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70123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技能 开发 J IN E N G K A IF A 高级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口郑亚平蒋艾青 摘 要:高级技 工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 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 范畴。但 其培养 目标和规格层次又有所差别,前者属 于技 能培训 范畴而后者属于学历教育 范畴。从 高级技 工院校 的实际上 出发,结合其 生源素质,从培养 目标、课程 结构、保 障措施等 三个方 面对高技 能人 才的培养模式进 行 了研 究 关键词:高级技工院校:人才:培 养模式 作者简介:郑亚平(1 9 6 2 一),男,湖南永州高级技校(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C 7 1 0 文献标识码:A

2、 文章编号:1 0 0 1 7 5 1 8(2 0 0 9)1 1-0 0 2 2 0 3 高技能人才 的紧缺是制 约我 国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质 量 提升 的瓶颈,这早 已成共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 必须 回答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 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 是 企业培训 岗位成才:二是学校培养“准”高技能人 才 毕业 后 再 岗位成才。后者又有两渠道,一个是高等职业 院校,其 主 要培养 的技术应用型 的高技能型人才 理 论上的功底强 于 高级技工院校 的学生:而另一个渠道就是 本文 研究 的高级 技工院校 其培养 的是生产一线 的操作层 面上 的高技能型 人才,其操作技 能强于高职院校

3、的学 生。由此可见 虽然两 者的培养 目标都是高技能人才 但是其内涵又有所 区别 本 文从 高级技工院校的实际出来发论述高级技工 院校 如何构 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明确人才培养 目标和规格层次 培养 目标 对于人 才培 养模 式具 有决 定意 义和 导 向作 用,它集 中体现在 培养对象 的规 格上 即特定 的知识、能 力 和素质结 构上 因此高级技工 院校首 先必须要能够准确 地 理解高技能人才 的定义 明确具体的培养 目标 和规 格层次 才能有效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1 高技 能人才的界定“高技能人才”这个概 念是 近几年 才 出现 的。在计划经济时期,职

4、工的身份主要是两种,一种 是干部,另一种是 工人。工人 中又分普通工人(普工)和技术 工人两种。中专 以上学校进行 的是学历教育 主要是培养 国 家干部 的 各 级各类知识份 子属 于干部 之列 而技工学校培 养的就是技术工人 工人与干部 的身份 和地位是不 同的,干 部的地位 明显高于工人 只有那些十分优 秀的工人 才有可 能转于 技术工人根据其 所从 事专业水平及工 作年限来评 定技术等级 一般 分为五级工:初 级工、中级工、高 级工、技 师和高级技师 目前高技能人才这个概念就是从 高级技术 工人这个概念上 引申过来 其 内涵 和外延 已经发生 了根本 性 的变化 在我 国现 阶段 通 常

5、把 决策管理层人员 称为 白 领 把操 作执 行层 人员 称为蓝领 高技 能型人才则是介 于两 者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 的人才 俗称灰领 高技能人才只能 从工作 的性质及其掌握相关专业 的知识 结构和技能水平 上 来 界定 对高技能人才 的解释没有一个 统一的 固化 的定 义 但 是一般 比较一 致的看法是:高技能人 才是 指具有必要 的 堡 !星!理论 知识 有丰 富的实践经验 有较强 的动手操作能力并 能 解决 生产实际的操作难题或 中级技能人 才难 以解决 的高难 或关键 动作 并具有创新能力 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 劳动者 高技 能人 才一般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 能型和知识技 能 型三类。

6、2 高级技工院校高技 能人才 的培养 目标和规格定位。劳 动 和社会保 障部关 于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 院培养高技能人 才方案 中 把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 目标定 位于高级技工、预备 技师、技师 和高级技师 四类 预备技师这个概念是最近两年 才出现的 当时主要考虑到通过 院校这个途径是难 以直接 培养 出技师来 的在学校 只能是 按照技师 的要求作 好知识 和能力上 的准备 毕业后在其岗位上再磨练成技师 目前院 校培养预备技师还属于起步 阶段 而高级技师这个层 次只 能从 具有 丰富实 践经 验 的生 产 一线 的技 师 中才能 培养 出 来 本文主要研究高级技工 的培养 目标和规格化定位。严格

7、说起来院校是很难直接培养 出高 级技工的 但是考 虑到多 工种 和岗位并不需要靠经经验 的积 累而主要是通过知识 型 的技 能来 完成的 完全可 以通过 院校 直接培养 出高级 技工 来 其次 有些需要较多经验积累才 能达到的工种也可 以通 过 院校培养 和校企业 合作办学 的方式培 养 出准 高级技 工 到工作 岗位后在较短的时间 内便可成 为高级技工 由于科 学技术 的不 断进步 先进技术 和先 进工艺的不断采 用 生产 手段智 能化广 泛使用 因此 院校大批 量培养高级技工成 为 了可能 同时也可不 断解决 高技能人才短缺陷的问题 高级技工 院校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标 主要是指培养 生

8、 产一线 的具有 较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和必需够用 的理论 知识 的操作型、技术应用型 的高级技术工人。它的规格 是定 位在高级技术 工人 这个最基层的层面 上 用技术等到级来 界定就是高级技工 以上等级 而每一个等 级均是 以某一个 专业工种为对象来 进行 界定的 如数控加 工技术这个专业 的高级技工班 的培养 目标之 一就是毕业时必须 取得数控车 床或加工 中心 等某一工种 的高级技 工等级 证为基 本要求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应知层 面上还是在应会层 面上都有要达 到高级技工这个档次 这仅仅是 高级技工班学 生能够毕业 的必备条件之一 作为新时代的高级技术工 人 不能仅仅停 留在只会动手的

9、操作层面上,也不 能仅 限于某一个工种上 而是 要培养学生既会 动手又会用脑 既具有较强 的动 手能 力又具有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理论知识 不仅要具备职 业生 涯所必需 的通识知识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课程体系 明确 了培养 目标和规格层次 以后 接下来就是要制定 培养方案,而培养方案 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难度最 大 的就是课程体 系的建立 因为课程体 系是 所有学校最基本 的核心元素 培养 目标 的实现集 中体 现在 课程设置 的内容 和体系结构上 课程设置是 以某种办学模 式和教学模式为 基础 的,同时必 须要 满足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相关知识 的的 逻辑 性。

10、1 课 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和依 据 必需 坚持 以就 业为导 向。以确保核心能力和突 出专业实践能力为 主体 以岗位需 要 和职业标 准为依 据 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为 目标的 原则。以就业 为导向主要是 指以某一职业 岗位及其 岗位群 为基础培养学 生具 备首次就业、转岗转业 以及创新 创业的 能力;核心能力主要指继续学 习能力、应用于基本工具 的能 力、分析与处理问题 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指动 手操作 能力 以及在操作过程 中解决 技术难题 的能力。因此 课程 的 设置要能充分体现 以培养职业能力 为核心 以工作 岗位 为 主线,以工作过程(项 目)为导 向,突出实践 在课程 中的

11、主体 地位(关建不 是实践课 时的多 与少)用工作 目标 和任务来 引领理论,使理 论从 属 于实践,而要突 出工作实践 f 完 成工 作任务 的过程)在课程 中的主体地位 不仅仅是 对理论知识 的深 浅进行调 整。而是必须对原 有课 程进 行结构性改革。也 就是要重新序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2 课程设置 的基本结构和模块。课 程结 构是 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原有 的课程结构虽 然存 在许多不足 但至少它是按 照原来 的教育理念来构建 基本 上适 合于 当 时 的培养 目标 它基本上是保证 了相互间 的逻辑性 和知识 的边母性。因此。要打破原有 的课程结构。建立新 的课程体 系,就必须

12、要 使新的课程结构符合 以下几个条 件:一 是相互 间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逻辑:二是课程之 间的知识要相互通:三是课程 的内容结构要符合新 的培养 目标:四是课 程的设 置要与国家职业 资格相接 课程结构 由三大模块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模块 这一 模 块应使学 生尽可 能在人文 素质、职业素 质、思想道德、语 言交流及学 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 的基础 以提高学生 的 综合素质。二是专业基础课模块。该模块应能为各专业方 向(职业 岗位)提供最基 本 的基 础理论知识。能为学生 今后 的 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能力支持。三是专业课 程模块。该模块包含 理论 和实训部分 内容,理论从属于实 践,

13、前 面两个模块 是该模块 的基础,是 为该模块 服务 的 该 模块根据培养 目标 的要求 可分为若干小模块 以机 电一体 化专业为例。其专业课程 可划分为七个模块:机械系统拆 装、液压系统 安装与调 试、气动系 统安装 与调 试、电气 系统 安装 与调试、机 电设备维 修、机 电设 备系统安装与调 试等到 柒个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是 实用 型模 块 直接与职业 岗位或 J IN E N G K A IF A 技 能开发 工作对 象所 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相对应 同时这些模块 尽 可能与职业技 能等级相对应 如气动系统安装 与调试模 块覆盖 机电一体 化技术应用人员三级(高级技工)等级考证 的“气

14、 动控制”模块 专业课 程模块更 加注重操作 技 能的训 练。并通过反复训练来不断提高理论 和原理 的运用能 力 强 化对理论的理解 3 新型课 程体 系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三大课 程模块 中课时 的分 配比例分别为 2 0、3 0 和 5 0。公 共基 础课 的比例相对高等职业 院校来说要低 一些 低 3 O 左右 专业基础课 的比例 比高等职业 院构低 2 0 左右 这 两个模 块减少 的这部分课时全部增加 到了专业课 程模块 只有这 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二是 理论课程 内 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要 充分 考虑到学生基础差 的现状 高 级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 比高职

15、院校 的要差 一般是考 不上高职院校的才到高级技工院校来读 书:三是课程 内容 的设计应该要面向实际需要 该精 简的精 简 该加 强的应该 加强 例如公共基础模 块的数学课程 制 造业企业 的技术工 人岗位都要用到三角子函数的知识 那么就应要 加强和重 视这个内容 而对其反三角 函数没有什 么要 求 那 么就应该 精 简。只要求学生知其然就行 了:四是要处理好理 论课 和实 践课 的关 系。要突出实践教学在高级技工教育中的作用。实 践课 程可在模 拟或 仿真 的职业 环境下完成 但必须有 真实 职业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专业 实践课在全部课程中所 占比例不应低 于 4

16、0:五是要处理好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 基础理论知识既要 以 必需够用为度,又要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 理论 知识既要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又要具有先进性和一定的深广 度。及时补充吸收本专业发展 的前沿知识。三、创建专业教学的保 障措施 课程的 内容和结构是根据培养 目标而设立 的 怎样才 能确保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 目标?本 人从 校企结 合、双师型教学团 队建设和车间式实训场地建设 等三个方 面的主要 内容和观点进行论 述。1 校企合作是最佳方式 技工学校的设立就是为企业培 养技 术工人的 其办学模式类似于德 国的“双元制”模式 做 到了招生 与招 工同步 学校与

17、企业是紧密型 的合作伙伴 关 系。要培养适合 企业需要 的人才 作为高级技工院校就必须 要 回归到校企业 培养的模式 上来 校企业合作办学 的形 式 很多。各个 院校可 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在发 达地 区,可选择 以学校为 主体、企业 配合 的工 学结合模 式,这是一种将学校企业化 学校本身有企业组成部 分,从校 园 建设上既像学 校。又像工厂 两者有机融合 的模式。这种模 式有利于分 阶段组织学 生顶 岗实 习 将学生的课堂学 习和 实地工作结合起来 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学生就业专业 对 口,这是一种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欠发达地 区,可 选 择“订单式”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 由

18、企业提供人才 规格。学 校 根据企业的要求和专业培养 目标 的要求进 行校合作培养 的 模式 这种模式 的学习过程 基本 上是在学校完成。学生毕业 后经过企业 的考核,合格进 入企业就业,(下转第 2 5页)塾 堡 !里!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 出发 点。因 此 审计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精选案例l l l。(I)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 目标是要提高 学生 分析 问题、解决实际 问题 以及创新 的能 力。因此。案例 的选取要 注重 审计基础 理论 和方法的应用 要将适 宜的审 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案例 之中 根据每个案例 的要 求精 心提炼和整 理,使案例通 俗易

19、懂、生动形 象,更加 吸引 学生 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 际 激发 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 力争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2)典型 与启发相结合。选 取的案例要典型,能反 映同 类事 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 能起 到举 一反三、触 类旁通 的作 用 还要有一定 的难度,不能过 于简单,要 让学生有 思考 的 空间 必须能够揭露被审单位违纪违法行为 的事实真相 引 导学生领悟 审计 工作中所用的各种灵活审计手段:同时 教 学案例 的设计要 能引导学生思考、分 析和探索许多 问题,以 启发学生 的思维闭 (3)真实 与适用相结合。对于没有 实际审计工作经验 的 学生来说 他们所要学 习的案例既

20、要联系他们 已掌握的财 务会计、统计、财务管理 等各 门学科 的知识 以及 国家的政 策、法规,又要让学 生掌握审计程序、审计 方法以及收集、鉴 定审计证据 的过程 所 以教 学用的审计案例必须对 学生有 适用性。同时,针对那些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渴望走 出校园 的学生 在进行 审计案例教学时 应该 充分 利用学生求 真望 实的心理 以客观真实的审计案例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因此 所选案例应尽量来 源于审计实践而避免虚构 2 课 堂教学 的组 织 审计理论来 源于实践但 又高于 实 践 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应是 一个循环、完 整、递进 的过程。要 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在选 择了合适的案例 的

21、基 础上 还 应 把握 好以下步骤:介绍案例一分析 案例一总结归纳一形 成理论体系 J I N E N G K A IF A 技能开发(1)介绍案例。其 目的是 给学生创设一个审计实践 的情 景 将学生从书本引到“审计实践”中去 教师应结合授课 内 容的进度,对案例 的种类、性质、内容进行简 单介 绍。以便引 导学生去思考 问题 介绍案例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生动形 象 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 的感觉 激发其 学习兴趣。(2)分析案例。教师 在介 绍 了案例之后 组织学 生分组 进行讨论 学生根据各 自对案例 的认识 和理解分别 剖析同 一审计案 例。表明 自己的看法。大 家相互辩论,形 成热 烈的

22、讨论气氛 教师在讨论 中所起 的作用 只是 引导 而学生则是 案例讨论 中的主角。为了保 证教 学效果 教师要精心设计一 系列 问题 来引导讨论 要认 真听取学生的发言 鼓励学 生积 极参 与讨论。烘托课 堂讨论 气氛,在不偏 离主题 的情况 下,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另外,作为教师最好 不要立 即给出肯定 的观点或正确的答案 这 样会使学生不 加分析地接受从而放弃 自己的想法 也许这些想 法 同样正 确甚至更有说服力(3)总结归纳,形成 理论 体系。教师在认 真参 考 了学生 的讨论后 要进 行相应地归纳和总结,并对学生 的结论进行 恰如其分 的评判 指出他们各 自的优缺点 把讨

23、论 中遇到 的 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剖析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 深入的思考 提炼出理 论知识,便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 和巩固。在时间允 许的条件下通 过教 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形成 理论体 系。总之 通过案 例教学 能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把 已学知 识 运用到 审计的“实践 活动”中去 充分 调动学生 在教学 中 的主动性 有利 于学 生的个性 发展。因此 应积极 引进 审计 案例教学法 以适应新 时期对审计人才 的挑战 参考文献:1】赵平 关于审计学案例教学的探讨叨 商业经济杂,2 0 0 9:(3)2 3-2 4 2】赵正强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探索叨冲 国林业教育,2 o o 3:(1 0)5 3

24、_ 5 4 3 邓杨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教育发E2 0 0 5:(6)1 3 _ 1 4 责任编辑:葛力力 (上接第 2 3页)这是一种松散 型的校企合作模 式,或者说 是一种招工式的合作模式 2 双师型教师 团队是关键 在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 团 队上 一方面要争取企业 的支持,聘请富有实 际工作 经验 的 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 匠作 为学校 的实训指导教师:另一 方面 专任教师不仅应有专业实 际工作 的经历 还需 要定期 到企业 的实 际工作 中去锻炼 切实提 高教 师的“双师素质”也可 以探索双 向兼职 的办 法 实现企业的专业人员 来校指 导学生的实训 教师到企业提高实际的专

25、业技能。3 车 间式实训基地是基础“车间式实训基 地”是指学校 根据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规划 以及 企业 的生产工艺、设备、技 术、环境等 方面。建造 与生产车 间相同或相 似的,具有 教 学、科研、生 产功能 的一体化 空间,是确保 教学顺利 开展 的 基础 是学 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提高能力 的重要场所 在 教学上 应根据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 并进行 一体化项 目式 训练,整个过程应真实地体现 出车 间式 的工作过程,让学生 在真实的生产 环境 中学 习专业技能。参考文献:【1 刘哓 明 校 企合作 应用 型人 才育人模 式理论 与实践 J 教 育 与职 业,2 0 0 4(9):1 7 1 8 2 杨金土 加强校企合作办出高职特色 l 职教通讯,2 0 0 2(1):2 3-2 4 3 1 it t 意 明,夏富生,等 产 学研 合作教 育 的制 约 因素及 保 障机 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6(7)4】丁妙珍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 的运行机制探析【J 1 职业教 育研究,2 0 0 6(5)5】朱怀 忠 高职教育发展 的正确方 向叨 大学时代,2 0 0 5(8)【6】王庆 义 坚持科 学发展 观,走 内涵发展 的办 学之路【J】中 国冶 金 教育 2 0 0 6(4)责任编辑:葛力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