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区域经济学论文在国内国际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原有发展形式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开场探寻求索和寻找新的业务领域,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呈现出技术的复杂性、经过的多主体性、知识的突出奉献性等,企业依靠本身有限的内部资源已无法知足多变的创新需求。 大量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表示清楚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于遭到资金紧张、研发惯性以及技术锁定等因素的影响,迫使企业必须适当地借助外部资源,重视在技术创新活动经过中与外界的合作与协调。国内外
2、实证研究表示清楚,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企业技术创新顺利开展和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保障。 然而创新行为的发生是以新知识、新技术、新资源的获取为前提的,换言之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资源的有效吸收无疑是打造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工具。文章引入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控制变量,讨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作用,以及吸收能力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基于此,文章拟通过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技术创新绩效等以及三者关系展开系统回首,以此构建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为我们国家企业更
3、好地进行社会资本管理、提高知识吸收能力和全面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形式。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研究思路或分析工具始于社会学研究,最早于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学者 Jacobs 提出。随后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寻求索,普遍以为社会资本是关系网络中能够利用并且能够通过其获取或派生的实际和潜在的资源之和1。 Gabbay 等(1999)以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所拥有的稀缺资源,这类资源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成长2。国内学者边燕杰(2000)则以为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摄取稀缺资源的一种能力3。刘松博(2007)则提出企业社会资
4、本是企业所拥有的内外部各类关系总和,并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4。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以社会网络为载体,从中获取和把握的稀缺资源或企业能力,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Nahapiet Ghoshal 等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构造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这个划分也成为后续量化研究的主流分类根据5。企业社会资本的构造维度是指企业所嵌入社会网络的网络构造特征、网络成员的位置和状态等。构造洞理论以为企业拥有越多的构造洞,就能够获得越多的异质性资源。 企业社会资本关系维度是指网络成员相互间的信任水平和互惠程度,这将影响网络成员构成专业化分工和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假如信
5、任水平和互惠程度高则成员间建立的合作关系比拟融洽,也将有助于实现获取稀缺资源、提高本身的技术创新水平。企业社会资本认知维度是指社会网络成员在建立共同愿景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与沟通,进行技术合作和知识沟通的能力。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三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展开了系列研究,Tsai Ghoshal 等以为社会资本的构造维度和关系维度影响企业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6。Maurer 等以为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7。国内学者也普遍认同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企业从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等稀缺资源是企业开展可持续创新活动的
6、前提条件,企业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共鸣行为、降低交易费用并协调利益关系。 基于此,文章提出下面假设:H1:构造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H2:关系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H3:认知维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2.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前瞻性、探寻求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经过,是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重新吸收整合并创造新知识的经过。所以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不仅取决于内外部社会资本,还依靠于企业本身对社会资本的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 这一概念于1990 年由 Cohen Levinthal 初次提出,并提出吸收能力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辨识、消化和应用三个维度。Z
7、ahra George 等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吸收能力表示出了企业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知识的一系列组织惯例与流程,包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两个维度11。Nonaka Takeuchi 以为吸收能力是企业对内部知识整合后产生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并转化为创新产出的能力12。Tsai 实证研究也支持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和绩效的积极影响13。事实上企业发展依靠于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一方面企业能够通过快速获取外部知识来填补其创新所需的知识空白,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也节约自行内部开发研究所需的时间与成本,进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由此可见,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发展的社会关系越多,所
8、拥有的外部稀缺资源就越丰富,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越有效。 基于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H4: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H5:吸收能力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两者间起到了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 1.变量测量 解释变量包括企业社会资本构造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维度;被解释变量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中介变量包括吸收能力。文章对变量的测量采用 Likert 五级量表,1 表示强烈不同意,5 表示强烈同意。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文章综合借鉴 Yli- Renko、Nahapiet、Ghoshal 等(1998)的量表,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构造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分别进行测量。构造维度包括网络密
9、度 企业与相关者的联络数量、互动强度 企业与相关者的联络频率 和沟通深度 企业与相关者每次沟通的时间 三个方面;关系维度包括企业与相关者之间的互惠程度、信任水平、合作关系融洽程度三个方面;认知维度包括网络成员之间的共同愿景、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每个维度包括 3 个题项,共计 9个题项。 吸收能力的测量,文章综合借鉴Zahra、 George、 Lane、Koka、Pathak、Todorova Durisin 等观点,从知识的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四方面来测量企业的吸收能力。华而不实获取能力分别从企业了解行业内领先的技术、能迅速感悟市场的变化、迅速获取外部有效新知识等方面进行测量;消化
10、能力分别从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辨别、理解、分析等方面测量;转化能力分别从企业变化外部知识为新产品技术、所获知识的整理和储备、内部员工之间对所获知识的共享等方面测量;应用能力分别从企业根据新技术知识引入工艺创新、利用新知识开发出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推出新产品并使其商业化等方面进行测量。包括12个题项。 技术创新绩效的测量,鉴于技术创新经过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公认的技术创新绩效测量体系还没有构成。文章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和有关专家的建议,从中小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文章从专利的申请数量、新产品的开发数量、新产品销售额的占比重、新产品开发速度和创新产品的成功率 5 方面测量。 2.样本与数据收集 为了保
11、证问卷数据的效果,初测问卷开发后,向部分企业进行预调研,以检验和修正研究问卷,预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 份。根据预调研反应情况对问卷进行适当调整最终构成正式问卷。 基于调研时效性、经济性、方便性的综合考虑,正式调研抽样对象为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并通过与镇江市科技局共同研究的方式完成,以确保问卷的真实性与回收率。正式发出调查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 420 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350 份,有效率为 83%。样本企业牵涉各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自于电子设备、机械制造、化学化工、纺织服饰、生物医疗等多个行业,被测样本主要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占到 80%以上。鉴于文章引入企业规模这一
12、控制变量,将样本企业分类统计,见表 1。 3.信度和效度分析 1 信度检验 本研究选用 CR 值来判定每个构念的测量变量之间的组合信度,CR 值越高,组合信度越高,见表 2,各潜变量的 CR 值均大于 0.6,表示清楚本研究的组合信度较高。 2 效度检验 文章采用的量表均采用文献已有的量表,同时结合本领域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的建议作适当修改而成,并且在小样本测算经过中,被调查对象对问卷指标比拟认可。因而,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包括了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收敛效度主要通过潜变量的AVE值进行检验,其值越高,收敛效度越高。 表2所示各个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6,表示清楚所有测量模型的收敛
13、效度良好。 另外各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平方,表示清楚判别效度也良好。 4.假设检验文章将相关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变换,将标准化后的技术创新绩效导入因变量Y,首先将企业社会资本构造维度(SCS)、关系维度(SCR)、认知维度(SCC)导入自变量 , 进行回归分析,即模型1;其次将企业社会资本构造维度(SCS)、关系维度(SCR)、认知维度(SCC)、吸收能力(AC)导入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即模型2;再次将企业社会资本(ESC)、吸收能力(AC)以及企业社会资本(ESC)与吸收能力(AC)的乘积项导入自变量 , 进行回归分析,即模型 3;最后在模型 3 的基础上引入控制变量企业
14、规模 中小微企业 构建影响模型4,讨论企业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规模的划型标准根据 2018 年国家工信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发布的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运用 LISREL8.7 软件得到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模型的途径系数和关系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 模型 1 数据分析表示清楚,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对技术创新绩效( =0.326,P 0.001; =0.394,P 0.01; =0.452,P 0.001)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模型 2 数据分析表示清楚,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与技术创新绩效( =0.312,P 0.001; =0.351,P
15、0.01; =0.405,P 0.001)显著正相关;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 =0.523,P 0.001)正相关;同时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由于吸收能力的参加而被削落。模型 3 数据分析表示清楚,穿插项系数的P值小于 0.05,讲明吸收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显著,且相关系数为 0.313。模型 4 数据分析表示清楚,发现上述实证模型的结果在不同规模的企业模型中有所不同。 四、结论与讨论 当今国内外经济情势如此严峻,除了一些大型或国有企业,大部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其生存成长面临着宏大的挑战,唯有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获取和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16、。文章通过讨论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获得了如下几个研究结果: 第一,企业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社会资本的构造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均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第二,吸收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对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也就是讲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往往通过企业吸收能力来发挥作用。 第三,引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资本和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都非常显著,但吸收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这里,
17、H5 未得到支持。 由于小微企业遭到本身规模和资金的限制,往往从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缺乏知识和经历体验的获取途径和整合能力,因而,其吸收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对于大中型规模的企业而言,文中假设均未得到支持,这类企业往往都是资金雄厚、市场份额占有率高的企业,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甚少,社会资本占有量充足,经常缺乏对新知识和技术探寻求索性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因而,大中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对其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如其他类型企业来得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在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中,应积极建立各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努力促使在内外部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之间保持较高水
18、平的信任和互惠行为,通过发展共同价值观构成共同愿景,提升知识资源的获取、吸收、转化和应用的效率,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优质社会资本保障,进而提高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企业应不断探寻求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在企业内部构成良好的沟通和持续沟通的跨部门和跨层级的社会网络,为知识吸收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进而提高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水平。 另外,不管企业规模怎样,企业都需要不断加强与客户、供给商、科研院所、高校、部门及其他相关主体间的联络,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使之成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有力支持源,进而实现
19、技术创新中的协同合作和技术融合。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Burt R.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Gabbay S,Lecnders R. CSC:The Structure of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M.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 3边燕杰. 企业社会资本及其成效 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 99. 4 刘松博. 对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再界定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