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66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第一个长方框中应填写()A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C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D魏晋开始出现三教合流2清代学者评价某字体:“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该学者所述字体的是ABCD3上阳台帖是唐朝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全卷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相似,用笔纵放自如,法度不拘一格。下

2、列作品与其风格最为接近的是ABCD4关于三国到隋唐的文化特征,你认为不匹配的是A封闭B多元C繁荣D交流5如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部分),对该作品艺术风格的描述最为恰当的是A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B劲健而不失飘逸,舒展而不失沉稳C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D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6下面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部分字帖,该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又象浮云、象流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该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7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

3、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B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文化C佛教盛行提倡男女平等D民族交融影响到文学艺术8下表为白居易部分诗篇摘录。据此可知A作者爱国忧民的情怀B唐代农民生产较繁忙C农民被地主剥削较深D作者对劳动者的关切9早春图(如右图所示)为北宋郭熙所作,画中描绘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草木泉流等则陪衬山势,峰峦侍立两侧,拥护中间,更显主峰恢弘壮丽。这一构图布局。()A彰显了儒学的秩序观B客观描绘了雄伟山势C重在表达画师内心情感D是写实风格的代表作品10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这些石窟的修造

4、主要适应了A佛教的广泛传播B儒学的发展C道家的日益兴盛D三教的融合11下表所示是晋书中关于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的皇帝的相关记述。这些做法皇帝记述前赵刘曜(匈奴族)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章句;少有大志,常以乐毅、肖、曹自比;后在长安立学校,提倡汉文化,传授儒学后赵石勒(羯族)在称王的第六年,亲到襄国(今河北邢台)的太学、小学,考试诸生的经义,对成绩最优者“可显升台府”且“赏帛有差A抑制了佛教的传播B客观上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C旨在完善个人品德D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12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稳定发展

5、、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C市民阶层兴起、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13魏晋南北朝时期,飞天和缠枝花等逐渐成为石窟、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这表明()A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受冲击B政权更迭断绝了文化传承C外来文化丰富了艺术创作D南北的经济水平趋于平衡14初唐诗人陈子昂率先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追求充实刚健的诗风。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和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A齐梁文学表现出统一时代文化气度B唐代是诗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C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D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15高丽学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天定的秩序、人的根本,尤倡孝道。高

6、丽史成宗世家载:“九年秋九月丙子,教曰:凡理国家,必先务本,务本莫过于孝。”这可用来说明()A中国儒学对朝鲜的影响B朝鲜典章制度仿效中国C朝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16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凸显了兼收并蓄的特点B反映了市民地位的提高C加速了社会风气的恶化D促进了棉织技术的进步17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

7、唐朝时期A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B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C丝绸之路开始传播东西文明D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18如图主要反映了唐代A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B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C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D光照四邻的灿烂文化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可谓是磨难丛生,一出陇西便被匈奴人“得之,受困匈奴“十余岁,令其 娶妻生子,安于游牧生活,但张骞始终持汉节不失,等待继续西行的时机。西汉王朝依靠 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凿空西域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 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卷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乌孙使 者派遣使者“

8、献马,朝贡于汉。大宛国思汉威,“遣子入侍,质于汉安息国闻西汉王 朝使者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汉史家班固评论曰:“自建武以来,西域思 汉威德,咸乐内属。“摘编自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 材料二唐朝在扩展对外交通方面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在这方面,史书多有记载。如唐德宗时 宰相贾耽撰写的皇华四达记就曾记述说:当时,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 通干道:一曰营州人安东之道,二曰登州海行人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 四曰中受降城人回鹘道(参天可汗道),五曰安西人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 海夷道。在扩展对外交通干道的同时,唐朝还在沿途遍设驿所。

9、据唐六典载,当时天下共 设驿1639所,其中,水驿260所,陆驿1297所,水陆相兼驿86所。摘编自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拓展对外交通干道的意义。2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

10、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材料二由于实施海禁,明朝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主要采取朝贡贸易的形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明廷献上“方物”,明廷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判断,图中第一个长方

11、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的趋势,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唐朝达到繁荣,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思想融入儒学,形成理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因此材料是对行书的描述,C项正确;A项是楷书,排除;B项是草书,排除;D项是篆书,排除。故选C项。3C【详解】根据题干中对李

12、白上阳台贴的叙述是“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可知,上阳台帖中的字体是草书,而张旭的肚痛帖也是草书,C项正确;李斯的会稽石刻属于篆书,排除A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属于楷书,排除B项;王羲之的兰亭序属于行书,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三国到隋唐是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得到一个阶段,文化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不匹配的是封闭,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大放光彩的年代。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多元的,多元是三国到隋唐的文化特征,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繁荣是三国到隋唐的文化特

13、征,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促使儒家思想走向哲学化阶段,交流是三国到隋唐的文化特征,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颜真卿”、“多宝塔碑(部分)”及图片文字可以判断出该书法风格属于楷书,因此C正确;A是对草书书法风格的描述,排除;B是对隶书书法风格的描述,排除;D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是对洛水的一源位叫做宓百妃的神灵的外貌的一段描写,排除。故选C。6B【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亭序的字体“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兼具楷书、草书两种字体优势,属于行书,B项正确;楷书与“向流水”“不停流动”等不符,排除A项;草书的艺术特色并

14、非“工整清晰”,排除C项;材料对兰亭序字体的描述体现的并非隶书的写书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子是中原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可汗是少数民族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所以天子与可汗并用体现了民族交融对文学艺术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并不是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体现佛教思想,排除AC项;中华文化是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创造的,排除B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白居易的诗关注劳动者的艰辛,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忧民但没有体现爱国,排除A项;B项仅体现观刈麦的内容,排除;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9A【详解】 画中描绘的景物从布局上看,主次分明,中轴线外景物景物服务于主体,这是理学推崇的尊卑秩序观影响画师的结果,A项正确;B项错在“客观”,C项是文人画的特征,D项错在“写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10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石窟中多以佛像为主,所以这些石窟的修造是适应了佛教的广泛传播,A项正确;儒学和道家体系中都没有佛像,排除BC项;魏晋至隋唐时期没有实现三教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章句;少有大志,常以乐毅、肖、曹自比;后在长安立学校,提倡汉文化,传授儒学”可知,刘曜年少时即深受汉文化影响,建立政权后又提倡汉

16、文化,传授儒学;石勒也重视教育,亲自到太学、小学考核学生,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赏。这些政权皇帝的做法在维护统治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兴盛,排除A项;十六国时期部分政权统治者提倡儒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善个人品德,排除C项;春秋时期私学的创办就已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据材料提到,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故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故C项正确;社会走上正轨,过于笼统,故

17、A项排除;宋代国家不是统一的,而是民族政权并立,故B项排除;社会危机,世人反省,与书法艺术发展无关,故D项排除。13C【详解】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飞天、缠枝花属于佛教的内容,其成为石窟和工艺美术方面的主流图案,体现了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创作,C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儒学受到冲击,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并非政权更迭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南北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诗歌革新”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对盛唐诗歌影响深远,这是齐梁至初唐再至盛唐的历史变革在诗歌领域的反映,说明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故C正确;齐梁时期并没有

18、实现国家统一,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唐代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故D错误。15A【详解】根据“高丽学者把三纲五常视为天定的秩序、人的根本,尤倡孝道”可得出中国的儒学影响到高丽的文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典章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方面,没有体现经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之所以出现“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这样的现象得益于唐朝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凸显了兼收并蓄的特点,故A

19、正确;材料与市民地位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恶化”,排除C项;脚踏三锭纺车促进了棉织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A【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球源于中亚波斯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如中国受到了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的欢迎,体现了唐朝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从而展现了唐朝社会的兼容性,而且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体现了唐朝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马球运动在唐朝时期的发展状况,并没有体现崇武尚文,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在唐朝时期更为频繁并不是刚开始传播东西文明,排除C项;封建时期的中国,女性并没有取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

20、8A【详解】根据图片及其注释“唐墓出土的胡装女俑,大食、非洲陶俑”可知,当时唐朝服饰多种多样,有中原服饰,有胡服,甚至有亚洲以外的服饰,体现唐与外国交流颇多,形成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故A项正确;服饰多种多样只能体现其包容的特色,并不代表唐王朝控制了这些地区,故排除B项;服饰多样只是社会生活的一小部分,不能证明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故排除C项;唐朝服饰多样体现的是其他地区文化对唐朝的影响,并非唐朝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故排除D项。19(1)原因:张骞出使西域的努力;西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西汉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原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2)意义:有利于政治外交的往来;方便军事调兵运输;巩固了统

21、一多民族国家;便利了中外经济贸易交流和 商旅通行;促进了民族交融;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张骞出使西域可谓是磨难丛生”可归纳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努力;根据材料“西汉王朝依靠 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可归纳出西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的高度重视及中原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利于政治外交的往来、方便军事调兵运输、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便利中外经济贸易交流和 商旅通行、促进民族交融及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0(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

22、战国小农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2)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政策。各国通贡、明朝廷赏赐的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允许贡使的民间交易。(不得照抄原文,若写出“是明朝与海外诸国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也可给,但总分不得超过【详解】本题考查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海禁政策与明朝“朝贡贸易”体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中的西周时期的“耒、耜、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和战国时期的“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可以看出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根据材料中的

23、西周时期的“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和战国时期的“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可以看出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根据材料中的“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可以看出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2)联系所学可知,海禁政策是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的政策。“朝贡贸易”体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交换行为”“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点睛:对于材料解析型问答题的解答,一定要明确设问的要求。首先仔细审清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设问都是针对材料设计的,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材料的内涵,体现命题者的意图。认真阅读分析设问,并借助设问的启发揣摩材料的脉络方向,可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解答的针对性。要注意是否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如需要,答题时要回归书本,拓展思维,补充认识。答案第11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