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10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最新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过程 篇一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电流表指针偏转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
2、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
3、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课件伏特电池的发明: 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着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
4、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 伏打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电池)问世。 师:这种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那么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 板书: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选择,试一试,看谁的电流表指针
5、会发生偏转?看谁的音乐盒会响起。 实验仪器、药品:锌板、铜板、铁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食盐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银溶液、导线、烧杯、电流计、音乐盒。 各组学生积极探讨、拟实验方案。由学生的实验方案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 第一组:电极用同一种材料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酒精。 第二组:电极材料用不同种导电物质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白糖水。 第三组:电极用不同金属不连接,A:溶液用硝酸银;B:溶液用酒精。 第四组:电极一极插入溶液中,另一极放置在烧杯外。 要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两极现象、,看看音乐盒能否发出美妙的音乐。
6、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第一组中A、B均无现象。 第二组中A有电流产生,B无电流产生。 第三组中A、B均无现象。 第四组中无电流产生。 师:由上述实验请大家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生:讨论、总结: 板书: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电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相接触或连接 对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较强电流产生) 师:现在请大家重新分析课前用水果制作的原电池,为什么有的组有电流产生,而有的组没有电流产生?找出症结所在。 【评注】:强调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 设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播放课件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在上面实验
7、探究中,我们看到,可产生电流的装置中电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原电池是怎样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请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研讨分析。 生:总结: Cu片上发生反应:2H+2e-=H2 Zn片上发生反应:Zn-2e-=Zn2+ 氧化还原反应是发生在两极。 电子从Zn片流向Cu片,应该有电流产生。 板书:较活泼金属锌做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较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电子流动方向:锌导线铜 电流方向:铜导线锌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师:总结:原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把一个氧化还
8、原反应分拆成两半,使之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在导线中产生了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 探究:根据反应2Fe3+Zn=Zn2+2Fe2+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名称,写出电极反应式。 练习:投影: 习题(略) 课后思维拓展 1、解释:为什么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没电?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原理为例加以说明。 2、使用后的电池是否可以随地丢弃?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3、为什么手机电池充电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4、课外阅读电池的发展与研究 【评注】:这是一堂省级优质课的课堂实录。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探索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
9、学走进社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好评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篇二 【考纲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常见的考查形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近几年考查的重点,预计今后几年还会加强此方面的考查);设计原电池,并绘制装置图。 【梳理与整合】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A、导学诱思 下列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是_,并写出形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式:正极:_;负极:_。 B、教材回归 1概念 原电池是将_转变为_的装置。 2工作原理
10、 如图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_,即Zn被_,锌原子_电子,形成_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出电子,经过导线流向_;溶液中的_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_并沉积在铜片上。 (2)电子流向:从_极流向_极。 (3)电流方向:从_极(_)流向_极(_)。 3电极材料及反应式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_反应 _反应 电池反应式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2)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两极直接或间接接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 性强
11、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原电池装置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负极只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只发生还原反应。这样负极失去的电子就只能通过导线转移到正极上,从而产生电流。 二、化学电源 A、导学诱思 铜锌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失电子质量减小,是否所有的化学电源中负极电极材料均减小? 答:_。 B、教材回归 1一次电池 (1)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比普通锌锰干电池性能优越,比能量大,储存时间长,能提供较大电流并连续放电。其中负极是_,正极是_,电解质是KOH,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氢氧化氧锰) (2)银锌纽扣电池 银锌纽扣电池
12、的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Ag和Zn(OH)2。其中_为负极,_为正极,电池反应方程式为ZnAg2O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是常见的二次电池,是由两组平行排列的栅状铅合金极板作为主架,正极板上覆盖_,负极板上覆盖_,电解质是硫酸。其放电反应是_反应,充电反应则是放电反应的逆反应。放电时,负极反应为_,正极反应为_,因此其充放电反应可表示为_。 3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的_,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它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反应物,同时将电极反应产物排出电池。因此,燃料电池能连
13、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2)氢氧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常见的燃料电池,它以_为燃料,_为氧化剂。除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可持续使用的优点外,还由于其燃烧产物为水,因此不会污染环境,其电池反应为H212O2=H2O。在酸性电解质中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正极:_。 C、理解与深化 教学难点 篇三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篇四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
14、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 篇五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化学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和电流的运动方向; 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化学工作原理和金属的腐蚀。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能量有那些转换(或传递)能量的形式? 新课: 3-4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学生思考的问题 (1)锌和稀H2SO4直
15、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插入铜丝接触到锌粒后,为什么在铜丝上出气泡? (3)铜丝上的电子由何处而来,出来的是什么气体? 学生根据实验,建议讨论步骤:现象(易)解释(难)结论(难) 一、原电池 对比铜锌原电池与直流电源或干电池的实验,得出有关的电极名称,电流流动方向,电子流动方向等。 电极反应:负极(锌片) Zn - 2e = 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 + 2e = H2(还原反应) 原电池反应:Zn + 2H+ = Zn2+ + H2 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较不活泼金属),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较活泼金属)。 原理:较活
16、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原电池组成:两块相连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可以导电的其它材料); 电解质溶液(中学只局限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 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条件:两块相连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可以导电的其它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构成闭合回路。 经常用做惰性电极材料的物质是Pt(铂)或C(石墨),如下图两个装置的电极反应是相同的。 说明:教学软件不能代替教学实验,不过可以在总结时用演示教学软件。 练习判断下列装置那些能构成原电池,标出电极名称,写出电极反应。 二、化学电源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文献检索,课堂时间有限,不
17、可能涉及过多内容,局限于教材即可) 1、干电池 家庭常用电池。 常见的是锌-锰干电池。如图: 2、铅蓄电池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池。 铅蓄电池的构造是用含锑5%8%的铅锑合金铸成格板。PbO2作为阳极,Pb作为阴极,二者交替排列而成。电极之间充有密度为1.25%1.28%gcm-3的硫酸溶液。 3、锂电池 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锂作为负极,技术含量高,有质量轻、体积小、电压高、工作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常用于电脑笔记本、手机、照相机、心脏起博器、火箭、导弹等的动力电源。 4、新型燃料电池 还原剂(燃料)在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剂在正极得到电子。 目前常见的有,氢气、甲烷、煤气、铝等燃料与空气、氯气、
18、氧气等氧化剂组成的燃料电池。 特点是能量大、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和能耗少等。 三、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的腐蚀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析氢腐蚀(在酸性条件下) 说明:析氢腐蚀备有Flash演示教学软件,请查阅或选用。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由于溶入二氧化碳,使H+增多。 H2O + CO2 H2CO3 H+ + HCO3- 构成的原电池:铁(负极)碳(正极)酸性电解质薄膜 负极(铁)Fe 2e = Fe2+ (被氧化) 正极(碳)2H+ + 2e = H2(被还原) 吸氧腐蚀(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 说明:吸氧腐蚀备
19、有Flash演示教学软件,请查阅或选用。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水膜溶解了氧气。 构成的原电池:铁(负极)碳(正极)电解质薄膜 负极(铁)2Fe 4e = 2Fe2+ (被氧化) 正极(碳)2H2O + O2 + 4e = 4OH-(被还原)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一般情况下,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讨论 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钢铁表面水膜溶液的PH值会有什么变化? (2)金属的防护 通过研究讨论学习 1、 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2、 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涂油脂、油漆,覆盖搪瓷、塑料,电镀、热镀、喷镀,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 3、 电化学保护法。 作业教材69
20、页:一、二、三题 课后研究课题 通过查找资料(包括上网)了解一种新型电池的详细化学原理和优缺点。(如海水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等)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 篇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
21、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电池的原理作了C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处理 一、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
22、池的原理和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便于教和学,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如在实验中要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小闹钟、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除实验外,还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肉眼看不见的电子运动情况,这样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
23、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辅助教具:计算机、实验
24、仪器及药品等无论运用哪一种媒体,都不能让其仅起着教师讲课的演示工具的作用,避免学生“享受”现成结论,而应使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过程 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及设计的依据 导课:引入一个医学小故事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 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 铜片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 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H+得到的电子从哪来? 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
25、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教案 篇七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 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实验现象。 在
26、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两个电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 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 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应
27、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 2e- = Zn2+ 在Cu上:2H+2e-= 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 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 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 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 篇八 原电池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
28、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
29、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 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
30、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 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 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 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 比Cu活 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由
31、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 ( 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 = H2 锌片上Zn2e = Zn+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 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
32、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教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 其 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归纳小结】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
33、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 制作化学电源 加快反应速率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板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 实验一: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铜片上:2H+2e = H2 锌
34、片上Zn2e = Zn+ 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化学故事将学生引入奥妙无穷的化学世界。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整堂课中,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大胆举手发言。师生间互动,情感交流融洽。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 篇九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 (1)电极材料。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
35、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 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Na、Ca等。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 (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
36、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
37、弱。 (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书写电极反应的关键 (2)如果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失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错误。上述判断正负极的方法是一般方法,但不是绝对的,例如铜片和铝片同时插入浓硝酸溶液中, (3)要考虑电子的转移数目 在同一个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数必然等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所以在书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考虑电荷守恒。防止由总反应方程式改写成电极反应式时所带来的失误,同时也可避免在有关计算
38、中产生误差。 (4)要利用总的反应方程式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39、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纯锌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而用粗锌可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在粗锌中含有杂质,杂质和锌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一般来说,负极比正极活泼。 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腐蚀指的是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
40、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用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的金属相连接,或者让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均可防止金属的腐蚀。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 篇十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
41、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电池的原理作了C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 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处理 一、重点、难点及确立依
42、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便于教和学,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如在实验中要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小闹钟、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除实验外,还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肉眼看不见的电子运动情况,这样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