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056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贯休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鸂鶒:xch水鸟名。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绿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

2、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E此诗给人清新健美之感,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可谓独树一帜。2本诗八句诗中,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某公宅贯休注宅成天下借图看,始笑平生眼力悭。地占百湾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荡间。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注】:贯休,唐末五代分裂时期前蜀诗僧,在文学史上颇负盛名,讽刺诗备受推崇。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写某公宅邸建成后天

3、下人及自己的表现,衬托某公宅设计精致,景观优美。B某公宅山水环绕,远离尘嚣,是隐居修行的好地方,诗人内心渴望能居住于此。C诗人借苕溪路和雁荡山石来写某公宅园林景致,可见诗人并非真的“眼力悭”。D二三联正面描写某公宅的环境,视野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笔法由总括到细腻。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主人闲”?诗人对此有怎样的情感态度?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献钱尚父贯休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注】钱尚父:即钱谬,唐朝末年的越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龙骧凤翥:形容奋发有为。5下列对这首诗

4、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贵迎面而来,虽带有宿命的色彩,但作者仍强调了人奋发的能动性。B堂上宾客如云,美女如花,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C一剑霜寒便坐拥了十四州,使人想见钱谬举重若轻、所向披靡的气势。D诗人在尾联对钱尚父固守东南、受封为王、成就功业给予肯定和称许。6请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技巧。四、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野居偶作贯休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美前程未可涯。注贯休,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赊,远。7下列对这首诗的

5、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本诗将说理与写景相结合,表现诗人在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B诗人认为修道重在修心,内心高淡清虚,无心于道,才能道与人合一。C颔联反对“有意向人”,点明只有远离尘俗,身处名山胜水才能得道。D诗歌忌讳重字,本诗却多次使用重字,体现出禅居诗语言通俗的一面。8本诗颈联富于诗意与禅趣,请简要赏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野步贯休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诗情抛阃阈,江影动襟裾。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注】贯休(832-912),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借、诗僧。阃阈,门限、门户。9下列对这

6、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是诗人内心闲适的外化,诗人心境淡然,故不觉得道路遥远,此处的“闲”字不是闲置无事,而是恬淡悠闲、自由自在的表现。B诗的第二句,用了白描手法,文字浅白,意蕴幽深,既点出初秋时令,又描绘了秋叶飘飞的情状,“萧萧”一词兼具声形。C“诗情抛阃阈”表现了诗人“秋晚野步”,将诗情留在家中,眼前一片空旷,内心更是无欲,对周围景物视而不见的僧人心态。D“江影动襟裾”描绘出诗人来到江边,江风吹动衣襟、诗人形象倒映在水中的画面,虚实相间,显得生动形象,富有美感。E诗的颈联描写的是远景,对仗工整,有形有色,动静结合,前一句点出了季节为秋,后一句点出时间是傍晚,的确是诗中佳句。1

7、0对尾联中“乞取又何如”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秋尽途中作贯休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及地点,秋尽不归,路途奔波,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B首联用“行行”“纷纷”两个叠词拟声,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美。C颔联写到“山色”“砧声”,视听结合,声色俱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D颈联描绘了一幅肃杀、阴冷的画面,营造出凄凉、悲苦的氛围,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E全诗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凋零、落叶

8、纷纷等暮秋之景,以抒发思乡之情。12这首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BCB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C项没有“心理”描写。2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第二问:(1)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2)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3)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3B“诗人内心渴望能居住于此”是牵强附会,于文无据。从诗的尾联“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闲”看,作者对某公候建宅的行为是不赞同的

9、,诗人当然也没想能居住于此。4“主人闲”指的是某公追求的生活安逸与清闲;中原正在战乱,而某公这个时候建宅享清闲,不顾国计民生;诗人对此是批评讽刺的。5B“堂上宾客如云,美女如花,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错误。“满堂花醉三千客”意指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而非“美女如花”,故“表现了钱王的风流儒雅,生活的豪华奢侈”更是无稽之谈。6听觉与触觉结合:鼓角声、风涛声是听觉,“冷”“秋”是触觉,听觉与触觉结合,表现钱谬四处征战、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夸张:鼓角声直上天际,风涛声震动大地,“揭天”“动地”以夸张手法突出战事的场面宏大和钱缪所向披靡的气势。寓情于景(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以揭天

10、动地的鼓角风涛和充塞天地的肃杀之气,来烘托渲染钱谬坐镇东南的赫赫威势。7C“点明只有远离尘俗,身处名山胜水才能得道”,错误。这一联的意思是:有心追求道,也就有了道与人的区别,好比“你”有意地去结交人,别人会对“你”的目的产生怀疑因而疏远“你”;无心于道才是道与人合一的最高境界。8(1)诗意:微风拂过,花落似锦,水过阶前,其声如琴。野居之处画面静谧美好,诗人怡然自得,写景抒情富有诗意。(2)禅趣:风吹花落,阶横水斜,景物本无心,却造就美景;诗人野居偶见,没有刻意追求,却欣赏到如此美景,无心即为得道。9CDC项,“将诗情留在家中”错,应是将凡俗留在家中,到野外寻找诗情。另“对周围景物视而不见”也不准确。D项,“虚实相间”错,这里是实景。10示例:诗人在秋天的晚上闲步野外,看到落叶飘飞,站在江边,感觉到风动衣襟,看到身影倒映江水之中,鸿雁高飞,秋雨稀落,西天已经出现彩虹,夕阳下的山峰显得金光灿灿。这一切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不由想要把这一切美景揽入自己怀中。“乞取又何如”一句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态,作为僧人本庆四大皆空,却在面对大自然美景的时候,也不自禁地产生了“乞取”的渴望。11BEB项,诗中使用的叠音词“行行”“纷纷”并非拟声。E项,未使用比喻。12“山色路无尽”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砧声客强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