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A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2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将都城迁至君士坦丁堡,更其名为()A拜占庭B巴格达C伊斯坦布尔D麦地那3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
2、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A拜占庭帝国B奥斯曼帝国C阿拉伯帝国D德里苏丹国4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A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B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D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5.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至15世纪,医典在西方被重印了 15次。材料说明()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D阿
3、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6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A宗教信仰的多元化B区域文明的多元性C民族冲突的常态化D经济基础的统一性7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A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8世界上流
4、传至今的木板油画屈指可数,如图是卢浮宫仅有的两件珍藏之一。对该作品的解释准确的是()A反映了古希腊大移民时代的B天主教会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表现出中世纪末期强化专制王权D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碰撞9帝国鼎盛时期,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辏,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拜占庭帝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B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C巴格达发展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D古巴比伦王国的海外贸易繁荣10阿拉伯帝国在对外征服扩张的过程中,并不是将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工商业城市予以摧毁,而是加以保护,
5、对帝国工商业的发展予以鼓励。这些做法的直接结果是()A加快帝国境内经济的发展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促进中欧丝绸之路的开通D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1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12646年开始的日本大化改新大约通过三个阶段形成了完备系统的土地制度,其核心是公地公民的。据此可知()A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日本大化改新深受唐文化的影响C日本由此而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D大化天皇是位积极有作为的君主13公元7世纪日本革新
6、派以唐制为榜样一步一步实施改革,把国家改造成为集权国家。由此说明这场改革使日本()A走上封建化道路B开启近代化道路C废除封建农奴制D建立起幕府统治14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在这种体制下,天皇只保有名义上的称号,实际上掌握实权的是()A将军B大名C诸侯D武士15朝鲜王朝有各种考试时间不确定的科举考试,又称“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朝鲜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A儒家思想对高丽王朝影响较大B高丽王朝完全效仿唐科举考试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的发展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16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
7、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17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权是()A笈多帝国B高丽王朝C奧斯曼帝国D俄罗斯帝国18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A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B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C民族、
8、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19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D德里苏丹国以印度教为国教20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为主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建立的封建国家,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B政令不够统一C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D地方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
9、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材料二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材料三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历史
10、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1)阿拉伯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2)阿拉伯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3)学习历史就是汲取历史智慧服务现在,阿拉伯文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借鉴或启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
11、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此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朝鲜的新罗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各地起义此起彼伏.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改革中央体
12、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摘编自贾建梅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作为穆斯林国家,政府组织学者翻译希腊古典哲学、科学和医学,成就显著,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D项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是在意大利,排除A项;桥梁作用主要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与题干内容
13、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C项正确;拜占庭为古希腊殖民城邦,东罗马帝国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排除B项;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根据材料“9世纪初”“伊斯兰神学”“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并结合所学可知,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
14、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符合材料中的信息,因此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阿拉伯帝国,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为东正教,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时间为1299年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德里苏丹国时间为1206152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里面的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得知,阿拉伯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C项正确;一千零一夜是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不能体现阿拉伯人喜欢听故事,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阿拉伯曾征服印度等地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的文化,而不是阿拉伯的作
15、用,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根据“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可得出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传播了东西方的文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阿拉伯的文化传播作用,而不是其自身文化,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印刷术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由此可知欧亚大陆上的文明各具特色,即区域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正确;题干中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政治文明”等词汇述及的是政治制度方面,而不是宗教信
16、仰,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没有述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问题,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各具特色,没有涉及“经济基础的统一性”,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项;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是材料信息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本题主
17、要考查文艺复兴。材料“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人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描绘着来自拜占庭王国和欧洲王室的宗教代表圣彼得和圣保罗,两人共同托起一座教堂”反映了拜占庭帝国为抵御来自东方的奥斯曼,试图与西方天主教世界联手合作的历史背景,该作品蕴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及碰撞,D项正确;古希腊大移民代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强化专制王权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袋,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可得出
18、这是指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而不是拜占庭帝国,也不是古巴比伦王国,排除AD项;材料不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排除B项。故选C项。10A【详解】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在对外征服扩张的过程中,并不是将被征服地区原有的工商业城市予以摧毁,而是加以保护,对帝国工商业的发展予以鼓励。”可知,阿拉伯帝国保护工商业城市,推动工商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帝国境内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
19、是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行为,排除B项;中欧丝绸之路的开通与阿拉伯商人相关,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掌握着国家实权,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由此可知,D项正确,排除AB项;C项与大化改新有关,排除。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形成的公地公民的土地制度受到唐朝的均田制的影响,因此日本大化改新深受唐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明治维新使得日本由此而成为亚洲
20、乃至世界强国,排除C项;大化二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3A【详解】公元7世纪日本革新派以唐制为榜样进行了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日本过渡到了封建社会,A项正确;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道路,排除B项;C项不符合日本史实,排除C项;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幕府统治时期,掌握日本实权的是幕府的将军,A项正确;大名是地方统治者,不是掌控日本最高权力的人物,排除B项;诸侯即大名掌握着地方实权,不是整个日本的掌权者,
21、排除C项;幕府统治时期,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将军,而非整个武士阶层,排除D项。故选A项。15A【详解】依据材料“其中著名的有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可以看出以儒生作为考试对象,说明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朝鲜的影响很大,A项正确;“完全”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对朝鲜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该官员认为“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应学习中华文化,社会习俗应保持自身特性,“全盘吸收”说法过于绝对,错误,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据“华夏之制,不可不遵”“宜法中华”可知该大臣承认朝鲜处于藩属地位,B项不符合题意,排
22、除B项;据“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可知该官员主张社会习俗应保持主体的选择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可知该官员主张社会习俗应遵循自身传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B【详解】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 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8C【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
23、官吏”、“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 世纪初,印度处于德里苏丹国统治之下,存在着突厥人、阿富汗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等民族,印度教与伊斯兰人的矛盾尖锐,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也较为严重,因此,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错误,有的居民是信仰印度教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里苏丹国确为突厥人建立,C项符合题意;笈多帝国的直接控制区为恒河中下游地区,并未完成整个流域的统一,排除A项;笈多帝国并未实行政教合一体制,排除B项;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而非印度
24、教为国教,排除D项。故选C项。20D【详解】依据材料“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为主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建立的封建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D项正确;“摆脱”表述错误,排除A项;“政令不够统一”表述错误,排除B项;德里苏丹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排除C项。故选D项。21(1)原因:阿拉伯帝国是通过系列民族大征服而建立的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被征服的地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文化成就。阿拉伯人对吸收的文化加以融合与创造。(2)贡献: 保存、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促进近代西欧文化的发
25、展。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3)启示: 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借鉴中融合,创新中发展。【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是通过系列民族大征服而建立的一个地垮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被征服的地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根据材料“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文化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对吸收的文化加以融合与创造。(2)贡献:根据材料“亚里士多德
26、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存、保留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根据材料“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近代西欧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
27、座重要桥梁。(3)启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借鉴中融合,创新中发展等方面谈启示。22(1)原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者的重视;重视人才;开放进取的文化政策;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伊斯兰教实行宗教宽容。(任答三点即可)(2)背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政权发生动摇;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任答四点即可)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促使封建生产方式的初
28、步形成;加强了国力,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得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根据材料“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得出统治者的重视;根据材料“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得出重视人才;根据材料“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开放进取的文化政策;结合所学得出得出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得出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结合
29、所学阿拉伯帝国的位置得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结合所学阿拉伯帝国的宗教得出伊斯兰教实行宗教宽容。(2)背景:根据材料“日本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得出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材料“此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朝鲜的新罗崛起,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得出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根据材料“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得出政权发生动摇,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根据材料“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出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根据材料“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得出人民的反抗斗争。影响:根据材料“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改革中央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得出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根据材料“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得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的初步形成;根据材料“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出加强了国力,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答案第7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