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壕吏》教案 (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石壕吏教案1、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2、教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 奏、语调。3、学生自由读。4、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5、全班齐读。6、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 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 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 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 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
2、是别 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 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2)学生默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3)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选两位学生口述浮现在 脑海中的画面,发动其他同学补充,共同丰富画面、情节。(4)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 内容。明确: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 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
3、20 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2)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读诗,尝试背诵。3)提问: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 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 “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5)学生听读配乐朗诵,深深体味诗作的思想情感。(5)赏析本文巧妙独特的构思艺术。有人说:
4、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只用120 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 于诗人巧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 一出现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 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 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隐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进门就问 “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日: “室中更
5、无人”;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 之,差吏的“怒” “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6、学生自主质疑,深入理解诗意,进入探究阶段。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 .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 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2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谁?3 .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4 .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酌情给予点拨。5 、学生齐背诗歌,或抽查背诵6 、课文赏析话说石壕吏中的诗人:
6、杜甫的名篇石壕吏里写到四个人物,吏、老 妇、老翁、诗人,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 “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 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到第二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 议论。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诗人何以如此沉默?我想,这是因为他除了沉默以外很难有别的选择。一味同情民间疾苦反对抓 壮丁吗?这时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数十万人马已兵败邺城,正准备在河 阳与叛军作拼死的决战,如果再吃败仗,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设想,所以非补兵源 不可,哪怕多一个炊事老太也好。那么就拥护“吏夜捉人”吗?作者也不忍,人 民群众已经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这一
7、家的牺牲尤其惨重,怎么好再来抓人? 作者处于两难的境地,实在无话可说。如果杜甫是一个完全“惟上”的俗吏,那么事情就很简单,他可以向这一家 人讲大道理,动员他们要爱国,要以大局为重;如果杜甫是一个一般的所谓人道 主义者,他可以不管国家大事,一味高唱同情民间疾苦、为民请命的高调。然而 杜甫既非居于庙堂,也非江湖处土,而是一个小官,他已被赶出朝廷,新的职务 是华州司功参军,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君与民这两头他都要顾及,当二者难以兼 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极其痛苦的,无计可施,于是他就在这巨大的痛苦中无 可奈何地沉默了。石壕吏,现实主义的典范:石壕吏是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达到了高尔基所说的“
8、现 实之客观的描写”的地步,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将主观的评价寓于客观的叙述之中。这首诗中,诗人是在场的,却始 终没开腔,只是如实地据事直书,让事实本身说话,通过事实体现自己的思想感 情,可怜可恨自在其中。第二,用自传体。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就它记载的是作者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个生活片断这点来看,也可以说是作者自传中的一页,一篇日记。用自传体, 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利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老妇的话由语带哀求到肯 定到自请,这其中也体现了其情感的变化,由沉痛到愤恨到平静。为了显示老妇 思想情感的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语调的变化,诗人有意识地押了不同的韵脚。由 于语言的个性化,这段对话就显得特别生动,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