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2022 年高三 12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 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
2、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资治通鉴 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修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编年体史学名著。自史记 汉书以后,断代纪传体史书越来越流行,也逐渐确立了其作为“正史”的地位。我们通常所谓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等“正史”,无一例外都是纪传体,而且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但在纪传体之外,编年体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体裁,先秦时期的春秋 左传 竹书纪年等编年体史书可以说奠定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础。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难以与纪传体正史争锋。直到北宋时期,资治通鉴才重新举起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和“通史”这两面大旗。不得不说,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
3、高峰,悠久深厚的“通史”传统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治通鉴功不可没。若要明白资治通鉴的历史观,那么作者出于什么目的而编撰此书,是不可不知的。知道了撰写此书的目的,那么此书的基本观念就可知晓了。如上所述,司马光之所以编撰资治通鉴,最核心、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帝王阅读,给帝王提供一个了解前代历史的优秀读本,从而起到“以史为鉴”的效果,司马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眼里的“帝王师”。这样看来,资治通鉴最为根本的历史观,还是秉持了中国史学的悠久传统,把历史当成是前代善恶行迹的汇总,后人可从中找到各种成败善恶的范例,并且阅读之,领会之,运用之,从而学习古人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辙。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实用的“以史为
4、鉴”的历史观。如果我们往更深一层思考,就会发现资治通鉴蕴含着司马光等史学家更为理想化的一种历史观。资治通鉴编年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虽说是为了上接左传,但并没有和左传完全接续起来。那么,司马光为何要以三家分晋作为此书的起点呢?他自己就有很清楚的说明: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何谓礼?纪纲是也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制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司马光所说的“礼”,就是君臣名分、尊卑之别,也就是一整套的社会秩序。即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儒家所设想的君臣尊卑之社会秩序背后,还有一个更为远大的道德理想。现实世界
5、中的尊卑秩序,其实就是这个道德理想的具象化。礼乐为道德之器具,群史为六经之延续。后世的礼乐兴废、治乱兴衰,也可以看作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道德秩序在现实世界中的浮沉隐显。资治通鉴历述周秦汉唐之盛衰,具陈礼乐刑政之兴废,也是为了考察儒家的道德理想在历史中的实践过程。以上所述资治通鉴的历史观,可能与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观念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如果要想理解资治通鉴,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那么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抛开这些历史观不谈,资治通鉴考证严密,叙事精准,本身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史书。(摘编自范云飞历史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史记 汉书为代表的断代纪传体史书在中国传统史
6、学中具有“正史”的地位。B作为重要的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奠定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础,但逐渐消沉于秦汉时期。C 资治通鉴的问世,促成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和“通史”双峰并峙的局面。D“以史为鉴”以及考察儒家的道德理想在历史中的实践过程是资治通鉴的历史观。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史书体例的发展过程,论述了资治通鉴在中国传统史学上的贡献。B文章从分析资治通鉴的编撰目的入手,论述了它所体现的最为根本的历史观。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了资治通鉴蕴含的史学家们的理想化的历史观。D 资治通鉴的历史观与现代人的历史观相去甚远,没有历史价值,不过因为它叙事精准
7、,所以值得一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没有资治通鉴,中国史书体例难免单调,纪传体正史可能一家独大。B“帝王师”的特殊身份使司马光将资治通鉴定位为帝王了解前代历史的优秀读本。C 资治通鉴的“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的实用性。D 资治通鉴述朝代兴衰,陈礼乐刑政之兴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尊卑秩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
8、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作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 河南省部分校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外装订线 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
9、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摘编自农民日报认识生物质能源)材料二:生物质气体燃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近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发展生物质气体燃料,不仅可以解决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通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物质气体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额外的碳排放,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减碳效果显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粗略测算,我国生物天然气年开发潜力在 1500 亿2000 亿立方米,万亿市场投资规模,目前年产量约 3亿立方米,发展空间
10、巨大。国家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 100 亿立方米;到 2030 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 200 亿立方米。以生物天然气产品、装备、服务体系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一旦产业链完全打通,预计整个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以上。生物质气体燃料,可以填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缺口,并且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发展生物质气体燃料是一种既适应我国当前、又适应未来能源需求的有效措施。(摘编自科技日报生物天然气万亿级市场正在形成,2022 年 09 月 22 日)材料三:生物液体燃料是指把生物质以发酵提纯或者生化合成的方式制造成乙醇或油类
11、等液体燃料,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多年来,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遵循“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运行、有序发展”的原则,已形成稳定的产业基础。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主要来自于生物基。我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市场在欧盟,国内主要用于环保型增塑剂的制造。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秸秆焚烧量,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可拉动就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原国家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特邀顾问乔映宾算了一笔账:1 亿吨秸秆能生产 2000 万吨纤维素乙醇,掺烧到汽油中,能减少近 700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还可减少 1
12、 亿多吨原油进口。“用好纤维素乙醇,就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乔映宾直言。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前景广阔。在国际能源署 2050 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 2020 年的不足 1%跃升至 2030 年的近 45%和 2050 年的 90%。(摘编自科技日报生物液体燃料:变废物为绿能,让环境和经济双赢,2022 年 9 月 8 日)4下列关于生物质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生物质能源是利用生物质而生成的能源,生物质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源也具有相应的特点。B
13、生物质能源属于世界第四大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源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C生物质气体燃料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以及全面推进我国乡村建设和振兴。D生物液体燃料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已形成稳定的产业基础。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生物质生长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过程都没有碳排放,所以使用生物质燃料能有效减轻地球温室效应,实现减排目标。B根据规划,2030 年我国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 200 亿立方米,但与我国天然气开发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C发展生物液体燃料
14、,不仅可以减少污染,拉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还能减少能源对外依赖性,维护国家能源安全。D根据国际能源署 2050 净零排放情景,在未来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生物质液态燃料的前景要好于生物质气体燃料。6生物质能源在未来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促成其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然而,真
15、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的。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有个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 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扑来,相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
16、行乘檋”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吗?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终没有止住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而民生之事重大。史记中那一句“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让人看了
17、心悸,可见当时的责任制非常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用人情释解的苦痛,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当时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写得太生动,也太苦涩,还有启之生,也十分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
18、么好,峭壁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历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历史传说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
19、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他们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头的“一半被压成纸形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与结尾的质问遥相呼应,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发人深省。B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
20、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引发读者深入思考。C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且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D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9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大禹”式人物。请结合作品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大禹”式人物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石邦宪,字希尹
21、,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酮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将。苗龙许保、吴黑苗叛,总督张岳议征之,而贼陷印江、石阡,邦宪坐速问。岳奏留之。邦宪遂与川、湖兵进贵州,破苗砦。窜山箐者,搜戮殆尽。上功,邦宪第一。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州,执知府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坐是停俸戴罪。邦宪使使购老等执许保送军门,而黑苗窜如故。复以计购乌朗土官田兴邦等斩黑苗,贼尽平。遂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台黎砦苗关保倡乱,四川容山、广西洪江诸苗应之,远近骚然。邦宪与湖广兵分道讨破之,传檄十八砦,许执首恶赎罪。诸苗听抚,设盟受约而还。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
22、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贼至,击败之。贼求援于播州吴鲲。诸将惧,邦宪曰:“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逆罪,烈奚暇救人乎?”已,水西兵至。邦宪进遇其巢,乘风纵火,斩关而登,贼大奔溃,擒贼首父子,斩获四百七十余人。进署都督同知。播州韩甸与张问相攻,甸屡胜,遂纠生苗剽湖、贵境,垂二十年。问亦纠党自助。邦宪讨之,斩百余人。问潜出,被获。官军乘胜入甸巢。会暮,大雨,迷失道。守备叶勋、百户魏国相等陷伏中,死焉。邦宪夺围出,还军镇远。再征之,贼沿江守。邦宪佯与争,而别自上流三十里编竹以渡。水陆并进,大破之。斩甸,容山平。进右都督。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
23、资。为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卒官,赠左都督。(节选自明史石邦宪传)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内装订线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外装订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B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C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D 播州宣慰杨烈杀长官王黼/
24、黼党李保等治兵相攻且十年/总督冯岳与邦宪讨平之/真州苗卢阿项为乱策/贼必夜袭/先设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颁布的名号,还可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文中“嘉靖七年”是用年号纪年。B进、署、充都是表示官职任用、变动的词语。“进”一般是指提升调用,“署”是指代理、暂任官职,“充”是充任、出任。C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明代在西北、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用土官管理。D追赠即表示加封死者官职、勋位,和朝廷给予死者谥号意思相同。文中“赠左都督”即在去世后加封官职以示褒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2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石邦宪历经挫折,屡次获胜。曾因敌贼攻陷印江、石阡,他被逮捕问罪;也曾因天黑遇雨而迷失路径,被叛军包围,但他最终平定了叛乱。B石邦宪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他花重金收买老穀等人擒住龙许保;苗人卢阿项作乱,他借水西兵攻乌江,分化、瓦解叛军,敌贼崩溃被歼。C石邦宪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再征韩甸的战役中,他假装与敌贼抗争,而另外从上游编竹渡江,水陆并进大破敌贼,斩杀韩甸,平定容山。D石邦宪不贪钱财,爱护士兵。他先后四次增加俸禄,十三次被朝廷赏赐银币,但所得俸禄赏赐全用来招待士兵,自己家中没有多余资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未及叙,而许保等突入思
26、州,执知府以去。邦宪急邀,夺之归。(2)播州韩甸与张问相攻,甸屡胜,遂纠生苗剽湖、贵境,垂二十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怨长沙。【注】公元 705 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翥(zh):飞。长沙: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出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大庾岭高峰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B颔联写
27、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诗人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鸟向南飞回故乡去,只留泪水洒满枝头花上。C颈联的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经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时间的景象。D颈联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诗经卫风氓中说,桑叶还没有凋零时,“_”,容颜娇艳。时光流逝,桑叶凋谢,“_”,容颜衰老,借桑叶的变化暗示女子婚姻生变。(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
28、义隆仓促北伐,遭遇重创,所以更仰慕刘裕当年挥兵“_,_”,收复失地的雄才伟略。(3)在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作者偶遇小石潭,景色优美,先是内心喜悦,继而漫步其间,蜿蜒曲折,寂寥无人,忽觉“_,_”,不可久留。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此时的巷落,如一位勤奋雕刻师,有刻不完的众生相。每晚“例会”是重头。画风由清晨柴米油盐点燃 ,突变为战争与和平引爆的纷飞硝烟。参会者多为散步回来的大爷大叔,议题永远是家国天下事。有 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10 页)语文试题 第 10 页(共 10 页)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
29、名:_班级:_考号:_ 情绪激昂、唾沫横飞的愤慨,有指点江山、踌躇满志的得意,也有忧国忧民、痛心疾首的失望。一介百姓命,瞎操天下心,实属可爱。会上各种思想猛烈碰撞,擦出智慧火花,让真理越辩越明是好事。怕就怕两个意见相左的高人,都认为真理站在自己一边,争得脸红脖子粗,谁都不服谁。为了不使“真理”为难“真理”,友情为难友情,我只好自己为难自己,高调吆喝一声:“哦嗬!不早了。”用提前收摊的杀手锏,终止可能失控的争论。小巷深深,人来人往,举手之劳,往往能暖他人,悦己心,何乐而不为。过路的小学生,礼貌地向我借一两元车费,说下午还,绝不会拖到第二天,真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话。不过,给小朋友借钱,我掌
30、握一个原则,凡直呼“爷爷”者一概不借。单挑他们 的毛病,照着双鬓染霜就要凑上来当孙子,我的年龄不许我答应呢。守铺的庸常,最是让我见识社会这口大染缸的魔力。有人进去初心不改,;有人进去如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8请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我用提前收摊的杀手锏”的缘由,不超过 70 个字。(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植物真能听见音乐吗?20 世纪 60 年代,女中音歌唱家雷塔拉克的一项研究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关注。雷塔拉克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让自然达到和谐,;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
31、制植物的生长。她 ,分别将它们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大约几周之后她发现,“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枯黄的叶子,而被植物“听”的古典音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这个实验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不过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实验前,没有比较这些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林数量、种类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没有对实验过程中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雷塔拉克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到目前为止,在科学上,我们仍然认为植物是不具备听力的。对于动物来说,声音是周围环境变化的即时信息,动物可以根据声音判
32、断出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从而决定是躲避还是战斗;而植物几乎是不能移动的,对环境信息做出反应也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对植物来说,依赖声音获得的即时信息并没有什么用处,它们自然就不对声音做出反应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21请结合第二段内容,以“植物”为开头,运用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概述“植物不具备听力”的原因,不超过 50 个字。(3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古人很看重
33、每一个十年的人生意义,逢“十”都有特定的叫法,如十岁叫幼学,二十岁叫弱冠,三十岁叫而立,四十岁不惑,五十岁叫知天命最重要的年华是在哪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的确,十年能让一个人厚积薄发而一举成功,也能让一个人从单纯幼稚变得成熟懂事,亦能让一个平庸的人依然平庸,甚至能让一个奋斗的人堕落成消极厌世。抓住十年,往往定格人生。国家亦如此。请选择一个“人生的十年”(或“国家的十年”),谈谈你的体会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语文全解全析 第 1 页(共 8 页)2022 年高三 12 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全解全析
34、1 2 3 4 5 7 10 11 12 14 D D B D B B A D B B 1D【解析】A.“断代纪传体史书”错误,由原文“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可知,史记不是断代史。B.“逐渐消沉于秦汉时期”错误,由原文“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可知,原文所指秦汉以后,而非在秦汉。C.“编年体和通史双峰并峙”错误,由原文“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高峰”可知,应为“编年体”和“纪传体”双峰并峙。故选 D。2D【解析】D“没有历史价值”说法过于绝对,依据原文中的“如果要想理解资治通鉴,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那么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可知,资治通鉴应是有历史价
35、值的。故选 D。3B【解析】B因果关系颠倒,原文中说的是“司马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眼里的帝王师”。故选 B。4D【解析】D.“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分析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表述为“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文中是将传统生物液体燃料与先进生物液体燃料进行比较,而不是将生物液体燃料与其他燃料比较。故选 D。5B【解析】A.“生物质生长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过程都没有碳排放”表述错误。材料一中表述为“作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并没有说生物质燃料生产的碳排放问题
36、。C.“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于文无据。材料三第二段只提到“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并没有说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D.“生物质液态燃料的前景要好于生物质气体燃料”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前景广阔。在国际能源署 2050 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 2020 年的不足 1%跃升至 2030 年的近 45%和 2050 年的 90%”可知,国际能源署 2050 净零排放情景只是说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好于传统生物液体
37、燃料。故选 B。6发展趋势: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2 分)原因: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每点 1 分)【解析】关于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材料二最后一段“生物质气体燃料,可以填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缺口,并且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材料三最后一段“在国际能源署 2050 净零排放情景中,大语文全解全析 第 2 页(共 8 页)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
38、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 2020 年的不足 1%跃升至 2030 年的近 45%和 2050 年的 90%”等内容可知,生物质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于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从材料一“它们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可以总结出,生物质能源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从材料一“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可知,生物质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
39、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从材料一“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知,生物质能源形态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从材料三第二段“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秸秆焚烧量,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可拉动就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可知,生物质能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7B【解析】B.“又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错,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表明了作者的叹惋之情,而非愤懑之
40、情。故选 B。8在叙写现实中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增强说服力和作品的厚重感,使作品更具历史的纵深感;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使大禹这一历史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突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交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解析】本文在行文时将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其意在于表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把叙写大禹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讲述大禹的故事,也包含有关叙述人的所思所感的内容,所以在思考这一叙述方式的好处时,应基
41、于对文章中“史料”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叙述内容的分析,然后从文章内容、情感、主题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考虑其作用。比如本文大量叙述史料,首先考虑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使文章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然后文章采用史料叙述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文章先叙述史料中的启母石内容,然后写作者所看到的启母石,也就是叙述现实中的启母石的荒凉,这是运用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显示了大禹亲人对大禹的不解,表达了大禹的寂寞是恒久的寂寞。还有文章运用史料和现实交织进行叙述,现实和史料具有较大的时间距离,让读者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大禹,更好地理解大禹的寂寞,能充分地表达作者对大禹公而忘私、治
42、水不被世人以及家人所理解而忍受巨大寂寞的崇敬和叹惋之情。9他们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语文全解全析 第 3 页(共 8 页)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他们的品质是崇高的;他们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他们于彼时是寂寞的;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没有被后世铭记,他们于后世是寂寞的。(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大禹”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结合现实社会分析形象特点。根据“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43、”“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可知,他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根据“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大禹寂寞着”“领着一批人实干”可知,他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根据“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淹没自己”“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可知,他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
44、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根据“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可知,他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作者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表达对历史上的“大禹”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坚守初心、勤劳刻苦、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却甘于寂寞的伟大精神和品格的高度赞扬,以及“大禹”似乎正在被人们忘记的一种遗憾,而且更是在呼唤当下的人们要努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大禹”式人物,铭记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淡漠中被遗忘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大禹”式的人物,他们敢于牺牲、忘我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寂寞、坚守自我
45、,比如张富清,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勇于战斗、不怕牺牲,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六十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比如袁隆平,在和平年代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不计功名、淡泊名利,志在解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问题;还如南仁东,他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踏过平庸淡泊名利,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努力工作、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他们可能建立过丰功伟绩,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构筑成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屈的脊梁,成为我们不计名利、奋勇前行、努力实现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10A【解析】“且十年”陈述的是“治兵相攻”的时间,所以不能断开,“总督冯岳与
46、邦宪讨平之”主谓宾齐全,故其前应断开,排除 B、C;“策”是“估计”之意,“贼必夜袭”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故选 A。句意:播州宣慰杨烈杀害长官王黼,王黼党羽李保等人领兵相攻近十年,总督冯岳和石邦宪讨伐平定了他们。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估计敌贼必定来进行夜袭,预先防备。语文全解全析 第 4 页(共 8 页)11D【解析】D“和朝廷给予死者谥号意思相同”错,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与追赠意思不同。故选 D。12B【解析】B“他借水西兵攻乌江,分化、瓦解叛军”错误,由原文“吾调水西兵攻乌江,声杨烈纵鲲逆罪,烈
47、奚暇救人乎”可知,石邦宪借水西兵攻乌江,是声讨杨烈放纵吴鲲助力叛逆之罪,不是“分化、瓦解叛军”。故选 B。13(1)没有来得及叙功,而龙许保等人迅速袭入思州,抓住知府后离去。石邦宪紧急半路拦击,将知府夺回来了。(2)播州韩甸与张问相互攻击,韩甸多次取得胜利,于是他纠集生苗在湖、贵境内抢劫,将近二十年。【解析】(1)“叙”,叙功;“执”,抓;“邀”,半路拦截。(每个关键字 1 分,句意通顺 2 分,共 5 分)(2)“屡”,多次;“剽”,抢劫;“垂”,将近。(每个关键字 1 分,句意通顺 2 分,共 5 分)【参考译文】石邦宪,字希尹,贵州清平卫人。嘉靖七年承袭世职为指挥使。多次立功,升官代理都
48、指挥佥事,充任铜仁参将。苗人龙许保、吴黑苗反叛,总督张岳提议征讨他们,而敌贼攻陷印江、石阡,石邦宪被牵连遭到逮问。张岳上奏留用石邦宪。石邦宪于是与川、湖的兵共进贵州,攻破苗砦。躲藏在山中竹林子里的人,被搜杀殆尽。呈报功劳,石邦宪居第一。没有来得及叙功,而龙许保等人迅速袭入思州,抓住知府后离去。石邦宪紧急半路拦击,将知府夺回来了。石邦宪被罚停发俸禄,让他戴罪立功。石邦宪让使者重金收买老穀等人擒住龙许保送到军门,而吴黑苗如过去一样躲藏。又用计重金收买乌朗土官田兴邦等人斩吴黑苗,敌贼全部被平定。石邦宪于是升官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台黎砦苗人关保带头作乱,四川容山、广西洪江诸苗响应,远近动荡不安。
49、石邦宪与湖广兵分路讨伐击败他们,传公文给十八砦,允许他们捉拿首恶赎罪。诸苗听从安抚,设盟受约而回去。播州宣慰杨烈杀害长官王黼,王黼党羽李保等人领兵相攻近十年,总督冯岳和石邦宪讨伐平定了他们。真州苗人卢阿项作乱,估计敌贼必定来进行夜袭,预先防备。敌贼到达后,被他们击败。敌贼向播州吴鲲求援。众位将领感到恐惧,石邦宪说:“我调水西兵攻乌江,声讨杨烈放纵吴鲲助力叛逆之罪,杨烈哪有空暇救人呢?”之后,水西兵到达。石邦宪进逼敌人的巢穴,乘风放火,斩关而登,敌贼大崩溃,擒住敌贼首领父子,歼俘四百七十多人。石邦宪升任都督同知。播州韩甸与张问相互攻击,韩甸多次取得胜利,于是他纠集生苗在湖、贵境内抢劫,将近二十年
50、。张问也纠集党徒帮助自己。石邦宪讨伐张问,斩敌一百多人。张问潜逃,被擒获。官军乘胜攻入韩甸的巢穴。遇上天黑,下大雨,官军迷失路径。守备叶勋、百户魏国相等人陷入埋伏之中,战死。石邦宪突围而出,带军回到镇远。再次征讨韩甸,敌贼沿江防守。石邦宪假装与他抗争,而另外从上游三十里处编竹渡江。水陆并进,大破敌贼。斩杀韩甸,容山被平定。石邦宪升任右都督。石邦宪生长在黔土,熟悉苗人风土人情。语文全解全析 第 5 页(共 8 页)先后四次增加俸禄,赏赐银币十三次。他所得的俸赐,全部用来招待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做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蛮中。死在官任上,赠官左都督。14B【解析】B“向南飞回故乡”错,由注释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