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鸿门宴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4)(教师版) 第24课 鸿门宴 司马迁 【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称王)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使子婴为(做)相,珍宝尽(全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给)击破沛公军(军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
2、六国之地)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指失去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一向)善(友善、交好)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就)夜(连夜)驰之(往)沛公军,私见张良,具(详细地)告以(把)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曰:“毋(不要)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替)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逃走)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给)此计者?”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说我曰:距(同“拒”,据
3、守)关,毋内(内,同“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当然)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有旧,有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交往),项伯杀人,臣活(使活命)之。今事有急,故幸(幸亏,幸而)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和相比,谁更)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应该)兄(用侍奉兄长的礼节)事(对待)之。”张良出要(同“邀”,邀请)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健康长寿),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曰“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造册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怎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同“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同“早”)自来谢(道歉)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告诉)项王。因(趁着(机会)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趁着(机会)善遇(好好对待)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率领、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道歉)曰:“臣与将军戮力(合力。戮,同“勠”)而攻秦,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5、(料想)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怨)。”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就)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次、次于)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屡次,多次)目(递眼色)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趁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将)为所(被)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
6、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遮护)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意图)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跌倒)地。哙遂入,披(分开)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眼眶)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感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吃)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7、“臣死且(尚且)不避,卮酒安(怎么)足辞(推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尽),刑人如恐不胜(尽),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特意)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小人的谗言)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已亡的)秦之续耳。窃为(私意认为,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一会儿),沛公起如(去,上)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告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
8、理会)细谨,大礼不辞(回避)小让(责备)。如今人方(正)为刀俎(刀和砧板),我为鱼肉,何辞为(为,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道歉)。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拿)?”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正碰上)其怒,不敢献。公为(替)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距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秘密地走。间,秘密地。)。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超过)二十里耳。度(估计)我至军中,公乃(才)入。” 沛公已
9、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道歉),曰:“沛公不胜(承受)杯杓,不能辞(告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献大王足下(敬辞),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哪里)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责备,责罚)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放)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我们这些人)今为(被)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一词多义 1.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安心;安放,设置(后起意义);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丘
10、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安稳,安定,安全)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安心)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安全)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安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安全)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11、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安稳,安定,安全)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稳,安定,安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疑问代词,哪里,哪儿)附”“塞翁失马,安(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知非福”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怎么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有什么,怎么 (3)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 (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定 (5)不念居安思
12、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安逸的环境 (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使百姓安宁 (7)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安静的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十二章安适 (9)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大学之道性情安和 (10)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四章安然未生变的 (1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屈原列传哪里 (12)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哪里 (13)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安全 (1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安处 (15)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慰问 (1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使安适 (1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3、?种树郭橐驼传使安定 (18)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拟行路难(其四)怎么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蜀道难怎么,哪里 (2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哪里 (2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侍坐怎么 2.倍:一倍,加倍;通“背”,背向着,背对着;通“背”,违背;通“背”,背叛,反叛,背弃。 尝以十倍(一倍,加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背叛,反叛,背弃)德也。(鸿门宴) 成语“倍(通“背”,背向着,背对着)道而行”“乡(通向)利倍(通“背”,违背)义” 3.从:跟随;使跟随;依傍,紧挨着;听从;堂房亲属;通
14、“纵”,合纵。 合从(通“纵”,合纵)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跟随)。(过秦论) 沛公旦日从(使跟随,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樊哙从(依傍,紧挨着)良坐。(鸿门宴)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听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跟随)而师之。(师说) 春夜宴从(堂房亲属)弟桃花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成语“从(听从)善如流”“恭敬不如从(听从)命” 解释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跟随 (2)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跟随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率领、带领 (4)
15、樊哙从良坐。鸿门宴挨着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自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追随,跟随 (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四章 做事 (8)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9)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委婉得体 (10)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苏武传自 (11)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苏武传跟随 (12)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苏武传跟随 (1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同“纵”,合纵 (14)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合纵 (1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跟着
16、(16)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17)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并序历来 (18)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同意 (19)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孔雀东南飞跟从的,随从的 (20)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难跟从 (21)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自 (22)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跟 (2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从事 (24)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自 (25)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齐桓晋文之事接着 (26)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跟
17、(27)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同意 (28)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同“纵”,合纵 (2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采纳 (30)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从事,做 (3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自 (3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跟随 (3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跟从,跟随 (3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跟从,跟随 三翻译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翻译: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8、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翻译: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一起死了。” 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翻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翻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
19、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5.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详细地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6.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翻译: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
20、不应。 翻译: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翻译: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人都背叛他。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翻译: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四文化常识积累 1.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
21、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都是纪传体。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是断代史。 3. 古代“座次”安排: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 (
22、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4. 古代坐姿与礼节: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23、。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5.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6.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7.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8. 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9.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0. 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
24、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注:伯和孟的区别:嫡长为伯,庶长为孟。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 五莲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24)(学生版) 第24课 鸿门宴 司马迁 【学习目标】积累重要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沛公军( )霸上,未得( )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 ),使子婴为( )相,珍宝尽( )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
25、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 )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 )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 )夜( )驰之( )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 )事,欲呼张良与俱( )去,曰:“毋( )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 )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 )此计者?”曰:“鲰生( )说我曰:距( )关,毋内(
26、 )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 )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 )事( )之。”张良出要( )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 )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
27、不敢倍( )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 )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因( )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 )善遇( )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 )曰:“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 )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8、。范增数( )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 )皆且( )为所( )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 )地。哙遂入,披( )帷西向
29、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 )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欲诛有
30、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为( )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 ),沛公起如( )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 )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 )细谨,大礼不辞( )小让( )。如今人方( )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敢献。公为( )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 )四十里。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
31、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中,公乃( )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 ),曰:“沛公不胜( )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 )献大王足下(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 )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 )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 )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 )今为( )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一词多义 1.安: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安心;安放,设置(后起意义);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