奏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初解绝弦 (过渡:课文我们读通了,现在我们来把它读懂。) 1、小组学习,用以上方法交流读懂的句子。 2、汇报交流。预设: 四个“善”(出示带有“善”的句子)伯牙

4、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里的“善”又是什么意思?“善哉”文中解释的意思是什么?如果要你用现代语言来说,你怎么夸?(太好了!妙极了!真棒!) 师:哪些句子写到伯牙善鼓琴?你觉得这句子中什么字最能表现伯牙心里所想?(志、念)适时小结:同一个字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字又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由此可见中华汉字的内涵丰富,韵味深远。 3、生再次品读句子。 4、句子读懂了吗?根据刚才的交流加上自己的理解,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四、品析词句,感悟知音 (过渡:故事我们读懂了,现在我们再来感受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伯

5、牙为什么绝弦?他们是什么关系?(穿插故事。大屏幕背景音乐及图片)面对此情此景,伯牙感到无比心痛。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你认为俞伯牙的琴声还能表现什么景物?(想像说话。大屏幕出示)师生接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现在请告诉我,何谓“知音”?(相机板书) 4、子期死,伯牙怎么就认为世上无知音了呢?伯牙绝的仅仅琴弦吗?他还断绝了什么?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是要表达什么意思?适时小结:俞伯牙用这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失去知音的悲痛,更是向世人宣告,他们之间的友谊是至死不渝的。正是因为他们对待知音的这种至纯至

6、真之情,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交友的楷模。 5、指名感情朗读最后一句话。 五、感情升华,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这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大屏幕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读,师生接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从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于是摔琴绝弦,决心再也不弹琴,只留下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3、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延伸

7、课外,积累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知音或友谊的诗句,积累背诵。 伯牙绝弦 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解释,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表达的音乐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五、教学方法:以读带悟、层层深入,实现情境教学。 六、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

8、流水。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吗? 生:想。 师:好。那么我们就赶紧走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体会它的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首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预设:1.读正确字音。 师:很好,你将最难读的弦(xin)字都读正确了。 2、读错误字音。 师:读得不错,但老师要纠正你一个小地方,“弦”字的读音。 师:那谁能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生: 师: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生: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师:哎呀,老师也

9、想问这个问题,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既然大家都有这个疑问,那么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它,好吗? 2、自读领悟,体会文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读通、读准,开始读吧。 生:读课文。 师:谁想试试? 预设:1.学生读的相对流利,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2、学生读破了句子,及时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保证学生在初读时,将句子读通、读流利) 师:同学们,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课文朗读提示,将文章读出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有了朗读提示的帮助,相信这次肯定会比第一遍收获更

10、多。谁来体会收获的快乐?点名学生读。 生:读课文。 师评:很好。老师喜欢她读的几个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师:“同学们,古文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也就是它的独特韵味,让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 生:再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呀,同学们读的越来越有滋味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大致意思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你们可真棒,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将文言文理解的这么快的? 生:结合解释来理解课文。 师评:真聪明,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是一个好方法。 师:那么我们就用这位同学提供的方法,结合解释,再读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读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划出来,同桌或前后位同学讨论一

11、下,看看能否解决。好,开始吧! 生:读文章,交流感受。 师:好了,老师开始检查了。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这句话是说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四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真棒啊! 师:由此可见,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他同学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师:是啊!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过他的琴声,传达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过他的琴声,传

12、达的是? 生: 师:其实,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情境点,在这里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转化为情境) 师:出示课件,俞伯牙资料。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师:大家说,在遇到子期之前,他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别人可能怎样赞美他呢? 生: 师:这种赞美有价值吗? 生:没有 师: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想些什么? 师: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兴奋 3、入情入境

13、,感悟真情 (感动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师:此时,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生:练笔。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啊! 师:真可谓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进了伯牙的内心深处啊! 师:再读句子,读出山一样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怀。 生:读文章。 师评:天高地阔,古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分明读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师:这琴声,这心情,这情怀,子期都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为何有这种体会?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了这些? (回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同学们,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难道在他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吗?他的琴声里还有包

14、含些什么? 生: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一个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伯牙与子期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 师: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触景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两人一见如故,相约明年再来相见,然而,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乐悲情叙述) (设计意图)前面极力烘托两人那饱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让学生感受这种心里落差,彻彻底底的体会那种失去知音的绝望之情,更加升华了情境) 师: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生:听出了思念,悲伤,绝望

15、师:于是,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配乐,教师深情朗读) 师:他转过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决定,谁能告诉老师,伯牙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体会,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同学们,伯牙可是宫廷乐师啊,他在断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前途,命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生:动笔写感受,交流。 师:

16、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都在苦苦寻觅知音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知音的难求!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烘托情感,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拓展本课所体会的外延。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所以才有这首高山流水流传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声图,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培养和作能力 3、情感目标 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17、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 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 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

18、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四、作业 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9、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 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凭借解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忆背诵。 难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资源: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来有关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知音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会对友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 、自由读放声读,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和韵味。师范读,进行指导。

20、3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指出不足。 三、认识伯牙,理解题目 1、听伯牙学琴的故事,了解伯牙。(俞伯牙: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天下操琴的高手) 2、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4、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 、解读绝弦之因 1、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思考:伯牙乃著名音乐家身边不缺乏欣赏赞美的人,为何子期死后就再也不鼓琴了呢?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课件,由钟子期的赞叹,想象一下那琴声再现时的场景。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

21、表现了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通过琴声,你听到了徐徐的清风,你会如何赞叹?还会有那些场景呢,你又会如何赞叹? 5、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心中所念,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就叫-知音啊,难怪如此擅长音乐的伯牙会绝弦呢 6、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 深悟绝弦,感悟知音 1、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钟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诗,出示短诗,学生读并体会。 2、面对伯牙的痛苦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4、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5、小结:知音难觅,如

22、果你有幸遇到了,希望大家向伯牙对钟子期那样去珍爱。 伯牙绝弦 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解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伯牙学琴故事导入 2、学生谈感受。 3、板书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23、,整体感知 1、分层指导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自由读评议读范读有节奏地读 2、回顾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挑疑,引出“知音”。 2、划出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 3、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4、拓展运用:引导学生想象他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叹? 5、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 6、引导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很多人赞美伯牙,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

24、样赞美的呢?通过对比,深化“知音”。 7、指导朗读。 8、学习知音之死部分,出示句子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入短歌,配乐朗读。 2、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知音相聚的“喜”和知音死的“悲” 3、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4、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 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

25、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 “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解释) 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 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 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指名朗读,要求读

26、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教师范读。 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 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 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解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

27、,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 预设:句1:这两个“善”字理解为?(擅长,善于)。老师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善有擅长、善于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书”是理解古文字词的一个好方法。(板书:使用工具书) 句2:这里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个意思吗?若学生不理解,可先说说后面文字的意思,再来推测善的意思。(板书:联系上下文)(应指2至3名学生说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读,读出泰山雄伟壮观之意。) 句3:同上指导,然后2、3句全班齐读。 句4:学生说出意思后,指导朗读时,强调“必”重读。 句5:学生说出意思即可,暂不作过多拓展。 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会“

28、必得之”的含义。 导语: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可能还有 (出示词语,教师引读)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和必得之) 无论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问,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听懂了什么?什么心声?(可再次引读2、3句中的内容)怎样的人才能弹出如泰山般雄伟壮观,如江河般宽广豪迈的曲子? 小结: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道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怀。 伯牙虽为宫廷乐师,与皇宫贵族做伴,人们只知他琴艺高超,琴声美妙,但他寄托在琴声中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

29、吗?唯有谁得之?谁必得之?这才是(齐读第四句) 这样的默契,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是啊,只有这样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 配乐,师生对读。(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 读着,读着,发现前面四句,在语言编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他们,一个在鼓,一个在听,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回应。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谛。 导语: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钟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们齐读

30、最后一句。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体会到的情感中朗读最后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为了表达自己丧失知音之痛,在钟子期的墓前写下了这首短歌。(师生共读) 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深深的怀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艺,又有谁能真正听懂,走进他的内心呢?因此,子期死(齐读最后一句) 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诵读全文 古人说“士为知已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这个故事谱成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让我们伴着这段动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诵全文。 五、作业 出示一篇小古文

31、北人不识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文。 伯牙绝弦教案 篇七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5课,请一位同学读课题,最后一个字怎么读?谁再读? 大家一起读。 (设计意图:“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对学情的预知,因为“弦”字音很难读准,必须强化。)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古文。我们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老套的初读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课课落实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自学意识与能力。) 2、检查读书 (1) 谁读第一句。预设: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谁

32、读第二三句?预设:哉和“兮”老师用红色标示强调,都是语气词,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听老师读 自由练读。谁再来读。 (3)谁读第四句。预设:有一处重音强调要读好“必”得之 (4)谁读最后一句。预设:要读好”谓/世/”这里的连续性,语气停顿 。 3、就这样,语速放慢,适当停顿。我们齐读。读的有点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读越好的请举手。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第一句预设看是评价语,实际是读书基本要求。以此为“榜样”,学生知道该怎样努力达到要求。后几句的预设,目的在于教师心中有数。教师的主导如何体现?此处留有点拨的可能。若学生达到,教师不需赘言;若学生达不到,教师则进行精当的

33、点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要在备课时进行这样的预设。) 三、说说课文大意。 1、课文读得有点基础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下方解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去试说每句话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学生先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生能力从何而来?不是教师教出来,学生要有踏踏实实的自学过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巡视不是无所事事,是快速把握当下学情,班级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学力如何?进度效率如何?难点在何处?通过巡视实现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教师要思考原先预设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巡视、调查、调整以使下一步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 3、我们来交流一下:多媒体出示。 (1)第一句

34、。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于。善于近义词-擅长。 (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都的意思,连起来再说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4、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棒!运用借助解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进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进行。 (设计意图:每句都有相应的预设,有的是

35、方法渗透,有的是背景资料补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识讲解,有的是与课文重点相关关键词语的强化,还有的是连词成句的示范。预设之,以达心中有谱,教学交互,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教学实效。) 四、学习想象 1、大家刚才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请快速用波浪线画出最能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语句。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下手”才知深浅。) 2、找准了,现在我们边练读句子边想象情境。请一位同学读子期的赞叹,咱俩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听懂我的心思来读你的感叹。多媒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 第 42 页 共 4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