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比照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那么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
2、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 .词语“通”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常用义项:通行,通过,通到;通报,传达;畅通,没有阻碍;通晓,精通。以下句子中加点词
3、语“通”的义项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A.B.C.D. 一位同学阅读岳阳楼记后写下一段文字。其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句是o (填序号) 当被贬谪的官员来到洞庭湖时,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只有具有“古仁人” 一样的高尚品德,才会超然物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或“喜”。心怀天下的“古仁人”是作者学习的对象,但作者也同时感慨很难找到具有这种情怀的同道中 理解: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一条标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自己的行事准那么
4、.结合原文内容,概括下面两那么材料中苏武和子思的行为,在后面语段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 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数日不死。(取材于班固汉书苏武传) 材料二子思居于卫,缁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 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 ”子思曰:“仅闻之, 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仅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取材于刘向说苑立节)注释:武
5、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惠常惠,苏武的副使。旃毛毡子毛。 编袍无表指衣着破旧。旬每旬为十天。仅即子思,孔子之孙,名彳及。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历来为人称颂。原文中“成了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不同外部压力下始终 坚守的道义。这种精神是材料一中苏武所捍卫的民族气节,也是子思一所坚守的个人尊严。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
6、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何间焉亲密无间黑白相间伯仲之间 B.战于长勺*C.公将驰之D.大国难测*生于忧患晓雾将歇变幻莫测重于泰山将功赎罪难以揣测 青出于蓝将信将疑人心叵测.以下对文中画线
7、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大官们道德鄙陋,不能深谋远虑。理解:曹刿回答乡人的问题,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情况,并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 躁冒进作了铺垫。【乙】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翻译:这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诚心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能深得民心,可以作战。他愿意跟随鲁庄公打仗,可 见其急切盼望战争的心情。【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尽。理解:曹刿认为作战靠的就是士气,所以在战场上,他等齐军三次击鼓后
8、,抓住彼竭我盈的战机,适时击 鼓进军,取得胜利。23 .曹刿论战写战争,下面文段写外交,二者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思想?请结合曹刿论战和下面文 段具体分析。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 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 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日:“齐有处土曰叶阳子, 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缺乏。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注:赵威后即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书未发书,指齐王给赵威后
9、的信。发,启封。岁亦无 恙岁,指一年的农业收成。恙,灾害,忧患。说同“悦:处士隐居不仕的人。叶阳子是齐国处士。 叶阳,复姓。振同“赈”,救济。息养育。业任职。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11页共81页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
10、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劣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是以举宠为督举世闻名 D.可计日而待也 可以一战 26.用下面诗句帮助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A.诸葛亮认为刘备曾经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拜访自己,并且询问了关于国家大事的很多意见,这让他 感到烦恼,但他转念一想,责任重大,于是就接受了邀请,并且辅佐刘备父子
11、多年,表达出殷切的老臣之 心B.诸葛亮认为刘备不介意他的身份卑微,委屈地降低自己的身份,接连三次来到草庐拜访,因此他深为 感奋激发,从而容许为国效力,并在先帝去世时接受嘱托,在出师之前,满怀忧虑上表对刘禅反复嘱咐。 27.请结合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工分析诸葛亮的形象特点。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 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 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 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
12、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 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注释】叨窃:自谦之词,即才不能胜任其位。旄钺: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恤事多暗:考虑事 情不明。厥:错误。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另八28
13、.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含糊其辞 与世长辞义不容辞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精益求精良师益友 C.即更刮目相待 严阵以待宽以待人以礼相待 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将功补过得过且过 29 .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今非昔比。【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结识了朋友,告别而去。理解:鲁肃出于对吕蒙的尊重,不仅叩拜吕母,还在
14、寻阳结交了朋友,随后告辞。30 .孙权以自己和吕蒙的事务繁忙程度相比拟的方式规劝吕蒙就学使吕蒙被刮目相待的。其实,规劝的方 式还有很多。阅读下面两那么材料,简要谈谈“规劝”(或“被规劝”)在陈世恩和甄琛身上是如何表达的。材料一明陈世恩,万历己丑进士,长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日:“伤爱无益。” 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 复暮归。(取材于八德须知) 材料二甄琛,少敏悟,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通夜不止。手下苍头常 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曰:
15、“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假设为读 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 “琛惕然惭感,遂假书研习,闻见益优。(取材于魏书甄琛传)注:季本义是幼小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 玩耍的意思。扃jiGng钥关闭,锁闭。苍头指奴仆。惕惊慌不宁。参考答案:1 . C.2 .例如:苏轼面对国家大兵大狱,力劝在外做官的王安石,即便违背君臣常理,也要积极进言献策改变 局势。李贤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策;国家稳定后,又不惧 皇权,屡次提出宽恤政策。【分析】1.此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16、。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句意为: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通:通达,顺利。句意为: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通:通到。句意为: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通:贯通,顺畅。句意为: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通:通过。综上可知“通”的义项相同,应选C。2 .此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句:由文中“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面对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被贬谪的官员们联想到自己 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可见表述正确;句:由文中第五段可
17、知,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 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 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 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 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表现了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 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选项表述错误;句:由第五段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等内容可知,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
18、高 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以 此作结。可见表述正确;综上分析可知表述错误。3 .此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分析拓展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 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表达的,需结合材料内容作答。由材料一中“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在朝那么言,在外那么不言,事 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等内容可知,苏轼面对国家忧患 之事,力劝在外做官的王安石,即便违背君臣常理,也要积极进言献策改变局势。他做到了“以天下为己 任”。有材
19、料二中“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 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可知,李贤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 策;由“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内容可知,国家稳 定后,李贤又不惧皇权,与皇帝发生争执,屡次提出宽恤政策。他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工【点睛】参考译文:岳阳楼记范仲淹第15页共81页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 托我
20、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 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 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黄昏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 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1、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
22、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留神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 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 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 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材料一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现在对西夏用兵, 连年不停,东南又屡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 ”王安石说:“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 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事君王的礼节。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 上,难道可以用常礼?
23、 ”(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材料二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划边疆防务,对内请求 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中断边境大臣的进奉,停止了内外的第16页共81页采购买卖活动。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C4. 乙 例如:文中孟子在阐释大丈夫得志与否时,说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要单独走自己的道路。乙句的表述与文意不一
24、致。5. 例如:夏完淳兵败被囚,面对洪承畴释放、归顺做官的允诺,不为所动;嘲讽怒骂叛贼,誓死不降; 厉声劝导岳丈钱梅慷慨赴死,舍生取义。夏完淳的表现正表达了大丈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解析】4.此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命令/命令,任务/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B.来/因为/用来;C都为“和”;D.志愿/做标记/志向;应选C。5. 此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由第段“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知,作为大丈夫应 该讲求正道,讲究礼节,做事合乎正道,这就是【甲】句提到的,所以【甲】是对的。由第段“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大丈夫
25、应该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起,不得志的时候 自己坚守自己的道路,并非“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所以【乙】错误。应选【乙此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 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根据这个句子的含义我们可以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分析。由链接材料中“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日: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 完淳厉声日:吾当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邮,感动华夷。吾当 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可知,洪承畴劝说夏完淳投降时,
26、说道假设投降那么仍会有官 职,夏完淳完全不为所动,这一点正是表达了“富贵不能淫”;由链接材料“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梅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日: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 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梅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可知,夏完淳在自己的岳父稍有懈 怠的时候,便厉声劝诫,让自己的岳父可以和他一样慷慨赴死,这是表达的“威武不能屈”。综上所述,我 第17页共81页们可以进行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 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
27、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 夫!把顺从当作准那么,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单独行 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 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链接材料】夏完淳,字存古,是华庭人。十六岁那一年跟随自己的老师陈子龙在太湖起兵。陈子 龙战败,夏完淳又给吴易当参谋,后又与吴胜兆联合,最后不幸被捕,押往南京。明朝叛将
28、洪承畴想宽恕 释放他,就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领兵反叛呢,一定是误入乱军,归顺就当官夏完淳厉声说道:“我 之前听说洪承畴先生本是人中龙凤,嵩山杏山之战,在章渠血战到底。先皇还曾经因此感觉到震撼而表扬 和抚恤您,这件事感动了天下。我十分羡慕您的忠诚和勇敢,我的年纪虽小,但是可以以身殉国,怎么能够 退让呢? ”洪承畴无言以对,只能够感觉到沮丧罢了。当时,夏完淳的岳父职方主事钱梅也在审讯之列,他有些害怕,夏完淳就厉声说道:“现在和您一起 慷慨赴死,后面在地下见到陈公,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大丈夫吗?”钱梅于是也不屈服,和夏完淳一起赴死, 夏完淳那时也才十八岁。6. 益处看到A7. 舍生而取义(舍生取义
29、) 起身赴火 怒骂叛贼【解析】7.“万钟于我何加焉”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力口:益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句意: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看到一座山。得:看到。8. B.根据“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 前文通过正反比照论证是为了论述“贤者能勿丧耳这一事实,强调贤者能够坚守“义”;本项理解“仅是为了 陈述人皆有之这个事实”有误;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所指的人为了住宅华美却接受了“万钟”,并不能称为“贤者”,本句为省略句,省略的是“有的人”;本项翻译中“贤者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有误; 应选Ao9.此题考
30、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指颜真卿)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 可知,当反贼在颜真卿的院中堆积柴火并威胁颜真卿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时,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 可概括为“起身赴火”;根据“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 然使人何日长安来? “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在联系注释可知,李 希烈叛唐称帝派宦官谋害颜真卿,颜真卿不成认李希烈是皇帝认为他是反贼,可概括为“怒骂叛贼”; 这两件事印证的是第一空的内容;颜真卿为了坚守心中的大义,不畏惧死亡,表达的是“舍生取义”这
31、一人 生准那么。【点睛】鱼我所欲也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 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 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 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 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但凡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 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但凡可以躲避祸患的方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
32、命, 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 的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 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 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 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 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
33、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 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材料参考译文:兴元以后,朝廷的军队再次振兴,叛贼担忧有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 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受朱波连累被诛杀,李希烈因此恼怒,派宦官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 第19页共81页人。3“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阅读下面两那么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 天下为
34、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表达的。【材料一】(苏轼)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 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安石日:“安石在外,安敢言? ”轼曰:“在朝那么言,在外那么不言,事君 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材料二】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 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 同列皆惧。(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注:大兵大的军事行动。西方用兵指对西夏的战争。江
35、南织造为宫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锦 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父命之*B.以顺为正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民请命 以中有足乐者俭以养德 C.与民由之 *D
36、.不得志似与游者相乐与众不同 处处志之志存高远.下面是对孟子何谓“大丈夫”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甲】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表达。“应赐卿死。”颜真卿说:“老臣所行丑恶无善状,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宦官说:“从大梁来 颜真卿骂道:“这是反贼,为何称诏书! ”于是缢死了他,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说以后,落泪,三 军都哀伤痛哭,于是表奏他的大节。淮、蔡平定,儿子颜君氤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朝会五天, 迫赠司徒,谥号为“文忠”,赐丧葬布帛米粟加等。10. AC11. 宋濂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
37、治学。颍考叔先以自身孝母 的行为让庄公有所触动,再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帮助庄公母子重逢。晏子抓住君王的心理,通过正面褒 扬、反面假设,使景公无路可退。【解析】10.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应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A渚B翻译为计算;B.言辞/推辞/告别/言辞;C询问/质朴/姿容/询问;D.热水/汤池(指护城河)/热水/形容水势大;应选Ao.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A.结合前句中“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表达出乡贤教学的严厉,题干中的“倨傲 粗暴”与原文不相符合;B.“主人日再食”应翻译为“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日再食”突出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该句并未表达 作者废寝
38、忘食,学习刻苦;应选C。11 .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宋濂之劝学,结合“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分析,作者讲述自己幼年因家庭贫困而艰难求学,拜师 学习时条件的艰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勉励学习。颍考叔之劝谏,结合“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君何患焉!假设阙地及泉,隧而 相见,其谁日不然“分析,颍考叔先以自己孝顺母亲的行为出发,让庄公内心触动,进而提出挖掘地下隧 道的方式解决问题。晏子之劝谏,结合“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分析,晏子通过对景公的表扬,并提出 假设,对景公做出提醒,让景公毫无退路。【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
39、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第20页共81页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 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 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 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 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 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
40、;等到他高兴了,那么又 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 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伺候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 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 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 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 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
41、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 己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 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材料一】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 ”过了些 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 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 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 敬,唉,
42、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忧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庄公依了他的话。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材料二】齐景公喝酒,七天七夜都没停止。弦章劝谏说:“君王沉湎于喝酒已经七天七夜了,我希望国 君停止饮酒。(如果)不这样,我请求您赐我一死。”晏子入宫拜见齐景公,齐景公说:“弦章劝谏我说希 望国君停止饮酒,不这样的话,请国君赐我一死。如果这样就听从了他,那么臣子就成为了国君的制衡力 量了。不听从(他的建议),又不忍心他被赐死。晏子说:弦章遇到国君,真是幸运
43、啊!假如弦章遇到桀 纣这样的暴君,弦章早就死了。”由此,齐景公就停止了喝酒。12 . D.【甲】13 .例如: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漫天铺开,如火如霞。绚丽美艳的景色,令人既陶醉又震撼。湖心亭看雪中“雾淞沆碰”,让我仿佛看到了水汽弥漫,天地一白的雪景。这样超凡脱俗的美景让第21页共81页人叹为观止。【解析】13. A.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味道好。怡然:古义、今义都是愉快、高兴的样子。可爱:古义、今义都是值得喜爱。B.缤纷:古义、今义都是繁多杂乱的样子。开张:古代意思是扩大;今义是指商店开始营业。问津:古义、今义都有探询渡口的意思。c无论:古义是更不要说;今义是连词,不管,不
44、管。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指丈夫的配偶。喧哗:古义、今义都是指声音大而杂乱、嘈杂。D.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业的总称。牺牲: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卑劣:古义是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今义是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应选Do.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乙】从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渔人讲述的并不是“自己进入桃花源的经过”,而应 该是桃源外面的事情和变化。【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到了郡城后将自己发现桃源的事告诉了太守,并不是告诉“做记号的事情应选【甲,14 .考查对文章中写景语句的理解与赏析。选择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如:本
45、文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勾勒出桃花林色彩绚丽,景色优美, 仿佛有阵阵清香的景色,令人感到陶醉而又惊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 田园生活图景,让人产生赞美和向往之情。材料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 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雾淞沆扬,天与玄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生动地描绘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给人一种似有假设无、依
46、稀恍惚之 感。【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 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 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 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
47、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 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 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 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 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 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 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儿日后,就向村里的 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 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