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新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ppt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3新教师如何新教师如何(rh)备课与上课备课与上课第一页,共36页。怎么想这些怎么想这些怎么想这些怎么想这些(zhxi)(zhxi)问题?问题?问题?问题?n n备课时:备课时:备课时:备课时:n n “目标(到哪里去)目标(到哪里去)目标(到哪里去)目标(到哪里去)”不清楚,但总是琢不清楚,但总是琢不清楚,但总是琢不清楚,但总是琢磨磨磨磨(zhum)(zhum)(zhum)(zhum)着着着着“教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去)怎么教(怎样去)怎么教(怎样去)怎么教(怎样去)”的的的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n n上课时:上课时:上课时:上课时:n n (1 1 1 1)是关
2、注有无告诉还是关注学生有无明)是关注有无告诉还是关注学生有无明)是关注有无告诉还是关注学生有无明)是关注有无告诉还是关注学生有无明白?白?白?白?n n (2 2 2 2)采用讲解、讨论、作业等方法时,是)采用讲解、讨论、作业等方法时,是)采用讲解、讨论、作业等方法时,是)采用讲解、讨论、作业等方法时,是关注该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还是场面的好看?关注该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还是场面的好看?关注该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还是场面的好看?关注该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还是场面的好看?n n (3 3 3 3)是热衷于怎么教,还是边教边关注自)是热衷于怎么教,还是边教边关注自)是热衷于怎么教,还是边教边关注自)是热衷
3、于怎么教,还是边教边关注自己己己己“教得怎样教得怎样教得怎样教得怎样”的信息?的信息?的信息?的信息?n n下课后:下课后:下课后:下课后:n n (1 1 1 1)有什么证据证明多少学生达到了预设目)有什么证据证明多少学生达到了预设目)有什么证据证明多少学生达到了预设目)有什么证据证明多少学生达到了预设目标?标?标?标?n n (2 2 2 2)作业批改只关注)作业批改只关注)作业批改只关注)作业批改只关注“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还是关注,还是关注,还是关注,还是关注这种这种这种这种“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对与错”与目标的关系、与该生的关系、与目标的关系、与该生的关系、与目标的关系、与该生
4、的关系、与目标的关系、与该生的关系、与该生后续学习的关系?与该生后续学习的关系?与该生后续学习的关系?与该生后续学习的关系?第1页/共36页第二页,共36页。教学的三种教学的三种(sn zhn)取向取向n n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n n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王尚文,2007200720072007)n n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基于教科书的教学基于教科书的教学n n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
5、;没有教科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rh)(rh)(rh)(rh)教?几乎完教?几乎完教?几乎完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全取决于教科书。(全取决于教科书。(全取决于教科书。(Chambliss&Calfee,1999Chambliss&Calfee,1999Chambliss&Calfee,1999Chambliss&Calfee,1999)n n基于课程标准
6、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第2页/共36页第三页,共36页。基于基于基于基于(jy)(jy)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课程标准 教材 评价 课程教学(jio xu)设计(纲要与教案)课堂教学(jio xu)学生学习学会思考标准、教材(jioci)、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问题第3页/共36页第四页,共36页。确定确定确定确定(qudng)(qudng)和叙写目标和叙写目标和叙写目标和叙写目标n n路径一:路径一:路径一:路径一:n n 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学生学生学生(xu s
7、heng)(xu sheng)(xu sheng)(xu sheng)研究研究研究研究n n路径二:路径二:路径二:路径二:n n 学生学生学生学生(xu sheng)(xu sheng)(xu sheng)(xu sheng)研究研究研究研究+社会生活需求社会生活需求社会生活需求社会生活需求+学学学学科专家建议科专家建议科专家建议科专家建议如何如何(rh)确定?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学期目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课时)第4页/共36页第五页,共36页。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行为变化,它决定行为变化,它决定(j
8、udng)(judng)了教学活动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的方向,并确定了教学评价的依据。叙写:内涵(nihn):目标目标(mbio)(mbio)的叙写的叙写可观察可观察、可测量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最低表现水准现水准。用以评量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达到的程度度。是学习者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程度行为程度行为程度第5页/共36页第六页,
9、共36页。目标的误用目标的误用目标的误用目标的误用(w(w ynyn)问题问题问题问题n n“目的目的”代替代替“目标目标”。n n 如如“使学生成为使学生成为的人的人”n n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含糊其词,难以评价。n n 如如“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精神精神”或或“提高提高(t go)(t go)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n n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n n 如如“使学生树立使学生树立观点观点”例:小学一年级“七巧板”一课时目标:1、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图。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gunnin)和创新意识第6页/共36页第七页
10、,共36页。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知识(zh shi)、经验获取新的知识(zh shi)经验,并把新的知识(zh shi)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zh shi)经验的系统之中。了解指对学习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包括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的认知(rn zh)和学习。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rn zh)学习结果。掌握指能理解(lji)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运用指把某种知识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第7页/
11、共36页第八页,共36页。感受是外境与内心的核心介面,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和认知,经验(jngyn)的累积,都是基于感受。体验是在实践中认识(rn shi)事物,亲身经历。探索意为多方寻求(xnqi)答案,解决疑问。第8页/共36页第九页,共36页。课程标准中目标课程标准中目标(mbio)的描述的描述n n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n n1 1 1 1、知识:了解、知识:了解、知识:了解、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n n 理解理解理解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解释、说明
12、、归纳、概述、推断等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n n 应用应用应用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n n2 2 2 2、技能:模仿、技能:模仿、技能:模仿、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n n 独立操作独立操作独立操作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n
13、n 迁移迁移迁移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n n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n n经历(感受经历(感受经历(感受经历(感受(gnshu)(gnshu)(gnshu)(gnshu))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考察等考察等考察等n n反映(认同)反映(认同)反映(认同)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
14、弃等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n n领悟(内化)领悟(内化)领悟(内化)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n n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n n 复制水平复制水平复制水平复制水平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n n n n 创作水平创作水平创作水平创作水平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设计
15、、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第9页/共36页第十页,共36页。n n课程标准的术语解释课程标准的术语解释课程标准的术语解释课程标准的术语解释n n标准使用标准使用标准使用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经历、体验、探索经历、体验、探索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等术语表述学习活等术语表述学习活等术语
16、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n n 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qngjng)(qngjng)(qngjng)(qngjng)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17、。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n n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n n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qngjng)(qngjng)(qngjng)(qngjng)。n n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
18、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题。题。题。n n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n n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
19、,获得经验。得经验。得经验。得经验。n n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n n说明:在标准中
20、,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说明: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说明: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说明: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语之间的关系如下:第10页/共36页第十一页,共36页。n n(1 1 1 1)了解)了解)了解)了解 同类词: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同类词: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同类词: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同类词:认识,知道,说出,辨认
21、,识别。n n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实例: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wixn)(wixn)(wixn)(wixn);识别;识别;识别;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n n(2 2 2 2)理解)理解)理解)理解 同类词:会。同类词:会。同类词:会。同类词:会。n n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22、边形或圆拼图。实例: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n n(3 3 3 3)掌握)掌握)掌握)掌握 同类词:能同类词:能同类词:能同类词:能n n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实例: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物的顺序和位置。物的顺序和位置。物的顺序和位置。n n(4 4 4 4)运用)运用)运用)运用 同类词:证明。同类词:证明。同类词:证明。同类词:证明。n n实例:证明实例:证明实例:证明实例:证明“角角边
23、角角边角角边角角边”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定理: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n n(5 5 5 5)经历)经历)经历)经历 同类词:感受。同类词:感受。同类词:感受。同类词:感受。n n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n n(6 6 6 6)体验)体验)体验)体验 同类词:体会。同类词:体会。同类词:体会。同类词:体会。n n实例:结合具体情
24、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实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第11页/共36页第十二页,共36页。1 1、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知识与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2 2、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的东西、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上述的知识与技能的东西3 3、情感态度、情感态度(ti du)(ti du)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问题:问题:1 1、“三维三维”目标是否目标是否“每维每维”要分开单独要分开
25、单独(dnd)(dnd)写?写?2 2、每堂课都要写、每堂课都要写“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吗?目标吗?3 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如何理解如何理解(lji)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标?第12页/共36页第十三页,共36页。目目标标叙叙写写流流程程图图第13页/共36页第十四页,共36页。备教备教材材(jioci)1依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yt)、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备课。2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教学内容 在备课时根据教参安排,和教材的新授
26、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6页/共36页第十七页,共36页。备课备课堂堂(ktng)n n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zhzu)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zhzu)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zhzu)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第18页/共36页第十九页,共36页。备学备学生生(xu sheng)1 1学生基础确定难度学生基础确定难度 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解来确
27、定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解来确定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所以内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容要适当少选一些。2 2把重点难点讲清讲透把重点难点讲清讲透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一定要分清主次,明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一定要分清主次,明确(mngqu)(mngqu)重点难点,在不失全面系统性的基础上,把重点难点,在不失全面系统性的基础上,把重点难点讲清讲透。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加以精重点难点讲清讲透。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加以精讲。对教学中次要的易懂的内容可略讲或不讲,让学讲。对教学中次要的易懂的内容可略讲或不讲,让学生自学、练习。生自学、练习。第20页/共36页第二十一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