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名著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名著阅读-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03名著阅读1. (2021 .江苏苏州.七年级期中)朝花夕拾中鲁迅回忆了很多与他青少年生活有着密 切关系的人。请参照下面的示例,结合你平时的阅读,挑选一个人物简要介绍。示例:寿镜吾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正质朴、严而不厉、严 而可亲的人。A.藤野先生 B.阿长 C.衍太太 D.范爱农【答案】A.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他是一个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 族偏见的人。B.阿长是鲁迅的保姆,她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的人。C衍太太是跟鲁迅住在一门里的,她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 推卸责任的人。D.范爱农是鲁迅在东京认
2、识的一位穷困潦倒的朋友,他是一个勤奋正直、孤标傲世的人。【解析】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识记。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出现,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 老师,他正直、热忱、高尚,没有民族偏见。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 生的一视同仁,是个真正的君子。鲁迅对他是尊敬、感激和怀念的态度;阿长(长妈妈):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 的。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热情纯朴、勤劳善良、愚昧麻木、粗俗无知,给幼年的鲁迅以 极大关爱。衍太太: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
3、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 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 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 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价形象。因此作者非常厌恶她,在文中多次批判她的虚伪和丑 陋;范爱农:在范爱农中出现,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 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 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 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他是 浮
4、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 子的际遇和境况。总体看来,范爱农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生性耿直,对封建社会 的丑恶现象极为不满,希望革命能够成功,革命失败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所以鲁迅以深沉 的同情作诗悼念他,对他满是惋惜;(2021 江苏无锡七年级期中)名著阅读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
5、血管学、神经学。12 .此选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文,作者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至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 面目,也写出了作者人生转折点“”的动因。13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2.藤野先生鲁迅 弃医从文13.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心学生【解析】12.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结合选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 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分析可知,出自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作者是鲁迅。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 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决定弃医从文的思想变
6、化。通过“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 些日木“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 怀念与敬佩之情。14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选段内容,从“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 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中可知,“他”是一个治学严谨、诲 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心学生的人。(2021 江苏扬州七年级期中)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 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
7、上 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5 .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 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16 .“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答案】14.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 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 凶。15.鲁迅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歧视。国外留学生看不起 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先生给鲁迅泄题。当他看到 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
8、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 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地救国。于是他决定同 国,弃医从文,用文学救国。【解析】14.本题考查对散文内容及其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对朝花夕拾中 十篇文章的内容及主旨都要了解。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生动地描绘了鲁迅 儿童时代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世态人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记录了作者背井离乡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亲友师长的 深切怀念之情;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则从儿时记忆入手,叙述和议论相结合,针对现实 发表己见,对反动陈旧势力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具有鲜明的杂文风格。鲁迅
9、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揭露他们的丑恶 形象,也反映了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狗猫鼠开篇便揭开斗争的序幕,资产阶级文人以 “正人君子”的姿态攻击鲁迅的仇猫。鲁迅立即给予有力地回击,不但不否认自己的仇猫,而 且说明了仇猫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文章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鞭挞了具有与猫类 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所以,“正人君子” 最“深恶痛疾”的可能就是狗猫鼠。15.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背景的理解。鲁迅走上“写作”的道路,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交代中国是弱 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10、了。他在日本留学时, 被人瞧不起;看幻灯片时,国人的麻木刺激到鲁迅,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言:从那 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 动了。这两段经历,让鲁迅先生最终“弃医从文”,走上用文学救国的道路。16. (2021 .江苏常州.七年级期中)下面是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叙述,先画出错误之 处,然后在横线上改正。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纯朴、善良、热情且给幼年鲁迅以极大关爱的劳 动妇女
11、,作者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作者也真实描述了长妈妈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说“我实在很佩服她工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学日本的作者虽有一点民族偏见,照样给予真诚的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答案】(1) “我实在很佩服她”改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 “虽有一点民族偏见”改为“没有民族偏见”。【解析】考查对文学名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文学名著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 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思想情感及风格、 流派等。解答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进行
12、辨析。(1)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真实描述了长妈妈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迷信、唠叨、 “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因此该处“我实在很佩服她”应该改 为“我实在不大佩服她”。(2)藤野先生作者描写了藤野严九郎为作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等事件,证明了 他对留学日本的作者没有偏见;因此该处“虽有一点民族偏见”应该改为“没有民族偏见”。17. (2021.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期中)阅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选段,回答问 题“哦哦,你是A! ”“哦哦,你是鲁迅!他的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 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
13、显得很寒素,一天我忽然记起在B开同 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1)该文段其中A指的是(人名) ,B指的是地名 o(2广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简要概述。【答案】(1) 范爱农;日本东京。(2)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 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这个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 文段中的A即范爱农。文段中开同乡的事,发生在鲁迅与范爱农留学时的日本东京。(2)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联系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概括
14、。当范爱农的 老师徐锡麟被害后,“我”和其他几个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 道”,并且要写文章悼念徐锡麟,范爱农对此坚决表示反对。因此“我们”一致认为他不近人 情,性情冷酷且懦弱。18. (2021 .江苏盐城.七年级期中)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阅读完朝花夕拾的相关文章后,同学们发现在先生成长过程中有两位老师给了他深远影响, 请回答下面的讨论题。【甲】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 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15、: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甲】【乙】两文段中的老人和先生分别是谁?【乙】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变化”具体指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甲文指的是寿镜吾先生。乙文指的是藤野先生。“变化”指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以文学救国。因为在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中鲁 迅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解析】考查名著人物。根据甲段中外貌描写,可知这位老人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老师,也 是鲁迅的启蒙老师。是一个极质朴、方正的人。有戒尺却不常用,是一个心地仁慈的人。根据乙段中的外貌描写,可知这位先生是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 毫无民族偏见,关心鲁迅的学习与
16、生活。他治学严谨,有旺盛的求知欲,曾向鲁迅询问中国 女人裹脚的情况。“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变化”指的是鲁迅决意弃医从文。因为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 件,鲁迅认识到靠医学强健国人的体魄不能救中国,而是要挽救国人的精神。能改变精神的 首推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19. (2021 .江苏常州.七年级期中)朝花夕拾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是鲁迅十篇回忆性散文合集,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你还能举出哪些篇目呢?请再写出这本集子里另外两篇的题目:、(2)请仔细阅读这段出自朝花夕拾中某篇的文字,根据这段文字以及这一篇的内容, 你觉得“我”对陈莲河先生采用何种评价态度?为什么?“我有一种丹
17、,“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 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答案】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2)否定、批判、讽刺的态度。因为他医术拙劣,长期治疗不见疗效;医德低下,索取 高额回报,反倒从鬼神冤孽上寻找原因、推卸责任,实质上坑蒙病人,造成了病人病情的耽 搁,最终亡故。【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18、是现代文学家 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 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从白 草园到三味书屋。(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从“点在舌上,我 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可知,陈莲河 先生不讲医德,索取高额回报。从“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 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可知,陈莲河 作为庸医,医术拙劣,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从鬼神冤孽上寻找原因,巫医不分,迷信浅薄, 故弄玄虚,推卸责任,草菅人命。
19、作者对他持否定、批判、讽刺的态度。20. (2021 .江苏扬州.七年级期中)朝花夕拾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10篇(题材)。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 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 一口气 读下去,“物竞” “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喝也出来了。选段三“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 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20、。选段四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 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 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2)请依次写出四个选段所涉及的四本书分是。(3)请在上表选段的书目中任选一本,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和下面的材料,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的。“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 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 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
21、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 切。”(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答案】(1)旧事重提回忆性散文21. 阿长与 山海经天演论 鉴略 二十四孝图(3)示例:鲁迅先生的教育观是尊“天性”,贵自然”,反对扭曲和残害。如五猖会中, 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展 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作者反对、批判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因为深受 其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采用的是“顺其自然”、尊重喜好的教育。【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篇名和题材识记。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 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22、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 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共十篇。据此,可知(1)处填“旧事重提”;(2)处填“回忆性的散文)(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1)根据“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却是人面的兽”可知,此处填阿长与山海 经;(2)根据“赫胥黎”“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可知,此处应填天演论;(3)根据“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可知, 此处应填鉴略;(4)根据“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
23、”可知, 此处应填二十四孝图。(3)本题考查名著作者思想感情理解。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自己的经历批判了封建教育观,表达了孩子对自由、快乐 的追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如五猖会中被父亲强迫背鉴略,那是作者并不喜欢、 也不理解的书,父亲这个做法冲淡了“我”去看迎神赛会的兴奋心情,这是封建教育对儿童天 性的压制;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渴慕山海经,得到后称之为“最为心爱的宝 书。因为山海经的内容充满了想象力,向鲁迅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满足了 儿童好奇的心理;如琐记中作者如饥似渴地读天演论,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引起了作 者极大的兴趣;二十四孝图中一些愚孝故事是鲁迅批判的,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4、作者通过分析“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了这类封建孝道对儿童性 命的摧残。结合材料中鲁迅对儿子的教育“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 他的喜爱、可知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尊天性 贵自然 反对扭曲和残害。据此分析,任选一个人物进行作答即可。(2021 .江苏南京.七年级期中)班级围绕朝花夕拾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请你 完成下面的任务。2 .同学们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编成话剧,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选出人物姓名。A.长妈妈B.衍太太C.父亲D.范爱农相关对话人物姓名“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 对不对?自然,
25、这也许是前世的事”陈莲河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 体。”藤野先生“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3 .小文要扮演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请你结合选段内容帮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 形象。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 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 切察察”有些关系。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
26、经,我给 你买来了!”4 .扮演寿镜吾老先生的小语与编剧产生了分歧。小语:舞台上我表演读书时,演学生的不用表演人声鼎沸地读书,只需要表演偷偷玩耍 就行了!这不是能更好地表现寿镜吾老先生对学生的温和与宽容吗?编剧:那可不行,你再看看原文。小语:好吧!没想到,改编也有这么多讲究。【原文】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喳几眼,大声 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 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
27、还大声朗读 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畸。”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 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答案】2.B D 3.长妈妈是一个粗俗好事、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喜爱“切切察擦、说长道短,还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长妈妈也是一位善良、疼爱孩子的好 保姆,为小鲁迅买来心爱的山海经。4.寿镜吾老师对待学生不是仅有温和与宽容哦, 他也是有戒尺和罚跪的规矩的。所以,我建议你扮演的寿镜吾老师一开始也会瞪眼大声命令 学生一起读书,学生刚开始也是放开喉咙读得人声鼎沸,不过后来觉得内容
28、没意思,学生的 读书声便慢慢低了下去。我们改编名著人物,还是要遵照原文,不能脱离文本,随意改编哦, 你觉得呢?【解析】2.本题考查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识记。(1)根据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 的多可知此人为衍太太。这个句子出自琐记。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 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价形象。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 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故选Bo(2)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 ”这句话是范爱农说的。朝花夕拾 中范爱农一文中,鲁迅和其他同学组织了一个同乡会,有人主张打电报到
29、北京,痛斥满 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却阻止发报。范爱农一文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 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 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故选Do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第一段“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 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 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可知,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 为人比较饶舌。由第二段可知,长妈妈买来了“我”渴盼已久的、别人不曾为“我”买的山海经,看出 真心疼爱孩子。故刻画了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对“我”管
30、理严格,又真心爱孩子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4 .本题考查剧本改编。小语同学认为改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不需要表演学生人声鼎沸的读书的场面, 只需要表演他们偷偷玩耍的情景,这种设想是错误的。首先,课本原文有“(寿镜吾)瞪几 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因此改编时不能 脱离原文的这段描写。这段描写很好地表现了学生和老师放声朗读的情景,是书屋学习生活 的重要内容。其次,小语认为不表演学生人声鼎沸地读书,只需要表演偷偷玩耍,能更好地 表现寿镜吾老先生对学生的温和与宽容,这种想法也是完全错误的。原文中“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因此寿镜吾先
31、生不仅对学生温和与宽容,也 有严厉的处罚规矩,这才是教育的完整内容。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注意语气委 婉。示例:原文中有“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 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7 可见寿镜吾先生并非一味地温和与宽容,对学生也有严厉 的一面,这也是他作为老师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 沸”,群童放声诵读,这是学堂生活的最显著特征,如果没有这个场面,就无法反映三味书 屋的真实生活。小语同学,改编名著情节,不能只考虑人物的某个方面,而要综合分析人物 形象,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编,不能脱离原文另起炉灶,你觉得是不是这
32、样呢?5 .(2021.江苏宿迁.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甲】还记得有一回A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 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我们没法 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乙】一到夏天,睡觉时B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 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1)【甲】【乙】两段文字中,A是 B是 (填人名)(2)【甲】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3)鲁迅对这两个人物的情感态度如何?【答案】(1) 藤
33、野先生 阿长(长妈妈)(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两点即可),表现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和蔼、 没有民族偏见。(3)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佩感激之情。对阿长既有尊敬和感激,也深情地怀念。【解析】(1)此题考查名著情节和人物的识记。【甲】描述的是藤野先生将“我”叫到研究室帮“我”纠正血管图,体现了他治学严谨,平等待人。该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 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 挚友谊。【乙】文描述了阿长睡觉时喜欢摆成“大
34、”字。语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 海经,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 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 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2)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概括。根据“翻出”“指着”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向我和蔼地说道”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 语言描写。藤野先生没有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歧视“我”,而是平等待人,同样将医学知识倾 囊相授,并且对于血管图的纠正十分严谨,这体现了他治学严谨、和蔼、没有民族偏见。(3)此题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藤野先
35、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作者感到十分敬佩;对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作者 感到十分感激。对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作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 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6 . (2021.江苏连云港七年级期中)名著简答。(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讲了、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任选其一写出她与“我” 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的态度。【答案】(1)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2)示例1: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思念。示例2:衍太
36、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 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掌握。二十四孝图它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 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 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着 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 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2)本题考查能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 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阿长,她是童年鲁迅的保 姆,阿长不识字
37、却为他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他的 一生。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到赞美阿长的朴实善良,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出现于父亲的病与琐记两篇文章,她在父亲的病 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 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 处:于是鲁迅把教唆自己“犯下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的罪责,加在了“衍太太”头上。衍 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 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
38、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 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2021 江苏无锡七年级期中)名著阅读。【甲】西游记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温柔)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 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地道:“我是个好 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 叫“变!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 了 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
39、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 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 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 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嗡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 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 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节选
40、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乙】朝花夕拾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 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 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 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
41、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 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 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 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
42、中,我似乎 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 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 .阅读【甲】文,请结合前文的情节说说唐僧为何给孙悟空一纸贬书?8 .选文中孙悟空希望师父能挽留他,又是拜,又是流泪,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开头:“一 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 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9 .阅读【乙】文,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情景,结尾部分写“家中由 忙乱”转成静肃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7.因为孙悟空
43、三打白骨精,“屡次行凶”,一而再、再而三“杀生”,在唐僧看 来,悟空严重违反了佛门清规戒律。8.“拜”,”止不住腮边泪坠”,“良久方去”运用了动 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孙悟空对唐僧的依依不舍。9.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情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进行对比,写出了父亲让 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解析】7.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 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 精彩的故事情节、艺
44、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根据第二十七回的回目“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可知: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 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 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 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 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10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外貌描写、语言 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作用时我们
45、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 XX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 什么描写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 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选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的情节,文 中的“拜,“止不住腮边泪坠,“良久方去,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 孙悟空不舍得离去的心情。因为孙悟空的内心对唐僧是有感情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 悟空对师父的感情超出了旁人,他是真心想保护唐僧的。而且孙悟空和唐僧一路走来,经历 了那么多的风雨,自然是舍不得。11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
46、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使形 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选文开头写了家中忙碌的情景“昨夜预定 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 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可以看出家人们的兴奋、高兴。而结尾写“应用的物件 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 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突出了静肃的氛围,可以看出家人为“我”能否背诵鉴略而紧张,这与开头的忙碌高兴的 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
47、心目中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节 日。我急于去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父亲的这种做法让我扫兴而痛苦, 开头的兴奋和结尾的静肃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揭示了文 章主题,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他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2021 .江苏泰州.七年级期中)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作品主要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B.父亲的病中有很多奇特药引,如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以及败鼓皮丸,但它们 都没有治好父亲的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