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论语》阅读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论语》阅读汇编.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2021 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论语阅读汇编 一、名著阅读 1(2021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2、,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2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3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2019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1)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2)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注释:(1)处:处在、居处。(2)造次:仓促之间。4“不以
3、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6(2018北京高考真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注释:(1)斯:就。(2)兼人:
4、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概述:思想:参考答案 1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详解】参考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5、。”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2“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3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解析】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
6、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4“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达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离开仁的思想。5根据第一种解读,句意为:不是通过仁道脱离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根据第二种解读,句意为:因行仁道而陷入贫贱,那么就不离开贫贱。【分析】译
7、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6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详解】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