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ppt课件 新版济南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ppt课件 新版济南版.ppt(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数量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分数量改变,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2.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机制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7山东邹平模拟)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解析:在食物链“植物兔狼”中,若是把兔的天敌狼杀绝,兔先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和种内斗争的加剧而减少,最后达到一种
2、稳定状态。由此可知,兔子的数量变化如D项所示。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1.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1)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容易被破坏。(2)举例:极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小,因为那里的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和苔藓,生物种类太少;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生态系统具有一
3、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归纳总结 人们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以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 B.荒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针叶林生态系统解析:荒漠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答案:B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点考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例1】某小组的四名同学在观察下图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
4、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由于杠杆不平衡,所以该生态系统属于不平衡状态A.B.C.D.考点解析:图中蛇的数量最少,鼠的数量比蛇多,草的数量最多,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食物链草鼠蛇,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鼠因天敌减少,数量大增,鼠吃的草就多,导致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在食物链草鼠蛇中物质和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草的数量是最多的;杠杆不平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草的数量鼠的数量蛇的数量;因此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考点【例2】某湖泊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
5、稳定的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湾。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湖内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该食物链中,若次级消费者要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考点(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4)污染使湖泊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
6、因是。答案:(1)ACBD2500千焦(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3)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或自我调节能力小)(4)自我调节能力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73【分析讨论】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提示: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狼的数量是先下降后上升。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当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致使驼鹿的数量下降,两者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提示:若狼大量死亡,鹿群的数量将会先迅速上升
7、后急剧下降。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有位科学家调查了大西洋某区域金枪鱼的数量变化,数据如下表:(1)请以曲线图表示金枪鱼1970年以来的数量变化。提示:略。(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1970年以来金枪鱼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1970年以来,由于人们的大肆捕捞,使金枪鱼的数量不断减少。(3)你认为自1990年以后金枪鱼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尝试提出保护金枪鱼资源的措施。提示:1990年以后,金枪鱼的数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一些国家实行了限制捕捞的政策。为了保护金枪鱼,应该实行禁渔期和禁渔区,不能使用网眼过小的渔具捕捞等。2.在棉铃虫的防治问题上,某地农业部门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喷洒高效农
8、药,以便在短期内迅速消灭棉铃虫;另一种方案是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这样虽然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能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你认为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尝试说明理由。提示:第二种方案。由于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更容易大量的繁殖。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第二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科普短文蛇与庄稼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某地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
9、后,老鼠猖獗,那儿的庄稼连续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回一批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中的道理。提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们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1)过程长颈鹿本来就有
10、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上述长颈鹿中的短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长颈个体属于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3.自然选择学说(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
11、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倾向导致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1)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2)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所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5.自然选择的实现和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
12、是适者生存。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归纳总结自然选择学说易错提醒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7海南中考)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解析: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比如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所以使用时间越
13、长,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人工选择1.人工选择(1)概念: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2)举例: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即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2)不同点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
14、;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发生或骤然发生的。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既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生物的生理、行为等,因而更深刻。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1)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2)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变化。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造山运动、地壳变
15、迁等,海洋看起来是一种稳定环境,其实也在不停地变化,如温度、盐分等。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所以,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2017山东济宁模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多年来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湖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荷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所以荷花品种繁多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
16、,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自然选择学说【例1】(2017山东滨州中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大部分三叶草不适应瑞
17、典南部的环境。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不耐寒个体逐渐消失,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人工选择【例2】(2017山东泰安模拟)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这是()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不同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
18、不能遗传。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问题详解教材P19【分析讨论】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提示: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尝试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提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饿死,生存下
19、来的机会就比较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P20【分析讨论】1.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2.家鸽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提示:(1)起选择作用的因素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由人进行选择,长颈鹿的进化由大自然进行选择。(2)选择的方向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是人工选择,结果是符合人的需求;长颈鹿的进化是自然选择,最终结果是适应环境。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假设一
20、只家蝇一次产卵1000枚,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则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覆盖整个地球2.54厘米厚。你认为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请尝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提示:实际情况不会这样。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过度繁殖势必导致食物和空间的不足,从而引发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只有部分个体生存下来。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2.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有煤烟灰污染的工业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可能收回,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尝试分析工业污染区
21、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在工业污染区,由于煤烟灰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色,那些浅色的桦尺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的桦尺蛾却不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2)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3.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杀虫剂后,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杀虫剂,甲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下图)。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22、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曲线下降值为什么没有达到零?提示:原因是农民在施用杀虫剂后,一部分具有抗药性的甲虫生存下来。(2)曲线回升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提示: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3)杀虫剂的连续使用对甲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1)过程长颈鹿本来就有颈长颈短的变异,而且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性状。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
23、来,并大量繁衍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使存活的机会大大减小,留下的后代也更少,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最终被淘汰。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长颈鹿。在长颈鹿进化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上述长颈鹿中的短颈个体属于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不利的变异),长颈个体属于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的、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变异)。3.自然选择学说(1)概念: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2)核心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过度繁
24、殖倾向导致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但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而且能通过生殖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4.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1)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在因素,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在因素。(2)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所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5.自然选择的实现和结果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其结果是适者生存。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归纳总结自然选择学说易错提醒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5、。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2017海南中考)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解析: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比如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所以使用时间越长,杀虫剂的杀虫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
26、二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人工选择1.人工选择(1)概念: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2)举例:家禽、家畜、农作物都是对野生动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1)共同点二者都是对变异的选择,即保留和积累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都可创造出生物新类型。(2)不同点人工选择是在人的干预下发生的,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选择的时间短、见效快;自然选择一般是长期、缓慢发生或骤然发生的。人工选择保存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自然选择保留的有利变异既
27、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也包括生物的生理、行为等,因而更深刻。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外因(1)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2)生物进化的外因:环境变化。生物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造山运动、地壳变迁等,海洋看起来是一种稳定环境,其实也在不停地变化,如温度、盐分等。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所以,环境的变化是生
28、物进化的外因。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2017山东济宁模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多年来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湖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荷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所以荷花品种繁多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知识要点全解知识要点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
29、自然选择学说【例1】(2017山东滨州中考)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大部分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
30、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不耐寒个体逐渐消失,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人工选择【例2】(2017山东泰安模拟)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10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这是()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不同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解析: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200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D中考考点透析中考考点透析考点一考点二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问题详解教材
31、P19【分析讨论】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提示: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尝试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提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饿死,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
32、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P20【分析讨论】1.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2.家鸽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提示:(1)起选择作用的因素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由人进行选择,长颈鹿的进化由大自然进行选择。(2)选择的方向不同:家鸽品种的培育是人工选择,结果是符合人的需求;长颈鹿的进化是自然选择,最终结果是适应环境。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教材课后巩固提高详解1.假设一只家蝇一次产卵1000枚,每10天产生一代且全部成活,则一对家蝇在一年中产生的后代可以覆盖整个地球2.54厘米厚。
33、你认为实际情况会是这样吗?请尝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提示:实际情况不会这样。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过度繁殖势必导致食物和空间的不足,从而引发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只有部分个体生存下来。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2.20世纪50年代,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后,放养于有煤烟灰污染的工业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可能收回,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尝试分析工业污染区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在工业污染区,由于煤烟灰污染,桦尺蛾栖息的树干变成了黑色,那些浅
34、色的桦尺蛾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深色的桦尺蛾却不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2)如果工业区严格控制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将对桦尺蛾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示:深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浅色桦尺蛾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3.一块马铃薯种植地中,甲虫泛滥成灾。农民施用杀虫剂后,甲虫的数量急剧减少,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杀虫剂,甲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下图)。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习题答案教材习题答案(1)曲线下降值为什么没有达到零?提示:原因是农民在施用杀虫剂后,一部分具有抗药性的甲虫生存下来。(2)曲线回升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提示: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3)杀虫剂的连续使用对甲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