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目次》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0306335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法目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公务员法目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法目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法目次》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務員法目次 1/2壹、公務員之概念 一、公務員之定義(P3)二、公務員之分類(從任命與保障上區別)(P4)三、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從學理上言)(P5)貳、公務員關係之成立(P6)一、成立公務員關係應遵守之原則(P7)二、公務員關係之成立(P8)三、限制首長離職前之用人權(P9)四、公務員關係之變更與消滅(P10)(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 陞遷(P11)轉任(P12)調任(P13)停職(P14)休職(P15)留職停薪(P16)(二)公務員關係之消滅(P17)參、公務員權利 俸給權 P23 俸給權.俸給之種類 P24 退休金權 P25 撫恤金權 P26 參加公務員保險權 P27 問題與討論 P2

2、8 實費請求權 P29 因公涉訟請求輔助權 P30 身分上之權利 P31 其他權利 P32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法目次 2/2肆、公務員權利之保障.公務人員保障法.33 具體保障對象.34 保障對象.34 準用對象34 公務員權利保障之案件決定之效力35伍、公務員權利之救濟(個別權利之救濟)36 復審、再復審.37 申訴、再申訴、調處.38 受理公務員之權利救濟(個別權利之救濟)機關39 公務人員集體權之保障公務人員協會法.40 勞動三權.41 公務人員協會法與勞動三權之規定.42陸、公務員之義務43.柒、公務員之責任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壹、公務員之概念一、公務員之定義(P3)二、公務員之

3、分類(從任命與保障上區別)(P4)三、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從學理上言)(P5)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之定義一、公務員之定義狹義公務員任用法之公務員排除武職人員、文職人員中民選及未定有職稱及官等人員之適用。廣義原則:受有俸給之文武職公務員及其他公營事業之服務人員 公務員服務法 24條例外:1.教師:教師法1-3條,確定為專業人員(公私立共同適用)、釋字308號:兼任學校行政職務之教師2.民意代表:非敘支俸給。最高法院受理之非常上訴,認為議員屬公務員3.公營事業機構服務人員:未受俸給者。公務人員俸給法4.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之人:依憲法ex.法官、監委解釋上可列屬公務人員 但服從義務則與獨立

4、行使職權有所扞格,應視命令之性質,排除該義 務之適用。最廣義刑法之公務員依法令從事公共事務之人員,皆屬之。(刑10 4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二、二、公務員之分類公務員之分類(從任命與保障上區別從任命與保障上區別)(一一)政務官政務官即政務人員經政治任命之人員,無任用資格之限制,需因政策之改變或隨政黨輪替而進退,大多無任職保障者。政務人員退職撫恤條例第2條)(二二)事務官事務官又稱常務人員以執行政策為任務,或依法執行職務,在各級政府機關組織法規中,定有職稱、官等之永業性人員。5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三三、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區別(從學理上言從學理上言)政務官政務官事務官事務官1.1.任用

5、資格任用資格以才具及黨籍為條件,不受考試取得資格之限制,不須銓敘。法定任用資格限制,且須經銓敘合格。2.2.任職期間不同任職期間不同原則得隨時任、免職。例外依憲法規定有任期保障(總統提名並經立院同意)ex.大法官、監委、考委、審計長;地制56縣(市)長之機要人員(3-5名),隨縣(市)長離職,性質上屬介於政務官與事務官之特別之職務。依法律規定,有身分保障權,強調永業性,不得任意免職。3.3.退休制度退休制度依政務人員退撫條例一次核發適用公務人員退休法4.4.懲戒種類不同懲戒種類不同公務員懲戒法撤職及申誡。撤職、休職、降級、減俸、記過及申誡。5.5.職等高低不同職等高低不同大都為特任、特派或比照

6、簡任14、13、12職等無特任、特派或比照之官職。6.6.救濟不同救濟不同不適用公務人員保障法。為依事件性質,不排除提起訴願與行政訴訟適用或準用公務人員保障法,得提申訴、再申訴或復審、再復審及行政訴訟。6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貳、公務人員關係之成立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成立公務員關係應遵守之原則人民v.s.國家依憲法第7.18條之規定,國家有義務遵守以下原則:1.機會均等原則進入公職之機會均等憲法平等權之揭示。並不排除合理區別對待。有設限時,須有本質上之差異,方有差別待遇之合理基礎。例:(1)釋字365號,有直接或間接對性別設限(2)成績計算加分(公務人員考試法第23條)2.公開競爭之 考試原則

7、憲法第85條、公務人員考試法第2條3.職業自由(工作權)之保障憲法第18條+釋字575號、憲法第15條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二、公務員關係之成立一般要件積極要件(1)國籍原則: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國籍法第20條規定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例外:法律另外規定經主管機關核准者。(2)年齡18歲(公務員考試法17條)+國考及訓練合格消極要件公務人員任用法28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21條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資格要件(1)經國家考試及格:公務人員任用法9條 高普初等考試特種考試升等考試高科技或稀少性工作類科之技術人員考試(2)非經考試及格所任用之人員: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9、36條 政務人員

8、任用制度民選行政首長之進用人員教師依法銓敘合格或依法考績升等者(公務人員任用法9條)派用、聘用人員(公務人員任用法36條)以臨時機關或有限期之臨時轉任職務為限,分為委派薦派簡派約僱人員?(公務人員任用法37條)定期契約、各機關不得新進雇員其他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三)限制首長離職前之用人權公務人員任用法26之1(所謂防止放起身炮條款):以避免機關首長在離職前大量安置私人,影響機關人士的穩定。規定:各機關首長於下列期間都不得任用或遷調人員。但考試及格人員分發任用者及駐外人員之任用或遷調者,於必要時,不受規定限制。自退休案核定之日起至離職日止自免、調職令發布日起至離職日止民選首長,自次屆同一選舉候

9、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當選人名單公告之日止。但未連任者,至離職日止。民意機關首長,自次屆同一民意代表選舉候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其首長當選人宣誓就職止。參加國民大會代表以外之其他公職選舉者,自選舉候選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離職日止。但未當選者,至當選人名單公告之日止。憲法或法規未定有任期之中央各級機關政務首長,於總統競選連任未當選或未再競選連任時,自次屆該項選舉當事人名單公告之日起至當事人宣誓就職止。直轄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首長,於直轄市市長競選連任未當選或未再競選連任時,亦同。7民選首長民意機關首長受罷免者,自罷免案宣告成立之日起至罷免投票結果公告之日止。8自辭職書提出、停職令發布或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

10、決撤職、休職處分之日起至離職日止。機關出缺職務,可由現職人員代理。1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四、公務員關係之變更與消滅(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係指公務人員於在職期間,職位發生變動而區分為:身分仍在陞遷、轉任、調任暫時失去身分停職、休職、留職停薪(二)公務員關係之消滅公務員公法上職務關係終止之原因、事由:(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10)1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陞遷公務人員升官等考試法+公務人員陞遷法規範重點:1.除申請分發考試及格人員外,應由本機關人員甄選陞遷或對外公開甄選,且於報刊、網路公告缺額,使各機關人員之機會公平。2.應本功績原則,並採資績並重方式公開評比。3.明定陞遷應與相

11、關訓練及職務歷練結合;並給予對陞遷不公之當事人有尋求救濟之管道,並對違法辦理陞遷業務人員予以懲處。(高等考試或相當於高等考試以上之特種考試及格人員)1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轉任1.公務人員任用法第16條、釋字501號2.除法令限制不得轉任外,原則上於相互轉任性質程度相當職務時,得依規定採計提敘官、職等級。3.2.公務人員保障法12、釋字575號4.轉任時,除自願降低官等者外,原則上其官等職等應與原任職務之官等職等相當。5.3.釋字575:換敘轉任職務之相當俸級至最高年功俸為止,超出部分仍予保留,.1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調任1.公務人員任用法18+公

12、務人員俸給法16 容許在自願情況下,將依法任用人員調任低一職等職務,在同官等 內調任低職等,仍以原職等任用。2.另參釋字483號釋字483號:.此等人員其所敘俸級已達調任職等年功俸最高級者,考績時不再晉敘,至高資低用人員縱於調任後如何戮力奉公,成績卓著,又不論其原敘職等是否已達年功俸最高級,亦無晉敘之機會,則調任雖無降級或減俸之名,但實際上則生類似降級或減俸之懲戒效果.14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停職1.停職意義暫時失去身分 以致暫時不得行使職權者。2.停職原因(1)係因違法失職,於懲戒或懲處處分前,由主管機關所為之 暫時停止公務員職務之處置。ex.公務員懲戒法第3、4條,公

13、務人員考績法 第18條、監察法21條、地方制度法第78條(不適用公務員懲戒 法第3條)(2)公務員請假逾假不能銷假者。ex.公務人員請假規則第5條3.復職(1)經依法停職之公務人員,於停職事由消滅後三個月內,得申請復職;(2)服務機關或其上級機關,並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通知其復職。(公務人員保障法10條)4.視為辭職如仍未於接到查催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職,除有不可歸責於該公務員之事由外,視為辭職(公務人員保障法10條)(參周志宏、我國有關停復職及免職相關規定之探討 月旦法學雜誌 90期 91年11月,P78-86)15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休職1.意義休其現職,停發薪給

14、,並不得在其他機關任職,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公務員懲戒法12條)2.作成休職處分 之機關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依公務員懲戒法第9條做成之懲戒3.復職休職期滿許其復職,惟自復職之日起,兩年內不得晉敘、升職或調任主管職務。(公務員懲戒法12條)16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一)公務員關係之變更:留職停薪1.公務員因育嬰、侍親、進修及其他情形,經機關核准,得留職停薪,並於原因消滅後復職。(公務人員任用法28之1)2.依公務人員任用法第十條、第十七條之規定,初任各職等人員、晉升薦任官等人員,除考試及格外,尚須經訓練合格,始完成考試程序。ex.考試院公務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之國家文官培訓所3.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第

15、15 條:公務人員帶職帶薪全時進修期滿,其回原服務機關學校繼續服務之期間,應為進修期間之二倍;留職停薪全時進修期滿者,其應繼續服務期間與留職停薪期間相同。前項進修人員經各主管機關依法同意商調他機關服務者,其應繼續服務期間得合併計算1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二)公務員關係之消滅公務員公法上職務關係終止之原因、事由:1.經懲戒處分予以撤職者2.依法免職者3.任用資格不符,經依法撤銷任用者。4.依法先派用,經銓敘審查不合格,而停止代理者。5.依法停止試用並予解職者6.依法退休、退職、解除職務、資遣或辭職生效者。7.任期屆滿卸職者8.經選舉產生人員當選無效、選舉無效或經罷免者9.依法停止候補,並予以解職

16、者。10.依法解聘或聘期屆滿者11.死亡者 (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10)1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參、公務員之權利1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參、公務員之權利第一項 基本權利(非基於公務員身分所生之權利)基本權利之主體:一般公務員屬本國自然人,自係屬憲法中之人民(憲本8-18、21、22),中華民國人民及中華民國國民而當為憲法基本權利之主體。基本權利之限制:公務人員與國家間之法律關係定位為公法上職務關係(釋字430、433)因而公務員在服職務時,受到較多權利限制,乃是基於公益之理由Ex:公務員服務法第4條之規定,限制公務人員其自身之憲法11條所保障之言論自由。第二項 基於職位所生之權利(基於其公務員身分所

17、生之權利)經濟上權利:(與憲法保障之財產權相關)包括俸給權、退休金權、撫卹金權、保險給付權、實費請求權、因公涉訟請求輔助權。身份保障(與憲法保障之工作權相關)2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基於職位所生之權利:俸給權(吳庚p.250)(基於其公務員身分所生之權利)2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一節 公務員權利第二項 基於職位所生之權利(基於其公務員身分所生之權利)v經濟上權利:公務員基於職未依法享有之經濟上權利壹、俸給權(吳庚p.250)一、意義:俸給為公務員關係存續中,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對公務員所負擔之公法上金錢債務,亦即公務員對行政主體之金錢請求權。二、公務員之俸給與受僱於私人間之報酬之區別:(一)公務員

18、之俸給係反映其等級之高低,且係提供公務員維持與其身分相當之生活水準,以體現國家對公務員之生活照顧;反之,私人之報酬係按事務繁簡、工時長短或工作量多寡來為給付。(二)俸給法定。亦即公務員之俸給由法律規定。於法定支給外所為之增減給付約定為無效之約定。且薪俸與公務員之身分有不分關係,不得預先拋棄。反之,私人之報酬則可由當事人互相約定。2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俸給權一、意義:俸給為公務員關係存續中,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對公務員所負擔之公法上金錢債務,亦即公務員對行政主體之金錢請求權。二、公務員之俸給與受僱於私人間之報酬之區別:(一)公務員之俸給係反映其等級之高低,且係提供公務員維持與其身分相當之

19、生活水準,以體現國家對公務員之生活照顧;反之,私人之報酬係按事務繁簡、工時長短或工作量多寡來為給付。(二)俸給法定。亦即公務員之俸給由法律規定。於法定支給外所為之增減給付約定為無效之約定。且薪俸與公務員之身分有不分關係,不得預先拋棄,並得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國家給付。反之,私人之報酬則可由當事人互相約定。2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俸給權.俸給之種類(一)本俸(二)年功俸已晉敘至某一官等或職等最高級,但礙於無適當空缺職位或公務員本身資格能力之限制,無法調生其官等或職等時,以敘升年功俸之方式作為考績上之獎勵。(三)加給1.職務加給:2.技術或專業加給:3.地域加給24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

20、利退休金權一、意義公務人員不論自願或命令退休,得依公務人員退休法規定請求國家給付退休金。二、退休之種類自願退休:1、任職五年以上年滿六十歲者。2、任職滿二十五年者。(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4 條)命令退休:1、年滿六十五歲者。2、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職務者。(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5 條)例外:法官不適用命令退休(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6 條)三、確定給付制公務人員退休金,應由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建立之退休撫卹基金支付之,並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8 條)四、保障退休金請求權不得扣押、讓與或供擔保(公務人員退休法第 14 條)五、資遣與退休金相似,同為公務員關係終了後之

21、金錢給付。惟資遣原則上準用公務員退休之規定。而得予以資遣之原因有公務人員任用法29條25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撫恤金權一、意義公務原因工死亡或意外死亡其遺族均得依撫卹法規定請求國家給予一次金及年撫卹金公務員死亡於退休後者,自不能發給撫卹金,但法律另定得發給相當數額之慰撫金,以照顧退休人員遺族之生活。(公務人員退休法13之1)二、給與撫卹金之 要件公務人員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給與遺族撫卹金:一、病故或意外死亡者。二、因公死亡者。(公務人員撫卹法第 3 條)三、給與標準一、任職未滿十五年者,給與一次撫卹金,不另發年撫卹金。任職每滿一年,給與一個半基數,尾數未滿六個月者,給與一個基數,滿六個月以

22、上者,以一年計。二、任職十五年以上者,除每年給與五個基數之年撫卹金外,其任職滿十五年者,另給與十五個基數之一次撫卹金,以後每增一年加給半個基數,尾數未滿六個月者,不計;滿六個月以上者,以一年計,最高給與二十五個基數。(公務人員撫卹法 第 4 條)四、保障撫卹金受領權不得扣押、讓與或供擔保(公務人員撫卹法第 13 條)26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參加公務員保險權一、意義公務人員參加公教人員保險,於保險事故發生時,由公務員或其受益人受領之金錢給付或其他給付。二、屬強制性保險 符合第二條規定之保險對象,應一律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其保險期間自承保之日起至離職之日止。(公教人員保險法第 6 條)三

23、、保險項目本保險包括殘廢、養老、死亡、眷屬喪葬及育嬰留職停薪五項。(公教人員保險法第 3 條)2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問題與討論1.有關養老給付是否僅限於退休人員方有請領之權?釋字434號2.公務員既有參加公保之義務,又有依健保法強制納保及繳費之義務,形成雙重義務,是否合憲?釋字472號2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實費請求權一、意義公務員如因職務上需要,得依法使用公物或支用公款,公務員執行職務時所代墊之費用,得請求國家返還。二、法規範公務人員經指派於上班時間以外執行職務者,服務機關應給予加班費、補休假、獎勵或其他相當之補償。(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 23 條)公務人員執行職務墊支之必要費用,得請

24、求服務機關償還之。(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 24 條)2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因公涉訟請求輔助權一、求償之法理基礎係基於依法令規定執行職務而牽涉民、刑事案件者而言,如執行職務顯然違反法令規定者應不包括在內(行政法院八十八年度判字第三六四九號判決參照)二、法規範公務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涉訟時,其服務機關應延聘律師為其辯護及提供法律上之協助。前項情形,其涉訟係因公務人員之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其服務機關應向該公務人員求償。公務人員因公涉訟輔助辦法,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定之。(公務人員保障法 第 22 條)3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身分上之權利v身分上之權利(吳庚p.249-250):公務員保障

25、法10、公務員懲戒法1條3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其他權利參加考績權、執行職務權、請假休假權、受獎勵權、使用官銜職稱權、健康維護權、安全維護權等。3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之保障.公務人員保障法意義係對依法執行公務之人員,在職位上、工作條件上予以合法保障,方能使其安新任職,謀求國政安定,及行政效率之提高。法規範之依據基於憲法本文83條及增修條文6之本旨,而有公務人員保障法之訂定。救濟制度同時並建立完善的申訴制度,使公務員之權益受侵害時,得循法定程序請求救濟,有效保障公務員之權利。3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保障法之保障對象具體保障項目公務人員身分、官職等級、俸給、工作條件、管理措

26、施等有關權益之保障,適用本法之規定。(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條)適用對象本法所稱公務人員,係指法定機關依法任用之有給專任人員及公立學校編制內依法任用之職員。前項公務人員不包括政務人員及民選公職人員。(公務人員保障法第3條)準用對象下列人員準用本法之規定:一、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公布施行前已進用未經銓敘合格之公立學校職 員。二、私立學校改制為公立學校未具任用資格之留用人員。三、公營事業依法任用之人員。四、各機關依法派用、聘用、聘任、僱用或留用人員。五、應各種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占法定機關、公立學校編制職缺參加學 習或訓練之人員。(公務人員保障法第102條)34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權利之保障.保障案件決定

27、之效力1.保訓會所為保障事件之決定確定後,有拘束各關係機關之效力;其經保訓會作成調處書 者,亦同。原處分機關應於復審決定確定之次日起二個月內,將處理情形回復保訓會。必要時得予延 長,但不得超過二個月,並通知復審人及保訓會。服務機關應於收受再申訴決定書之次日 起二個月內,將處理情形回復保訓會。必要時得予延長,但不得超過二個月,並通知再申 訴人及保訓會。再申訴事件經調處成立者,服務機關應於收受調處書之次日起二個月內,將處理情形回復 保訓會。(公務人員保障法第91條)2.原處分機關、服務機關於前條規定期限內未處理者,保訓會應檢具證據將違失人員移送監 察院依法處理。但違失人員為薦任第九職等以下人員,由

28、保訓會通知原處分機關或服務機 關之上級機關依法處理。前項違失人員如為民意機關首長,由保訓會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公 布違失事實。前項罰鍰,經通知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92 條)35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之權利救濟(個別權利之救濟)權利救濟機關公務員針對人事行政處分不服之權利救濟,係向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提出。依救濟案件性質之不同區分復審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或人事主管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顯然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向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提起復審。(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25 條)再申訴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所

29、為之管理措施或有關工作條件之處置認為不當,致影響其權益者,得依本法提起申訴、再申訴。公務人員提起申訴,應於前項之管理措施或處置達到之次日起三十日內為之。公務人員離職後,接獲原服務機關之管理措施或處置者,亦得依前二項規定提起申訴、再申訴。(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77 條)36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之權利救濟復審、再審議復審復審之標的1.僅限於人事行政處分因而不能涵蓋所有公務員權利侵害之救 濟途徑。2.係足以改變公務員身分關係或於公務員權利有重大影響之懲 戒處分,或基於公務員身分所產生之公法上財產請求權,發 生公法上之法律效果,應為復審之標的3.譬如關於公務員之考試事件,係依訴願及行政訴訟救濟,而

30、 非採復審途徑解決之。復審之程序大都仿訴願法之規定,同時亦引進情況決定(公務人員保障法第67條)及停止執行(公務人員保障法第89、90條)等制度。復審之救濟程序1.對復審結果仍有不服者,得循司法途徑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 行政訴訟。2.再不服,可向最高行政法院請求救濟。再審議復審事件經保訓會審議決定,除復審人已依法向司法機關請求救濟者外,於復審決定確定後,有公務人員保障法第94條所規定11款情形之一者,原處分機關或復審人得向保訓會申請再審議3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之權利救濟申訴、再申訴、調處申訴、再申訴申訴、再申訴之提起1.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所為之管理措施或有關工作條件之處置認為不 當,致

31、影響其權益者,得依本法提起申訴、再申訴。公務人員提起申訴,應於前項之管理措施或處置達到之次日起三十日內為之。公務人員離職後,接獲原服務機關之管理措施或處置者,亦得依前二項規定提起申訴、再申訴。(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77 條)2.未改變公務員身分之記過處分、考績評定或上級機關所發之職務命令,均被歸屬內部之管理措施,依申訴或再申訴管道救濟之。程序1.大多準用復審之相關規定。(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84條)2.再申訴案件做成決定後,全部程序即告終結。調處調處之程序再申訴事件審理中,保訓會得依職權或依申請,指定副主任委員或委員一人至三人,進行調處。前項調處,於多數人共同提起之再申訴事件,其代表人非徵得全體再

32、申訴人之書面同意,不得為之。(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85條)調處成立保訓會應終結其審理程序。調處不成立保訓會應依再申訴程序為審議決定,決定後,全部程序即告終結。3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受理公務人員之權利救濟(個別權利之救濟)機關1.申訴對該公務員做成處分機關之上級機關2.復審、再復審、再申訴、調處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3.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4.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3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集體權之保障公務人員協會法依據憲法第14條: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限制工會法4條:各級政府、教育事業、軍火業之員工,不得組織工會。釋字373解釋日期:民國 84 年 02 月 24 日工會法第四

33、條規定:各級政府行政及教育事業、軍火工業之員工,不得組織工會,其中禁止教育事業.禁止其組織工會,使其難以獲致合理之權益,實已逾越憲法第二十三條(基本人權之限制)之必要限度,侵害從事此項職業之人民在憲法上保障之結社權,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至遲於屆滿一年時,失其效力。.應由立法機關於上述期間內檢討修正,併此指明。公布時間民國 91 年 07 月 10 日主張保障公務人員之勞動基本權4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勞動三權1.團結權廣義組職團體之權利。狹義於一般結社權之外,特別加以保障之勞工結社權。2.協議權運用集體協商。藉共同參與共同決定之制度,解決勞資爭議。3.爭議權(團體行動權)旨在保障勞動者貫徹協議

34、權,而賦予得採取罷工、怠工、示威等行動之權。4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協會法與勞動三權之規定1.團結權賦予公務人員協會法人地位。(公務人員協會法第 3 條)2.集體協商權得提出協商事項公務人員協會法 第7條(1)辦公環境之改善(2)行政管理(3)服勤之方式及起迄時間不得提出協商事項公務人員協會法 第7條(1)法律已有明文規定者(2)依法得提起申訴復審訴願行政訴訟之事項(3)為公務人員個人權益事項者(4)與國防安全警政獄政消防及災害防救等事項相關者協商不成立或未履行協商結果時調解程序調解不成立爭議裁決爭議裁決做成爭議當事人及其他關係機關不得聲明不服協商程序即告終結3.爭議權公務人員協會不得發

35、起、主辦、幫助或參與任何罷工、怠職或其他足以產生相當結果之活動,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公務人員協會法 第46條4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之義務1/31.中立義務廣義:(1)公正執法、依法行政 (2)係指公務員在處裡公務上其立場應超然客 觀公正公平對待任何個人、團體或黨派 (3)重點在遵守平等原則(憲法第7條理念)狹義:一般稱為政治中立2.忠誠義務公務人員除積極維護合憲秩序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即合於憲法價值體系,該體系由憲法價值決定、國家目的、憲法原則所建構而成。尚有消極不虞予破壞之義務。此屬忠誠義務之重要內涵。違反忠誠義務之法律效果:(1)釋字618不得擔任公務人員。(2)公務人任用法第4條不

36、予任用。(3)公務人任用法第4條未宣誓等同未就職,視同缺額或辭職。(4)擔任公務人員後,因作為或不做為違反忠誠義務者,將接受行 政懲處或懲戒。4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之義務2/33.服從義務公務人員保障法第 17 條 公務人員對於長官監督範圍內所發之命令有服從義務,如認為該命令違法,應負報告之義務;該管長官如認其命令並未違法,而以書面下達時,公務人員即應服從;其因此所生之責任,由該長官負之。但其命令有違反刑事法律者,公務人員無服從之義務。前項情形,該管長官非以書面下達命令者,公務人員得請求其以書面為之,該管長官拒絕時,視為撤回其命令。44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員之義務3/34.守密義務5.

37、不為一定行為之義務45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一一)中立義務中立義務行政中立行政中立.NO.04.P31NO.04.P311.1.意涵意涵廣義:從憲本廣義:從憲本7 7條出發,與公正執法、依法條出發,與公正執法、依法行政理念接近,係指公務人員在處理公務上,行政理念接近,係指公務人員在處理公務上,在執法或執行政務人員的政策上,其立場應超然、在執法或執行政務人員的政策上,其立場應超然、客觀、公正、公平對待任何個人、團體或黨派,客觀、公正、公平對待任何個人、團體或黨派,其重點在於遵守平等原則。其重點在於遵守平等原則。狹義:可從政黨政治出發,強調公務員於處狹義:可從政黨政治出發,強調公

38、務員於處理政黨、政治團體、有關政治事務之公務,以及理政黨、政治團體、有關政治事務之公務,以及於各項政治活動中,應保持中立,一般稱為政於各項政治活動中,應保持中立,一般稱為政治中立。治中立。4646第五章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22.政治活動中立(1)政黨政治與政治中立之緊張關係(2)政治中立與公務人員政治參與權利v要求政治中立,即是限制公務人員參與及從事政治活動之空間,特別是有關參與政治意見形成之權利。結社權A.公務員亦為國民的一份子,亦應受憲法基本權保障,因此可自由選擇黨派加入,信仰一定的政治主張,也可以從事一定的政治活動。B.依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草案

39、,僅係不得兼任政黨或政治團體之職務等,而非不得加入。C.若以法律禁止公務人員依自由意志加入政黨,恐已逾越憲本23條限制之界限。4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3參與政治活動權利A.公務員雖得從事政黨活動,但不得利用公務上的便利從事該活動。Ex.利用上班時間或政府資源等;反之,公務員當有此參與權。B.限制a.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47條,公務人員(此指公務員服務法24條者)不得為助選員。b.依同法35條,某些特殊人員,如現役軍人、服替代役之現役役男、軍校學生及各級選舉委員會之委員、監察人、職員、及投開票所工作人員等,不得申請登記為候選人。4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

40、之義務NO.04.P34(3)政治中立法制適用對象之合理限制v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草案將適用對象分為:2條:指法定機關依法任用、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及公立學校依法任用之職員。6條:下列人員準用,ex.公立學校校長及公立學校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v事實上,可因公務員之屬性有別,依其強弱順序如次:依憲法或法律規定,應超出黨派獨立行使職權之法官、考試委員、大法官、審計長、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監察委員、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中央銀行正副總裁,於任職期間不得參加政黨活動。4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5審計人員、檢察官、選務人員、軍人、警察、政風、人事及其他情治

41、人員,得依特別法,分別工作性質,給予較多政治活動之限制。公立學校校長及公立學校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以及社會教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學術研究機構兼任行政職務之人員。該等人員因掌有教育及財務資源,影響政治活動深遠,宜受較多之限制,教育基本法6條參之。具準司法性質之公務員,ex.各機關之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自不應受政黨影響,以求專業客觀。5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6其他一般公務員,非前四類之公務人員,應遵守最基本之中立規範。受限制較少者,惟依法應超出黨派,獨立行使職權以外之政務人員,民選行政首長此乃基於政黨政治之理由。(4)小結:v行政中立執行中立(政治中立)具體強調執法之時

42、應中立v抽象不易界定 核心領域:平等原則正義5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7(二)服從義務1.理論:服從之重點不在於人,而是職務,而在公務員間維持服從關係,重點在於維護行政一體性。(1)學説:為調和幅從法律與服從長官命令之衝突絕對服從說:命令如形式合法,則屬官有絕對服從之義務,重在行政指揮系統之維護。5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8絕對不服從說:公務員須對其行為適法性自負其責,故對違法違憲命令,可為實質審查而不服從之。此乃係公務員服從國家法令之優先於服從長官命令,此說重在法律效力之維持。折衷說(相對不服從)又分兩說A.第一說:以命令違法,

43、原則屬官無審查權;例外命令違法明顯重大。B.第二說:屬官對上級命令無實質審查權,但得陳述意見,惟若所陳述與上級之意見相左,對上級無任何拘束力。53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39(2)法律依據:公務員服務法2條採折衷說的第二說,但刑法21則兼採折衷說的第一說,故於涉刑責時,應優先適用刑法上述之規定以保障屬官權益。v公務人員保障法17條,則係將公務員服務法與刑法規定精神相結合。v釋字187號理由書提及如公務員關於其職務之執行,有遵守法律,服從長官所發命令之義務,除長官所發命令顯然違背法令超出其監督範圍外,下屬公務員縱有不服,亦僅得想長官陳述意見。顯見實務採折衷說。54第五

44、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02.合法職務命之服從:v合法的職務命令應具備下述要件(1)命令者須有指揮監督權:指揮監督權係由隸屬關係產生:職務上長官、身分上長官(主管長官、兼管長官);非隸屬關係夏之監督權,僅就兼管部分或專業部分為監督,且此時大多係依法律有特別規定而產生服從義務,如: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14條、警察法6條(2)該命令須與屬官職務有關:須與職務有關之職務範圍內事項。(3)命令內容須非法律上不能或事實上不能(4)須具備法定形式並經正當程序(5)命令之事項非屬應獨立處理之職務範圍依憲法或法律規定須獨立行使職權,於職權範圍內應免除或限制服從義務。55第五章 公務

45、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13.違法命令之服從問題:服從義務行政責任公務員服務法2條刑事責任刑法21(1)命令有重大明顯瑕疵違法命令明知(刑法21但書),大都屬命令有重大而明顯之瑕疵。服從義務v.s.法令遵守義務有衝突時,依法治原則,應以法令服從為優先。行政程序法111條7款(2)命令內容之違法性尚不易立即判明職務命令之違法性不明顯,得先為陳述,陳述後長官仍不變更其命令時,屬官仍不可依一己之判斷而拒絕服從。因命令違法不明顯,大多涉及行政裁量或法令解釋,基於行政一體性及上命下從之關係,長官之裁量理應優於屬官之判斷,故其職務命令應受適法之推定。56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

46、義務NO.04.P42長官精神耗弱時:心神喪失之下命無服從義務;精神耗弱命令內涵合法或本於法令得合法作為者,宜服從之。命令瑕疵以不服從為宜,若冒然服從,自行負責。長官為心中保留或通謀虛偽意思表示,屬官服從之,長官不得以之為抗辯。長官因錯誤、詐欺、脅迫所下之命令,若非顯然違法,應服從之。(3)小結:法令明確規定,使服從者與下令者間之責任分明。(公務人員保障法16、17條)57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3(三)守密義務1.守密義務之法律依據與秘密之認定(1)法律依據直接課予公務員守密義務:ex.公務員服務法4條(絕對守密義務)、公務人員考績法20條、稅捐稽徵法33條。專

47、就國家機密保護而規定,並旁及機密洩露之處理:ex.國家機密保護法(要件、程序、罰則);刑法109、111條;公務員服務法13刑法131條;民事責任,營業秘密法9、12條。(2)秘密之認定形式秘密說:法院完全尊重公務機關對祕密事項之指定。Ex.司法院暨所屬機關主管機密項目實質秘密說:行政機關之秘密指定,完全無法拘束法院,尚須由法院為個案、獨立、客觀實質審查。58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4v但法院實務有其困難:公務員為證人,就其職務上應守密之事項為答覆,應得該管監督機關或公務員之同意,並得(刑訴179之1、民訴306、行訴144)拒絕證言。公務員為當事人,可否為自己有

48、利之主張,而洩漏行政秘密則涉及法院公開審判及法院審理基準。v解決之道:應以法令詳細規定,以兼顧司法正義與公務保密之公共利益。59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52.國家機密保護法(1)國家機密之定義2條:以不確定法律概念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必要等,界定國家機密。先行詮釋與認定權:7條,行政首長及軍事首長不確定感、不信賴感仍存在。故法規命令為補充規定。Ex.國家機密保護法施行細則2條遇有爭議,最後仍由司法審定,並受個案限制。(2)國家機密之核定與變更依7條,原則上屬中央層級,但依2、3條規定,國家機密亦可能由地方各級機關及其所屬機構持有或保管,若本法所規範者,僅國家機密,

49、此時公務機密之認定權責界限須另行究明。依7條,戰時軍人亦有核定國家機密的權責。依10,國家機密得依個人或團體之申請而註銷,解除機密或變更等級。60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6(3)國家機密之維護指知悉、持有或使用國家機密之機關,應有保密及維護義務。(13-21條、23條、24、26條)立法院:依法調閱、質詢或詢問,涉及未解密之國家機密,自不得公開提供或答覆(22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25)司法機關:包括各級法院、公懲會、檢察機關、軍法機關。惟依24,另訂保密作業辦法。(4)國家機密之解除時限屆滿,自動解除。(27條)有核定權責人解除依人民申請註銷或解除(10條)6

50、1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73.行政資訊公開與守密義務之履行(1)行政資訊公開之必要性政府資訊公開主要為滿足人民知的權利,得積極要求國家資訊有公共性、公開性、流通性與利用性。而從憲法基本權利論之,其蘊含國家資訊權、新聞自由、表現自由等。相對於此,公務人員有守密義務,義務旅行顯然會限制人民知的權利,該人民除自然人外,尚包括法人或新聞媒體。62第五章 公務人員法第三節 公務員之義務NO.04.P48(2)公務員服務法第4條第2項之商榷公務員未得長官許可,不得以私人或代表機關名義,任意發表有關職務之談話設若人民或新聞媒體本於知的自由,要求提供資訊,在該規定要件不明確下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