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2153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测评3 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2.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单元综合测评单元综合测评( (三三) )历史的回声历史的回声(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基础巩固(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原因,因为直走咸阳 走:趋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负栋之柱 之:助词,的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函谷举 举:拔,攻占D当与秦相较 当:应当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D D D 项,当:同“倘” ,如果。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78】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楚人一炬,可

2、怜焦土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 B A 项,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承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C项,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D 项,古义:英雄业绩,流风余韵,今义:生活放荡或指有才华不拘礼法。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 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D理固宜然 骊山北构而西折D D D 项,均是名词作状语。A 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B 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的意动用法;C 项,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

3、“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赋常常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 文,体物写志也。 ”2D 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扬一抑,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D D D 项, 阿房宫赋是先扬后抑。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

4、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 。(2)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全音袅袅的尾声。【答案】 (1)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弊在赂秦 (3)一尊还酹江月二、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导学号:81462079】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

5、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 ”弃疾曰:“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

6、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

7、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3成/违坐军制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 D “之” “者”后应断开,排除 A、C;“闻”后应断开,排除 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蛮,即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古汉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东南西北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B江右,古时以面朝

8、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左” ,长江之东称为“江右” 。C长短句,和曲子、曲词、诗余等,都是词的别称。每首诗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依调填词称为“倚声” 。D三鼓,即三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三鼓,是指 23 点至次日 1 点。B B 以面朝南为准,江左,长江以东;江右,长江以西。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整治时有作乱的湖南草寇,辛弃疾斥巨资修建营垒,招兵买马,这表现他深谋远虑,有雄才大略。B辛弃疾如期建成飞虎营栅,向皇帝上书陈述事情经过,并呈上图纸,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

9、C虽然部属都反对,但辛弃疾还是坚持把买来的粮食的十分之三赈济信州百姓,这表现了他的仁政爱民和博大胸襟。D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时,听到“若鸣其不平”之声。文章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辛弃疾生前的愤激不平。B B “皇帝才免除了对他的军法处置”与原文内容不符。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3 分)译文:_(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4 分)译文:_【答案】 (1)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2)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

10、但)辛弃疾反而干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因为4(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留守叶衡平素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说辛弃疾胸怀大志,有远大谋略。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

11、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 当时枢府中有不乐意这样做的人,屡次阻挠辛弃疾,(但)辛弃疾反而干得更加努力,(阻挠者)最终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建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了气。 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回答

12、说:“二十万。 ”辛弃疾说:“不用担忧。 ”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下属的官吏都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当时长江以西地区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 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运米粮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

13、,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 ”就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向来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13 分)【导学号:81462080】一举成名天下知田 姝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和十八岁的苏辙,前往京城开封参加科举

14、考试。这一去,父子三人从此名动天下。按照北宋的科举制度,士人应试要先参加州府解试,取得被举资格,此后再参加礼部的省试,最后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全部过关后,就是进士及第了。三苏到了开封后,兄弟俩因没有参加眉州的州试,所以在开封府参加举人考试,轻松过关,就等着次年的省试了。他们一边温习功课准备省试,一边跟着父亲拜访京都名士。苏洵带着张方平的推荐信和自己的著作,来到了欧阳修的府邸,受到了欧阳修的热情接待,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和翰林学士,担负着为国家挑选人才的重任。当时,虽然范仲5淹已经去世,但“庆历新政”的拥护者都在朝中掌握重权:欧阳修为翰林学士代理三司使,韩琦入主枢密院,谏院的长官是来自

15、四川的范镇,司马光、王安石等人也已经渐露头角。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提倡“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的新风尚,苏洵的学识、文章、性格正符合了这种新风尚,而受到欧阳修的赞赏和推荐。嘉祐二年正月,苏轼、苏辙走进了考场,参加礼部主办的省试,主考官为欧阳修,副考官为梅尧臣等人,考试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这是论述为政宽与简的命题,苏轼当场一挥而就,作了一篇短文,语言明白晓畅,文意通达,见解独到深刻。阅卷的梅尧臣,最能鉴赏这样真正优秀的古文,一看此卷,大加赞赏,立即推荐给欧阳修,要求录为第一。欧阳修看了也很惊叹,但因为考卷已经糊了名,看不出谁所作,欧阳修担心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如果录

16、为第一,难免惹人非议,所以他忍痛割爱,评为第二。直到放榜之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所作。恐怕,天下只有苏轼一人,因为文章太好而屈居第二名。不过,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才气横溢的青年竟敢在这样的考卷上开玩笑!他在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尧帝的时候,司法官皋陶三次要判一个罪犯死刑,尧帝却三次都赦免了他。所以天下人都惧怕皋陶执法之严厉,而乐见尧帝用刑之宽仁。当时的主考官都是学富五车之人,对于尧、舜、禹、汤更是十分熟悉,但这段“史实”却令梅尧臣与欧阳修都迷惑不解,实在想不起来这个典故出自何处。不过,作为前辈宿儒,连考生引用的史实典故都没读过,多少有点没面子,再说,就算他

17、们肯不耻下问,在糊着名字的情况下,也不知道该问谁。幸好,他们都不是心胸狭隘之人,都没有去追究这个问题。后来,他们曾就此事问过苏轼,没想到苏轼老老实实地承认了:这是我杜撰的,像尧帝那样圣贤的人,做这样的事是意料之中的!考官听到如此坦诚的回答,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夸奖苏轼活学活用,是真正的人才!欧阳修写文章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成语“出人头地”的来源。欧阳修还对自己的儿子说:“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 ”他将苏轼看做是下一代的文坛宗主!他的预言果然很准,在苏轼去世后的十年中,果然无人谈论欧阳修,大家都在说苏东坡。即使在苏轼的著作

18、遭到朝廷查禁时,人们还是在暗中传抄阅读!以欧阳修的政治地位和文坛领袖的身份,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如此推崇,苏轼又怎么能不名满天下呢?同时,我们也为欧阳修宽广的胸怀和识人之才感到钦佩!看看他在这次科举考试中为大宋选出了多少得意之才吧!经过殿试之后,苏轼以春秋对义一举夺魁,赐进士及第。弟弟苏辙也顺利通过,赐同进士及第。和他们同时高中的还有:曾巩、曾布、曾牟、曾阜四兄弟,王彦博、王彦章一共六人,以及后来的理学名士程颢、张载、吕惠卿、蒋之奇,影响了北宋政治、文学和哲学的发展。【相关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中国北宋文坛“三苏”家族成员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

19、一,其诗、词、歌赋、散文成就很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的父亲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情状,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6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苏洵之所以受到欧阳修的赞赏和推荐,是因为举识、文章、性格符合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提倡的新风尚。B苏轼在省试中,撰写的文章赢得考官一致赞许,但因考卷糊了名,看不出作者是谁,因而屈居第二名。C欧阳修预言苏轼成为文坛宗主后,无

20、人会谈及自己,说明他知道自己是有识人之才。D北宋的政治、文学和哲学之所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苏轼以及和他同时期考中的那些文人的影响。B B B 项,归因不全,苏轼屈居第二名还有欧阳修担心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怕惹非议这个原因。11苏轼在省试中有什么样的表现?主考官是如何对待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 分)_【答案】 苏轼的表现:科考时作文一挥而就,语言明白晓畅,文意通达,见解独到深刻,能活学活用。考官对待:主考官为之惊叹,不追究、不责怪苏轼杜撰典故,夸奖苏轼是真正的人才。(意思对即可)12文中多次写了苏轼和欧阳修之间发生的故事,请分别概括并说说这些故事写出了苏轼怎样的特点。(6 分)_【答

21、案】 省试时因为欧阳修误会,苏轼屈居第二。围绕尧帝用刑事例,他们坦诚交流。欧阳修准确预言了苏轼的成就。这些故事写出了苏轼才高(才华横溢),机变(活学活用),名重(成就极高)的特点。(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314 题。(11 分)【导学号:81462081】闻科诏勉诸子辛弃疾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注】 梅福:汉代正统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的别名。他做王涣主簿,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后来被称为方正之人。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本诗

22、是诗人得知朝廷发布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后,为勉励儿子们而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们的期望。7B首句点明考试时间定在当年秋季,备考时间已经不多;次句希望儿子们抓紧时间,一目十行,提高效率。C第七句对儿子们寄予了厚望,祝愿儿子们在当年的考试中能顺利入选,第二年再去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D最后一句希望儿子们在通过吏部选拔后,要像汉代的梅福、仇香那样从严要求自己,做正直敢言的好官。B B B 项,本诗的第二句中的“天书”指皇帝的命令,整句诗是说皇帝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已经颁布了多次。14请从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两个方面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6 分)_【答案】 表达技巧:化用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和杜甫“读书破

23、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灵活巧妙。情感抒发:勉励孩子们要学习孔子刻苦读书的精神,告诫他们只有博览群书,把书读透,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来。看似言短,其实情深,表达了诗人望子成龙的深情。三、语言运用(15 分)15将下列带序号的短句放入该段文字中,使上下文衔接恰当。(5 分)【导学号:81462082】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肯定会有独特的建树,他在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禁不住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容不了当权派。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不平则鸣,有感便发流芳百世,冠绝一时冠绝一时,流芳百世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无

24、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解析】 两句中“感”字相承于上文的诗人气质,而“不平”则是“感”的一部分,且与下文“得罪人”相呼应,故选;两句按时间顺序,应该是先“一时” ,再“百世”;两句,因后文有“不受欢迎” ,所以应该先说“政敌当道” 。【答案】 16根据苏轼的词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 50 个字。(5 分)【导学号:81462083】_【答案】 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自若,只见江面上火光冲天,曹营的战船顷刻8间化为乌有。17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 ,不超过 30 个字。(5 分)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

25、。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 。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 “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偏打开装满罪恶的盒子如出一辙。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是指_【答案】 基于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而产生与预期恰好相反的心理效应。四、写作(50 分)

26、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一旦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就能够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这种正面的心理能量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足以让你一生一事无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疏导自己的负能量,找回自己的正能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围绕正能量,我们可以有如下思考:拥有正能量的人,会乐观生活,他们相信人生路上的坎坷也是一种风景,值得留念和珍惜;拥有正能量的人

27、,拥有人生的目标,能坚定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的所需并为之不断努力,当心灵疲倦时,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心,让心灵重获能量;拥有正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事情的不利面,他们知道世界运作的原理,明白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也知道如何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和发挥人性的优点。写作时,我们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发表议论的时候,看问题要辩证,做到客观公正。还要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参考例文】寻找心中的正能量米兰昆德拉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希望的种子,种子会发芽

28、、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 ”而我们心中的正能量,就是种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寻找心中的正能量,哪怕有再多困难。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他从 20 岁起就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全身从能动两根手指到只能转动眼珠,但他从未放弃对宇宙、对科学的探索如他自己所说:“我还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霍金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暴自弃,反而有了更多对外9星文明的探索、对黑洞的解释。正是他心中的这种正能量,帮他摆脱了囚禁身躯的“果壳” ,去探寻“宇宙” 。身虽有疾,然而思想无疆。成功的路上,正能量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寻找内心的正能量,并发挥正能量的作用,终有一天你会成功。当然,如果这种正面的心理能量没

29、有得到正确的使用,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让你一事无成。最近的一则新闻,山东某学校有一名考试成绩名列年级第一的同学,因为班里没有人愿意与其同桌,一怒之下跳楼身亡。这位同学就没有寻找到心中的正能量,他的心是灰暗的,充斥着巨大的负能量。他只知追求学习的过人与优越,却忘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果他能理智寻找埋在心中的正能量,与人为善,多与同学沟通,或许就不会出现这般荒唐而可悲的结局了。克服心中的负能量,才能有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寻找心中的正能量,你会发现,其实正能量无处不在。学习中,正能量也许就在你凭借自己的努力而钻研出一道数学题的喜悦里;生活中,正能量也许就在你第一次帮助父母干活时,父母欣慰的眼神中。

30、正能量是你能从热情似火的足球赛场上感受生命的律动,是你能从扣人心弦的经典名著中汲取的精神滋养,是见义勇为的举动,是助人为乐的背影,也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心中的正能量无处不在,正能量只等你去开掘并挥洒。寻找心中的正能量,用正能量浇灌心中希望的种子,就会看见一棵苍翠的大树,就会收获精彩的人生,就会拥有怒放的生命。【点评】 这篇文章以米兰昆德拉的名言开篇,以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接着以斯蒂芬霍金正面设例,论述正能量的重要性。在充分议论之后,作者又从反面设例,某校同学跳楼身亡只是因为缺少正能量,从反面论证了正能量的重要作用。由此转入论述正能量在学习中、生活中和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种种表现。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全文立意鲜明,首尾呼应,起承转合,自然衔接,体现着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构思。同时,本文语言也成熟老练,善用修辞,用词精深,句式灵活,整散结合,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综合运用,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