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491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6-0792-04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李?斌(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广东 广州?510070)摘?要:广东山区经济主要是依靠开发本地资源而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加剧,出现了资源枯竭与浪费严重、环境趋于恶化、企业老化、经济发展极不景气等问题。目前广东经济在转型,山区若跟不上发展形势,将继续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文章对广东山区经济转型的紧迫性、经济转型战略及其发展模式重构进行了重点研究。关键词:广东山区;经济转型;模式重构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广东山区包括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 5个地级市及其以外的 17个县(市),

2、土地总面积 11.75 万 km2,占全省的66.0%;2003 年户籍总人口 3,119.02 万人1,占全省的 39.2%。广东山区是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极大地制约着全省经济总体实力的提升,为此广东省决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把山区开发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广东山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按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梯度推进的理论,利用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是加快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1?山区经济转型的背景、紧迫性与基础1.1?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1.1.1?新技术革命为山区 跳跃式!发展提供支撑。新技术革命引发了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使其具有强劲的影响力与

3、作用力,能促进落后地区加速发展步伐或跳开传统的发展模式2,这使山区经济进行 跳跃式!发展成为可能。广东山区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如果不及时进行经济转型和升级,今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这就迫使山区一定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新的发展平台,培植一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1.2?产业大循环将加快山区的经济转型。?有利于接纳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根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选择地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淘汰污染大、生产水平低的行业;#有利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

4、度,借助外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可借机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可极大地加快山区的发展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新型经济的发展。1.1.3?广东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山区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广东省提出的 四大战略!之一,就是把加快山区和东西翼的开发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全省不同类型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粤北山区和粤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广东省决定在今后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些地区的基本建设,引导国外和珠三角向这些地区转移,这为广东山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1.2?经济转型的紧迫性1.2.1?基于生态环境容量的局限。广东山区部分区域

5、生态环境容量不大,表现在:?位于河流中上游,且属于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生态保护与环境功能分区标准高,水环境质量一般要高于类,大气环境质量高于二级,据调查,粤东、粤西山区的一些地区烟尘、SO2、水中氮等指标已达到这个标准甚至已超出,可用环境容量已不宽松,当然在西江、韩江等大河中游、大盆地地区仍具有一定的容量;山区生态脆弱,必须保有较大面积的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受到极大的制约;#盆地环山的地貌形态,污染气体易沉积,大气自净能力低,又是经济布局密集地区,如兴梅、云浮等盆地建材、电力、矿冶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气环境容量已趋饱和。为了可持续发展,山区不能停留在低层次产业的发展上,经济转型势在必行。1.2.2

6、?基于资源利用的制约。广东山区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部分资源的利用有极大的制约性。煤炭可采储量急降,需从外地调煤才能满足需求,这将制约电力等用煤工业的发展;稀土、锰、铁等的大规模开发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大河流两岸地区、盆地地区水资源丰富,其他地区则出现季节性缺水;丘陵山地占土地面积 70%以上3,适用于建设的土地很有限。这些将迫使山区转向兼顾发展外来资源加工和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1.2.3?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长期以来,广东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有很大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种差距将越来越

7、大。山区要想尽可能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佳的途径是实施经济转型战略。另一方面,山区的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导致了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难以提高,这也是经济急需转型的重要因素。1.2.4?基于自身投资的乏力。广东山区产业的主要属性为资源加工型和原材料加工型,这就要求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第 25卷第 6 期2005年 11 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Vol.25,No.6Nov.,2005?收稿日期:2004-11-10;修回日期:2005-06-26支撑其发展。但财力有限,2003 年山区财政收支赤字达 130.71 亿元1,目前主要靠民营、贷款投资与财政转移支付。乏力

8、的投入,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转换投资模式,多方位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建立新的经济结构体系。表 1?国内生产总值区域比较(2003)Tab.1?The comparison of the districts GDP in China(2003)国家与地区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 GDP?万元中国129,227116,898.400.907福建3,4885,241.701.501江西4,2542,8300.668湖南6,6634,633.730.725广西4,8572,733.210.596广东7,95413,625.871.721珠江三角洲2,39911,341.133.978广东山区

9、3,1192,193.710.760粤西1,6421,410.820.916粤东1,6311,438.200.915注:资料引自于%200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1.2.5?基于生态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推动。产业生态化是 21世纪国际和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区等在广东省各地不断兴起。广东山区工业发展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符合当今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这既不利于吸引高层次的产业,也难以为居民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业生态化,是广东山区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1.3?经济转型的基础1.3.1?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山区由于基础

10、设施建设滞后、山多平地少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实力十分薄弱;改革开放后,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迅速。2003年,广东山区 GDP2,193.7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8 年增长 45.4%,年均增长 7.8%;财政收入1998年为 35.23 亿元,2003 年增加到 50.66 万元,增长了 43.8%1,4。2003 年广东山区人均 GDP7,604 元,人民生活已解决温饱,正向小康迈进,这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实力支撑。表 2?全省 5个山区市主要经济指标(2003)Tab.2?Major economic index of five cities in the

11、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2003)指标梅州韶关清远河源云浮年末总人口?万人490.60314.85 389.97 334.14 261.2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27.04268.03 196.80 136.85 214.70工农业总产值?亿元331.44373.77 246.59 145.41 402.04工业总产值?亿元217.66295.37 146.8391.52 305.30人均 GDP?元5,9179,6576,1424,1118,236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元6,75611,8936,3314,367 15,425全部出口总额?万美

12、元15,87519,843 30,800 15,600 28,43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20,79830,498 18,000 17,6004,300注:资料引自于%200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1.3.2?工业已具较好的发展基础。广东山区工业化推进较快,1998 2003 年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达 8.5%,2003 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8%,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已演进为 28.4(38.2(33.4 1,4,即 二三一!型结构,且制造工业比重上升,工业化社会开始由初期向中期过渡。这为工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1.3.3?资源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积累的

13、主力。广东山区的大多数产业与资源开发息息相关,资源型加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在广东 5 个山区市 2003 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矿冶、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电力、食品与烟草加工、木材加工等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的传统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5%以上。广东山区依靠资源型产业已完成经济发展的初步积累,这有利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的提升。1.3.4?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些年,广东山区凭借资源、人缘等优势及后发优势,积极引进外资。2003 年,山区实际利用外资 14.28 亿美元,比 1998 年增长 24.5%,其中最多是韶关、梅州市,分别达到 3.05 亿美元和 2.08 亿美元;对外经济贸易

14、也日益发展,年出口总额达到 38.84 亿美元1,4,比上年增长 24.0%。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广东山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的途径。2?山区经济转型的动力2.1?广东省实施倾斜政策产生的推动力最近广东省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鼓励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给予设立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条件,像这种向山区进行政策倾斜的举措还将长期实施,如引进外资、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安排等将加大扶持力度。广东山区应充分利用政策实施所产生的推动力,加速经济的发展与升级。2.2?泛珠三角!发展的推力与拉力在 泛珠三角!

15、中,珠三角位居 引擎!地位,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即对区域内包括广东山区在内的其它地区产生巨大的推力;而另一方面,广东山区地处区域内的 承上启下!地带,外围地区又对广东山区产生拉力。所以,广东山区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 推力!与 拉力!,调整发展策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快速转型。2.3?珠江三角洲的产业作用力珠三角的发展主要对广东山区产生二个方面的作用:?产业转移与辐射。珠三角将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部分制造业向外转移,接纳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山区可开展横向联合,发展一些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行业;提供成功的发展模式

16、与经验,即建设外向型经济,在产业引进上避免 饥不择食!,尽快形成自身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等。这样山区可避免走弯路,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2.4?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潜力据广东省交通发展战略,未来,广东山区将以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骨架,民航、铁路、水路为依托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抓好广梅汕、广湛以及跨省的渝湛、广梧、梅龙、梅漳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跨省铁路建设,如粤赣、广柳、广汉高速铁路专线等;#积极发展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水运,完善港口设施建设。随着这些工程的建成,广东山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的联系更

17、加方便,这有利于山区招商引资、推进工业高度化和发展第三产业。2.5?山区优势条件发挥产生的内力广东山区有丰富的矿产、水、矿泉水、物产、旅游等资源,7936 期?李 斌: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目前大部分产业是建立在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之上的。今后广东山区的资源应侧重内涵开发,利用资源发展较高层次的金属加工、建材、电力、森工、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航运、旅游业等。广东山区地形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是广东省珠三角和沿海地区的生态屏障,森林生态优良,加上污染程度较小,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多达到二级、类以上。广东山区应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以及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招商引资。3?山

18、区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3.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优化和生态的可持续为前提,这在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广东山区显得更加重要。今后山区要 全面推行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经济结构的改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能遵循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的原则。!5同时,山区必须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保护好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资源以及城镇生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与良性循环,杜绝引进与淘汰高污产业,重点发展一、二类工业,营造一个以人为本、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3.2?实施外资带动战略广东山区生产力水平较低,靠自身力量难以推动经济的大幅提升,未来的发展不但依赖于本地优势条

19、件的发挥,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更大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重点面向珠三角地区和国外,借力而动,借势而行,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并把引进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实施外力带动和内部积累相结合的双轨互动发展战略。3.3?实施地缘经济发展战略从广东省而言,广东山区的区域位置较偏,但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又拉近了山区与珠三角的距离。广东山区要抢抓泛珠三角发展机遇,就是要主动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当好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的配角,在产业梯度转移中当好广东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在发展空间上起 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本地在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同时,向周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辐射,把经济协作的重点放

20、在工业与边贸上。3.4?实施 跳跃式!发展战略广东山区已建立起较为先进的铁路网、公路网、电力网、信息网,而且具有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经济已具一定的综合实力,工业已具较好的基础,实施工业高级化的基础条件已成熟,即可跳跃式推进工业化,避免过多发展传统工业,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3.5?实施聚集式布局战略广东山区在经济拓展空间上不可能像平原地区那样得到广泛发展,而且山区适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不丰,水资源分布不均,这就要求走聚集式发展道路,采取聚合、集中发展的方式,坚决不能走珠三角某些发达地区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老路。山区要选择重点区域进行布局、建设,并强调 城镇进圈,工业进园,民

21、宅进区!和 先规划,后用地!的规划、布局、建设原则,这样可节约资源,防治污染,便于监控,提高管理水平。4?山区经济模式的重新构建广东山区目前的经济模式为典型的资源型外延扩张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要求,未来应根据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构建经济转型升级模式,然后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模式和经济空间拓展模式。4.1?经济转型升级模式广东山区应选择 复合升级!经济模式,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采用二种以上产业模式进行综合发展,其中在某一发展阶段以某一发展模式为主导,以先进产业带动经济升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适合于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广东山区的发展现状、条件与动力,结合周边区域的发展态势,最佳选择是

22、以现代制造业与资源型产业互动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以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能够在有限的地域空间创造出较大的经济规模、良好的综合效益,可解决广东山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现代制造业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目的。#现代制造业是工业高级化的主要特征,可极大地增强广东山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广东山区经济已有一定的基础,制造业已具一定规模,逐步引进、发展现代制造业,在中远期以其为主导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在以内涵式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近中期继续发展资

23、源加工业是为了发挥广东山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为发展现代制造业创造条件,为经济的腾飞提供积累。因此,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在总体发展上应选择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带动第三产业同步发展,使产业与产业、经济与环境互动的内涵式发展模式。4.2?区域主导产业模式4.2.1?第三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主导型。特征是第二、三产较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广东山区的部分地区,可通过招商引资和发展积累来解决资金问题,并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发展策略,选择这种发展模式是可行的。此模式需要较强的经济基础、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作支撑,适用于韶关市区、

24、梅州市区、河源市区、清远市区、云浮市区等区域中心城市,今后应建设成为各市市域商贸、信息、文化、交通中心以及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药品制造、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生态食品等行业。4.2.2?制造业主导型。特征是现代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其优点是适合广东山区的发展现状,容易起步发展,也容易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但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和增长空间日益缩小,也需较大的环境容量,故山区应逐步提升传统制造业。此模式适用于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如 40 多个山区县的县城和部分中心镇,应有选择地发展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家具、食品、工艺品、

25、794经?济?地?理?25 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东莞市中堂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001 2015),2003.12。农林产品加工等行业。4.2.3?资源加工业主导型。特征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而使经济发展壮大,资源加工业在工业中占有绝大的比重。此模式适用于资源所在地区,如仁化、乐昌、翁源、梅县、平远、兴宁、蕉岭、大埔、怀集、广宁、连县、英德、阳春、连平、饶平等县的有关城镇,重点发展矿冶、电力、建材、卷烟、陶瓷、森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4.2.4?商贸业主导型。特征是以发展商贸业为侧重,广东山区应重视区域商贸中心的建设和发挥 承上启下!的区位优势发展边贸和物

26、流业。在布局上,除了在区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各县城发展商贸外,还要在陆地交通节点和省际、市际边缘地带建设一些商贸、边贸镇,如省际边贸镇可选择乐昌的坪石、连州的大路边、和平的上陵、兴宁的罗浮、蕉岭的广福、梅县的松源、大埔的茶阳、饶平的新丰、郁南的平台、信宜的高坡等镇。4.2.5?旅游业主导型。特征是以旅游业为带头产业。广东山区生态环境优良,部分城镇,如韶关的武江、仁化的丹霞、南雄的梅岭、连州的连城、连南的三排、德庆的悦城、封开的渔涝、怀集的桥头、梅州的雁洋、兴宁的合水、蕉岭的长潭、河源的东浦等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发展旅游潜力大。这些城镇应突出 绿山、碧水、蓝天!特色与民俗内涵,开辟观

27、光游、生态游、购物游、宗教人文游,逐步形成集观光览胜、休闲度假、宗教朝圣、探亲祭祖和商贸于一体的独具山区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2.6?农业主导型。特征是以农业的商品化为催化剂,汇集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目前广东山区的许多集镇属于农业推动型,没有工业,仅设有农贸市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型城镇将大幅减少,山区可选择一些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作为农业主导型城镇发展,同时兼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4.3?经济空间拓展模式从区域经济空间拓展看,主要有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环圈模式、超行政模式 4 种?。广东山区受山地地形分割,经济布局难以形成环

28、圈模式,适用点轴模式和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为放射性布局。点是指产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转向集聚,利用 集聚效益!,形成 生长点!(增长极);轴就是交通线,将产业布局与交通运输进行空间组合。广东山区可利用点点布局,形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经济中心;采用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布局经济与城镇的沿轴开发思路,形成以轴串点,以点带面,点轴结合,建设经济带的布局形态?。因此,广东山区经济空间布局网络主框架是:粤北山区设韶关、清远市区 2 个一级经济中心,沿京珠高速与京广铁路、107 国道、323 国道形成 3条发展主轴;粤东山区设梅州、河源市区 2 个一级经济中心,沿河梅揭高速、广梅汕铁路、梅龙高速、粤赣高速形成

29、 4 条发展主轴;粤西山区以云浮市区为一级经济中心,沿广梧高速、西江干流形成 2 条发展主轴。增长极理论强调不平衡发展,主张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区位,以此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单一增长极模式适用于广东山区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 点!上与核心产业区,如位置较偏僻的翁源、怀集、广宁、连平、龙门、大埔、陆河、信宜等县城,发展轴覆盖区域以外的中心镇以及粤北工业开发区、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浮初城与河源民营工业区等产业聚集区。参考文献:1?广东省统计局.2004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68-577.

30、2?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5.3?李禄增,李 斌,许自策.广东山区工业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28-29.4?广东省统计局.1999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90-608.5?魏后凯.走向可持续协调发展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5.RESEARCH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ND ITS MODELRESTRUCTUR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DONGLI Bin(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grap

31、hy,Guangzhou 510070,Guangdong,China)Abstract:The economy of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dong has developed by exploiting local resources.With resources being exploited in?creasingly,more and more problems appear:such as resources being dried up andwasted badly,the environment tending to be deterior

32、ating,the enterprises being declined and economic stagnation,etc.The economy of Guangdong is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at the present time.Thedeveloping level between the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developed area will become larger if the mountainous area can+t adjust to the transfor?mation.The study

33、emphasizes on the urgency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trategy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and itsdevelopmental model restructures in Guangdong.Key words: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dong;economy transformation;model restructures作者简介:李 斌(1956-),男,广东雷州人,广州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研究。7956 期?李 斌:广东山区经济转型及其模式重构研究?佚名.%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研究&.中国城市经营网 city-,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