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以下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中获得了广泛、巨大的经济利益,提供了中国开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B.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
2、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 隔遥远的人见面了。C.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 化的共同情感。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增 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 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 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一
3、“守艺长安大唐工坊适 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 神。 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 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 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 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不管是玉器、青铜器, 还是瓷器丝绸,()o”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开展
4、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 人精神。沈思孝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 而公独以廉洁闻。时尚书殷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甑酷。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 而大帅张元勋
5、亦使人募如制府。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 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淘淘无乃犯上。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乱卒成涕泣谢。入见殷,公 日:“三千鸯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 ”殷曰:“假设何以为计? ”公日: “只烦两纸告谕耳。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那么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殷从公,兵乱始定。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疏既入,诏下线骑系公,杖之内庭。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
6、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 且询来故。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毛见公往意不善,驰 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明年,公历救言官。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 躬猿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公又告病去。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殷:人名,殷正茂 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公力沮不奉行 () (2)
7、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2 .为以下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斥不收部(.)A.排挤B.罢免C.责备D.拒绝(2)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B.反复C.反叛D.惶恐3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4 .请用“/”为第段画线局部断句。5 .第段两次写到沈思孝“告病去”,请分析其不同的原因。6 .第段写沈思孝劝说士卒和尚书,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作业问题,近来许多学校开始探索“私人订制作业”的模式,即为不同能力水平或不同学习习 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此举一经推
8、出,顿时引来一番热议。老师们基本上肯定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认为这样做 有助于因人施教,减负增效;家长们却不大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样做是人为地将学生划成三六九等,有歧视后进生的 嫌疑,也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假如你是家长,请就此写一封致老师书,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相应的立场;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 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介词残缺,在“与”和“我们”中间加“跟”。应选B。2、1.
9、 CD【解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局部,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错误,语序不当;应把“零距离”调到“互动”前。A错误。B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错误,缺少主语;可在“通过”前加 主语“活动”,或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前加主语“活动” 一词并把此句调整到“通过”之前。B错误。C项,正确。D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表现”错误,“表现”“精神”搭配不当;可把
10、“表现”改为“展示”。D错误。应选C。1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 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 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陈述 对象应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排除A。根据前句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 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判断,这是当初衡量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的方法和手段,不是 “终极目标,排除BC。应选D。【点睛】
11、主语残缺的三种类型:1、偷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例如: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 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改为:”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 极高的评价。” 2、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主语因介词结构的掩盖而残缺 了。3、滥用使动句式导致主语残缺。例如: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去掉“通过”或“使”。3、1. DC【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
12、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作答时可从自 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D项,享受: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 既可以指物质上也可以指精神上得到满足,其后面多接泛指的内容,不跟具体事物,如享受生活。享用:使用某种东 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特产”应该是被“享用”。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熟记常见标点的使用规那么,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引 号、括号、书名号等。高考试卷对标点符号的考察涉及面广,迄今为止,除着重号外,其余15中常用的标点符号都在 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一些易混
13、的标点符号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为考查的热点。作答时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 容及标点使用规那么仔细判断。丙处,”在黄州的六、七年间”相邻或相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用顿号。应选C。4、(1)触胪千里 旌旗蔽空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处江湖之 远那么忧其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 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 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
14、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 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 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 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触胪、旌、蔽。5、1.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 C2 .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土形象;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 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题材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依据标题、诗句等分析之歌内容,联系平时积累 的题材分析,准确答题。依据标题
15、中的“寄”字和首联的“忽念山中客”、颈联“远慰风雨夕”可知,本诗是思念友人的寄赠诗。1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 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 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C项,“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错误,依据颈联“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作者想拿着一壶酒,远远地告慰 风雨夜晚的朋友,作者只是“想”去,而不是真的到了山中。应选C。2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明确塑造人物形象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16、 外貌等正面描写,也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与比照等来展现,同时考生要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常用词语,依据文意准 确概括。依据颔联,“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写“山中客”在山涧谷底捆扎荆薪,回去后只住白石充饥,突出了生活简朴、 远离尘嚣的特点;依据“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山中客”在茫茫山间,无处寻觅他的踪迹,突出了隐居山中、行踪飘忽的特 征。人物形象的意义上,讴歌淡薄名利、洒脱率性的隐土形象,对过分追求名利的人,有积极的警醒作用。【点睛】诗词中人物形象常见类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
17、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爱恨情仇,儿女情长的形象。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隐土形象。爱民 惜才,一心为公的形象。考生要联系诗句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6、乘骐骥以驰骋兮河汉清且浅莫使金樽空对月但寒烟衰草凝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灯火阑珊处【解析】 此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 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此题要注意“骐骥” “驰骋”“樽” “衰” “阑珊”等字的书写。【点睛
18、】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 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 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 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7、1. C.从情节开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从人物塑造来 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比照突出 了寇准的人格操守。2 .真
19、实:澧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虚构:夫妻对 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 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 义。【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 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 关内容进行比拟,以确定正误。C项,“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
20、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错误。由原文及编者注可知,踏莎行 是寇准赴职之际,为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的诗,是以闺怨比 君臣。应选C。1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 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开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 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文本中宋夫人的话,如“宋夫人说,可你分不 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假设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
21、 的性命做赌注,漕渊一仗胜是侥幸,如假设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 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假设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一 他这是诬告啊”“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 自己找麻烦吗”“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澧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 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再不必像以前一样”等分析,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 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结合“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
22、姓就行了”“寇 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假设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 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等分析,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 点。结合“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 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可你就是不辩白,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 “你本该急流勇退, 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等分析,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 比照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2 .此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
23、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此题“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 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文本真实 和虚构的内容。如分析历史事实特征及出想象、改编的内容等。结合“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 “澧渊之盟,你也是 立了大功的”“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等分析,澧渊之盟立功、三 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结合“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 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
24、 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漕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 之地,故有此一问”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 王钦假设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一他这是诬告啊”“寇准的脑海 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 了一首踏莎行的词”等分析,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结合文本“你 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
25、是不辩白,不知道趁坡 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 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等分析,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 守初心,忠君爱国,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拟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 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 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 抓住
26、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 案。8、1. D.看重亲情,关爱弟弟。对走邪路的弟弟严加管教;将自己挣来的钱给弟弟娶媳,成家立业。工作严肃认真,无 怨无悔。他给死者穿衣服非常严谨,穿得也平整妥帖,连外村人也慕名来请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容许给孤老 婆子穿寿衣,解除了她的心病;路遇李三病倒时,及时将他送到诊所治疗。2 .与文章第一段形成对照。表现了 “梨花白”无怨无悔,几十年将“穿寿衣”作为一种严肃的职业,为他人服务的精 神,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文章主旨。同时,也表现了“梨花白”对无人从事“穿寿衣”这一职业的担忧。【解
27、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异,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定出符合题干的答 案。D项,“作者对梨花白多处进行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小说语言清新自然”都错误,依据第六段“这时,梨 花白赶来了,甩手就是一巴掌”,第七段“夏天,常穿一件雪白的纺绸衫,摇着一把折扇,很有点文化味”“他穿 寿衣,平整,妥帖,整个像被熨过一样。穿时,他戴上手套、口罩,那神情是凝重肃穆的”,第十三段“梨花白 二话不说,平时文质彬彬的他,咬破了李三的手指,然后背起李三狂奔,跑到附近的诊所”等语
28、段可见,作者刻画“梨 花白”用了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但是没有用到心理描写;且全文语言也不是“清新自然”,而是质朴自然。应选Do.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依据第六段,人高马大的猫头鹰讹一个外乡人的钱时,梨花白赶来了,甩手就是一巴掌,猫头鹰就乖 乖地跟着哥哥走了,从此再无此行径”,说明“梨花白”重视亲情,且对弟弟严加管教;依据第八段“可是,梨花 白的一大半钱都给了弟弟”,可见“梨花白”对弟弟的关爱和无私给予。依据第四段“有丧事的人家都来
29、找梨花白,甚至,外村的人也慕名来请他”,第七段“他穿寿衣,平整,妥帖, 整个像被熨过一样。穿时,他戴上手套、口罩,那神情是凝重肃穆的,如在进行一项无比庄重的仪式”,第十五段“我 给那么多人穿寿衣,让他们安心地走了,我心无遗憾”可知,“梨花白”的形象特征:对工作严肃认真,专业而无悔。 依据第十一段“梨花白特地跑来劝她:别担忧,有我呢,我会给你穿寿衣的,我不要一分钱,第十三段“梨 花白二话不说,平时文质彬彬的他,咬破了李三的手指,然后背起李三狂奔,跑到附近的诊所”,可见“梨花白”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格高尚。1 .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概括
30、句子的内容、所述对 象的特点、环境气氛、情感态度。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照应、铺垫、比照、总结等作用。划线句,考生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句,“笑得很灿烂,像一树盛开的梨花” “笑容变得黯淡了,他不无伤感地”,写出 了 “梨花白”由赏梨花的乐,到想到自己而情悲;“我给那么多人穿寿衣,让他们安心地走了,我心无遗憾”总结“梨花白”的一生,表达了他的无怨无悔的服务他人 的精神,暗暗比照并否认第一段“这世上,大局部的良善之人,不会咒别人死”“但是,对于村里一个叫梨花白 的人来说,就不一定了”的说法,突出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无悔。而“我死了后,谁给他人穿寿衣呢”那么看出“梨花白”对村里没人喜欢做“穿寿衣”这一
31、工作的担忧,表现了他对这 一职业能否传承下去的忧虑。【点睛】鉴赏句子作用的题,要考生分析原文句子内容,并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该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内容、结构、情感关联, 然后从对象特点、环境气氛、结构技巧、情感态度四个角度,条分缕析地准确作答。9、1. B. A2 .税收:国家出台税前扣除政策使相关企业受益。政策: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从国有到地方全面覆盖。 资金:支付工费及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安置方式: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促进商品房去库存工作。【解析】.此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 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
32、与原文进行分析比拟。B项,”持续高速增长”错误,从图表看,每年都增长,但有的年份增长速度并不快。应选B。1 .此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 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拟选项 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A项,”对参与棚户区改造的所有企业实行的免税政策”错误,依据“财税2012 12号),明确指出,国有工矿企业、 国有林区企业和国有垦区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的,改造局部的收益执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 策” “财税201042号文件规定,棚户区
33、改造工程的开发商,在商品住房等开发工程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依据政 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以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可知,财税【2010】42号文件中只对“在商品住房等开发工程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实行免税政策,并不 是对所有“参与棚户改造的企业”实行免税政策;此外,把财税【2012】12号文件中的税前扣除政策说成免税政策, 也不够科学。应选A。2 .此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 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
34、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 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一,依据“财税2012 12号),明确指出,国有工矿企业、国有林区企业和国有垦区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 户区改造的,改造局部的收益执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财税201042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开发商, 在商品住房等开发工程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 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以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可知,政府通过税收政策使相关企业受益,从而促 进棚户区的改造。材料三,依据“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
35、将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 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造步伐。2010年,中央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继续推进国有林区 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可知,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棚户区的改造。依据“据有关部门测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多万个,支付用工费用100多亿元, 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可知,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促进棚户区的改造。材料四,“2017年5月26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 定,20182020年将继续改造各类棚户区
36、,再建保障性住房1500万套。中央将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兑 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承诺”不仅能表达政府在政策上促进对棚户区的改造,还能表达其在经 济上的投入。依据“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困难民众住房条件的重要方式。过去8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安置性住房3287万套。 棚户区改造使8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此外,通过城中村改造,约950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住进了配套完善 的安置房小区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在解 决棚改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住房去库存的工作”可知,政府还出通过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促进商品房去
37、库存 工作来实施棚户区的改造。最后将要点归纳整理,分点作答。【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 .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 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 的步骤。10、1.完美守株待兔.孔子主张沿用周代的礼乐制度,他是周朝礼乐文化的捍卫者,有其保守的一面。而韩非子反对用先王之道来治理当 今的社会,主张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他反对传承,否认了历史的作用,也有其缺乏之 处。【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38、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掌握成语出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 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翻译,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此题中,“郁郁乎文哉”的意思是:是多么完美丰富啊。 其中,“文”是“完美”的意思。而材料三中“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的故事,很明显是“守株待兔”。1 .此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请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作简 要评析”,然后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感悟和评析。此题中,从材料一 “吾从周”可见:孔子 主张沿用周代的礼乐制度,他是周朝
39、礼乐文化的捍卫者,有其保守的一面。而韩非子”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一句的意思是:想要用古代帝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可见 韩非子主张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但他反对传承,这也是不可取的。【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材料二: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材料三: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 的措施。有个耕田的宋国人,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
40、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这个人便因此放下手里 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可是他本人却被宋国人笑话。想要用古代帝 王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人民,都是和守株待兔的蠢人相类似的人。11、1.(1)阻止 (2)错误. (1) D (2) C2 .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回 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单独骑行前往神电卫。3 .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4 .第一次是因救海瑞,而且之前有屡次救言官行为,得罪了当权者,所以告病去,表达了他不顾个人安危
41、,敢于伸张 正义;第二次是因为不愿与其他人一样欺瞒蒙蔽,被别人所排挤而告病去,表达了他的刚正不阿。5 .劝说士卒,先指出士卒千里跋涉之苦,提出不要犯上,然后用“亦浙产”与士卒拉近关系,以情动之,以理晓之,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2.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匠人的初
42、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甲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 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鹤子翻身了。可他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全盘否认王 安石。后来,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 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乙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
43、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 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的楹联就说明了他的 生活状态。丙在黄州的六、七年间,虽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 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享受当地的特产。苏轼,无论多么颠沛漂泊,都保持着一种好心情,乐观、潇洒、 豁达地生活着。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失势B.脍炙人口C.风流倜傥D.享受2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B.乙C.丙4、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苏轼赤壁赋中“
44、”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表达了 “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表现了古仁人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都有心 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有感染力,获得士卒的信任。劝说尚书那么从国家层面入手,强调局势严峻。用反问,强调语气,富有感染力。然后提 出具体措施,一是用法令制止招募失控的局面,二是发布招募骁勇之士的公告。既顾全了主帅的威严,又具可操作性, 很有说服力。【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 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45、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沮:阻止;公力沮不奉行,译为:沈思孝极力阻止没有奉命行事。(2)咎:错误;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译为:沈思孝上疏极力弹劾张居正的错误。1 .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 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1)依据前面“殷以张募非己出”,可知殷正茂因为这些士兵不是自己下令招募而来的,所以拒绝把他们收入部队, 由此判断“斥”是拒绝的意思。应选D。2 2) “反侧”是一个词语,意思是不正直、不顺从的人,由此推断“反”是反叛之意,”而反侧潜消矣”,意思是并 且那些闹事的人也会暗中消除了
46、。应选C。3 .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得分点为:囚,拘捕;微,暗中,偷偷地;示,告知,告诉;赴,去,前往。译为:当时粤抚知道沈思孝要到广州来,命令董石去把他拘捕来,董石偷偷地把粤抚的意思告诉他,(沈思孝)于是不 回家与家人见面,就手持一剑单独骑行前往神电卫。4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
47、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 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句子大意是:他期望自己这样诚心诚意做些事情,然而他总是刚刚被起用不久就又被贬官,没有一日让自己安静地站 在朝廷之上,愈发可见沈思孝特立独行毫不畏惧。根据古代语言表达习惯,“然”往往放在句首,表示转折,“然旋起旋仆”,是说沈思孝总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官,与 后面“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照应,沈思孝敢于指陈错误、毫不畏惧的精神让他“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 身于朝廷之上”,由此“愈见公独立不惧”。“愈见公独立不惧”,是作者对沈思孝的赞美。经过以上分析,画线句 子断句如下:务
48、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5 .此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 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第段中,沈思孝因为“历救言官”,已经被调动了官职,再加上救海瑞,“益忤当事大臣”,得罪了当权者的沈思 孝无奈“遂告病去”。第二次是说沈思孝穿上铠甲去平定“宁夏之乱”,因为不能“扶同欺蔽”。即不愿与其他人一 样欺瞒蒙蔽,于是被“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刚正的沈思孝只好再次“告病去”。第一次表达了他敢于伸张正义, 第二次表达了他的刚正不阿。6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明确语段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出语段中使用的表 现手法,或者说话的角度,最后指出精彩语言到达了什么效果。第段中沈思孝去劝说剑拔弩张的士卒,主要有三点打动了土卒:第一,他首先指出,“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淘 狗无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