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966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蒋捷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贺新郎秋晓蒋捷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注】蒋捷,咸淳十年进士。这首词应作于南宋亡后。词人当时流寓苏州,隐居太湖。春秋时伍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竹几”两句写词人灯下凭靠竹几小睡做梦,“一灯”“嘶马”“古道”等显示词人的

2、孤单寂寞。B下片前三句通过景物烘托,肖像描写,表现时光流逝,年华渐老,词人的忧愁也更加浓重。C“旧院”二句回忆以前生活,室内挂着绣帘,遮住寒霜,在绘饰的屏风旁醉倒,生活何等惬意。D下片结尾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2该词题目为“秋晓”,上片是如何表现“秋晓”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宋度宗咸淳十年考取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他在战乱年代中

3、颠沛流离、饱经忧患。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写年少时的听雨场景,传达出欢乐情怀。B“客舟”及“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写出了壮年听雨的悲凉心境。C“而今听雨僧庐下”,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都已成过去,词人看破一切,心境淡然超脱。D“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词人“听雨”的一生。4本词体现出词人高超的写作技巧,请简要赏析全词的表现手法。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少年游蒋捷梨边风紧雪难睛,千点照溪明。吹絮窗低,唾茸【绒】窗小,人隔翠阴行。而

4、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注】唾茸: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风吹雪飞之景,渲染凄冷气氛,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B“吹絮”句写飞絮飘落窗前,与首句“风紧”相照应,体现了用笔之绵密。C“斜日”句采用拟人手法,将斜日人格化,写其无情,衬托了春恨之浓。D本词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艺术空间。6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

5、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C“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D“有梅花,似我愁”

6、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无限凄凉。8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一剪梅 宿龙游朱氏楼(宋)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B词中“迷漫”一词构成重复,形成复沓之美,词人急切地想望见故乡,却只见到云烟、流水茫茫一片。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

7、”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D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10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吴江蒋捷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注】这首词作

8、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雉鸟名。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突兀奇谲,尽显垂虹亭气势,继以神话传说来突出亭子来历非凡。B上片以巨鲸翻动地轴,垂虹亭被毁来象征国家因外敌人侵动荡而灭亡。C词是借呼白鹭为群仙报信白鹭却被惊飞,表现垂虹亭奇异的美丽景象。D上片写垂虹亭景观,下片抒写吴江之行的观感,语言凝炼,意境奇幻。12词中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 D“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错误。“烟未敛,楚山杳”是景物描写,不是“词人更希望;词人嫉恨大雁南归,而自己流寓苏州,不是“避免看到

9、大雁”。2视听结合。清晨听见寒鸦传来悠远、渺茫的声音,看见天空中泛起一片鱼肚白,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人物活动(细节描写)。词人小睡之后早早醒来,起身搔着头,看天上点点残星。使用典型意象。淡黄的月光、几朵青色的牵牛花、红枣等,通过典型意象体现出“秋晓”。3C“词人看破一切,心境淡然超脱”错,这首词写词人一生的遭遇,最后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已是到达痛苦的顶点,词人并未获得解脱。4运用对比(衬托),年少时的欢快青春,对比(反衬)亡国后处境的凄凉;虚实结合,上片的年少听雨与壮年听雨都是回忆中的场景,是虚笔;下片则是写当下眼前的雨水滴落在台阶上

10、,是实笔,感情蕴藏深厚;融情于景,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渗透、融汇其中。5 A“风吹雪飞”有误。首句以雪喻梨花,写的是急风中梨花飘飞的景象,而非真正的飞雪之景。6漂泊异乡之苦。如今词人远离故土,身处异乡,在春日的寒气中满怀愁苦。思乡念亲之愁。词人极目远眺,茂密烟树遮住了远处的故乡,想到故乡之景和家中亲人临窗“唾茸”的情景,寄托了思乡思亲的愁绪。7B“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错误,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是“身留”,非“心留”。8词人受阻于风雪,被迫泊船荆溪,身体羁留,但内心却不情愿的无奈之情

11、。词人在寒冷的雪夜,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只有灯影相伴的孤单寂寞之情。词人欲梦中重温与友人故国同游的美好场景,却入梦不成的悲凉愁苦之情词人思及国破家亡,想到自己颠沛流离且行程不顺的处境,心怀悲愤之情。9 D“不堪忍受春寒,故双眉紧蹙”错误,词人是因为被乡愁所困才蹙眉。10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不同点:(1)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2)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11C“表现垂虹亭奇异的美丽景象”分析不正确,白鹭被惊飞是由于江山改易。12山河改易的沉痛。诗人借垂虹亭被毁,神仙难驻,白鹭惊飞来表达山河改易的沉痛之情;无处容身的凄凉。下片写星月满天而乌云遮蔽,四海茫茫而诗人无所寄托,抒写了内心的凄凉;归隐山林的决心。江山易改、旧景不堪入目,诗人最终选择“鼓双楫,浩歌去”,过遗世独立的生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