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代码:560304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学制:以3年为主,但最长不超过5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表1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职业面向所属专 业大类 (代码)所属专 业类 (代码)对应行业 (代码)主要职 业类别 (代码)主要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装备制造 大类(56)自动化类 (5603)通用设备制 造业(34) 专用设备制 造业(35)电气工程技术人员 (2-02-11);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 计师(2-02-13-10); 设备工程
2、技术人员(2-02-07-04)智能制造控制 系统的集成应 用;智能制造控制 系统的装调、维 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 系统的售前、售 后服务L “1+x” 智 能制造单元 集成应用初 级2 . “1+x” 智 能制造单元 集成应用中 级3 .可编程逻 辑控制器程 序员初级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 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设备工定。十一、附录
3、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安排120学分)、教学计划变更申请审批表等。表3:教学进程表课程类 别课程性 质课程编号序号课程名称学 分总学时理论学 时实践学 时教学进程及周学时分配考核方 式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学期6学期课程教 学机动教 学课程教 学机动教 学课程教 学机动教 学课程教 学机动教 学课程教 学机动教 学顶岗实 习20202020202016418217318217319+1必修课 程公共必 修课200701011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 律基础34836123笔试200701022与体系概 论4686084笔试200702013体育468105822体能测 试20
4、0703014大学英语81361003644笔试200704025高等数学 (大学语 文)364640笔试200705016公文写作230264笔试200501017计算机应 用基础36420424等级考 试200708018军事训练 (含军事 理论)232428军训2周混合式200706019心理健康 教育116162学期各8学时(讲座)混合式2007070110大学生安 全教育116881-5学期4学时(讲座和演练)混合式2007090111就业指导1164-5学期各8学时(讲座)混合式2007010312形势与政 策140401-5学期各8学时(讲座)报告200X0Y0113大学生创 新
5、创业指 导2321616第1学期讲座混合式200X0Y0214劳动教育116161-4学期每学期4学时实作小计36646400228132周10000000专业必 修课200109011电工电子 技术47242304笔试+实 作200109022现代电气 控制技术47236364笔试+实 作200109033机械与电 气制图47236364笔试+实 作200109044金工实习1280281周200109055电工培训2560562周实作200109066python 程 序设计47236364笔试+实 作200109077数据库技 术47236364笔试+实 作200109088可编程控制器
6、技术47236364笔试+实 作200109099PLC与电 气控制技 术实训2560562周笔试+实 作2001091010【:控网络 与组态技 术47236366笔试+实 作2001091111传感器与 智能检测 技术3.5642324笔试+实 作2001091212智能控制 系统与工 程3.56432324笔试+实 作2001091313自动化生 产线安装 与调试实 训2560562周笔试+实 作2001091414工业机器人应用技 术47236368笔试+实 作2001091515智能制造 单元集成 与装调47236368笔试+实 作20010916161+X(智能 制造单元 集成应
7、用)2560562周考证2001091717毕业综合 实训256562周考核2001091818顶岗实习65005006周19周顶岗实 习手册2001091919毕业论文 (设计)256561周答辩小计62164036412464073周182周122周2010周20周选修课专业选 修课200109201智能制造 技术概论23220122笔试200109212典型机电 产品操作 规范23220122笔试200109223C语言程 序设计35428264笔试+实 作200109234机电产品 三维设计35428264笔试+实 作200109245液压与气 动应用35428264笔试+实 作200
8、109256单片机原 理与接口 技术35428264隹试+实 作200109267NXMCD 数 字化设计35428264笔试+实 作200109278智能视觉 技术35428264笔试+实 作200109289机甩一体 化技术3542804笔试2001092910车间现场 管理1.5282804笔试2001093011机械行业 职业道德1.52828266笔试+实 作2001093112数控车铳 编程与操 作35428266笔试+实 作2001093213数据分析 与处理35428266笔试+实 作2001093314MES系统 应用35428266笔试小计12216108108公共选 修课
9、19080701基本原理219080702党 史国史219080703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219080704国家安全 教育219080705绿色环保219080706社会责任219080707人口资源219080708海洋科学 与管理2 小计101801800合计120268210521582172周173周182周122周2010周20周表4教学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审批表教学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审批表2020_学年第 学期院系名称:专业年级变更形式课程(实践环节) 编号及名称周课 时理论 课时实践课时总学 时课程 性质考试 类型一、安 排计划原来计划安排申请安排为二、增 加计划变更原 因年月日院 系后
10、、 见院(系)主管领导(签章):年月日教 务 处忌 见教务处长(签章):年 月 日领 导 意 见院领导(签章):年 月日教务处制 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制造控制系 统的装调、维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 技能人才。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素质1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制度,在指引下,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 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 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 .具有质量意
11、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美学鉴赏素养;4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 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 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二)知识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3 .掌握机械图、电气图等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4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电机驱动与控制、传
12、感器、液压 与气动等专业知识。5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6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知识。7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相关知识。8 .熟悉工控网路、数据库相关知识。9 .掌握MES系统和相关知识。10 .了解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相关知识。(三)能力11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1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14 能识读机械图、电气图、能使用计算机绘图。15 能进行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16 能对智能制造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17 能使用M
13、ES系统进行生产管理。18 能对智能制造控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19 能对智能生产线进行数字化集成、改造与仿真。20 .能对智能制造控制西戎进行简单设计、编程和调试。七、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一)课程设:111 .公共基础课程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 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 教育、大学语文、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 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
14、色的校本课程。2 .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 教学环节。学校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开设6门。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与电气制图、现代 电气控制技术、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机械基础等。(2)专业核心课程开设6门。包括PLC应用技术、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智能制造单元集成与装调等。(3)专业拓展课程包括MES系统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视觉技术等课程。3 .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见表2
15、.表2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教学内容序号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1PLC应用技术PLC的编程指令和编程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成 与安装调试、PLC的通信网络连接。2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以太网络与协议的原理、设置与应用;现场总线、工业 以太网通信应用;组态数据对象的定义,一般界面、流 程图、报表、报警、曲线、配方等组态与设置,触摸屏 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简单脚本程序的编写。3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常规传感器(位置、速度、压力、液位、流量、温度等) 的性能、简单工作原理、选型及应用;智能传感器(包 括RFID、激光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性能、简单工作 原理、选型及应用。4智能
16、控制系统与工程控制系统基本知识,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控制基本规律, 控制基本方法,典型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视觉控制系 统应用,各类先进控制技术应用与发展。5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器人本体系统的构架,示教操作及指令编程,零点复 归和坐标系的设置,机器人控制器10 口的设置与使用; 仿真软件使用,使用相关图库建立机器人工作站环境, 机器人仿真工作站建立与仿真调试;与外围设备通信。6智能制造单元集成与装调数字化设计应用,工业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工业机器 人系统、PLC控制系统、视觉系统、外围设备等组成的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集成、安装与调试。4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17、在校内 进行金工实训I、毕业综合实训I、中级维修电工培训I、现场网络通信技术实训I、“ 1+x”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实训等。在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企业等进行实习。实训实习既是 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严 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5 .相关要求:(1)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 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2)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扩招人
18、员实际情况,灵活编制教学计划并实施。 可以单独编班、分类教学、分类管理。要打破传统学期界限,可以实行全日制教 学形式,也可以实行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和弹性学期制;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 寒暑假、农闲时节、晚上等时间进行集中教学,也可以采取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 相结合、在校学习和社区(企业)学习、“送教上门”“送教下乡”“送教入企” 相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确保课程不少、学时不减、 标准不降、质量不低。(3)考核以全日制高职相同专业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要采取灵活多样 的考试和考核形式,突出过程性考核,鼓励将知识掌握、工作成果、技能操作、 比赛获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多样化的
19、内容作为考试考核评定依据。开展多元 主体考核评价,鼓励企业、行业、学校等不同主体相结合对学生学习和学业进行 考核和评价。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对学生相关学习成果进行积累、认定和转换。(二)学时安排总学时一般为2600学时,每18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 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5%;其中,顶岗实 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第五学期12月份开始顶岗实习),可根据实际集中 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20%o八、教学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 等方面。(一)师资队伍1 .学生数与本专
20、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 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相关 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 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资源 配置新机制,支持学校设立流动岗位,健全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用于引进 行业企业人才。完善教师招聘办法,突出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测评。2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具有智能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 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
21、开展课程教学改 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3 .专业带头人:实行校内、校外双带头人制度,校内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 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带头人能够较好地把握珠宝玉石行业、专业发展,能广 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 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 业影响力。4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 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 导等教学任务。(
22、二)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 训基地。1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 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 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2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PLC与电气控制实训室。PLC与电气控制实训室配备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控制柜式电气控制实训 装置。(2)驱动技术实训室。驱动技术实训室配备变频器调速技术实训装置、直流调速技术实训装置、交 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系统实训装置、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实训装置等。(3)智能传感器应用实训室。智
23、能传感器应用实训室配备各类传感器系统实训装置。(4)工控网路实训室。工控网络实训室配备现场总线、工控以太网等典型网络系统,集成相应小、 中、大型PLC主机及其扩展模块硬件、触摸屏、工控组态软件等,实现典型的自 动化控制、网络通信等。(5)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配备安装具有数字双胞胎功能的智能制造虚拟仿 真软件的实训平台。(6)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配备RFID信息化与智能控制实验台、AGV自动化与物流 输送装置、工业机器人装调与应用实训装置、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工作站、 自动化夹紧装置实验台、倍速链传动系统、立体仓储系统等。(7)智能化信息管理实训室智
24、能化信息管理实训室应配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主控系统、MES 制造执行系统、数据库等。3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智能制造控 制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装调、维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 售前、售后服务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 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4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智能制造控制 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装调、维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售 前、售后服务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 定规模
25、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有保证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5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 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 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 果。(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 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教学资源等。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 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
26、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 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 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工业机器 人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设计手册等;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术类 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智能控制技术类专业学术期刊。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 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 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九、质量保障(-)学校和二级院系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
27、改进机制,建立健全 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 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 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二)学校、二级院系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 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 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 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三)教师应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开发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的教学项 目,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28、开展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组织形 式,采用俱乐部制、兴趣小组、项目小组等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十、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 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标准方可毕业:1 .修完本专业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最低达到12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程36学分,专业必修课62分,专业选修课程最少1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最少 10学分。2 . 1+X职业技能证书转换学分:(1) “1+x”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运用初级,4学分“1+x”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运用初级,6学分(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程序员初级,4学分(4)与专业相关的其他证书的学分认定,由二级院系提出,教务处组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