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126725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中化学说课教案7篇 化学的课程,未免让学生觉得乏味,可以提前编写化学教学内容的教案。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化学说课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其次章其次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学问。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学问,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化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学问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2、,能使学生清晰地相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剧烈的感性相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缘由,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深厚的爱好。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起先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之中。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

3、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干脆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技能 学生通过试验探究相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实力。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安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奇妙,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和热

4、忱,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异与和谐。 赞许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学问;在实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察实力、试验实力、思维实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爱通过试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试验现象推想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盼。 二、教法分析 教化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纳教学方法时,不仅要依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试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5、木。本课主要采纳了试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协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 依据学生的学问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试验须要,采纳分组试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协助教学。在试验视察探讨推想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擅长视察、擅长思索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视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需通过

6、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支配教学程序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 我邀请学生一起动手利用西红柿,苹果让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出问题:在这个现象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引导学生复习金属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类型属于哪一类? 这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用双线桥法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以及数目? (2)通过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状况,作出大胆的假设:假如让锌失去的电子在闭合回路中发生定向移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电子定向移动的闭合回路,得

7、到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3)通过分析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得出试验结论。老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电能,依据能量守恒原则,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那么电能究竟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呢?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探究热忱,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开思维的盲目性。 (二)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纳分组探究,再结合设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8、。 1、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教学: 教材中“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探讨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和概括实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探讨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主要采纳试验探究法。依据之前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装置提出问题:假如更换铜锌原电池中的部分电极材料,那么电流计的指针照旧会发生偏转吗?得到试验方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设计的试验方案,我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共八个试验,通过分组对比试验,依据试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缘由,沟通探讨,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 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纳问题引导,动画演示,探讨沟通,归纳总结

9、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直观的视察到原电池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改变,如电子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流向以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引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在初中物理已有的学问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电流的方一直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总结推断正负极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体协助教学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最终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说明在新课之前的试验现象,说明苹果,西红柿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和铜片,锌片以及导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通过这个现象的说明,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

10、化学的热忱。 (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见学案) (四)学生小结升华新知 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学案中自己小结,能使学生体会到一堂课中的乐趣和收获,老师做要点补充。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课本44页1题、2题 2、(选做题)制作水果电池。 五、板书设计(略)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其次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问储备和实际实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和地位 本节内容从学问结构上看,

11、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洁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中学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支配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驾驭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确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驾驭。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支配苯酚学问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学问,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供应方法,作好铺垫。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

12、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但事实上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不同之处,本节内容支配在此还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相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肯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驾驭学问。 2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的学问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 a、相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驾驭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育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分析、推理、推断的实力和

13、,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 a、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确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化。 c、培育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殊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肯定的相识,能驾驭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肯定的试验操作实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14、加工建构学问体系,在该过程中,学生是学问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问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建构。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供应了基础;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供应了空间。因此,我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纳通过创设情景探究试验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试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意识,给学生供应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三、说学法 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纳类比

15、类推,以旧促新和试验探究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展示药皂、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初识苯酚,组织学生视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动手做探究试验一,依据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状况,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很简单主动的获得苯酚物理性质的学问,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干脆传递给学生,明显,这些学问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比老师将学问简洁地传递更易接受和驾驭。 【情景二】初识苯酚 【探究试验一】物理性质 学生试验:(1)组织学

16、生视察苯酚的色、态,并当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试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3)、产生疑问: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还提到了“色泽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那么,色泽变红的缘由是什么?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情景三】结构特点 结构分析:视察分子模型,类比醇、酚、酸中羟基的性质 【情景四】极弱酸性 【探究试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学生视察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联系已学过的学问: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溶液会变红,那么,苯酚溶液也显酸性,向苯酚

17、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现象呢?通过演示试验,发觉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学生产生了疑问,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不能是石蕊变红呢?引导学生分析该现象产生的缘由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原委有多弱呢?提起了学生的爱好,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学生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时学生既兴奋又有很深厚的爱好,这样设计既是课堂生动活泼,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试验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完全驾驭。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究试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学生探讨: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这说明什么问题?点拨学生:由

18、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 肯定的特性 ,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接着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学问: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想: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试验三,依据已有学问学生很简单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导学生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哪个取代反应更简单?学生很简单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

19、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情景六】显色、氧化 回顾情景一,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这两点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也就紧扣这节课的重点,以下就围绕这两点来绽开,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的吗?依据刚才的探究试验一,学生很简单推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

20、那就可能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因此,在这个猜想下,我做演示试验一,很快同学们视察到苯酚液变红了,该试验证明白苯酚的确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学生们推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既然苯酚具有还原性,那么,除了能与典型氧化剂氧气反应外,还能否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从学生排列的氧化剂中我选择了两种:溴水和三氯化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溴水与三氯化铁在本节的出现显得很自然, 性质小结:结构确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索、探讨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最终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学

21、问。 六、反馈练习: (1)苯酚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一种烈性炸药,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课外探究 设计试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试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相识。 八、说板书 (一)、物理性质: 1、无色、特别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4、易被氧化: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3 一、教学打算阶段: 在走进化学试验室前,进行试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化,并提出化学

22、试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试验室规则,留意平安;课前要做好预习打算,明的确验要求;试验时要细致视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仔细分析现象并写好试验报告;试验后的废物要妥当处理,仪器要刚好清洗,保持试验室的整齐。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视察实力的培育。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依据学校实际状况把学生按试验桌每5人分为一个试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试验时相互协作。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个探讨小组。 三、详细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试验室规则教化: 一、相识你的试验室; 二、切记试验室平安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试验室规则。 【说明:学

23、生在进入化学试验室之前,已经进过生物试验室和物理试验室做过多次试验,对试验室的要求和规则比较熟识,因此,要求他们自己拟定一份试验室规则,即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编写这些规则的良苦专心。】 (2)、老师出示化学试验室规则。 【说明:没有必要念了,只须要把学生没有留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强调一下,并提示学生留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3)、展示危急品图标,万一发生危急怎么办?【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索,得出结论。】 其次板块:详细学习内容 1、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说明:用

24、生活常识引入,既有爱好又使学生感到熟识亲切。】 (2)、视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说明:用事试验证学生的猜想。】 (3)、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个试验操作。重点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探讨后小结留意事项。 【说明:把学生相互评价这一重要过程通过试验操作详细化,并使学生亲眼看到评价的价值所在:使结果更完备。】 (4)、药品取用学问的小结。 【说明:必需由学生经过思索自己做出小结,这一步是学生把阅历学问提升为规律学问的一种认知的升华

25、。】 2、物质的加热 (1)、视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个“肯定禁止”? 【说明:学生在物理试验中已知,在此仅强调,即用复习作为学习方法,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间的整合】 (2)、小结酒精灯的运用以及液体加热留意事项。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相互补充,用口头方式比较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3、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推断炊具已洗干净? 【说明:很有可能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推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索。】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干净的),探讨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细致视察洗刷后的试管,推断是否洗干净了。 (3

26、)、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干净的推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相互补充,并且擅长倾听他人的看法。】 第三板块:布置作业。 小结今日所学学问,画成学问网络形式。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试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相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

27、、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支配: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运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日,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信任吗? 演示试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溢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

28、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猛烈燃烧。 补充溢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肯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猛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缘由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老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其次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老师由刚才的试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试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9、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老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溢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视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试验说明白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索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30、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驾驭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实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探讨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探讨过程,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31、【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学问,思索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视察试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视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猛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索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32、【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老师说明】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老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老师讲解并描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须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依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

33、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肯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老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老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视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老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老师总结】离子

34、化合物存在于: (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其次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老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学问,也可以回答学

35、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驾驭Al2O3、Al(OH)3的两性。 2.驾驭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学问】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爱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

36、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探讨】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 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探讨】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假如试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

37、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缘由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Al2O3MgONaHCO3Al(OH)3 A.B.C.D.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 4.某无色透亮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肯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SO42-、Na+、K+ B.K

38、+、ClO-、Na+、NO3- C.HCO3-、Na+、NO3-、K+ D.NO3-、Ba2+、Cl-、NH4+ 5.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其次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其次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1:4 6.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终的结果是() A、得到澄清透亮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中学化学说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

39、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相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试验的操作、视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洁的防治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峻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酷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

40、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非常清晰空气究竟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详细物质学问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学问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淌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亲密,是人类须臾不行离开的自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相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当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究物质的奇妙。 选择以空气为题,起先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识

41、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化”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肯定的学问基础,因此内容的支配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学问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爱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亲密联系,并逐步深化。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爱护空气(污染与爱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探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学问。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学问,学生有肯定的学问基础。“从熟识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好

42、。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探讨化学的起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 调查与探讨,试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漂亮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的确存在吗? 探讨发言: 能够说明空气的确存在的试验或实例。 学生相互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放松心情,示意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试验导学探究原理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探讨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解并描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着名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试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学生视察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听故事、思索问题: 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