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2028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2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出来的,这种农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币)一模一样。刀币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样。环钱也是一样,殷墟出土的纺轮,就是这种形状。据此可知,货币的演变A起源于艺术想象B与生产生活相关C推动了经济发展D得益于铸铁进步3许倬云教授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

2、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的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4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5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B新航路促进

3、欧美之间的商品流通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6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了A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C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7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生活习俗不同D历史传统不同8几百年前某位著名海上探险家认为“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该材料表明海上探

4、险是为了A成为真正的男子汉B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C巩固封建王权专制D传播基督教9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A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B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C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D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10“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由此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的食物来源是A狩猎和采集B种植和饲养C栽培和狩

5、猎D采集和饲养11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12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橡胶等传入旧大陆,后来又传入大洋洲;旧大陆的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麻类等作物,鸡、猪、马、牛、羊、驴等禽畜也传入美洲,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传入美洲的欧亚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

6、、水稻B传入美洲的蔬菜有黄瓜、甜瓜、豌豆,经济作物有甘蔗等C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禽畜主要用作食用D欧洲禽畜在美洲繁衍生息,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1316、17世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到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这种变化揭示了A新航路开辟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B价格革命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C近代文明在欧亚各地得到传播D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形成14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

7、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5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亚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甘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16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汉武帝B董仲舒C卫青D张骞17大体来说,玉米的传播,首先在西南地区,尔后由长江中游以及汉水

8、流域向北方推广;甘薯则首先在岭南和东南地区种植,然后向江浙和长江中游山区推广;马铃薯的传播也基本相同。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这表明A移民路向决定了高产作物的传播B明清移民潮出现了新方向C高产作物传入加剧了人地矛盾D高产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移民趋向18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19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

9、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20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粮食资源丰富,为东北粮油出入的重要门户。旧中国,辽宁省境内的粮食仓储设施先后有常平仓、旗仓、义仓等。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粮食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各级粮食部门非常重视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

10、,不断增加粮油保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水平。1964年,国家粮食部在沈阳市第一粮库设粮食储藏研究室,并培养粮食科技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粮食局拨专款3000万元用于增设粮库并加强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辽宁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30多年间,随着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粮食运输和粮食科研的相应发展,全省粮油市场将更加繁荣兴盛。摘编自辽宁省志粮食志(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仓储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宁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糖业自唐代引进印度制糖术,至宋朝发明冰糖,形成专门“醣坊”,糖

11、业已具相当规模。1400年前后中国与地中海地区为世界主要产糖区,到十六世纪中期左右中国与西方均已掌握熬制白糖的技术,这在世界糖业史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此后糖业伴随着欧洲的对外经济扩张产生了飞速的发展,糖也从官僚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渐渐普及民众,糖量大大增加。欧洲扩张主义者从巴西等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获得暴利。此时,中国糖也参与国际蔗糖贸易.其市场主要包括欧洲、波斯和日本。中国糖运入欧洲市场具有其偶然性。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欧洲当时的主要蔗糖供应地巴西卷入战争,使其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荷兰人趁机利用东印度公司的以中国为主的蔗糖贸易把中国糖输入

12、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中国白砂糖的赢利额有时高达7.65倍。摘编自陈绍刚十七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糖业及对外蔗糖贸易材料二 由于欧洲人对的蔗糖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和生产蔗糖。“西印度人很快发现他们更大的利润来自甘蔗,因为烟草。因此,尽管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制糖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近代以来蔗糖生产与传播产生的影响。

13、参考答案1D【详解】网络教学立足于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重大疫情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说明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D正确;A、B、C三项表述绝对,排除。2B【详解】材料中可以看出,铲子、刀、纺轮都是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都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故B正确;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出来的,起源于艺术想象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A;题干意在说明布币的形成来源,经济发展,商品交换到一定程度产生货币,货币对经济发展有推动和阻碍的双重作用,推动了经济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C。布币、刀币、环钱基本都是铜或者青铜铸币,铸铁技术产生于春秋时期,故排除D。3D【详解】根据材料“现在常说

14、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采集食物变为生产食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材料强调的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变化,未涉及到天然火的运用,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旧石器时代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而不是以打制石器的使用和磨制石器的使用为分界线,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群居生活的出现是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说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4B【详解】从题干表述来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因此阿兹特克的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故B项正确;ACD项不

15、符合材料的主旨,可排除。5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6世纪美洲欧洲饮食”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之间商品流通,因此美洲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6B【详解】根据材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7A【详解】在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牛肉的较多。归根到底,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不同,故选A项;是否食用牛肉与宗教信仰

16、没有必然关系,故B项排除;C饮食文化本身属于生活习俗的一个方面,C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饮食文化的区别本身就是历史传统不同的一个表现,因此D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8D【详解】根据“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可知,海上探险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故选D;A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巩固封建王权专制”无关,排除C。【点睛】9C【详解】据材料可知,“共享农机”存在优点,也存在问题,因此这一新事物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C项正确;A项表述不够全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集约化,排除B;农业智能化具体表现为人工智能应用于农

17、业,材料中现代农机仍需人工操作,排除D。10A【详解】根据材料“旧石器时代”“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旧石器时代人们的食物来源是狩猎和采集,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1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A、B两项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12C【详解】欧洲移民把鸡、牛、驴、猪、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牛、驴主要用作役畜,猪、羊、鸡则主要用于食用。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项说法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3A【

18、详解】不同大洲之间的物种、物品相互交流,这些物品、物种直接关系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之所以出现,源于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成为一个整体,A正确;价格革命发生在欧洲,指的是物价上涨,与题干中所述现象和地区不符,排除B;题干中所列的物品如玉米、马铃薯等不属于近代文明,排除C;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出了国界,使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题干现象显然未达到这一程度,排除D。14A【详解】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

19、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15A【详解】甘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排除B;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排除C;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及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排除D。16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7D【详解】根据题干“这种传播途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高

20、产农作物的引进由地狭土薄的丘陵地区向自然条件充裕的河流平原推广,并成为影响明清移民的重要因素,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题干不能反映明清移民新方向的出现,排除;C项,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提高产量,有利于养活更多人口进而缓和人地矛盾,排除。18C【详解】由材料中“房屋”“窖穴”“饲养牲畜”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修建房屋,开始了定居生活,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刀耕火种、游牧渔猎的信息,排除AB;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A【详解】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

21、,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20B【详解】根据“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反映了当时官方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是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故排除A项;争霸战争对农业的推动和耕作技术的突破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故排除C、D项。【点睛】本题的关键内容在于

22、官府“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和农业生产”,由此体现了官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21(1)成就:仓储管理科学;仓储技术进步;储仓数量增多;容量不断扩大。原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改革开放的推动;仓储科技,制度的进步;粮食科技人才的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辽宁政府和人民的努力。(2)意义: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辽宁粮食经济的发展,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社会和谐发展。【详解】(1)成就:根据材料“各级粮食部门非常重视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粮油保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水平。1964年,国家粮食部在沈阳

23、市第一粮库设粮食储藏研究室,并培养粮食科技人才。”可知,仓储管理科学、仓储技术进步;根据材料“省粮食局拨专款3000万元用于增设粮库并加强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辽宁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可知,储仓数量增多、容量不断扩大。原因:根据材料“国家粮食部在沈阳市第一粮库设粮食储藏研究室,并培养粮食科技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粮食局拨专款3000万元用于增设粮库并加强对粮食仓储的管理。”“30多年间,随着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粮食运输和粮食科研的相应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改革开放的推动、仓储科技和制度的进步、粮食科技人才的培养、农业

24、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辽宁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等方面进行分析。(2)意义:根据材料中“辽宁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全省粮油市场将更加繁荣兴盛”等信息,从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辽宁粮食经济的发展,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22(1)特点:历史悠久;制糖技术不断进步;具有较高的世界地位;国际市场广阔。原因:封建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先进;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护张加强了世界市场的联系;国际环境的变化提供了契机。(2)蔗糖从奢侈品逐渐变为日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蔗糖在世界范围

25、内广泛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西方殖民者控制了国际市场,成为贸易主要受益者;中国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一定利润;种植园大量种植甘蔗,改变厂当地的经济结构。【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 中国糖业自唐代引进印度制糖术”可归纳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到十六世纪中期左右中国与西方均已掌握熬制白糖的技术”可归纳出制糖技术不断进步;根据材料“这在世界糖业史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可归纳出具有较高的世界地位;根据材料“荷兰人趁机利用东印度公司的以中国为主的蔗糖贸易把中国糖输入欧洲,多时竞至三百万磅”可归纳出国际市场广阔。原因:结合材料“欧洲扩张主义者从巴西等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获

26、得暴利”“欧洲当时的主要蔗糖供应地巴西卷入战争,使其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中国手工业技术、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影响:根据材料“糖也从官僚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渐渐普及民众,糖量大大增加”可归纳出蔗糖从奢侈品逐渐变为日用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根据材料“欧洲扩张主义者从巴西等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获得暴利”可归纳出西方殖民者控制了国际市场,成为贸易主要受益者;根据材料“中国糖也参与国际蔗糖贸易”可归纳出蔗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中国白砂糖的赢利额有时高达7.65倍”可归纳出中国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也获得一定利润;根据材料“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和生产蔗糖”可归纳出种植园大量种植甘蔗,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