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修改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67600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修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诫子书》修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修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修改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2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作者简介3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

2、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背景简介4 夫 淡泊 淫慢 遂 庐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f)(dn)(b)(yn)(su)(l)5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6夫

3、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诫 子 书告诫,劝勉书信f,句首发语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用来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明确,坚定到达远大目标,形作名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内心恬淡,不慕名利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险躁 则不能 治性。增长,形作动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8年与时 驰,意与日 去,遂 成

4、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 及!疾行,指迅速老去意志消失最终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来得及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9(一)古今异义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今义:环境安静轻薄无常;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懈怠;形容速度不快。危险。10(二)词类活用(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宁静无以致远增长,形作动远大的目标,形作名11之日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下车引之代词,代那个人意与日

5、去时光吾日三省吾身每天(三)一词多义121/23/202313以静以修身介词,来俭以养德介词,来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来可以为师矣凭借14(四)看句子猜成语 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15有个班级需要写誓词,你觉得哪句合适?16这封家书诸葛亮也是自己学习修养的总结,如果要你送一两句给在座的同学,你会选哪句?17你会选哪句送给自己,为什么?18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合作探究

6、192、文章主要从()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作者一直强调的是一个“”字?()须要“”,()须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把“”与“”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学习做人静学习做人静静躁静躁20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21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了双重否定,语气更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作用。2223明确志向24251/23/202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