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特征.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2006年3月3日 阅读次数: 116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一、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 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 TQM(全面质量管理)近年来发生了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旨在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这个重要变化来自于“质量”概念最新的变化:“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质量”将以追求“组织的效率最大化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作为组织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二、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把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2、作为组织质量管理的第一项原则,“组织卓越绩效”把顾客满意和忠诚即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关注焦点,反映了当今全球化市场的必然要求。三、更加强调系统思考和系统整合。 组织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为达到更高的顾客价值,就需要系统、协调一致的经营过程。四、更加强调重视组织文化的作用。 无论是追求组织卓越绩效、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宗旨,还是系统思考和整合,都涉及企业经营的价值观。所以必须首先建设符合组织愿景和经营理念的组织文化。五、更加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作为关键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标和方向中加以实施,通过长短期目标绩效的评审对实施可持
3、续发展的相关因素的结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六、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是我国25年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多年来实施ISO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卓越绩效模式介绍2006年3月3日 阅读次数: 107 CPE是(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的英文缩写,即“卓越绩效模式”。 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卓越绩效模式 ” 是 80 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
4、经营绩效。 “ 卓越绩效模式 ” 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的典范。 2001 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致力于在中国企业普及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方法,为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取得出色的经营绩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中国加入 WTO 以后,企业面临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在广大已获得 ISO9000 质量体系
5、认证的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卓越绩效模式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公认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 一个追求成功的企业,它可以从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中取得绩效,并持续改进其业绩、取得成功。但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如何追求卓越。则 “ 模式 ” 提供了评价标准,企业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管理业绩走向卓越。卓越绩效模式11项核心价值观概述2006年3月3日 阅读次数: 120 卓越绩效准则是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概念的基础上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和概念是企业为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它贯穿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各项
6、要求之中,应体现在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之中。核心价值观和概念共有11条,具体内容如下: 1)前瞻性的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 组织的高层领导者应设定方向,确立对于顾客的关注,建立明确而实在的价值观,提出高的期望。 这些方向、价值观和期望应综合权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领导者要确保建立起追求卓越、促进创新、构筑知识和能力的战略、系统和方法。 价值观和战略应当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 高层领导者应鼓舞、激励全体员工,鼓励员工贡献、成长和学习,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创造。 高层领导者应对组织的治理机构的行为和绩效负责。治理机构最终应就组织及高层领导者的
7、道德、价值观、行为和绩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高层领导者应通过其道德行为,通过参与计划、沟通、未来领导者培养、组织绩效评审、员工表彰认可等,发挥其榜样的作用。作为榜样,当他们在组织中构筑领导力、承诺和主动精神时,他们就能够有力的强化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期望。 2)顾客驱动的卓越(customer-driven excellence) 质量和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判定的。因此,组织必须重视所有能够为顾客带来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和特性,以及所有接触顾客的方式。这样才能引来顾客,得到顾客的满意、偏好和推荐,赢得顾客的驻留和忠诚,实现业务的扩大。顾客驱动的卓越包括对当前和未来两方面的关注,既要理解今
8、天的顾客要求,还要预计未来的顾客期望和市场潜力。 在整个顾客购买、拥有和服务体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顾客所体察到的价值和满意。这些因素包括了组织与顾客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建立信任、信心和忠诚。 顾客驱动的卓越其含义远不止减少缺陷和差错,符合规范,或是减少抱怨。不过,减少缺陷和差错以及消除造成不满的原因,影响着顾客对于组织的看法,从而也是顾客驱动的卓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组织能否消除缺陷和错误的影响(“为顾客排除问题”),对于留住顾客和建立顾客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顾客驱动的组织不只是重视满足顾客基本要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特性,而且还重视使自身区别于竞争者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这种差
9、异化可以基于全新或改进的提供物、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组合、提供物的定制化、多重的接触机制、快速的反应、特殊的关系等等。 因此,顾客驱动的卓越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它意在顾客的驻留和忠诚以及市场份额的获得和增长。它要求对于变化的和新出现的顾客和市场要求,对于影响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因素,能够持续地保持敏感。它要求倾听顾客的心声。它要求预计市场的变化。因而,顾客驱动的卓越还要求把握技术的发展,把握竞争者提供物的发展,并对顾客和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活的反应。 3)组织和个人的学习(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learning) 要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绩效,就必须在组织和个人的学习上有一套
10、有效的办法。组织的学习既包括对于当前做法的持续改进,也包括因势利导引入新的目标和/或做法。学习必须根植于组织的运行中去。这意味着: 学习是日常工作的常规组成部分; 学习实施在个人、部门及整个组织的诸层次上; 学习导致了在源头(“根本原因”)解决问题; 学习着重于在整个组织中构筑和分享知识; 学习为引起重大而有意义变化的机会所驱动 实现学习的源泉包括:员工的创意、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做法的分享和标杆分析。 组织的学习可达成: 通过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增加价值; 开发新的商机; 减少差错、缺陷、浪费和相关的费用; 改进反应能力和周期时间绩效; 增加整个组织中所有资源利用的生产率和
11、有效性; 提升组织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方面的绩效。 员工的成功日益依赖于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新技能的机会。组织通过教育、培训及其他的成长机会而投资于员工的个人学习。这些机会可包括职位轮换,提高所展示出的知识和技能的薪酬。在岗培训是一种效费比很高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培训与组织的需要和重点相结合。教育和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如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和卫星广播等。 个人的学习可带来: 愿意长期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更加满意和多能的员工; 组织范围内的跨职能学习; 构筑组织的知识财富; 改善了创新环境。 因此,学习不仅直接导致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提升了响应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效率,从
12、而带给组织更强的市场实力和绩效优势,也带给员工更好的满意度和追求卓越的动机。 4)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valuing employees and partners)组织的成功日益依赖于其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多样化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动机。 重视员工意味着致力于员工的满意、发展和权益。这涉及到采用更灵活的绩效工作做法,这些工作做法充分考虑了员工多样化的工作场所需要和家庭生活需要。在重视员工方面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 展示出领导者对于员工成功的重视; 超越常规薪酬制度的认可; 在组织中的发展与进步; 共享组织的知识从而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及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营造鼓励冒险和创新
13、的环境。 组织要更好地实现其总体目标,就必须建立起内部的和外部的合作关系。内部合作关系如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合作。与员工的合作关系可能会涉及员工的发展、交叉培训或新的工作组织,如高绩效的工作团队。内部的合作伙伴关系还可包括为改善灵活性、响应能力和知识共享而建立的工作单位之间的网络关系。 外部合作关系事要是同顾客、供应商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正在日益成为外部合作伙伴的重要形式,这种合作伙伴以提供进入新市场的通路或发展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依托。此外,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使组织的核心能力或领导能力与合作者的优势与能力相得益彰。 成功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树立长远的目标,以建立相互
14、投入和尊重的基础。合作者应明确成功的关键要求、定期沟通的手段、评价进展的方法、适应情况变化的措施等。某些情况下,联合教育培训可能会是一个效费比很高的员工发展方法。 5)敏捷性(agility) 要在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有敏捷性,亦即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和灵活性。电子商务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更加迅速、灵活和定制化的响应。企业面对着越来越短的新/改进的产品和服务的导入周期,同时也面对着更快、更灵活的顾客响应。要在响应时间上取得重大改进,常常要求简化工作单位和过程并/或具备在不同过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在这样一种严峻的环境下,多技能的主动性员工就成为最为重要的财富。 应对竞争挑战的一个重要的成
15、功因素就是从设计到导入(推出产品/服务)的周期或创新的周期。为了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市场的需要,组织必须将从研究或概念到商品化之间的活动进行阶段间的整合(如并行工程)。 时间绩效的所有方面都变得愈来愈重要,周期时间已成为一个关键的过程指标。对时间的关注还可带来其他的重要益处,时间方面的改进通常会同时推动在组织、质量、成本和生产率方面的改进。 6)注重未来(focus on the future) 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注重未来就要求理解影响你的企业和市场的那些长期的和短期的因素。要追求稳定的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就必须有坚定的未来导向以及对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做出长期承诺的意愿,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
16、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公众、社区。 组织的计划活动应当预先考虑到诸多的因素,如顾客的期望、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员工的发展和聘用的需要、全球市场的增长、技术发展、发展的电子商务环境、新的顾客细分和市场细分、不断变化的管制要求、社区和社会的期望、竞争对手的战略性举动等。战略目标和资源分配必须与这些有效因素相匹配。注重未来还包括员工和供应商的发展,实施有效的继任计划活动,创造创新机会,预期应承担的公众责任。 7)促进创新的管理(managing for innovation) 创新意味着实施有意义的改变,以改进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过程并为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会使组织的绩效进入一个
17、新的境界。创新已不再是研发部门的领地,它对于经营的所有方面以及所有的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创新构筑于组织及其员工所积累的知识上。因此,对于促进创新的管理而言,有效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8)基于事实的管理(management by fact) 组织的运行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和分析。这种测量应取决于经营需要和战略,并应提供关于关键过程、输出和结果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绩效管理需要诸多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绩效测量应包括顾客、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绩效,运营、市场和竞争性绩效的对比,以及供应商、员工、成本和财务方
18、面的绩效。 分析是指由数据和信息中萃取进一步的意义,以支持评价、决策和改进。分析需要利用数据来确定趋势、展望及尚不明晰的因果关系。分析可服务于多种目的,如计划活动、整体绩效评审、运营改进、变革管理、与竞争者或标杆的绩效比较等。 在绩效改进和变革管理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绩效测量指标的选择和应用。所选指标应能最好地描述那些使顾客、运营和财务绩效得以改进的因素。体现顾客和/或组织绩效要求的一套综合测量指标,构成了将所有过程与组织目标相校准的一个明确基础。在对所追踪过程的数据的分析中,测量指标本身也会被评价和改变,以更好地支持目标。 9)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19、 组织的领导层应重视公众责任、道德行为,并强调履行公民义务的必要性。在恪守商业道德和保护公众健康、安全、环境方面,领导者应当成为组织的榜样。对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保护组织的运营,以及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组织还应注重保护资源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在计划活动中应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分销、运输、合作和废弃等所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有效的计划活动可防止问题的发生,提供发生问题时的坦诚应对方案,提供所需信息与支持以保持公众的知情、安全和信心。 从公众责任的角度而言,产品的设计阶段对于许多组织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决策影响着生产过程,常常也决定着所排放的市政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的内容。有效的设计战略应考虑
20、到人们增长的环境意识和组织的环境责任。 组织不只是要满足所有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他们还应把这些要求视为实现“守法之上”的改进的机会。组织应在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事务和交往中强调道德行为。组织的治理机构应对高度的道德行提出要求并加以监控。 10)注重结果和创造价值(focus on result and creating value) 组织的绩效测量应注重于关键的结果。这些结果应当被用于关键的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众及社区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价值。通过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组织构筑起了忠诚,并为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要加以平衡就意味着各种目标之间有时会发
21、生冲突和改变。为了满足这些目标,组织的战略中就应明确地纳入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将有助于确保计划与行动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避免对任何一方造成不利的影响。一套均衡组合的先行(leading)和滞后(lagging)绩效指标的应用,为沟通长、短期的重点事项和监控实际绩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结果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基础。 11)系统的视野(systems persective) 卓越绩效准则为管理组织及其关键过程实现卓越绩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野。其7个类目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这一系列的模块和整合机制。但是,要对总体绩效加以成功的管理,还必须针对组织加以“综合(synthesis)、校准
22、(alignment)和整合(integration)”。“综合”意味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包括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在内的关键业务要求。“校准”意味着应用卓越绩效准则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之间的关键联系来确保计划、过程、测量指标和行动之间的一致性。“整合”构筑在校准之上,意味着组织绩效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以充分互联的方式运行。 系统的视野包括了高层领导者对于战略方向和顾客的关注。它意味着高层领导者依据经营结果来监测、应对和管理绩效。系统的视野还包括利用测量指标和组织的知识来建立关键的战略,它意味着这些战略要与组织的关键过程联系起来并协调组织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整体绩效的改进和顾客的满意。卓
23、越绩效准则再认识和思考2006年3月3日 阅读次数: 81 卓越绩效准则参考了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价条款,结合中国质量管理的实际境况,从组织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七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它融合了中外质量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在借鉴国外质量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加入了诚信经营、名牌战略、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规则具有前瞻性和
24、指导性。用哈里。S。赫茨的话说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那些前沿的管理惯性”。标准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反映了质量概念的最新变化,即:质量不再只是表示侠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它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并以追求“组织效率最大化和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标准还强调战略、绩效结果、社会责任。它是为组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为指导组织的策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 根据近一段时间对卓越绩效准则的学习及参与某著名公司预评项目的实践,明确知道贯彻执行卓越绩效准则应特别遵循如下几大原则。1、结果导向原则。对于任何企业和别的组织来说,结果无疑都是其完成
25、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它包括产品与服务结果、顾客结果、财务与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结果、组织有效性结果、领导与社会责任结果等。当然这些结果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达到的、可测量的,是整体绩效测评的分解。卓越绩效准则不仅仅关注结果和任务的完成,也更加关注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这就涉及到了员工如何激励的问题。 2、注重过程、创新和学习的原则。有效的过程是有效结果的有力保证,通过对组织流程和价值创造的分析,将过程分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为保证过程的有效性,规则要求运用各种技术建立关键绩效测量方法和指标,用于监视、控制和改进关键过程。组织和个人的学习是优质产品和服务及绩效优势的源泉,是组织提升响应能
26、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效率的保证。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应使创新成为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创新融入组织所有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 3、客观性原则。对于结果和过程有效性的测评应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测”为主,以“评”为辅,强调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与事实一致,使测评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平。所以,依赖于测量和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应来于关键过程、输出和结果,并对它们进行基于事实的管理。 4、全方位考核原则。考核信息要尽可能全方位的收集,考核结果要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评价(直接主管、相关主管、员工自评、周边相关调查意见)。要用系统的视野来来把握这件事,指导方针可参考如下:A、分层考核。不同层次的人不
27、在一起考核,同层次的人在一起考核。对于员工主要考核其个人绩效,而对于部门经理则主要考核其领导下的团队绩效及其个人贡献在团队绩效中的比例。B、分阶段考核。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侧重点,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各阶段的关键考核指标。C、综合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多方听取意见,使评价做的全面客观。D、要有反馈及投诉渠道和流程,并能将反馈信息用到工作改进方面。另外绩效考核工作要具有灵活性、制度性和实用性。 5、绩效关联原则。各部门、各项目组和员工个人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团队的整体绩效影响着团队成员的绩效。规则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整合和全面提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可以提供新市场的通路或发展新产
28、品和新服务的依托,还可以使组织的核心能力或领导能力与合作者的优势和能力相得益彰。另外应强调管理而不是考核;强调共同参与而不是单项命令;强调双向沟通而不是一言堂。 个人英雄时代正在被科技发展和分工愈来愈细的现实抛给历史,个人力量正在被团队力量所取代。据调查,世界500强企业里有80以上的企业都用了团队的方式来进行运作。通过与某著名企业中高层的深度沟通和访谈,我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只有建立高效的团队,并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创造卓越的绩效。 作为公司的领导如何打造卓越的团队呢? 1、能够描绘团队的远景。远景目标可以集中团队资源、统一团队意志、振奋团队精神,从而指引、激励团队取得出色绩效。领导的任务之一
29、就在于认定和表明团队的远景目标。 2、对成员有很高的期望。每个人对于公司期望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企业的文化和管理等方面表现得很强势,那么员工可能在更大意义上表现为顺从,所以说期望定得高团队的成员往往会向上走。但高期望值要适度和科学。 3、个性化的关怀,是对每个成员都了解的基础。每个人的经历、教育背景、家庭影响、性格等的差异造就了个性化,这是客观现实。不同的个性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机遇,员工的事就是团队的事,团队里只有“我们”,没有“你们”和“他们”。如果你把员工个人的事纯粹当作“个人的事”,那么员工也会把许多单位的事当作是“单位的事”。 4、自己是以身作则,自己所提倡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领
30、导本身就是员工眼光的聚焦点,其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领导的行为就是员工的标杆和榜样。 5、鼓励团队合作。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抑短,群体相容。既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姓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在团队中提倡平等有利于深度沟通和交流合作。 6、团队的领导不能把自己看得很特殊,很大程度上,领导只是起一个协调的作用。在重要的场合,尤其是在得荣誉的场合要把别人推上去,应该把自己藏在队员的背后。而不是每次得奖都是领导上台领奖,这样做很不好。 卓越绩效准则不但可以揭示现实工作的有效性及未来工作的潜能,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员工培训开发、沟通激励、战略规划等方面有重大影响。各种理论和实践都显示,绩效管理实施越好,员工积极性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卓越绩效准则顺利实施,可以使各部门工作顺畅,员工工作目标明确,处于良好的激励状态。但是卓越绩效准则的贯彻和实施是一个连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卓越绩效绝非一日之功,效果达成贵在不懈坚持和努力。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们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将规则日臻完善,使其各部分形成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协调和谐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