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7文言文阅读-原卷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7文言文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比照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给何所似? “兄子胡 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世说新语咏雪)【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似状闻。太后诏问所食 多少。琼思其对而如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3)琼思其对(4)深奇爱之
2、.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似状闻。2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中“公大笑乐”一方面是笑谢朗回答过于草率,一方面对谢道镉的回答表示满意。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C.乙文中黄琬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日食的形状。D.甲、乙文两个主人公都小小年纪但机智过人。3 .谢道福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1)相委而去:(2)下车1L之:(3)魏文侯与虞人理猎:32 .翻译句子。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元方是个怎
3、样的孩子。34 .两个文段表达了什么共同的道理?阅读下面的的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 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 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 而深奇爱之。【注释】黄琬:东汉末大臣。魏郡:古郡名。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食: 同“蚀”,侵蚀。诏:皇帝的命令
4、。初:一开始,刚刚。35 .以下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思而不学那么殆A.博学而笃志 *B.而深奇爱之 *C.俄而雪骤D.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36.、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中“公大笑乐”一句可以看出谢太傅更加欣赏谢道跟的“未假设柳絮因风起九B.(甲)文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既点明了谢道福的身份,又暗含作者对其才气的 赞赏。c.(乙)文中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太后,太后就更加喜爱黄琼了。D.(乙)文中“琼大惊”是对黄琼的神态描写,从侧面表现了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的机敏、聪明。37 .用现代文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38 .甲文和乙文的主人公有什么共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谢道福和黄琬的回答各自妙在哪里。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那么难者亦 易矣;不学,那么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
6、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久 然那么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节选自清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注释】逮:及,赶得上。迄:至I。屏:通“摒”,摒弃。卒于鲁也传之:最终由迟钝的人(指孔 子的弟子曾参)传播下来的。鲁:反响迟钝,不聪明。常:固定不变。39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或短语。(1)温故而知新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吾资之昏(4)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5)岂有常哉.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1)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甲乙选文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读完选文后,班级打算拟写一副勉励同学们学习的对联,现已根据甲文内容拟出上
7、联,请你根据乙文内容拟写下联。上联:温故知新,乐从人善下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信然:确实如此。40 .解释以下句中
8、加点词的意思。(1)期日中*(2)元方入门不顾(3)尝与诸小儿游 *(4)惟戎不动.以下句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树在道边而多子A.俄而雪骤 B.相委而去C.博学而笃志D.学而不思那么罔 .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2)诸儿竞走取之。45 .简要概括甲乙两文中元方、王戎的性格特点。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既,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9、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 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 百家之言。(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注会稽上虞:古地名。焉:于之,到这里。扶风:古地名。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4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充少孤*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以下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47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未假设柳絮因风起遂博通众流百
10、家之言48 .谢道福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9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那么亡。”注蚤:同早”。恸:极悲伤,大哭。贰:两次,重复。(1)解释以下加点
11、词在文中的意思。传不习乎传:饭疏食饭:人不堪其忧堪:于我如浮云于: 弟子孰为好学孰:(2)翻译以下句子。为人谋而不忠乎?自吾有回,门人益亲。(3)【甲】文所选三那么语录,谈论的都是 方面的内容。(用简短的词语填空)(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乙】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谪与赌,得即烧之。(世
12、说新语假谪)【注释】谢遏:谢玄,谢太傅的侄儿。著(zhu6):穿戴。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与前文的“紫罗 香囊”均为女子常用物件。谣(ju6):欺诈。52.以下对两篇文章中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据语境,用组词的方式解释文言字词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常用方法。甲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差 字,可以组词为“差不多”。B.文言文中“之”作代词是一种常见现象,要根据上文语境去推断其具体指代的内容。乙文中“太傅患之的 “之”指代的是谢遏“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这件事。C. “即”字的甲骨文字形为“触”,本义是“人面对食器靠近去吃东西”,后来引申出“靠近”“立即”等意。甲文 中唧公大兄无奕女,
13、和乙文中“得即烧之”中的唧啷是“靠近”之意。53.甲文中描写人物虽着墨不多,却生动传神。同学们可以用朗读的方式读出人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去 朗读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说说你的理由。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54 .谢太傅十分重视对家族儿女的教育。请结合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中谢太傅是如何教育家族儿女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
14、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三。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假设不见。(王冕读书)【注释】已:止,罢。已而:过后。曷:何,怎么,为什么。依:投靠。策:书。恬:安然。55 .以下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丘舍去冕因去B.元方入门不顾 窃入学舍 C.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冕因去D.下车引之 父怒挞之 .【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暮/归忘
15、其牛/父怒挞之。B.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C.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D.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56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58【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品质?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思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为政)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f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5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不亦乐乎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D,博学而笃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句子(1)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0 .以下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教育弟子,想要交朋友就要懂得对朋友的忍让。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讲的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这也是求仁的途径之一。D.十二那么阐述了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方法,还阐述了个人修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18、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2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与人期行*A.与人期行*如期而至翘首期盼 期在日中 B.不约而同尊君在不不辞而别 不法份子C.相委而去挥之不去去后乃至大势已去D.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入门不顾 顾全大局6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文意,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甲】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
19、礼。翻译: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仪。理解:元方指出朋友的两处错误:失信于人和出言不逊。这是令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所以不愿与之多言。【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朋友感到惭愧,赶忙下车拉元方(想抱歉)。元方走进家门顾不上看他。理解:朋友自知理亏,想要向元方抱歉,可是元方已经生气地回家了,根本来不及追上。64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 现元方的“方正”?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论语十二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
20、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
21、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5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必有我师焉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 C.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那么罔 D.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66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有朋自远方来。孔子认为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学习,自然会有无限乐趣。B.孔子能“不改其乐”,因为他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即使吃得简单,住得简陋也自得其乐。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告诫弟子不可
22、不择手段追求富贵,也有自警的意味。D.曾子认为每天用“忠”“信”的标准来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塑造理想的人格。阅读下面论语内容,完成下面小题。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为政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 也 阅
23、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种世衡,宋名将也。初,知环州。环州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 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日:地险不可往。世衡日:“吾方结 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日:“前 此
24、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选自宋史种世衡传有删改)【注】知:做知州(官名)。蕃部:少数民族。屈强:倔强。罗拜:围绕一圈跪拜。5.以下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或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引”是拉,牵拉的意思;“未尝拜谒郡守”中的“谒”字是拜见的意思。A. “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字是环顾的意思;“素屈强”中的“素”是向来的意思。B.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与“是夕大雪,中的“是,字含义相同。C. “相委而去”与“遂缘险而进”中的“而”字用法相同。6 .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8 .世衡与/约明
25、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C.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D.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9 甲文中陈太丘与乙文中种世衡“守信”的表现各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请你联系生活谈谈对“守信” 的理解。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子张68.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A.思而不学那么殆B.饭疏食,饮水 6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0 .李华同学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李华请你给他的书房拟一个名字,请你结合上面的论语的内容, 拟出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71 .北宋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甲同学说:“这已经是两千年前的老古董了,过去封建社会还 行,现在学习它没用了。“你是乙同学,请对甲同学的说法进行反驳。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日:“待
27、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以下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计日以期 B.相委而去委以重任委曲求全 C.那么是无信言而有信背信弃义 D.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义无反顾 73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74 .选文刻画了陈元方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75 .陈季方和陈元方是李生兄弟,下面链接材料中的陈季方在面对客人的挑衅和不怀好意时,是如何应答
28、的?请结合他的话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 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泰山桂树)【注释】荷:担负,承受。阿:山脚。仞:古代长度单位。沾;浸润。斯:这。焉:怎么。三、课外阅读76 .文言文阅读谢道镉传(节选)凝之妻谢氏,字道楹,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日:“何所 似也? “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锵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安大悦。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楹遣婢
29、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都自蔽,申献 之前议,客不能屈。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假设,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 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楹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 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选自晋书冽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注释】:步章E: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孙恩之难: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 乱,四处攻州破府。厝:同“措: 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气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 肩舆:乘坐轿子。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道盟遣婢白献之曰 查字典法
30、:白颜色;明亮;表白,向 陈述。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课内积累法:去后乃至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道镉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道褪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4)本文主人公是谢道撮,为什么结尾要写孙恩“为之改容,乃不害涛”呢?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以下问题。管鲍之交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穷,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 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
31、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管仲:字仲,名夷吾,齐国颍上人,春秋前期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鲍叔牙:齐国 大夫,以知人著称。77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常与鲍叔牙游管仲既用7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79 .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管鲍之交”的理解。8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陈仲举言为士那么,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 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麻。”陈日:“武王式商容之阔,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用现代
32、汉语翻译以下句子。陈仲举言为士那么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 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日:“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 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日:“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注僮:未成年的仆人。病:担忧,忧虑。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81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1)人有馈一木者 (2)木小不堪也 (3)为余生炭满炉 (4)乃尽湿
33、之 8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83 .翻译句子。(1)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2)未假设柳絮因风起。84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忧。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对妈妈说几句话,加 以劝慰。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 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日:,俟他日来取。,去数年
34、绝无音/,4zwwwwwvwwwwwww*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封识:封存的标记。利:贪图。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85.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符合)B.俟他日来取(等到) C.因托以寄去(因此)D.略不动心(一点也不)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B.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C.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D.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
35、/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86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87 .在何岳的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自己的想法。8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 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大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 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日:“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道,世称林递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大傅,世称谢大 傅、谢公。东阳
36、: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 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相苦:互相辩驳。信:传信的人。朝土:朝廷官员。(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而太傅留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遂至相苦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根据文意,选出文中画线局部断句正确的一项()A.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B.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C.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D.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新病起,体未堪劳。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
37、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 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日:“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 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 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管仲、隰(4)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孤竹:指孤竹国。师:学习,请教,向. 学习。89 .用“尸给文中画线局部断句。(限断两处)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90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春往冬反()不亦过乎()91 .以下选项中“而”,的意思和例句中相同的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
38、伐孤竹B.乃放老马而随之C.学而不思那么罔D.切问而近思.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92 .这篇文言文脍炙人口,管仲、隰朋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本文是成语的来源,此成语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 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
39、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 众流百家之言。(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会稽上虞:古地名。焉:于之,到这里。扶风:古地名。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9 .用“尸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各标一处)(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3)充少孤 (4)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未假设柳絮因风起。(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10 .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王充是个怎样的人。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谢道镉和王充的成长故事
40、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 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
41、的小官。焉:哪里之:至U,往岂:怎么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13 .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2)是日,饮酒乐,天雨.(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
42、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B.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因风:乘风。 *C.太丘舍去去:离开。D.相委而去而:连词,表转折。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B.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C.
43、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D.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咏雪中的谢太傅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他们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分别有什么正面影响?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范式字
44、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字元伯)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 ”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假设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并饮,尽欢而别。(节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有删改) 【注释】告:请假。克期日:约定见面的日期。馔:酒食。18.以下对文言字词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成语“果如所料”意为“事物的变化开展果真和预料的一样”,其中,“果”是“果然、果真”的意思,乙文中“巨 卿果至”中的“果”与之意同。B.甲文中
45、“相委而去”与乙文中“尽欢而别”中的“而”字的用法是一样的。C. “白”在文言文中有“白色”纯洁、干净”“清楚”禀告、陈述”等意思,文中的“元伯俱以白母中的白是禀 告、陈述”的意思。D. “期,有“约定,的意思,乙文中“后期方至”的“期”应该也是这个意思。19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B.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C.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D.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2)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21 .乙文中的张劭有何特点?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甲】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子日:“饭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