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实验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第一单元实验一:比较有盖和无盖杯子中水量的变化。(1)实验材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2 )实验步骤: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3)实验现象: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 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塑料薄膜上有水珠出现。(4)实验结论: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2 )实验步骤: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 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
2、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 生变化,然后松手。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 否发生变化。采用相同的方法,观察抽进10毫升水的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压和向上 拉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否相同。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情况。(3)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可以变化的;水占据的空间体 积基本没有变化。实验十三: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1 )实验材料:自制的简易天平、塑料小桶、充好气的皮球、豆子、 打气筒。(2)实验步骤:在天平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分别挂上塑料小桶,一端的小桶放入充好气
3、 的皮球,另一端的小桶放入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把皮球再放入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在装豆子的小桶里再放入若干豆子,让倾斜的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继续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3 )实验现象:充气前,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打入10筒空气后,天平 向装皮球的小桶一端倾斜。(4 )实验结论: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实验十四: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1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 心塑料块、打气筒。(2 )实验步骤: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 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将小桶中的皮球取
4、出,打入20筒空气放回桶里。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平衡。记录下每种物品的数量。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口袋,然后分别 用与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3)实验结论:当天平平衡时,空气的质量等于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 物品的质量。用打气筒打入的空气越多,质量越大。实验十五: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1 )实验材料:大塑料袋、纸筒、蜡烛、火柴。(2 )实验步骤: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窗口,供空气流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 筒罩住蜡烛。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 生的现象。重复几次实验,同时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5、。用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 后袋子会掉下来。(3)实验结论:空气受热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实验十六:做风的模拟实验。(1)实验材料: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 面胶和纸条。(2 )实验步骤: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 面胶和一束纸条。在纸盒的相邻两侧各打一个圆洞。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 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现象: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方的圆洞飘 出,纸条抖动。(4)实验结论:纸盒中的空气冷热
6、不均使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实验十六:做风的模拟实验。(1 )实验材料:蜡烛盒、透明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 面胶和纸条。(2)实验步骤: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 面胶和一束纸条。在纸盒的相邻两侧各打一个圆洞。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透明塑 料膜最好用比较硬且平整的材料,厚度也要适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3)实验现象:烟雾进入纸盒中,并呈上升趋势,从上方的圆洞飘 出,纸条抖动。(4)实验结论:纸盒中的空气冷热不均使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第三单元实验十七: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
7、变化。(1 )实验材料:气温计、记录表等。(2 )实验步骤: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用同一支气温计测量室外阳光下同一地点背 阴处的气温。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3)实验结论:每天气温的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实验十八: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1 )实验材料:雨量器、喷壶、记录表。(2 )实验步骤:进行分组,每组56人,每组一个雨量器。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 方,并保持水平。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的降雨量有所差 异,便于后期的数据对比。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 器材
8、。(3)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实验十九:利用风旗测量风的大小和方向。(1)实验材料:风旗、方位图。(2 )实验步骤: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展开方位图确定好方位。举起风旗,观察2分钟,用0、1、2表示当天的风速,分别代表无 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3)实验结论:利用风旗可以简单地测量风向和风速。【实验报告】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实验一:学会运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实验材料:2张探究记录单,1张方位板,2种自选轻小物品A和B实验方法:1 .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观察记录。2 .准备两个物体分别命名为A和
9、B。操作员将一个物体A固定放在方 向板中心位置,取另外一个物体B随机放在方向板上;3 .放稳后记录员仔细观察物体B的位置,在记录单的对应位置标上一 个点,记为位置,并在实验结果中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B的位 置。4 .探究过程中操作员改变三次物体B的位置,记录员逐一记录。5.三次后,两位同学交换身份重复实验。实验结果:(例)物体B在物体A的(北)方向,距离物体A( 2 )米处。1、物体B在物体A的(2、物体B在物体庆的(3、物体B在物体人的()方向,距离物体A ()米处。)方向,距离物体A ()米处。)方向,距离物体A ()米处。实验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实验材料:一张实验记录单;各
10、种物品;若干不干胶圆点实验方法:准备不同的物体,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并用线条和箭头 画出各部位运动的简单示意图。观察记录:实验结论:实验三.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实验材料:不同色彩的小球1、在桌面上,用一颗球去击打另一颗球,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2、用蓝色球撞击红色球,画出蓝色球的运动路线。3、用手将小球沿着桌面推出,画出小球在桌面上和冲出桌面后的运 动路线。实验结果:不同情况下蓝色小球的运动路线,是不同的。实验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材料: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实验方法:1、搭建一个较平缓的斜面,把物体轻放在斜面顶端,观察物体在斜 面上的运动。2、试一试其他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结
11、果: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形状有关。实验五: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 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 始计时。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实验六: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 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 始计时。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12、实验七: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秒表 自制过山车模型 小球实验方法:L自制过山车模型。实验二:观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变化。(1)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盒。(2)实验步骤: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 盒中的变化。(3)实验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内部出现细小的水珠,放置 时间越长水珠越大,当水珠增长到一定大小时会流下或落到地面上。(4)实验结论: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进入到空气中 的水蒸气可以变成水珠重新落回到地面上。实验三: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 )实验材料:烧杯、清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2)实验步骤:在烧
13、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 子的变化。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 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实验八:观察蚕卵(A)实验材料:放大镜、蚕卵观察方法1、观察蚕卵的颜色;2、观察蚕卵的形状;3、观察蚕卵的大小;可以与芝麻进行比较;4、还有哪些新的发现?观察记录
14、颜色:紫黑色形状:扁圆形,中央下凹大小:比芝麻小的多还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有些蚕卵是黄色的;还有的蚕卵是白色的,用放大镜看, 可以看见一个小孔。画一个蚕卵:实验九:观察小蚕的孵化(A)实验材料:放大镜、蚁蚕、桑叶实验方法:1、把蚕卵放在一个盒子里,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2、注意观察气温和蚕卵的变化,记录小蚕浮出的时间。3、用毛笔轻轻地将小蚕刷到桑叶上。4、观察刚浮出的小蚕是怎样的?记录日期气温蚕卵的变化小蚕的特实验结果:黑色,比蚂蚁小,有毛。实验十:名称观察蚕宝宝及生长实验材料:放大镜、蚕宝宝、桑叶、尺等实验方法:1、每两天测量一次蚕的体长;2、观察蚕的吃食情况;3、观察蚕的排便情况;4、观察
15、蚕的活动情况;5、观察蚕的蜕皮情况;实验结果:记录体长、吃食情况、活动情况和蜕皮的过程实验十一: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实验材料:大蚕、桑叶实验方法:1、观察蚕的外形和颜色;2、观察头部的特点,胸部和腹部分别有几节,各有什么特点;3、它是怎样吃桑叶的?4、几对足,分别长在哪里?5、猜测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画一条蚕宝宝。实验结果: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乳白色;实验十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实验材料:快吐丝的蚕实验方法:L观察吐丝前蚕的特点;2、吐丝后蚕的特点3、蚕怎样吐丝实验结果:吐丝前的蚕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食量减退直至停食,身体透明。画一个蚕茧吐丝后的蚕身体短缩
16、,发黄而透明。实验十三:观察蚕蛹实验材料:蚕茧、剪刀实验方法:1、小心地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2、观察蚕蛹3、在剪开的蚕茧里还有什么?实验结果:观察结果蛹的外形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深褐色。分 头、胸、腹三个部分。画一个蚕蛹。实验十四:观察蚕蛹、实验材料:放大镜、蚕蛾等实验方法:L看看蚕蛾在干什么?2、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3、对比观察蚕蛾和蚕蛹,说说有哪些联系。4、区分蚕蛾的雌雄。实验结果:1、蚕蛾不吃不飞,有的在交尾,有的在产卵,有的在不停地振动着翅膀。2、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羽状触角和一对复眼,胸 部长有3对足两队翅。腹部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17、3、说出蛹的各部分和蚕蛾的关系。4、雌蛾肥大,雄蛾瘦小,雌蛾不太活动,雄蛾运动量较大,雌蛾触 角颜色较浅,雄蛾触角颜色较深。实验十五:动物的生命周期实验材料:相关图片实验方法:1、分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它一生必须经历哪些生命阶段。2、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3、杳阅资料,了解它的寿命。实验结果:观察记录生命周期的流程图寿命实验十六:探究月球和太阳大小不同却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原因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片实验方法: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待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2、在观察纸筒能观察到的范围内,选择小圆纸片的位置,并保持不 变。3、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远距离时,
18、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实验结果: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反之则看起来越 小。太阳距离地球比月亮距离地球远得多,所以看起来两者差不多。实验十七:利用简易的日暑,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实验材料:平板、和平板同样大小的观察纸片(画好同心圆、标注好 方向)、小短杆、双面胶实验方法:L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要将纸板上 的东南西北与实际观察环境的方向保待一致,这样记录的影子才是准确的。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小短杆应尽量保持竖直状态, 不能倾斜,否则测量不准。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
19、和长短。每次记录时, 要标上观察的时间。间隔越短,影子变化记录会越精确。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 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 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 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实验十八: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照射角度的关系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桌子、活动手册实验方法:1、将圆柱放在桌子上。2、用手电筒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照射木圆柱。实验结果:影子的方向与长短随着光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实验十九: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光源所照射物体摆放的关系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
20、柱、桌子实验方法:L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的侧面。2、用笔和活动手册记录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在桌面上产生的不同的影子。3、比较不同摆放方式的木圆柱产生影子的形状。实验结果: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实验二十:模拟制造环形山实验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实验方法:1、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2、分别让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3、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o实验结果:撞击球的大小不同、速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环形山。由此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形成的。实验二十一: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证明地球是球体实验材料:橡皮泥、火柴、小纸片、地球仪实验方法:
21、1、用橡皮泥做一只帆船,插一根火柴作为脆杆。2、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移动模拟航行,观察帆 船进港和出港的情况。3、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模拟航行。4、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 象,同时据此猜测地球的形状。实验结果: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论证了人们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假设的 正确性。实验二十二: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影的影子实验材料:光屏(纸板)、手电筒、球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实验方法:1、将正方体和球体分别放在手电筒和纸板之间。2、打开手电筒,观察两个模型在光屏(纸板)上成像的形状。正 方体木块在光屏(纸板)上呈现的影子是正方形的,球体在光屏(纸板) 上呈现的
22、影子是圆形的。实验结果:地球的投影是具有弧度的,所以地球是球体。(3)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且水面冒热气,杯底开始产生小气 泡,气泡上升;随着加热进行,小气泡越来越多,上升速度越来越快;烧杯 口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逐渐上升,温度升到100时,水出现沸腾现 象;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移走酒精灯后,温度开始缓慢下 降。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4)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到100时水会沸腾。水加 热后有气体产生。实验四: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1 )实验材料:试管、烧杯、温度计、食盐、纯净水、碎冰、记号 笔、
23、药匙或小勺。(2 )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4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水面 处做好标记。将装有纯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烧杯)中,用温 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3)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 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o水结冰之后体积 变大。实验五: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1 )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温度计。(2)实验步骤: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
24、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 的融化过程。在冰融化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 积。(3)实验现象: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融 化,试管壁不断有水珠流下,冰的体积慢慢变小,直至完全融化。(4)实验结论: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实验六: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1 )实验材料:2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2根玻璃棒、食盐、小苏打、 纯净水、电子天平、量筒等。(2)实验步骤:在2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50毫升水。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小份,每小份 约25
25、克食盐(也可以直接用电子天平称量)。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小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在食盐完全 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50毫升水中的份数。(3)实验结论:食盐和小苏打都可以在水中溶解,但两者在水中溶解 的量不同,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实验七: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实验材料:2个烧杯、食盐、冷水、热水、记录表。(2)实验步骤:分别向2个小烧杯中加入50毫升的热水和冷水。取食盐20克,平分为2份(每份约10克),同时分别放入2个小烧杯中,都不搅拌。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
26、溶解的快慢。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3)实验结果:食盐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4)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温越高, 溶解速度越快。实验八: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 )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玻璃棒。(2)实验步骤: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加入水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停止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做好记录。(3)实验现象:有部分固体消失不见了,但烧杯底部仍留有部分褐色固体。(4)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于水中,食盐微粒与水分子形成均一稳定 的溶液,肉眼看不到食盐颗粒;沙不能溶解于水中,最终全部沉淀于烧杯底 部。实验九:分离沙和食盐溶液。(1 )实
27、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 圈的铁架台、滤纸。(2 )实验步骤: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用玻璃棒沾点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 铁圈内,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玻璃棒倾斜约45。,一端轻靠三层滤纸。过滤时将混合物沿着玻璃棒 缓慢流入漏斗中,注意漏斗内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液体和滤纸的变化,认真记录。实验结论: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沙与食盐溶液分离开。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1 )实验材料: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 用埸钳、放大镜、实验二中过滤得到的食盐溶液。(2)实验步骤:将蒸发蒸发
28、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将酒精灯点燃放在石棉网下 方,向蒸发皿中加入约10毫升的盐水。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底部出现大量白色晶体时,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做好记录。(3)实验结果:将蒸发皿中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进行对比发现,白色 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与食盐颗粒相近,都有咸味,都能溶于水。(4)实验结论: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溶液中的食盐不能随水 一起蒸发掉。第二单元实验十一:空气占据空间(1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打气筒球 针。(2)实验步骤:在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 用双面胶
29、把纸团粘牢。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 察水位变化。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 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 化。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 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3 )实验现象: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 的空间。从小孔中打气,空气进入杯中,挤出杯中的水。(4)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十二:空气可以压缩(1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