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348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1. 原始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寻找食物的方式逐渐从原始的渔猎采集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变化反映了()A. 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C. 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分工2. 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 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16世纪初, 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 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作用B.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2、C.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的进步D.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3.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 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 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 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 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4. 1700年,亚欧大陆的人口为6.1亿,但是从这时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也就是说,在这100年中,人口增长了50%。这一时期人口大幅增长

3、的重要原因是()A. 非洲黑奴的大量贩卖B. 居住环境和医疗水平的提高C. 商业革命带来的刺激D. 全球物种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5. 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 采摘的机械化B. 冷链物流的发展C. 家用冷冻设备D. 添加食品添加剂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

4、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 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7. 人类要成为食物生产者,人类社会才有产生文明的可能。历史上,在进人文明、出现国家的阶段,绝没有未经新石器革命的文化和国家。这说明 ( )A. 国家的出现依赖社会分工B.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必经阶段C. 文明起源以农业革命为基础D. 农耕和畜牧分离必然催生国家出现8.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据此判断农业革命(

5、)A. 改变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 使人类可以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C. 打破了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平衡D. 使人们可以无限地获取生活资料9.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状况有助于()A. 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B. 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C.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D. 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10. 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

6、这个世界上。”这可以说明A. 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B. 罗马帝国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C. 罗马文明成就领先于世界D. 罗马与世界各大洲均有贸易往来11. 新航路开辟后,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成为可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下列情景符合史实的是( )英国人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法国人开始喝葡萄酒中国人开始种植马铃薯意大利人开始使用香料A. B. C. D. 12. 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中发现:一些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富;一些人的房屋矮小破旧,墓葬中的随葬品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反映了在原始社会后期()A. 各文明之间彼此隔绝B. 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C. 原始手工业比较发达D. 房

7、屋建造水平差异很大13. 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 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B.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C.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14. 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很多食物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而是从遥远的美洲大陆引入的。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新作物输入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是从海路进入东南沿海的B. 中国人口增长促进了新作物推广C. 新作物取代粟稻居主导地位D.

8、推动了一年两熟的复种制的普及15. 学者泰明在罗马研究等杂志撰文论证罗马经济是市场经济的观点,强调市场的力量以及罗马经济中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复杂性,并探讨罗马人采取何种方式降低商业运作的风险和减少交易成本。由此可知()A. 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B. 古罗马的商品经济已经非常成熟C. 农业经济不适应古罗马发展需要D. 罗马帝国重视经济发展运作模式16. 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 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这一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

9、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没有因不时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

10、3100年时的统一。(美)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1)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文明类型有什么不同。(2)试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简析埃及文明保持长期延续和稳定的原因。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出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信息主要反映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种植取代渔猎采集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农业兴起,故A正确。B.题干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种植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农业成为基本生产部门,B项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原始社会时期,种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但并非“根本上改变”,故C错误。D.题干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D错误。

11、故选A。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紧扣题干信息“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火器、五金、酒、布匹,从欧洲到非洲;奴隶,从非洲到美洲;糖、烟草、玉米,从美洲到欧洲,可见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故D正确。A.题干主旨并不是在强调美洲的主导作用,且说法错误,故A错误。B.欧洲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引发新航路开辟,故B错误。C.题干主旨并不是在强调文明的进步,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祭品包括大麦粥

12、、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可以看出,埃及是一个重视农业和农业繁盛的国家,这些丧葬习俗反映了农业的繁盛,故D正确。 A项理解片面,B、C两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祭品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本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4.【答案】D【解析】略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冷链物流的发

13、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冷链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的保存、输送和销售,故B正确。ACD.三项均与解决题干现象关系不大,故不选ACD。故选B。6.【答案】B【解析】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畜牧的产生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B项正确; C、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反映,排除。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采集,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文明形成的背景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文明产生的基本条件,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4、。7.【答案】C【解析】略8.【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原始农业能够使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大大改变了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A符合题干的要求; B选项中的“充分”表述太绝对了,B选项排除;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农业革命会破坏自然平衡,C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D选项表述太绝对,排除。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原始农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文明形成的基本条件,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9.【答案】A【解析】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并且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成为我国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会增加粮食产量,这有利于缓解明清时期中

15、国人口增长的压力,A正确; 1368年明朝建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两者时间差距较大,明初高产作物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 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模式全面成熟,排除C; 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两者均非对外开放,排除D。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0.【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16、古代罗马,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中演说家描绘的是罗马城的贸易状况,反映了罗马城成为商品汇聚地,表明罗马城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故A正确。B.材料未见帝国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且材料中货物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帝国境内,还包含了海外,故不选B。C.材料未就罗马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无法得出C项结论,且选项叙述本身也不符合史实,故不选C。D.项说法过于绝对,毕竟美洲在当时不可能与罗马有贸易往来,故不选D。故选A。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法国人开始喝葡萄酒和意大利人开始使用香料都是在新航路开辟前,故排除。英国人形成了

17、喝下午茶的习惯和中国人开始种植马铃薯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故正确。故选B。12.【答案】B【解析】略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洪水泛滥之害,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故A正确。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D。C.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C。故选A。1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为新作物输入中国提供了基础,故B正确; 美洲农产品先

18、后通过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传入我国,如玉米就是沿丝绸之路出入的,故A错误; 这些新作物并未取代水稻居主导地位,故C错误; 宋代一年两熟的复种制在南方就已普及,故D错误。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交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罗马的经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题干一方面提出罗马经济是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这说明罗马商品经济已经非常成熟,故B项正确。A.题干没有强调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C.题干未提及农业经济对古罗马发展的影响,故C项错误。D.此项是材料的表象,罗马帝国对经济发展运作模式的重视恰恰反映了古罗马的商品经济已经非常成熟,故排除D。故选B。16.【答案】(1)埃及文明是帝国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城市文明。(2)埃及的东西南北四面具有天然屏障(沙漠或海岸),使其免受外族侵犯;埃及人自主生活,不受外界干涉;埃及内部长期稳定统治,王朝更换不频繁;尼罗河沟通上下(埃及)交通,便利的航行条件有利于埃及保持统一。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