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屯小学师德案例--李春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屯小学师德案例--李春秀.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春秀:汉族,1985年3月出生,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本科学历,2007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并于同年参加哈尔滨市松北区教师招聘考试考入乐业镇中心校。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哈尔滨市松北区台屯小学的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获校、区、市级教学奖励。座右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教育理念: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 以爱育人哈尔滨市松北区台屯小学 李春秀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老师亲近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真心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具有它真正的价值。案例描述:我参加工作
2、所带的第一个班级是从他们入学开始亲手带起来的,经过我两年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都有很大进步,养成了很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然而,三年级时班级里新转来了一名学生,叫孟小宇。他学习成绩差,语文、数学英语都时常不及格,行为习惯也很不好,站没站姿,坐没坐像,身体总是呈曲线形,组织纪律性也很差,三天两头就违纪,同学们也都不太爱跟他玩儿。他的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绞尽脑汁帮助他改正不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可我一个多月的改正教育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不甘心,我想我要尽最大努力,让他“改邪归正”。又一次测试后,他的成绩依然很不理想,于是我准备摸清他成绩差的
3、原因,设法了解他心里的想法。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他的后进并不是因为他不够聪明,而是与无人耐心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家里,一旦他犯了错或者考试没考好,家长对他非打即骂,长期下去,他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便产生了对抗心理,就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几次与他家长沟通,做他家人的工作,尤其是他的爸爸,不让他再打孩子,让家长认识到,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伤害,我理解做父母的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知道他们很爱小宇,所有我和家长沟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疼爱之心,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理解家人对他的期望,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他的爸爸接受了我的意见,不再
4、动辄打骂他了。此后,孟晓宇十分感激我,与我的关系也亲近起来。我又因势利导,对他采取了特殊措施。因为他家庭条件不好,生活中给予他极大的帮助,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具送给他,每天中午休息时给他补习功课,取得一些成绩时及时表扬,并鼓励他积极上进。课余时间经常和他一起交谈,了解他的内心想法。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他和我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都能告诉我,我也像对待我的亲人一样关心他、鼓励他,同时,小宇也被我的这种精神所打动,学习上有了积极性,以前从来不做家庭作业的他,变得爱学习了,遇到不会做的题,还经常主动问我。之后的几次考试,他的语文、数学和英语都考及格了,而且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的
5、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我的心里倍感欣慰。案例反思: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就像案例中,我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对小宇多一点耐心和鼓励,从他的感受出发,用心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家人和老师对他的爱,才使小宇有了那样大的转变。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是差生,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为你所知的原因,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究其根本,对症下药。而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当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真正送出爱后,
6、不仅会促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好转,更会让他们的心理也得到自我完善。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爱进行到底”!案例评析: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对于孟晓宇这样的学生李老师能够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从而促使他逐渐改正错误,真正做到了以爱育人。班主任只有真正投入情感,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会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与对班级的热爱。 评析人:任雪东评析人简介:任雪东:男,汉族,1998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哈尔滨市松北区台屯小学德育主任,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市、区级行政奖励;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我的教育理念:生活无处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