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717708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5 篇 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会利用定义判定简单函数的奇偶性。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3、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难点是对概念的熟悉 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反映函数在某一个

2、区间上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函数的另一个性质。从什么角度呢?将从对称的角度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对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在数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对称的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内容中,非凡是函数中有没有对称问题呢?(学生可能会举出一些数值上的对称问题,等,也可能会举出一些图象的对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函数具体化,如和等。)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结合图象提出这些对称是我们在初中研究的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问题,而我们还曾研究过关于轴对称的问题,你们举的例子中还没有这样的,能举

3、出一个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的吗?学生经过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数是映射,一个只能对一个,而不能有两个不同的,故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关于轴对称。最终提出我们今天将重点研究图象关于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从形的特征中找出它们在数值上的规律。二、讲解新课 2、函数的奇偶性(板书)教师从刚才的图象中选出,用计算机打出,指出这是关于轴对称的图象,然后问学生初中是怎样判定图象关于轴对称呢?(由学生回答,是利用图象的翻折后重合来判定)此时教师明确提出研究方向: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学生开始可能只会用语言去描述:自变量互为相反数,函数值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把

4、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比较得出等式,再令,得到,详见课件的使用)进而再提出会不会在定义域内存在,使与不等呢?(可用课件帮助演示让动起来观察,发现结论,这样的是不存在的)从这个结论中就可以发现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出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1)偶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数。(板书)(给出定义后可让学生举几个例子,如等以检验一下对概念的初步熟悉)提出新问题: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打出或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学生可类比刚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

5、,再让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2)奇函数的定义:假如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数。(板书)(由于在定义形成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例 1、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1);(2);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5);(6)。(要求学生口答,选出 12 个题说过程)解:(1)是奇函数(2)是偶函数(3)是偶函数 前三个题做完,教师做一次小结,判定奇偶性,只需验证与之间的关系,但对你们的回答我不满足,因为题目要求是判定奇偶性而你们只回答了一半,另一半没有作答,以第(1

6、)为例,说明怎样解决它不是偶函数的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指出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说明与不等。如即可说明它不是偶函数。(从这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再次熟悉到定义中任意性的重要)从(4)题开始,学生的答案会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做评述。即第(4)题中表面成立的=不能经受任意性的考验,当时,由于,故不存在,更谈不上与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坏,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教师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这个题目,你发现在判定中需要注重些什么?(若学生发现不了定义域的特征,教师可再从定义启发,在定义域中有 1,就必有1,有 2,就必有 2,有,就必有,有就必有,从而发现定义域应关于原点对称,再提出定义

7、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什么条件?可以用(6)辅助说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说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结论。(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板书)由学生小结判定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在刚才的几个函数中有是奇函数不是偶函数,有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也有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函数,它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呢?若有,举例说明。经学生思考,可找到函数。然后继续提问:是不是具备这样性质的函数的解析式都只能写成这样呢?能证实吗?例 2、已知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板书)(试由学生来完成)证实: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欢迎您阅读并下载

8、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证后,教师请学生记住结论的同时,追问这样的函数应有多少个呢?学生开始可能认为只有一个,经教师提示可发现,只是解析式的特征,若改变函数的定义域,如,它们显然是不同的函数,但它们都是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由上可知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4)函数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为四类:(板书)例 3、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板书)(1);(2);(3)。由学生回答,不完整之处教师补充。解:(1)当时,为奇函数,当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当时,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当时,是偶函数。(3)当时,于是,当时,于是=,综

9、上是奇函数。教师小结(1)(2)注重分类讨论的使用,(3)是分段函数,当检验,并不能说明具备奇偶性,因为奇偶性是对函数整个定义域内性质的刻画,因此必须均有成立,二者缺一不可。三、小结 1、奇偶性的.概念 2、判定中注重的问题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函数的奇偶性例 1、例 3。(1)偶函数定义(2)奇函数定义(3)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例 2。小结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4)函数按奇偶性分类分四类 探究活动(1)定义域为的任意函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你能试证实之吗?(2)判

10、定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实。在此基础上试利用这个函数的单调性解决下面的问题: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 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

11、加深其感性认识。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事例引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什么是函数?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S: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 1 分裂成 2 个,2 个分裂成 4 个,。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 x

12、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是:y=2 x)S,T:(讨论)这是球菌个数 y 关于分裂次数 x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从函数特征分析:底数 2 是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 x 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C:定义:函数 y=a x(a0 且 a1)叫做指数函数,xR。问题 1:为何要规定 a 0 且 a 1?S:(讨论)C:(1)当 a0.我们也允许点 P 在线段 AB 之外,此时,方向相反,比值 0 且-1.当点 P 与点 A 重合时=0.而点 P 与点 B 重合时 不可能写成=0 的实数倍.定比分点坐标公

13、式:已知两点 A(x1,y1),B(x2,y2),点 P(x,y)分 所成的比为.则 x=x1+x21+,y=y1+y21+.重心的坐标:三角形重心的坐标等于三个顶点相应坐标的算术平 均值,即x1+x2+x33,y1+y2+y33.一、中点坐标公式的运用【例 1】已知 ABCD 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4,2),B(5,7),对角线的交点为E(-3,4),求另外两个顶点 C,D 的坐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交点为两个相对顶点的中点,利用中点公式求.解:设 C(x1,y1),D(x2,y2).E 为 AC 的中点,-3=x1+42,4=y1+22.解得 x1=-10,y1=6.又E 为

14、 BD 的中点,-3=5+x22,4=7+y22.解得 x2=-11,y2=1.C 的坐标为(-10,6),D 点的坐标为(-11,1).若 M(x,y)是 A(a,b)与 B(c,d)的中点,则 x=a+c2,y=b+d2.也可理解为 A 关于 M 的对称点为 B,若求 B,则可用变形公式 c=2x-a,d=2y-b.1-1 已知矩形 ABCD 的两个顶点坐标是 A(-1,3),B(-2,4),若它的对角线交点M 在 x 轴上,求另外两个顶点 C,D 的坐标.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解:如图,设点 M,C,D 的坐标分别为

15、(x0,0),(x1,y1),(x2,y2),依题意得 0=y1+32 y1=-3;0=y2+42 y2=-4;x0=x1-12 x1=2x0+1;x0=x2-22 x2=2x0+2.又|AB|2+|BC|2=|AC|2,(-1+2)2+(3-4)2+(-2-2x0-1)2+(4+3)2=(-1-2x0-1)2+(3+3)2.整理得 x0=-5,x1=-9,x2=-8 点 C,D 的坐标分别为(-9,-3),(-8,-4).二、距离公式的运用【例 2】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4,1),B(-3,2),C(0,5),则ABC 的周长为.A.42 B.82 C.122 D.162 利

16、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求解,然后求和.解析:A(4,1),B(-3,2),C(0,5),|AB|=(-3-4)2+(2-1)2=50=52,|BC|=0-(-3)2+(5-2)2=18=32,|AC|=(0-4)2+(5-1)2=32=42.ABC 的周长为|AB|+|BC|+|AC|=52+32+42=122.答案:C(1)熟练掌握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并能灵活运 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注意公式的结构特征.若 y2=y1,|AB|=(x2-x1)2=|x2-x1|就是数轴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5

17、 教材:逻辑联结词(1)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复合命题的意义,并能指出一个复合命题是有哪些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并能由简单命题构成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过程:一、提出课题:简单逻辑、逻辑联结词 二、命题的概念:例:125 3是 12 的约数 0.5 是整数 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叫真命题,错误的叫假命题。如:是真命题,是假命题 反例:3 是 12 的约数吗?x5 都不是命题 不涉及真假(问题)无法判断真假 上述是简单命题。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开语句(条件命题)。三、复合命题:1.定义: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2.例:(1)10 可以被 2 或 5 整

18、除 10 可以被 2 整除或 10 可以被 5 整除(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 垂直且平分 对角线互相平分(3)0.5 非整数 非 0.5 是整数 观察:形成概念:简单命题在加上或且非这些逻辑联结词成复合命题。3.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 如:或:不等式 x2x60 的解集 x|x2 或 x3 且:不等式 x2x60 的解集 x|23 即 x|x2 且 x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四、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如果用 p,q,r,s 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即:p 或 q(如)记作 pq p 且 q(如)记作 pq 非 p(命题的否定)(如)记作 p 小结:1.命题 2.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