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119世纪中期,美国有学者认为:“这个东方世界最持久和最开明的政府要求进行一种考试以考查进入政府工作候选人的功绩,美国人不应否认这一益处,考察英国政治历史,它也曾大大受益于这些方法。”由此可知,美英文官制度的成功归功于A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B西方启蒙思想的促进C美英政治的互通互鉴D欧美工业革命的开展2隋文帝开皇末年,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铨举,地方各级机构的属官从此由朝廷委任,也不局限于本地人。这一举措A废除了名门望族的特权B有利于低级士绅获得官职C将部分任官权收归中央D开创了中央机构铨举先例3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
2、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材料中反映的制度A以才华能力为选官标准B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C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4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留学毕业生学堂考试甄别留任ABCD5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包括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治国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一做法A使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善B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形成D凸显选拔制度公平公正6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
3、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A旨在消除政府腐败现象B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C利于适应时代变化需要D确保了政府官员整体素质的提升7西方的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对此说法合理的是()A“恩赐官爵制”是其产生的根源B该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政治纷争C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产生的重要诱因D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提出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8秦朝除规定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田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
4、于加强对地方的管控B强化了三公之间的分权制衡C削弱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贯考绩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A较为科学完善,并得以全面实施B进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C提升了官员素质,杜绝了腐败现象D组织严密,保证了政府的效能10监察体制一直是专制帝王用以控制国家和人民,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演变一定程度上也是皇权不断加强的折射。下列史料所记载的监察体制,按照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御史台)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
5、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以六条问事”“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ABCD11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12下面为学者编制的汉末至曹魏时期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表。这说明()士族小姓平民合计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汉末38291914.57456.5131196219年曹魏前期6038.73824.55736.8
6、155220239年曹魏后期7447.15937.62415.3157240264年A人才选拔缺乏公正性B汉代选官制度得到延续C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D士族政治势力受到抑制13如表为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此表反映出()科目年代出身806827847874合计至至至至826846873906进士士族7212112870391寒族21184952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141855年5月,英国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55-1869年,从应试的文官候选人中共淘汰下来8169人,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过差。英国的做法
7、()A标志着文官制度正式确立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D扰乱了政府决策的稳定性15“政党分肥制”是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一种政治现象,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同僚,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换,就要更换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据此可知,该现象A体现多数人掌握权力B迟滞了欧美社会转型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催生了近代文官制度16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
8、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17选官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9、,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后汉书左黄周传论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
10、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参考答案:1A2C3A4D5B6C7C8A9B10C11A12C13B14B15D16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17(1)问题:参与察举的人员急剧增加;举荐者选官不实、弄虚作假。目的:保证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2)进步性:有利于破结党营私之弊,防止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特权;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