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审计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审计学》课件.ppt(1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朱小平讲授第一章 绪论审计定义与性质 审计产生 社会权责关系是审计产生的主要原因 审计的独立性如何理解(重点)审计的目标(具体任务和最终目标)、对象、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作用(职能发挥的后果或者影响)民间审计是重点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简略)我国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政府审计的发展轨迹政府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家财政产生所有国家财政产生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官厅审计政府审计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官厅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的发展轨迹民间审计的发展轨迹 合伙制企业产生股合伙制企业产生股份制企业产生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份制企业产生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委托经济责任制独立审计
2、(公正、离委托经济责任制独立审计(公正、公允)公允)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内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部控制制度需要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政府审计特征政府审计特征 强制性强制性 机构设置系统性机构设置系统性 审审计工作独立性计工作独立性 审计范围广泛性审计范围广泛性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性性政府审计规范:政府审计规范:宪法宪法 审计法审计法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处罚准则)审计办法与审计规定审计办法与审计规定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民间审
3、计民间审计民间审计特征民间审计特征 主要表现为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性 受托有偿受托有偿 契契约服务约服务 约定审计内容约定审计内容 审计产品是审计报告审计产品是审计报告民间审计法律规范民间审计法律规范 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法 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南 其它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其它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则、后续教育准则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范围、审计机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
4、计范围、审计机构职权构职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讨论题什么是审计审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第二章 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审计组织、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审计组织 审计规范(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标准与审计依据)不同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之间的关系政府审计组织与审计规范 政府审计(强制性、系统性、独立性、广泛性)审计法与审计准则民间审计组织与独立审计准则 民间审计的特点(受托有偿、契约合同关系、审计结论通过审计报告来表达)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在注册会计师法的原则性指导下,我国独立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主体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
5、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这四种独立审计规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是指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它是独立审计职业规范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因此,所谓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的总称。职业道德准则围绕这些内容从社会道德角度对注册会计师
6、执行业务提出了行业规范。制定职业道德准则,有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道德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维护职业形象。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质量控制准则为指导事务所建立和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后续教育准则后续教育准则为了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不断接受职业后续教育。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就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水平,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所进行的学习、研究和培训。注册会计师
7、职业后续教育准则明确了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以及检查和考核。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我国目前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在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属于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
8、、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执业指南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第三层次是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从准则的权威性讲,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只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就应当遵照执行。而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
9、报告的具体指导,不具有强制性,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审计过程中只需参照执行即可。第三章 审计分类和方法 1、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2、合法性审计、经营管理效益审计和鉴证性审计;3、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4、定期与不定期审计;5、期中审计与期末审计;6、全部审计与局部审计;7、综合审计与专项审计;8、报送审计与就地审计;9、派出审计、委托审计、联合审计;10、强制性审计与非强制性审计。审计方法查账方法:直接取证的方法;间接取证的方法调查取证方法:分析方法:监盘方法:其它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流程图法、调查表法监盘方法实物盘存法(直接盘存与间接盘存法,全面与局部盘存法);质
10、量鉴定方法,数据调节法查账方法直接取证的方法顺查法与逆查法;详查法与抽查法;间接取证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专用核对符号,凭证、账簿、报表、实物)、验算法、调整法调查方法调查取证方法:观察法,查询法(肯定式、否定式)专题调查其它审计方法其它审计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流程图法、调查表法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审计方法的运用审计方法的选用:适应审计目标、审计方式、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审计方法互相结合,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审计方法、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第四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一、审
11、计证据的概念:发表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 审计证据是依靠职业判断、在执行审计程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取得序过程中取得的。与法律证据的关系。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指出: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工作主要围绕审计证据进行。需要保证审计证据有足够的数量、足够的可信度审计证据决定审计工作质量,决定审计意见的正确与否。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的区别二、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恰当性审计证据充分性(一)充分性:足够的数量得出审计结论充分性:足够的数量得出审计结论1、审计风险,主要考虑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根据风险大小决定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审计风险
12、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证据的数量;企业经营特点或者性质、交易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2、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对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越重要,审计证据数量需要越多充分性需要考虑因素3、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4、是否发生舞弊或错误5、总体规模与特征:总体存在同质性特征,审计证据可以减少;总体规模较大,交易频率及数量较大,或者客户很多,就应该增加审计证据;审计证据适当性(二)适当性:相关性及可靠性,保证审计证据的可信度,在质量上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适当性与充分性的关系(相互影响、互为前提)1、相关性 证明力或者说可信度的强弱决定数量多少2、可靠性 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13、(取得方式、来源渠道、及时性)可靠性是一个相对概念1、实物证据 注意实物质量、实物所有权2、书面证据 内部证据与外部证据3、口头证据4、分析性证据 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第二节审计证据取得和整理保管 1、审计证据取得方式: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分析;取得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可信度2、审计证据整理与保管:加工过程,(分析、淘汰和补充)分类,登记、保管与查阅审计证据取得时的矛盾,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作用与种类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所做记录、测试、计算和搜集的全部资料。它反映的内容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部轨迹,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二、审计
14、工作底稿的作用是控制和监督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是形成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是考核和评价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及工作业绩是更换审计人员时衔接不同会计期间、不同审计人员的参考资料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综合类工作底稿(审计计划书、审计工作总结、审计报告等等)业务类工作底稿(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资料)备查类工作底稿(组织结构图、董事会决议、董事会章程等等)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编制要求一、基本内容项目名称、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工作时间及地点审计标记及说明、审计过程记录、索引符号及其页次、编制者姓名及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时间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1、注意会计项目审计之间的逻辑关系
15、2、注意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表之间的逻辑关系3、注意已审计会计报表与未审计会计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4、具体编写要求资料真实可靠、简繁得当、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结论明确、结论清楚、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记一致第五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保管的意义保管方法及期限 当前工作底稿和永久性工作底稿 保管与使用的关系,工作底稿的保密问题工作底稿的所有权问题第 五 章 审计程序第一节 两种关于审计程序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进入现场实施审计、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提交审计报告、审定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行政复议、后续审计独立审计准则规定:了解基本情况、接受
16、委托签订业务委托书、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运用审计方法取得审计证据、汇总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广义与狭义的审计程序第二节 审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约定书的作用审计约定书的作用:互相了解、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审计约定书的内容审计约定书的内容:名称、目的、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义务、时间要求、审计报告使用责任、审计收费、有效期、违约责任、签约时间审计约定书签订步骤审计约定书签订步骤:了解情况(营业性质、经营规模、组织机构、经营情况、财会工作情况、过去审计情况)、初步评价风险(了解审计委托人的动机、评价审计人员的能力、评价审计独立性)、商定约定事项(审计范
17、围、双方业务、收费方法、出具审计报告时间)、签订和修订第三节 审计计划的编制(一)审计计划的作用 (二)审计计划的内容(二)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目的、范围和策略;主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项目(对于会计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重要日期前后发生的重大变化,关联方交易及长期挂帐项目);审计工作进度、时间、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评估;对于专家及其它审计人员的利用(注意内部审计资料的利用);其它内容。p91具体审计计划是针对每一个审计项目而言的(每一个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三)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三)编制审计计划的步骤: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
18、基本情况:会计资料,公司章程、合同等等各种相关文件,会议记录、组织结构及其变动(特别是财务会计机构的变动),内部控制制度,各种物质条件,经营管理环境,审查上一个年度的审计档案,管理建议书、重要审计事项调整2、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通过分析性程序指出本次审计的重点3、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 信息错报和漏报的严重性就是所谓重要性水平,数量特征是指金额数量,质量特征是指错报漏报金额的性质,重要性水平越高,说明可容许错报的范围越大 (根据企业规模决定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从数量上判断重要性,例如总资产的05,收益的1,总收入的05;从性质上初步判断重要性,例如故意错报
19、)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从相对比例进行判断,从错误性质方面进行判断,重要性水平判断参考数(审计署)判断对象 比率%预算收入总额 3-5 预算支出总额 510 净利润 510 资产总额 0.51 净资产 1 营业收入总额 0.5-1初步判断账户余额的重要性初步判断账户余额的重要性 不仅应该考虑单个账户余额,而且必须联系其它账户余额 在分配各个项目重要性水平时应该注意各个项目可容忍错误程度不同分析审计风险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未查出重大错报、漏报的可能性2、审计风险模型3、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的关系4、计划阶段对于审计风险的分析控制5、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定控制风险计划
20、水平6、确定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审计人员唯一可以控制的风险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新发展安然事件以后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3个审计风险准则,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国际审计准则依据审计风险三个要素,将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为四个部分:1、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评估固有风险);2、了解内部控制以及3、控制测试(都是评估控制风险);4、实质性测试(降低检查风险);新的国际审计准则依据审计风险两个要素将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成三个部分: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评估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
21、报风险),即风险评估程序;2、控制测试(防止、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3、实质性测试(检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后两个可以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新的国际审计准则重新划分了认定层次的三个类别:1、各类交易;2、账户余额;3、表达与披露;进一步强调了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对于特别风险的识别及评估:是否为舞弊风险;近期是否有重大变化;交易的复杂程度;是否涉及关联方交易;计量中的主观程度;是否涉及超出正常业务范围的重大交易;强调与管理当局沟通和与治理当局沟通并重,优化审计环境;针对审计证据区分评估的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22、、适当性:强调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注意利用专家工作;如果审计环境存在问题,应该在期末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得更多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获得更多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得更加广泛的证据,增加审计范围中包括的经营场所的数量。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计划编制 注意11点问题 审计计划的审核和批准,修改与补充101页注意: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持续经营能力新颁布的国家政策法规及行业政策变化 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业务的实施审计业务的实施1、内部控制调查评价 调查和描述内部控制,初步评价2、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进行符合性测试以便决定可信任程度3、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 两者之间
23、的区别及关系(注意105页)4、审计证据的搜集、评价和工作底稿的建立第五节 出具审计报告1、前期准备工作 期后事项审查;或有损失审查,是否需要重点披露;持续经营能力审查;完成外勤工作,注意审计人员的调账和建议被审计单位的调账。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声明书。2、审计报告审定与报出 交换意见,修改定稿第六节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程序计划、准备、实施、报出、审定、后续审计、行政复议、建立档案第六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几个阶段)以内部牵制原则作为主要内容,强调职务分工和账户核对;发展到内部控制系统,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强调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24、;“内部控制是一个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的几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传递、监督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指企业内部明确各方面的权限、职责,便于在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自动检验错误、防止舞弊的一种控制机制。基于该内部牵制建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的含义在于职责分离,通过职责分离,任何一个人很难进行舞弊或类似行为而不被发现,这有助于减少舞弊行为。同时,手工进行的会计操
25、作,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错误,通过内部牵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的发生。因此,内部牵制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方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对内部牵制的定义是“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牵制在当时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理想控制 内部牵制按其功能、执行的对象及其方式,可分为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和簿记牵制四类。即使是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内部牵制仍
26、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有关组织机构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现代内部控制思想是为保护投资人、债权人利益而产生20世纪初,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出现了大量筹资需求,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这时候,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之处愈加显露出来。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许多企业加强了对生产的控制与监督,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一步超越会计及财务范畴,深入到企业所有部门及整个业务活动。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指出:证券发行人应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下列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系
27、统:a.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执行;b.交易的记录必须满足公认会计准则或其他适当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c.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d.按适当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
28、不仅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以培训有关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以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等内容。此外内部控制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一些基本上属于生产部门的活动。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的定义上指出,内部控制在广义上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包括组织计划和一切有关并且直接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和会计资料的可靠性的程序和方法。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控制和一切有关营运效率、管理政策的遵循和那些间接影响会计资料的方法和程序。1973年,
29、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并通过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一经发现差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
30、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独立审计师不负责检查管理控制,只负责检查会计控制,这一概念的主要宗旨是防错纠弊。这一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发展就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思想,并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部分,这一阶段称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委员会发布了审计准则说明书第55号,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指出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及其内涵。控制环境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会计制度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
31、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管责任。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定的,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和程序。与以前的内部控制定义相比,内部控制结构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而且不再区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三个要素的划分不再截然独立,并且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所有内容。1995年12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说明书第78号,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管理当局设计(devised),董事会核准,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maintained)的,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经营的效率与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process)。内部控制包括5个相互促进
32、联系的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二、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1、内部控制内容组织结构,内部牵制及其协调岗位责任 职责与授权业务流程,如收发货物处理手续,如填写出库单复写业务记录检查标准人员素质内部审计2、内部控制形式 环境控制和业务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财产物资控制、会计资料控制、财务收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经济效益控制、经营目标控制;预防性控制(如内部牵制)、察觉式控制(如盘点)
33、;主导性控制(凭证编号)、补偿性控制(核对);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局限性1、重要性对于管理当局重要,对于审计人员重要;2、局限性成本效益原则,内外勾结,特殊业务,行政干涉,控制环境变化四、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描述1、了解内部控制,随着审计程序逐渐进行深入了解了解控制环境,经营管理的理念及风格,组织结构及其岗位责任划分,控制系统;了解会计系统;了解控制程序:授权交易,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使用和接触资产的记录,了解内部审计2、内部控制的描述文字叙述问卷调查流程图五、内部控制评价及其运用内部控制评价健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 符合性测试第 七 章 审计抽样第一节 概述一、审计抽样的产生与发展在近百年里
34、,审计的技术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详细审计到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的目的发生了变化,确定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和收益的状况成为首要目标,查错防弊成为次要目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审计的对象愈来愈多,详细审计实行困难;内部控制愈来愈完善,需要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二、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根据依据不同,审计抽样可以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进行随机抽样,并且对于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样本特征应该尽可能接近总体特征。抽样审计的样本数量与总体特征之间的关系。样本数量的适度。非统计抽样又可以称为经验抽样,审计人员的经验成为抽样科学与否的主要依
35、据。三、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属性抽样是在精确度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用于符合性测试。它可以通过对于样本的审核来推断差错或者舞弊的发生频率,以便证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变量抽样是测试总体金额采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实质性测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检查会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二者可以同时使用四、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审计抽样与审计判断不可能完全分离,或者对立。审计抽样中离不开专业判断。第 二 节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一、样本设计1、审计目标 审计证据的特征及其构成误差的条件 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失效的事件;在实质性测试中是指误报金额达绝对值或者相对比率。样本设计2、
36、审计对象 根据审计对象总体决定抽样单位。审计对象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与审计目标的关系。抽样单位与审计要求的关系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符合性测试:A 抽样结果使得审计人员没有信赖实际上应该信赖的内部控制,可能加大不必要的审计工作量;B 抽样结果使得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度信赖超过了实际上可以给予的信赖,则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实质性测试:A、可能存在“误拒风险”,抽样结果表明出现重大错误,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B、可能存在“误受风险”,抽样结果表明没有重大错误但是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非抽样风险,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者方法造成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样本设计474、可信赖程
37、度 可信赖程度越高,要求的样本容量就越大,内部控制对其影响很大。可信赖程度与风险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5、可容忍误差 可容忍误差越小,选取的样本数量越大。6、预期总体误差 审计人员根据前期工作判断,预期误差越大,选取的样本数量越大。7、分层 确定每一个层次的抽样单位和数量。审计人员利用分层可以提高抽样效率,并且可以使得审计人员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各种特征选取样本数,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二、样本数量确定 应该根据可信赖程度、预计误差率、精确度、总体数量确定。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数量是不一样的三、样本选取 随机抽样、随意抽样和系统抽样第三节 抽样结果评价 一、分析样本误差 重点教授详细解释三
38、种情况二、推断总体误差三、重估抽样风险 根据总体误差和可容忍误差比较重新确定抽样风险,如果不能接受就应该实行替代程序或者增加样本量。第四节 审计抽样具体运用 一、符合性测试的审计抽样(一)固定样本量抽样首先进行样本设计,然后是样本选取,最后是对于结果的评价。(二)停走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修正形式。(三)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舞弊。如果在抽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误差,就可能放弃抽样程序。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抽样 (一)单位平均估计抽样(二)比率估计抽样(三)差额估计抽样第八章 会计报表审计 一、概述会计报表审计的意义;报表审审计的范围;报表审计的目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二、会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方
39、法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三、主要会计报表审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四、期初余额审计期初余额审计的必要性,本期报表编制的基础 会计政策是否变更,上期报表是否通过审计,期初余额对于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错报、漏报的风险,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五、期后事项审计1、期后事项的意义 注意两个期间对于审计人员的责任影响不同,根据期后事项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者予以披露。2、期后事项审计 如何发现期后事项,查阅(财务资料、银行资料、董事会文件)、询问(律师,法律顾问);或有事项对于审计报告的影响;关注期后事项的时间应该在审计工作的后期。期后事项可能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能够为资产负
40、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保持证据的事项;虽然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是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确认是否发生,确定对于会计报表影响程度,根据影响程度提请调整或者予以披露)如何签署审计报告日签署双重报告日期,就追加审计程序注明新的审计报告日;更改审计报告日期,将审计报告日推至完成追加审计程序的日期;六、或有损失审计或有事项审计的意义;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的审计认定或有损失的种类 或有损失的审计:向管理当局询问、索取资料;调查董事会、银行、税务、律师以及相关方面;审查或有事项确认与计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披露的公允性。充分性;七、管理当局声明书管理当局声明书的作用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内容,第189
41、页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的局限性;第九章 利润审计一、利润审计的范围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它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折扣与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二、利润总额审计1、投资收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权限 特别注意成本法和权益法,权益性证券投资账务处理 .采用多种方法虚增或者虚减投资收益(短期投资收益全部免交所得税)注意第197198页;主要采用核对法和复算法,注意投资时间、收益计算 2、营业外收支审计营业外收支范围 盘盈盘亏、停工损失、捐赠、违约赔偿
42、、罚款3、净利润审计所得税审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四、利润分配审计1、可供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入补亏部分单项留用利润2、利润分配中的特殊事项发放股票股利 股东权益总额不变,但是净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后需要补交税金和处理盈余公积3、取得证据和形成结论第 十 章 收入审计一、收入审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范围与内容广义的收入审计应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狭义的收入审计只是指营业收入审计时注意除了账簿,更为重要的是销售业务、仓库保管等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应收账款审计应该与收入审计密切相关。二、主营业务收
43、入审计1、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2、收入确认 注意通过货款结算方式与货物交接方式判断销售是否成立;货款结算与销售发票管理最好由不同人。3、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4、注意销售退回和折让、折扣,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以及实际执行情况5、特殊销售方式,委托代销和受托代销;转让无形资产;材料销售收入;技术转让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审计。迪光公司1997年发生如下业务:为了便于物资流通,公司斥资购买卫星通道用去存款3000万,购买机器设备付出250万,用于调试的人工费用80万,其它费用70万,销售出不可赎回的卫星通道席位30万400个,安装终端接口8万200个。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期末总资产42000万,包括上
44、一项业务在内的全部营业收入为16800万,全部费用成本为3500万,税前利润13300万。会计师事务所在1998年1月对其进行审计,对于其收入及其利润数额都提出了重大修改意见。试分析你如果是注册会计师会提出什么意见?第十一章 成本费用审计一、成本费用审计范围成本费用计算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成本费用的分配、归集方法二、成本费用要素初次分配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一贯性。注意人工调节成本的可能工资(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是重点)、折旧(对于工业企业是重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可能作为重点三、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审计四、产成品与在产品审计抽查
45、盘点确定实际数量,五、主营业务成本与其它业务支出审计六、期间费用审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审计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资产审计资产审计资产审计的意义、内容、程序第二节 货币资金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的意义、内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和程序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1、岗位分离、凭证控制、现金限额、不准坐支、内部审计 2、动态控制 注意销售与收款的循环、购买与付款的循环的控制,备用金控制 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编制业务流程图,测试收款和付款业务,货币资金验算,评价内部控制。库存现金审计1、盘点库存现金:审查现金日记账,突击盘点,编制现金盘点表(注意白条、记账时间、凭证2、检查现金收付业务(现金
46、管理条例)银行存款审计1、核对银行存款数额(企业开户手续、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审查银行存款收付款业务其它货币资金外埠存款、在途资金、外币业务、银行汇票本票业务六、短期投资审计第三节 应收及预付款的审计内部控制1、应收帐款的内部控制 抽查有关凭证以及合同审查、资信调查、销货手续、凭证传递、物流管理、坏账控制、内部审计。2、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合同、发票的审查;销售退回、折扣、折让的审查;坏账审查 函询应收帐款与应收票据的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函证(肯定式和否定式)、账令分析、坏账的确认及处理;应收票据的真实性、利息及贴息计算(抽查凭证的原则是随机、
47、金额较大、欠款时间较长、发生贷方金额、数额较大但是已经做坏账;预付帐款的审计注意预付帐款是否有转移资金的可能,审查合同只是一个方面。第四节 存货审计 存货审计与销售成本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1、物流和价值流的内部控制购进、储存、保管、领用、销售(注意清查和盘盈盘亏处理)成本会计控制和永续盘存制(会计部门必须利用账簿控制存货)符合性测试描述、抽查、评价注意计价方法的一致性、一贯性2、存货的实存数与保管情况的审计监盘计划、必须到达现场,处理差异实质性测试和审查保管情况存货计价审计,入帐价值2000年7月6日,光辉商场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接到举报信称,光辉商场第一商品部发生大量现金“坐支”行为,审计人员在
48、请示之后,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对于光辉商场第一商品部的库存现金进行审计。试问审计人员应该从何处入手?第五节 对外投资审计第六节 固定资产的审计一、内部控制 编制预算、授权管理、定期盘点二、符合性测试三、实质性测试和审查保管情况实物、账簿、卡片、折旧、所有权、保管和使用情况四、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项目披露的恰当性第七节 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审计无形资产审计其它资产审计 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修理费验证实有数,审查合法性、合理性,审查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负债审计负债审计第一节 负债审计基础 负债审计的内容和意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隐瞒或者遗漏负债事项(例如少记利
49、息、租金、少提费用、负债延期计入)常见舞弊手法低估负债和漏列债务 目的是为了改善财务状况 不容易留下痕迹,最不容易发现,手法多样,少提利息和预提费用高估负债,目的是低估利润、降低税负,手法多为多提预提费用,将收入隐藏在应付帐款中,虚列负债项目,虚构交易,做假账短期借款的审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借款手续 审批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同或者协议 借款的入帐实质性测试 函询 审查借款数目、条件、还款期限、借款利率 利息支付情况其它应付款和预收帐款租金审计 保证金审计 应付统筹退休金审计 是否隐瞒,是否相互代替挪用第二节 流动负债审计应付帐款和其它应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与销售业务必
50、须联系,应付款的支付程序,发票检查实质性测试 根据重要性原则测试 进行函询应付票据的审计了解内部控制 票据签发的手续与权限进行符合性测试 函询注意是否有抵押或者担保行为 利息支付情况预收帐款与营业收入之间的转换应付工资和福利费审计应交税金及其它应交款审计 应交税金注意税额计算(税种、计税依据、税率)其它流动负债审计预提费用审计或有负债审计第三节 长期负债的审计长期借款审计应付债券审计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所有者权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第一节 概述所有者权益审计的意义代表产权 反映财务状况 报表披露的重要内容所有者权益审计的内容实收资本增减变动 资本公积金 利润分配会计处理 报表披露的公允性第二节 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