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专题四议论文阅读专题技法精讲考点一理解文章内容考点针对训练 一、2021淮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轻装才能行远孙丽丽常听有人抱怨:“唉,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社会在发展,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觉得累,想做的事情多,可什么也没有做成,看不到希望的光芒,生活陷在一片渺茫混沌中。当一个人内心杂草丛生,生活也就没有了头绪,理也理不清,感觉到一颗心负重前行,走得百般艰辛也就不再轻盈自在。皮克菲尔在气场是个什么东西这篇文章中写道:“你只有放弃旧的思维,改变行为模式,彻底臣服于内心正确的东西,调动全身积极的力量,才可为你的能量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吸引内心的愿望,向着一个最终的
2、目标前进。”合乎心灵,则是滋养,反之则是消耗。清理掉你内心的负面情绪,调动积极的内在力量,让自己轻装前行。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自己的过去“清零”,让自己重新开始。丢掉过去的烦恼和伤痛,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古时候,当临近决战时,每一支军队都要提前清理整顿一番,舍弃不必要的东西,以便“轻装上阵”。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沉渣,时时清空心灵的沉渣,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忘记的要忘记,时时刷新自己,这样才能收获满意的人生!其实,我们在工作中的很多失败往往是这样,心理的负担太重,以至于根本不敢去尝试,直接选择放弃,也就谈不上什么成功。卸去旅途中过多的行囊,“轻装”前进,方能无拘无束,畅
3、快淋漓;作别昨日最荣耀的光环,才能驰骋于无垠的平原,自由自在。不受名利束缚,轻装上阵,我们才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冷静地审视自己。季羡林婉辞“国学大师”的美誉,那是一代大家的谦逊,更是岁月积淀予他的睿智和深邃,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饥渴求学的老人。他学贯中西,但那是他继续学习的动力;他辞去“国学大师”美誉,是让自己摆脱曾经的束缚,还原为一个更真实的学者,因为只有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无所旁骛,领会求知的真谛。少做一点不会死书中提到,用你大部分时间,去做少数几件真正重要的事情。把你精力最好的时段投入到20%的关键任务中,就决定了我们80%的成果,这就是有名的“二八定律”。所以人生需要
4、做减法,很多时候,我们把精力用在了盲目的选择上,而没有深度地经营,导致难以精进。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专注当下,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在和别人交往中,即使是和最亲近的人,也应该认识到他们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生活,而不是从你的角度看待生活。不应该期望任何人为了另一个人而改变他的生活。每个人,终究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在何种关系何种地位,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与其纠结你和别人的关系,倒不如学着过好自己的生活。凡事不要着急,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谁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未来都是不可知的,付出努力不一定能够实现愿望。但是不付出、不努力,思想负担太重,愿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为了梦想,为
5、了实现自己未来的目标,我们必须学会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走得轻松,走得更远。当你甩掉思想的包袱、目标专一时,诸多的烦恼也就会离你远去。永远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你付出了,就会离目标更近一步。(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期,有删改)1.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轻装上阵”。(4分)2.请简要分析本文第段的作用。(4分)3.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4.本文作者认为,我们应当“轻装上阵”;但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他认为,我们应当“负重前行”。你更赞成哪种观点?请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6、4分)二、2021广安议论文阅读。(11分)“咬牙”是一种修炼向贤彪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
7、。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围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8、,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
9、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1.结合全文,谈谈第段画线句的作用。(2分)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3分)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4.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考点二把握文章观点考点针对训练 三、2021淮安模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6分)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曹文轩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
10、、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种可以行走、可以叫嚣、可以斗殴与行凶的躯体,即使勉强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义上的人。关于人的意义,早已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便是:两腿直立行走的动物。现代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种动物,叫人。这种动物是需要
11、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或者说是重要渠道,便是对图书的阅读。(A)另一种人认为其实,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认为”,他们不阅读,甚至并不是因为他们对阅读持有否定的态度,他们不阅读,只是因为他们浑浑噩噩,连天下有无阅读这一行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是什么?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比如麻将,比如卡拉OK。(B)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如“雪映窗纱”,如“凿壁偷光”,还有“头悬
12、梁,锥刺股”等等。但是古人对读书的益处、认识似乎并不很深刻。在一般人眼里,读书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个功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过去一般读书人,总不在一个较高的境界上。虽也孜孜不倦,但读来读去,还是脱不去俗气。很少有阅读的快意,更少有抵达人生审美境界的陶醉。他们没有看见一个精神的殿堂,没有看出那书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读书是拾级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读书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
13、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就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对眼前的这些形象过目不忘,永记心中。有时我会想:如果这些先生不是读书人又将如何?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入平庸与俗气,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恭维的。此时,我就会惊叹读书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将一个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变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们的奕奕神采,让人好不仰慕。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阅读,是一种
14、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选自人民日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2.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的A处还是B处?为什么?(4分)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阅读的意义却又禁不住被此类娱乐诱惑而不去亲近图书的人,则更是可怜。因为这是一种主动放弃的堕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犯罪。3.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4.请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四、2021十堰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彭飞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
15、,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做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今年央视31
16、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
17、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
18、,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人民福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A.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B.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C.智能化、
19、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D.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2.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3分)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考点三理清论证思路考点针对训练 五、2021岳阳阅读下面的议论性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利用“暗时间”,不疾不徐地进步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于每个人不是均等的。会管理时间的人,可以在无形中比别人多很多时间。要多出很多时间,就需将一份时间暗暗重叠使用多次。被重叠的时间就是时间本身之外的“暗时间”。我们花在走路、坐车
20、、吃饭、逛街上的时间都可以创造暗时间,因为我们可以边做这些事,边思考我们看到和学到的东西。利用“暗时间”,日积月累,会产生巨大的威力。在生活时间中渗透思维时间,可以赢得暗时间。暗时间达人都是这样做的,贝多芬喜欢在午饭后散步,他的口袋里总是带着铅笔和几张五线谱,以便记录随时出现的灵感;毛姆经常一边泡澡,一边想文章的开头。他们将需完成的事常驻其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所以,在生活时间里,心心念念的就是这件事,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时间就用到了极致。缩短思维切换时间来创造大块时间也是赢得暗时间的好办法。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刚刚浸入书中的世界,突然听到同学们在谈论你感兴趣的话题,你花10分钟听
21、完后,如果想恢复到10分钟前看书的状态,就需要时间去激活记忆。假如你热身的状态需要15分钟,那么你听闲谈的时间实际就是25分钟了。这15分钟思维切换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当我们沉浸在某种状态时,与之相关的大脑神经网络被激活了,这种忘记时间的“沉浸”状态,在心理学上叫心流体验。按照实际投入时间是时间与效率的乘积计算,心流时间能将时间效率最大化。省去思维切换时间创造大块时间,让心流时间在大块时间里持续流动,就会赢得暗时间。连续很长时间思考一件事也极有可能赢得暗时间。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时刻,一件一直想不通的事情,某一天突然就想明白了。那是因为表层意识没思考这个问题,但潜意识还保持其“惯性”,仍然在做
22、思考的努力,让你在某个瞬间就突然得出答案了。灵感缪斯不是突然就有的,而是心心念念必有回响。是潜意识在无形中把时间利用了,灵感趁着暗时间喷薄而出。管理好暗时间,就能像八爪鱼一样,能同时推进多项任务,在和别人同样多的时间内,可能完成的事情更多,成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巧妙利用好暗时间,就能在自己掌控的优雅节奏里,不疾不徐地进步。(文/庆哥,有删改)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2.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3.请你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内容,判断它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并陈述理由。(2分)【链接材料】()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一位勤奋的女作家,年轻的时候,她的家务劳动很
23、繁重,她在洗衣服、烤面包时都在构思,脑海中一旦出现灵感就立马记录下来。()司马光在他的书房中准备了一个奇特的枕头。这个枕头用圆木做成,光滑浑圆,是司马光为了约束自己不至于睡得太久而做的,当他睡得太久或太熟时,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动,这样他就会被惊醒,赶紧又起来继续看书。4.平时你接受的教育可能是“玩就好好玩,学就好好学”。选文中却说可以在生活时间里渗透思维时间,你赞同选文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2分)考点四分析论证方法考点针对训练 六、全品原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读书人的气象米丽宏胡适是世间最幸运的读书人,20多岁即暴得大名,此后40年,获得过世界一流大学颁赠的36个荣
24、誉博士学位。也许,这些不过是俗世人眼中的成功而已。在众多学者看来,胡适最令人折服的是他的人格,性情温厚,主见鲜明。叶公超说:“有一时期,我们常常有所争论,但是他从不生气,不讥讽,不流入冷嘲热讽的意态。他似乎天生有一个正面的性格。有话要主动说,当面说,当面争辩,绝不放暗箭,也不存心计刻薄是与适之的性格距离最远的东西。他有一种很自然的醇厚,是朋友中不可多得的。”陈之藩则赞叹胡适是春风长者,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和人格营养,自有一种温厚气象。林谷芳说:“气象是眼界,是格局,是丘壑,但较诸于此,它更有一番吞吐,可以周弥六合,可以退藏于密,无论横说竖说,总有一番气度、一
25、番生机。”气象,即一个人的气概、气度,它由内而外发散出来,让周围人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气场。精神含蕴的这一番生机,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予其滋养发荣的途径之一,便是读书。一个人的处世哲学、智慧学养、格局气度,往往跟他长期、大量的阅读分不开。读书,便是读天地,经世事。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也还略有富余。长期浸淫书卷,人便会很容易拨去覆盖心灵的浮云,自我琢磨,自我发现,自我启迪,见天见地见“大我”,形成阔达的人格气象。“读”这个动作,就意味着打开、濡染、吸纳、切磋、琢磨、生成、批判打开自己,让世界进到生命中来。它进来了,你才有机会出去;出去了,才能自觉
26、;唯其自觉,才能照见自己,于灯火阑珊处,傲然独立。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一个人长久地读书,含英咀华,总有无形的滋养悄悄润入心田;日积月累,总有那么一种力量,令你混沌大开、眼界豁然。吟咏之间,吐纳珠玉;眉睫之前,卷舒风云。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开合书卷,荡胸层云。这种精神的大气象,表现在气质上,则沉静而淡泊;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则仁慈友善,和蔼可亲。冯友兰最敬仰的人是蔡元培,蔡元培那种春风化雨的人格气象,是令他折服的根本原因。冯友兰当时在北大读书,蔡先生是校长。冯友兰入学第二年,因一件事去请蔡先生签字,第一次进到校长室的时候,觉得满屋子都是一种令屋内熠熠生辉的气象。他
27、说,周敦颐的气象如光风霁月,程颢的气象“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这些,对于蔡元培完全适用。蔡元培学贯中西,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这跟蔡元培的长久阅读是分不开的,他说:“我从十余岁起,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60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书的。”山有玉则石润,渊生珠则崖不枯。常年的书卷浸润与自我修持,蔡元培养成了一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君子气象”。柳亚子说:“蔡先生一生和平敦厚,蔼然使人如坐春风。”而那种从内而外散发的精神气象,在清末重臣曾国藩口中,被称作“骨相”。曾任两江总督的他,不希望儿子做官,只希望儿子做读书明理的君
28、子。他在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惟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内在的精神,在俗世名利挣扎中不免蒙尘受损,而读书可以使其得以净化补益。用心读书,能将狭隘换作宽厚,让自负变得谦虚,让懒惰者奋发进取,让懦弱者果断刚毅,粗俗者学习优雅,幼稚者走向成熟,无知者远离浅薄,悍暴者收敛粗蛮在无声的缓释浸润中,人的心灵会一点点丰富、细腻、高贵、优美。千百年来,世界一直在花开花落,旋转变化,而变化着的世界,无一不囊括浮动在书页之间。书籍给了读书者复化的人格,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千,也凭借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世界。丰盈清澈的灵魂相貌,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离不开读书的滋养培育。(选自做人与处世
29、2020年23期)1.简析第段有何作用。(3分)2.请简述-段的论证思路。(3分)3.文章第段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4.结合第段画线句和你阅读过的一本名著,谈谈这本名著对你的精神滋养。(4分)七、2021邵阳议论文阅读。(8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
30、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
31、阅读、碎片化思考。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让人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
32、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
33、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2.文中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4.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轻”阅读的理解。(2分)考点五分析补充论据考点针对训练 八、2021达州论述性文本阅读。(10分)非凡皆自“愚处”起尉承栋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
34、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会有可能成功。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
35、个脚印走下去。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
36、,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1.请简要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37、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2分)3.文章第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4.文章第段是否可以删去?请阐明理由。(3分)考点六理解句段作用考点针对训练 九、2021绥化阅读善用语言的力量,回答问题。(8分)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
38、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
39、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灌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历久弥新。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引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40、”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为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从这个角度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1.第段有什么作用?(2分)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2分)3.文中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2分)4.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王刚要参加,父母不同意,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如何帮他劝说父母?(2分)考点七赏析议论语言考点针对训练 十、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12分)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子衿第2
41、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既
42、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成了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等工具的出
43、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匹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
44、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布局的。B.浏览播放短视频,已经成为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C.第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D.“一个都不能少”,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内在要求。2.根据文章第段内容,列举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3分)3.第段中作者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请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4.本文和链接材料都是谈阅读的。试
45、分析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3分)【链接材料】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十一、2021淮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个性成就美丽梁新媛同是桃花十里,落英缤纷,有人叹“流水落花无留意”,有人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一美景,不同歌颂,令美景再添一分光彩。诗人不同的个性使春天有了不
46、同的色彩。同样,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也令世界有了不同的精彩。个性为生活添一抹亮色。黄永玉的野蛮成长曾让许多文人雅士为之诧异,出生于湘西边陲小镇,纵有曲水柔情,却没能使他的性格温润如水,相反,内心的坚强,造就了他宁折不弯、刚直如山的个性,造就了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无可匹敌的木刻家。无独有偶,一个自卑且敏感的孩子,凭借自己梦幻般的思考,在郁郁寡欢、沉默少言中,反而看到了他人所看不到的世界,个性的完美释放成就了卡夫卡在文坛上的鲜衣怒马。因为有了个性,世界如此精彩。个性为人生点亮明灯。因为个性,梅花不与百花争艳,成就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雅致。因为追求别致,枫树不慕松柏之苍翠,不羡姹紫嫣红之姿,“霜叶红于二月花”使云雾弥漫的深山多了一丝温暖。因为个性的指引,苍松不学杨柳婀娜之态,不随四季变迁,伫立于断崖岩壁,站出了岁寒君子的风骨。个性为时代点燃绚丽烟火。正是有了红楼中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以及熙凤的泼辣,才成就了大观园里的流光溢彩。追慕先人,竹林七贤的“不走寻常路”,佳酿入肠,豪气出怀,挥毫泼墨是洒脱不羁的个性释放,一撇一捺成就魏晋风骨,民族华章。同样,王国维、辜鸿铭在世人剪辫易服之际,以长辫马褂坚守传统伦理,虽有胶柱鼓瑟之嫌,但那特立独行的个性,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