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记录(1).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听课记录(听课记录(3 3)姓名:刘春芳学校:北京 62 中日期:授课教师洪梅学科语文班级8(4)班上午第四课程题目邓稼先听课时间节教学过程随堂思考意见1、导入自然巧妙,如行云流水般 自然进 入一、导入:由“信仰”导入二、积累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马文本。革裹尸燕然勒功锋芒毕露截然不同妇孺皆知热血殷红鞠2、作者简介有些死板,躬尽瘁,死而后已三、作者简介不是灵活地引入,教学环节前后不衔接,有些。杨振宁(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突兀”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共同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3、背景的呈现应该是子物理方面做
2、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四、写作背景灵活的,不应该按部就班地安排引入。这样有 1993 年 7 月 29 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些墨守成规。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用简练语言概括每小节内容4、利用邓稼先的事例充实文本,很能降低文生自读两部分,自主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小本的难度。教师引导板书六、研读思考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概述中国一
3、百年屈辱的历史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却组合作研究概括。为何“鲜为人知”3、细读 3 段,作者是如何刻画邓稼先性格特点的你了解吗5、这个导学问题提得很好,帮助学生深度地理解文本,实现了文本 1、1947 年邓稼先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解读的深度究生院,由于他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2 岁,人称“娃娃博士”。2、1958 年秋,邓稼先参
4、加了中国核研制工作,因为要严格保密,他甚至没有和妻子说去哪里。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中分析得出两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得出两人的人物形象。4、第 5 部分中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5、引用五四时期的歌的作用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由此得出: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小中见大小中见大
5、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七、结束语: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掩卷沉思,我们对邓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正气歌。八、作业:1、找出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2、找出文中能够表达杨振宁先生情感的语句。3、学习、探究、诊断中邓稼先基础部分。优点:教师善于运用“助读法”,利用课外资料充实文本,做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薄为厚实,有了资料的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之走进文本,认识了立体的“邓稼先”。用他山之石,攻出文本之深意。总评议改进建议:文本的解读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思路,课堂解读有些离散,缺乏整体意识。另外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零碎,没有在“处理文本”方面多琢磨,有些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