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赤壁赋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属(zh)客嫠(l)妇山川相缪(mu)B. 桂棹(zho) 愀(qio)然酾(sh)酒临江C. 上溯(s)舳(zhu)舻 横槊(shu)赋诗D. 袅袅(nio) 匏(bo)樽肴(yo)核既尽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今齐地方千里C. 驾一叶之扁舟 耳得之而为声D. 何为其然也 苏子愀然3.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D. 后世之
2、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B. 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宜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 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6. 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
3、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固一世之雄也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7
4、.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举酒 属客属:zh,致意,引申为劝酒。B. 浩浩乎如 冯虚御风 冯:同“凭”,凌。C. 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 遗:遗留。D. 桂 棹兮兰桨 棹:船桨。8.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月出于东山之上B. 凌万顷之茫然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D. 舞幽壑之潜蛟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B. 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
5、。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C. 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D.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第II卷(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6、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
7、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B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C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写景,借景抒情。B“望”是古代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日,农历十六日为“既望”;每月第一日为“朔”,最后一天为“晦”。C“斗”(du)是一种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也指一种盛酒的器具。本课中指“容量单位”。D“户”在古代既指窗户,也指门;而现在的“户”仅指窗户,词义范围缩小。(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地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11. 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
10、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
11、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B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
12、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C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D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A“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一个年号,共计10年,因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B“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还指修身、悟道的人,或者是与世俗少争议的文人墨客的别号。C“郡守”,官职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汉代改称太守,明清则
13、专称知府。D“鹤”,在中国是权势、吉祥、长寿、忠贞、仙雅、健美的象征,也是文人雅士洁净脱俗的人格和孤独自由的生活方式的象征。(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和收鹤的描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和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译文:_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
14、,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_。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用“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3)赤壁赋中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_,_”。(4)在赤壁赋中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5)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15、”。 13. 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50字。第3页,共3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答案】B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9.【答案】C、B、D10.【答案】D;D;A11.【答案】A;D;D;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翻过身来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凌空翻飞。整天独自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12.【答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3.【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在解答时要注意一下问题。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景描绘成一幅画面。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光映照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