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86881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7.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五年级语文下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你积累过哪些有关爱国的诗句呢?新课导入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学习目标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等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会认字仞仞rnrn千仞 岳岳yuyu涕涕t t裳裳chngchng岳阳 鼻涕 白裳 蓟蓟j j蓟州 襄襄xingxing襄阳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2、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唐王昌龄走近诗人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从 军 行从 军 行 唐唐唐唐 王昌龄王昌龄王昌龄王昌龄读一读,想一想:读完诗后,你的脑海读完诗后,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朗读节奏是怎样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诗意解读青 海青 海 长 云 暗长 云 暗 雪 山雪 山,孤 城 遥 望,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玉 门 关。注 释【青海】青海湖。【青海】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翻 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遥相望。景物:青海 长云 雪

4、山 孤城 玉门关 特点: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作用:通过辽阔、荒凉的环境描写,反衬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诗意解读黄 沙 百 战 穿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金 甲,不 破,不 破 楼 兰楼 兰 终 不 还。终 不 还。注 释【金甲】金属制的铠甲,战衣。【金甲】金属制的铠甲,战衣。【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政权。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翻 译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

5、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点出了边塞战场的特征。极言战事之频繁。抒发了戍边将士不打败敌人誓不归还的豪情壮志。写法特点1.反衬手法。开头两句用“长云”“雪山”“孤城”等景色,描绘边塞艰苦、悲凉的环境,并借以反衬将士的意志坚定。接着写战争的持久、激烈,金甲磨穿,然而将士们报国壮志却没有被消磨,反而更加坚贞不屈。2.直抒胸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英雄气概。这首诗气势雄伟,境界开阔,感情悲壮,抒发了戍边将士卫国守疆,

6、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宋宋 陆游陆游走近诗人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创作背景 这这组组爱爱国国主主义义诗诗篇篇作作于于宋宋光光宗宗绍绍熙熙三三年年(11921192年年)的的秋秋天天,陆陆游游当当时时在在山山阴阴(今今浙浙江江省省绍绍兴兴市市)。南南宋宋时时期期,金金兵兵占占领领了了中中原原地地区区。诗诗人人作作此此诗诗时时,中中原原地地区区已已沦沦陷陷于于金金人人之之手手六六十十多多年年了了。此此时时虽虽值值初初秋秋,

7、暑暑威威仍仍厉厉,使使他他不不能能安安睡睡。将将晓晓之之际际,他他步步出出篱篱门门,心心头头枨枨触触,成此二诗。成此二诗。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宋宋宋 陆游陆游陆游陆游读一读,想一想:读完诗后,你的脑海读完诗后,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朗读节奏是怎样的朗读节奏是怎样的?诗意解读三 万 里 河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东 入 海

8、,五 千 仞 岳五 千 仞 岳 上上 摩 天摩 天。注 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三万里”形容很长。形容很长。【五千【五千仞岳仞岳】指华山。】指华山。“仞仞”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五千仞五千仞”形容很形容很高。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三 万 里 河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五 千 仞 岳 上上 摩 天摩 天。翻 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碰到碰到青天。青天。诗意解读遗 民遗 民 泪 尽泪 尽 胡 尘胡 尘 里,南 望里,南 望

9、 王 师王 师 又 一 年。又 一 年。注 释【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遗 民遗 民 泪 尽泪 尽 胡 尘胡 尘 里,南 望里,南 望 王 师王 师 又 一 年。又 一 年。翻 译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诗中运用夸张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国统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

10、热爱祖国、盼望南宋王朝的军队早日收复国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沦陷的壮丽河山、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唐唐 杜甫杜甫走近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代表诗作有登高江南逢李龟年望岳等。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诗人听到这个

11、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剑 外剑 外 忽 传 收忽 传 收 蓟 北蓟 北,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却 看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妻 子 愁 何 在,漫 卷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诗 书 喜 欲 狂。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青 春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作 伴 好 还 乡。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唐 杜甫杜甫节奏划分诗意解读剑 外剑 外 忽 传 收忽 传 收 蓟 北蓟 北,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初 闻

12、涕 泪 满 衣 裳。翻 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洒满衣裳。四川剑阁以南的四川剑阁以南的地区地区,代指作者所代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在的蜀地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盘踞的地方。剑 外剑 外 忽 传 收忽 传 收 蓟 北蓟 北,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诗意解读却 看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妻 子 愁 何 在,漫 卷漫

13、卷 诗 书 喜 欲 狂。诗 书 喜 欲 狂。翻 译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回头看胡乱地卷起妻子和孩子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通过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喜欲狂”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听到蓟北已收的喜不自胜的心情。诗意解读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青 春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作 伴 好 还 乡。翻 译 在这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饮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纵情饮酒指春天指春天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白 日 放 歌

14、 须 纵 酒,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放歌”“纵酒”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人的心情欢喜,目之所及也尽是美好的事情,趁着美丽的春景,与妻儿作伴,正好“还乡”。喜欲狂狂态诗意解读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翻 译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 峡 乘 船,穿过 巫 峡,顺 流 直 下 到 达 湖 北 襄 阳,再 从 襄 阳 北 上,直 奔 洛 阳。立即就就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

15、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感悟提升拓展延伸 春 望 【唐】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国 破 山 河 在,城 春 草 木 深。城 春 草 木 深。感 时 花 溅 泪,感 时 花 溅 泪,恨 别 鸟 惊 心。恨 别 鸟 惊 心。烽 火 连 三 月,烽 火 连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家 书 抵 万 金。白 头 搔 更 短,白 头 搔 更 短,浑 欲 不 胜 簪。浑 欲 不 胜 簪。9 古诗三首9 9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9 古诗三首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田园诗:乡村四月望庐山瀑布村夜9 古诗三首 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出塞出塞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9 古诗三首从军行(其四)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9 古诗三首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军行,就是一首边塞诗。“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9 古诗三首助学资料助学资料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9 古诗三

17、首初步感知初步感知1.初读古诗,读准生字,指导书写。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9 古诗三首学习生字学习生字渭 仞wirn岳 摩 遗yumy9 古诗三首初步感知初步感知渭书写指导:氵呈弧形分布,“田”宽而扁,“月”窄长。摩书写指导:长撇舒展,第一个“木”捺变点。9 古诗三首诗句意思诗句意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9 古诗三首诗句意思诗句意思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

18、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9 古诗三首品读欣赏品读欣赏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 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你从“暗”这个字中读出了什么?暗,荒凉,阴沉。9 古诗三首品读赏析品读赏析孤城遥望玉门关9 古诗三首品读赏析品读赏析 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

19、,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9 古诗三首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小结过渡小结过渡9 古诗三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便显得愈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品读赏析品读赏析9 古诗三首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如果此刻,你就是戍边将士的小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任选一项写下来。搜集并阅读边塞诗9 古诗三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

20、、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你能体会到戍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9 古诗三首教师小结: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将边关的风貌,和将士们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9 古诗三首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从军行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 暗雪山 孤城 玉门关 百战 穿金甲 不破 终不还9 古诗三首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9 古诗三首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

21、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9 古诗三首助学资料助学资料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9 古诗三首助学资料助学资料写作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黜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9 古诗三首初步感知初步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指导

22、书写。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9 古诗三首理解诗意理解诗意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9 古诗三首品读欣赏品读欣赏三万里河东入海9 古诗三首品读欣赏品读欣赏 五千仞岳上摩天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9 古诗三首品读赏析品读赏析 从“遗民”

23、“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9 古诗三首品读赏析品读赏析“遗民”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悲!南望王师又一年南望王师又一年9 古诗三首品读赏析品读赏析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9 古诗三首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

24、/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9 古诗三首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9 古诗三首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 五千仞岳 山河壮丽遗民泪尽 南望王师 山河破碎 忧国忧民。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C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A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二、根据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1.把词语和意思用线连起来。使 潮润、沾湿 浥 先饮完。更尽 到

25、某地;出使。柳色 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地点是:,景物是: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诗中作者用一个“”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春天渭城朝雨青青柳色柳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三、根据意思写诗句。(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四、请发挥想象,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

26、(自由发挥)送元二使安西 在渭城的一个清晨,下着蒙蒙的细雨,湿润了路上的灰尘。元二被封为官吏,要到遥远的阳关去当差,好久都不能回来。元二就要走了,王维非常的舍不得,跟元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总想让元二留下,可是元二没有时间了,急匆匆的上了马车。就在这时,王维说;“朋友,请再喝尽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好的”。他们喝完了这杯酒。元二上了马,王维非常的悲哀,想到那么多年的交情就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这样破灭了,但他并没哭,而是把眼泪给止住,努力地想着写给元二最后的一首送别诗。元二也非常伤心,没有阻止自己伤心的情感,眼泪情

27、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正当元二走的时候,王维深情地吟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9 古诗三首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马车已经走远了,但是元二还是先开车窗,依依不舍地看着王维,虽然人不在一起,但是“天涯若比邻”他们的友谊还是连在一起的9 古诗三首语文 五年级 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9 古诗三首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9 古诗三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

28、广德元年(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763)春天,作者五)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十二岁。宝应元年(762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正流寓

29、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脍炙人口的名作。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9 古诗三首春望春望(唐唐)杜甫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9 古诗三首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9 古诗三首即从巴峡穿巫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便下襄阳向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