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9篇).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7231516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案(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生物教案(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案(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案(9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初中生物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我为您带来了初中生物教案(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认识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

2、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

3、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

4、多媒体展示图片: (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 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动物通过捕获草食动物获取食物,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食物,民以食为天,人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物匮乏,就可能出现图片中的状况。总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多媒体出展示图片: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是什么动物?生活在哪里?你们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为什么要

5、浮出水面呼气? (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 讲:生活中的人每时每刻也都要进行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2、生物能进行呼吸 多媒体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特征? (教师提示:注意季节气候、身体状态) 讲:人在运动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汗液,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内产生了比平时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要及时排出体外,排泄的途径除了排汗外,还可以通过排尿和呼气的形式排出。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虫的刺激作出什么反应? (花瓣收拢起来了) 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 4、应激性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

6、些实例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兔子发现天上的老鹰后向坡上猛窜;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我们吃饭时,会分泌许多唾液) 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片,讨论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讲:一粒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这些都是生长。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蜻蜓点水等。 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学生思考后回答: 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7、。 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讲: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_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讲: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还能举出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吗? (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问: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8、问: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一般和他们的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问:生物都能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生物有没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呢? 答:虽然各种生物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蘑菇、枯叶、钟乳石、机器狗,指出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 学生讨论后回答: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

9、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属于非生物。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板书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

10、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够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 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

11、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收藏起来。 二、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教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拿出自制教具细菌)你们猜猜它是谁? 教师:其实它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藏到哪里去了? 教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它赶出去?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末把它赶出去的? 教师:洗手能赶跑

12、细菌宝宝哦,小朋友们会洗手吗? 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三、主题升华。 教师:其实,细菌宝宝不止躲在指甲里,它还会藏在别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会藏在哪里? 教师:你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细菌藏的地方,那我们怎么才能赶出去呢? 小结:细菌会藏在身上,衣服上,头发里,手上,脚上,肚子里,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活动延伸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安全区,只要进入安全区就算安全。选择一名幼儿做“带菌者”其他人散立场中。老师发布命令后“带菌者”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轻拍身体部位,被拍到的人就变成“带

13、菌者”,可以去拍其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状,我设计了“赶走坏细菌”这一教育活动。首先,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再运用迁移经验法让幼儿自主讨论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及洗手的步骤,最后通过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加深幼儿回忆洗手的过程及亲身体验“赶走坏细菌”的喜悦。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趣昂然,圆满结束,收到了预期设计的效果。 初中生物教案 篇三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

14、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

15、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植株的生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

16、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

17、 (一)导入新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五、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

18、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初中生物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

19、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

20、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 1、课上结合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

21、像时,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途径(见板书设计 )。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

22、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 (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 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关于血压: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 在

23、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 测量前让学生不要太兴奋,不要参加剧烈运动,因为在兴奋和剧烈运动后会使血压升高,从而使测量的数值不真实。 测量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声音,否则听不清动脉的声音。每次测量血压在半

24、分钟内完成,第二次测时相隔1-2分钟,以免被测量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被测量者心理紧张,应暂时停止测量,等他恢复正常后再测,否则测量的血压不准确。冬季测量血压时脱下棉衣,如果把长袖卷起来会压紧上臂,影响听音。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人重复测量三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 血压计用毕后,让学生立刻将其右倾45,把水银放回壶中,然后关闭贮汞阀,以防水银泄漏。 测量后对全班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本班是否有高血压和低血压?计算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值,比较男女血压是否有差异? 关于脉搏 课上安排学生测量自己安静时的脉搏和下蹲运动后的脉搏,使学生学会脉搏的测量方法,通过不同人脉搏数据的比较,加深学生对脉搏的理解

25、。对于“切脉”还可以结合我国古代医生最早应用于诊断疾病,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脉搏与运动的关系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做假设及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使脉搏增加得越多 设计实验要考虑:运动量递进的关系,实验可操作性,且一节课内能完成。 具体教学过程 : 1、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桡动脉的位置(位于桡骨的内侧),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在教室内进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个人测3次,记录数值,求平均值。为了节约时间,每次可以测30秒钟,把测得的脉搏数值乘以2得每分脉搏次数。 2、测运动后的

26、心率: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运动状态的脉搏。每一个运动完成后,要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运动。 3、运动地点:若到操场去测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醒学生带好笔和纸做记录,注意:因体质差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要考虑运动项目。如果学校条件有困难,可在教室测量,运动项目可以采用深度下蹲。 4、教学生如何设计表格(可参考书上的): 5、教给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教学生如何画脉搏变化曲线图,如何统计全班的数据,画出全班平均脉搏变化曲线图。 6、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评比,作为本次实验的一次升华。评比的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各自记录的实验数据

27、是否准确 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是否正确 结论的推导是否恰当。 评比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讲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达到互相交流和学习的作用。 7、除按书上探索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探索剧烈运动对身体素质不同的人的脉搏的影响:选学校田径队的、球队的学生或经常参加运动的学生5-6名,平时运动不多的学生5-6名,平时常不运动的学生5-6名做对比实验,先测安静状态下的脉搏3次,求个人平均值,小组平均值;再让他们分别跑300米后,立即测运动后的脉搏,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做对比,统计个人脉搏的变化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的平均脉搏的变化情况,分析数值得出结论。 关于出血的初步处理: 用总结三种

28、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的颜色来学习出血的初步处理。课上可安排学生一些演习活动:由老师给出出血现象,让学生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并当场练习护理方法。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较多,又有两个实验,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 导入 :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板书 第三节 一、 (一)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 提问:血液在心脏内如何流动?(回答:从心房心室动脉) 过渡:那么血液在血管内按什么方向流动? 板书

29、:(二)途径 1、提问:哺乳动物家兔途径有几条?哪几条? 学生回答: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 讲述:人的也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下面我们通过录像来了解人的途径。 2、演示录像了解人的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指导观察: (1) 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2) 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反馈观察情况。 继续观察录像肺循环 指导观察: (3) 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 (4) 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30、? 反馈观察情况 3、演示光盘进一步了解人的途径 4、利用挂图总结并板书人的途径(见板书设计 ) 5、分析体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师生一同分析) (1)提问:a动脉血的特点?b毛细血管壁有何特点?c血红蛋白有何特点?思考血液成分在哪发生变化? (2)教师讲述:大家知道:从左心室射到全身各器官去的是鲜红色的动脉血,它含有很多的氧气,当流经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时,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的组织细胞,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产生许多的二氧化碳,因此这个部位的氧气的浓度低,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这时,血液里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便会和结合的氧分离,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组织细胞,供

31、其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扩散入血液,一部分由红细胞运输,大部分由血浆运输而带走。 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含有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消化系统(在下一章消化和吸收中将详细介绍)细胞生命活动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因此,在这里还会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营养物质透过血管壁进入细胞供其利用,细胞产生的废物进入血液被血浆带走。 所以,血液流经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即进行气体交换,又进行物质交换,经过气体交换后,这时,由于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血液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这种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完成体循环。 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动脉血 静脉血 变化部位:全身

32、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 我们常用红色来代表动脉血,用蓝色来代表静脉血。 (3) 红蓝箭头标出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6、分析肺循环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 (1)学生举一反三地分析: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是来自右心房的血,因此,它是静脉血,它收集了全身各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当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部毛细血管紧贴肺泡,肺泡里有大量的氧气,肺毛细血管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浓度很高,这二者的壁都很薄,气体很容易透过,遵循物质(气体)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原理,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便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里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进入血液后又和红细胞的血红

33、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又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 因此,在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 动脉血 变化部位: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处 (2)用红蓝箭头标出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判断: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 学生:不对,因为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而肺动脉里流的却是静脉血。 教师强调:我们说的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以血红蛋白含氧多少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所在的血管来区分。 教师提问:体循环和肺循环哪个路线长? 投影资料: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联系我

34、们上一节课观察心脏的结构,它的左右心室壁哪一个厚,有什么意义? 回答: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功能相适应。这体现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 教师再次演示录像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血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同时从左、右心室射出,因此两条途径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又在心脏汇合为一条完整的途径。 教师提问: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为人体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运走CO2等废物 板书: (三)的意义 探究活动 调查:心脏病发病原因心 脏病发病原因很复杂。同学们可查阅有关心脏病的资料:心脏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选一个发病原因,进行社会调查,去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比较,得出调查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 题目: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调查报告 第 39 页 共 3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