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10598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颖从家到达莲花中学要穿过一个居民小区,若小区的道路均是正南或正东方向,小颖走下面哪条线路不能到达学校()A(0,4)(0,0)(4,0)B.(0,4)(4,4)(4,0)C(0,4)(1,4)(1,1)(4,1)(4,0)D(0,4)(3,4)(4,2)(4,0)2.如图所示,有一种“怪兽吃豆豆”的游戏,怪兽从点O(0,0)出发,先向西走1cm,再向北走2cm,正好能吃到位于点A 的豆豆,如果点A 用(-1,2)表示,那么(1,-2)所表示的位置是()A点 A B点 B C点 C D点 D 3.如果点 P(a,b)在 x 轴上,那么点Q(ab,-

2、1)在()A.y 轴的正半轴上B.y 轴的负半轴上C.x 轴的正半轴上Dx 轴的负半轴上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多边形各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则所得的多边形与原多边形相比()A.多边形形状不变,整体向左平移了1 个单位B.多边形形状不变,整体向下平移了1 个单位C.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关于y 轴成轴对称D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关于x 轴成轴对称5.如图所示,已知点A(-1,0)和点 B(1,2),在坐标轴上确定点P,使得三角形ABP 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这样条件的点P 共有()A.2 个B.4 个C.6 个D7 个6若点 M(x,y)的坐标满足关系式xy0,则点 M 在(

3、)A.原点B.x 轴上C.y 轴上D.x 轴上或 y 轴上7若点 N 到 x 轴的距离是1,到 y 轴的距离是2,则点 N 的坐标是()A.(1,2)B.(2,1)C.(1,2),(1,2),(1,2),(1,2)D.(2,1),(2,1),(2,1),(2,1)8已知点A(a,b)在第二象限,则点B(3a,2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9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2,1),(2,3),(3,1),把 ABC 运动到一个确定位置,在下列各点坐标中,()是平移得到的A.(0,3),(0,1),(1,1)B.(3,2),(3,2),(4,0)C.(1,2),(3

4、,2),(1,3)D.(1,3),(3,5),(2,1)二、填空题10若点 P(m3,m1)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_11已知点P 在第二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是2,到 y 轴的距离是3,则点 P 的坐标为 _12 ABC 的三个顶点A(1,2),B(1,2),C(2,3),将其平移到点A(1,2)处,使 A 与 A重合则B、C 两点坐标分别为_1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图案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那么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会关于_对称14在如下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如果以 MN 所在直线为y 轴,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 点与 B 点关

5、于原点对称,则此时C 点的坐标为 _.15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若图中“鱼”上点 P的坐标为(4,3.2),则点 P 的对应点P1的坐标应为 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 的坐标分别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 CD,且点 A 的对应点 C 的坐标为(3,b),点 B 的对应点 D 的坐标为(a,3),则 a+b=_.三、解答题17.某地区两条交通主干线l1与 l2互相垂直,并交于点O,l1为南北方向,l2为东西方向现以l2为 x 轴,l1为y 轴,取 100 km 为 1 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地震监测部门预报,该地区最近将有一次地震,震中位置在 P(

6、1,-2)处,影响区域的半径为300 km(1)根据题意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出震中位置(2)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内 画 出 地 震 影 响 的 范 围,并 判 断 下 列 城 市 是 否 受 到 地 震 影 响.城 市:O(0,0),A(-3,0),B(0,1),C(-1.5,-4),D(0,-4),E(2,-4)18在如图所示的方格图中,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格点三角形ABC 是由格点三角形ABC 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2)如果以直线a,b 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 的坐标为(-3

7、,4),请写出格点三角形DEF 各顶点的坐标,并求出三角形DEF 的面积19.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整点P从原点 O 出发,速度为1 cm/s,且整点 P 做向上或向右运动,运动时间(s)与整点个数(个)的关系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当整点 P从点 O 出发 4s 时,可以得到整点P的个数为 _;(2)当整点 P从点 O 出发 8s 时,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可以得到的所有整点;(3)当整点 P从点 O 出发 _s 时,可以达到整点(16,4)的位置.20如果点P(1-x,1-y)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1-x,y-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M

8、 在第几象限?21.如图,小虫A 从点(0,10)处开始,以每秒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下爬行,小虫B 同时从点(8,0)处开始,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爬行,2 秒钟后,它们分别到达点A、B(1)写出点 A、B的坐标;(2)求出四边形AABB的面积参考答案1.D 解析因为小区道路均是正南或正东方向,所以由(3,4)不能直接到达(4,2).2.D 解析以点为原点,东西方向为横轴,南北方向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1,2),B(1,2),C(2,1),D(1,-2).3.B 解析:点P(a,b)在 x 轴上,b=0,ab=0点 Q(ab,-1)在 y 轴的负半轴上故选 B.4.C

9、 5.C 6D 7D 8A 9D10 1m311(3,2)12B(3,6),(4,1)13y 轴14(2,1)15.(4,2.2)解析:对比图中“鱼头”的坐标,图中“鱼头”O的坐标为(0,0),图中“鱼头”O1的坐标为(0,-1),可以看作“鱼头”O1是由“鱼头”O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由平移的规律可得点P1的坐标为(4,2.2)16.3 解析:两点A(2,0),B(0,1),把线段AB 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3,b),点 B 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3),线段是向右平移1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了2 个单位,a=0+1=1,b=0+2=2a+b=1+2=3 17.分析:地震影响

10、区域是以震中为圆心,半径为300km 的圆内部分(包括圆周),圆外部分为不受影响的地区.解:(1)图略(2)图略,O,D,E 会受到地震影响,而A,B,C 不会受到地震影响18.解:(1)图中格点三角形ABC 是由格点三角形ABC 向右平移7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2)如果以直线a,b 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 的坐标为(-3,4),则格点三角形DEF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D(0,-2),E(-4,-4),F(3,3)如图所示,S三角形DEF=S三角形DGF+s三角形GEF=11515 152219.解:(1)根据表中所示的规律,点的个数比时间数多1,由此可计算出整点P 从 O 点出发 4

11、s 时整点 P 的个数为 5.(2)由表中所示规律可知,横、纵坐标的和等于时间,则得到的整点为(0,8),(1,7),(2,6),(3,5),(4,4),(5,3),(6,2),(7,1),(8,0)所描各点如图所示:(3)由表中规律可知,横、纵坐标的和等于运动时间,因此可得16+4=20(s).20.解:因为点 P(1-x,1-y)在第二象限,所以1-x0,即 y-10,所以点 Q(1-x,y-1)在第三象限又知点 M 与点 Q 关于原点对称,所以点M 在第一象限21.解:(1)OA=OA-AA=10-32=4,点 A的坐标为(0,4).OB=OB-BB=8-2 2=4,点 B的坐标为(4,0)(2)四边形 AABB 的面积=AOB 的面积-AOB 的面积=1110 844=408=3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