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徐汇中学2021学年初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6分)(1)相顾无相识,O (野望)(1)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3)最爱湖东行不足,o (钱塘湖春行)(4)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5)使至塞上中直抒诗人漂泊无定 内心感受的句子是:,o【1题答案】【答案】.长歌怀采薇.江随平野尽.绿杨阴里白沙堤.馨香盈怀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解析】【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 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采薇、随、阴、馨、盈、蓬、雁”等字容易写错。阅读下面古诗,
2、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 .诗人是唐朝的 (人名)。黄鹤楼,故址在 市蛇山,传说是三国时的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而得名。3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用典,写了黄鹤楼的传说。8 .颔联烘托出黄鹤楼高耸的雄姿。C.颈联描写江上美景极具人情味。D.尾联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思乡情。【23题答案】【答案】2.崔颠 .武汉 3.D故选(Do【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段“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工,也可 以使用另外的
3、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可知空中旅行安全性体现在:飞行中出现故障,有备用 发动机使它安全降落;根据第段“还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 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可知空中旅行安全性体现在:飞机上装备气象雷达, 能够通过雷达判断前方的雨云,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根据第段“不过,阳光明媚时: 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通常出现在6000 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乱流“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 案,乘客只要乖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可知空中旅行安全性体现在:遇到与对流云团
4、无关的乱流,飞 行员有足够的时间和处理预案。【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 等,说明方法的寻找需根据具体语句分析。说明内容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画出句子的上下句和段落开头 去理解。说明方法:根据画线句“据统计”可知本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联系第段“无数事例 证明:乘飞机旅行是安全的”可知,画线句具体有力的说明了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很低,乘坐 飞机旅行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19题详解】考查说分析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对策: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一般都起修饰限定的作用
5、;带词解句;删词解句,与原意是 否相符;最后表明说明文语言特点。表态:不能删;定性:“基本上”指主要的,大体上,绝大部分是如此,还有特殊情况,起修饰限制作 用;带词解句: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 预报,可以避开恶劣天气,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无法避开恶劣天气;删词解句: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 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的预报,完全可以避开恶劣天气,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特 点:“基本上”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三、综合运用(8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一个民族的文字发展,往往是民族兴衰的见证。中国汉字承载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标志
6、着华夏文化的源远 流长。因此,我校举行“书写规范汉字”的推广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字属于全体中国人,写方块字、说中国话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做的功课,也是大人们必备的素养。但 略显遗憾的是,无论是“央视版”还是各“地方版”的汉字听写大赛,参赛者大多限于学生。事实上,在 网络时代,普及“全民拼写汉字”的理念或许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材料二】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象形文字,中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事、交流,其背后更蕴含着一种 “东方美学”。无论是顶天立地的“人”,还是“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一”,都凝聚着华夏先人的 智慧。身处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空前的全球化时代,应该说,中
7、文已成为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最为重 要的文化纽带之一,有汉字处有华人,有中文的场所必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荣光。【材料三】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古代,读书识字与知书达礼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是一 种文化生活方式。无论我们如何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历史的悠久,我们都不能忽视与否认的是,在中国 文化里,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比汉字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唯一最有效载 体。20 .材料一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o.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汉字”的主要特征。(1) (2) (3) 22.选出汉字字体演变顺序正确的一项()A.甲骨文-隶书-金文一小篆一楷书B.金文-甲骨文-隶书
8、一小篆一楷书C.甲骨文-金文-小篆一隶书一楷书D.金文-隶书-甲骨文一小篆一楷书【2022题答案】【答案】20.普及“全民拼写汉字”的理念。21.汉字是象形文字;蕴含着“东方美学”;.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要文化纽带;.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任选其中的三个即可)22. C【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探究。作答时要明确题目要求,理解材料内容,探究材料一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一 “汉字属于全体中国人,写方块字、说中国话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做的功课,也是大人们必备的 素养”“事实上,在网络时代,普及全民拼写汉字的理念或许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可知
9、,主要讲的是 汉字的地位很重要,作为中国人都要写方块字、说中国话。但是当下的一些汉字听写大赛参赛者大多限于 学生,所以材料一想要表达的观点是:网络时代,应该要普及“全民拼写汉字”的理念,让人们熟悉汉 字,写方块字、说中国话。【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归纳。作答时要熟读材料,提炼和概括关键信息,归纳二则材料中关于汉字的叙述,注意语句通顺,言简意赅。 根据材料二“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象形文字,中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事、交流,其背后更蕴 含着一种东方美学”可知,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象形文字,蕴含着一种“东方美学”; 由“身处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空前的全球化时代,应该
10、说,中文已成为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最为重要 的文化纽带之一”可知,在全球化时代,汉字是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最为重要的文化纽带之一;根据材料 三”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古代,读书识字与知书达礼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是一 种文化生活方式”可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方式;由“在中国文化里, 没有任何其他事物比汉字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知,汉字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以 上分析任选三点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汉字经过了 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 (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甲金篆隶
11、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故选C。四、写作(40分)23.题目:最美好的记忆要求:(1)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23题答案】【答案】范文:最美好的记忆一丛丛小草探出嫩绿的头,贪婪的吸取着春天的骄阳;一朵朵白云紧紧依偎在蓝天的怀抱中;一朵朵 樱花被柔柔的微风摇醒了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清梦。蓦然回首,与你相伴的记忆,原来是最美好的。很小的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一直住在外公家里。小时候的事都渐渐淡忘了,如岁月的筛子 将它们一一滤过。抹不去的始终是外公对我深沉的爱,永远忘不了的是外公那只古色古香的烟斗。幼小的我印象最深就是那件从不离身的宝贝烟斗。
12、普普通通的咖啡色,细长的身子上已有了不少 岁月的痕迹。这东西伴随外公多年,虽有点旧但仍十分耐用。外公闲时就掏出它,“吧嗒吧嗒”吸几口, 每当这时,我总爱坐在外公膝盖上,缠着外公讲故事。于是外公讲“小红帽”、讲“狼来了”我兴奋 的漫游在外公的童话城堡里,四周的一切都显得美丽而神秘,而外公手中的烟斗,在我看来,像那神奇的 魔杖,那袅袅烟雾不断冒出来,轻盈的升到空中,一缕缕,一丝丝,再慢慢盘成一圈圈,向四周飘散。外公有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那些灰白的烟圈就在我眼里化成美丽的童话故事,飘来荡去。回头一看, 外公正冲我笑呢,那么和蔼,安详后来学业重了,埋头于那些解不完应用题,啃不完的ABC,还得应 付大大小
13、小恼人的测试,天天都是两点一线的来回奔波,只有难得一周末,才有时间重温那段时光。我再次拐进那条熟悉的、曾经我幼稚的小天堂。一进门便见外公躺在藤椅上,手中依然是那只烟斗, 依然是那一缕缕烟雾。一切都没变,只是外公的腰板不再硬朗,头发不似以前黑密。尽管如此,外公那双 眼睛依旧炯炯有神,黑洞洞的眼眸就像一口干涸了的老井,只是井边又多了几道岁月留下的沟沟壑壑,那 座曾带给我欢乐的童话城堡也已不复存在了外公见了我,问了我些最简单不过的问题,而我却一句话也答不出来,在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十 年前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调皮的将空中的烟雾消散,出神的看那烟雾幻来幻去如今我不再依偎在外公怀里,不再听外公讲故事
14、,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渐渐疏远;曾几何时,我真正 理解外公的爱想着往日温馨,眼眶渐湿。漆黑的天幕抹去了几处白发,星月褪去了光辉,想起外公,那袅袅烟雾如我思绪,渗着惆怅与失落, 慢慢地散去童年与外公相处的日子,是留在我脑海中最美好的记忆。【解析】【详解】考查全命题作文。“最美好的记忆”中的“记忆”提示要写作回忆性的作文。记忆星空群星灿烂, 记忆枝头繁华点点,记忆是陈年老醋,是经典华章。“最美好”告诉我们要选择留在脑海中最美的人、事、 物来写。作文主题要表现对真、善、美的歌颂。如果作文写人记事,“最美好”要体现人物的美好品质、与 人物之间最美的情谊等。如,选择与亲人之间、师生之间、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
15、故事,来表现美好的情感。 如果写一个物件,如,珍藏的照片、实物等,要通过一件与之相关的事件的记叙,表达对某人的思念、感激 等,体悟某种哲思,引导自己的成长。“最美好的记忆”也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最爱看的一篇文章;最 喜爱的一部影片;最珍爱的一张照片;最喜爱的小动物等。写作记叙文时文章开头可采用倒叙,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在叙事时事情的经过要详细生动,运用伏笔,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结构严谨。结尾采用首尾照 应,揭示主题。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 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文中要点明这“美好的记忆”,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增添的光彩,留下的启迪
16、, 升华主题。【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第一空: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景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 首吊古怀乡之佳作。第二空: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因唐代诗人崔颍登楼所题黄鹤 楼一诗而名扬四海。【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文理解。D.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思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 人更生烦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诗人看到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 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表现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触景生情,引发的缠 绵的乡愁。本
17、项中“无奈”一词表述有误。故选Do(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本诗作者是苏轼,他与其父、其弟 合称“三苏”。5 .解释下列文中加点词(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 6.翻译文中画线句。庭下如积水空明。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运用了 修辞手法,强调了 之情。8.下列对文中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
18、平添了失意与感慨。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与庆幸。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48题答案】【答案】4.苏洵 .苏辙.,映入.缺少5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6 .反问.表达了洒脱和旷达之情8. A【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月光照进门里来
19、。入:映入。(2)句意:只是少了闲人。但:只是。【6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如,像;空明,清澈透明。句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7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意思是:每夜都有月亮,每处都有竹柏。这里运用了反 问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的闲适、旷达、洒脱、随遇而安的心态。【8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7 .作者对自己和张
20、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是有些失意的,并非“十分达观”;C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并没有感到“庆幸”;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虽有失意,但也有旷达,并未感到自卑和无地自容。故选Ao【点睛】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 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 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荐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 闲的人罢了
21、。(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 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 ”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行义:行为道义。8 .解释下列加点词。(1)及安石得志()(2)遂与之异()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以吝故不及。11 .下列能体现出曾巩为人特点的一项()A.知人善用B.乐于助人C.小鸡肚肠D.客观理性9-11题答案】【答案】9.等到 .不同10.因为吝啬的缘故比不上杨雄。IL D【解
22、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等到王安石得志后,及:等到。(2)句意: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异:不同。【10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重点词的解释:以,因为;吝,吝啬;故,缘故; 不及,比不上。【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细读文本,由“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 扬雄,以吝故不及。“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23、可知,当神宗问他王安石这个人怎 么样的时候,他既向皇帝说明了王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缺点“吝于改 过”,这说明曾巩为人客观理性,看人很准。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 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 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 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 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
24、赞同他的这个看法。二、现代文(2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藤野先生(节选)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 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 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 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 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
25、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 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 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 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 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 落
26、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 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 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 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 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物学,因为看
27、得他 有些凄然,便说了 一个慰安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 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 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 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y/无消息了。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
28、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 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12 .根据拼音写汉字。yao ()无消息.第段中,“我”为什么认为“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13 .阅读到段,完成下列题目。(1)概括该部分讲述的三件事。(2)其中第一件事情并没有直接描写“藤野先生”,是否能删掉,为什么?14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段划线句“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表明作者表明没把自己当成局外人。B.第段到第段所描述的事情,
29、是促使“我”在异地他乡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C.第段“藤野先生”本想挽留“我”,但又懂“我”的爱国情怀,便不再说什么。D. “藤野先生”对我的关爱来自他有一份爱国心以及对我的关怀和真挚的理解。【1215题答案】【答案】12.杳 13.因为欢呼声是日本人为杀害中国人而欢呼,更可悲 是围观的也是麻木的中国人, 这场景伤害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4. (1)试卷风波(或“匿名信事件”)观看影片惜别藤野先生(2)不能删去,本事件用部分嫉妒心很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日本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品德,通过对比,藤野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了。15.D【解析】【12题详解】杳无消息,yao wu
30、xiao xT,没有任何音讯、消息。【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理解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联系语境具体理解句子的含 义。联系上文第段“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可知,句中“这一声”指代的是日本学生看影片时的欢呼声; 联系下文第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可知, “刺耳”是因为“我”看到影片中中国人被枪毙,耳边却听到麻木的中国人叫万岁并鼓掌,自己的民族自 尊心受到了伤害。综上分析即可作答。【14题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概括即可。结合第段至第段“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31、:你改悔吧!终 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 们”可以概括出:匿名信事件。结合第段“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分析得出:看电影事件。结合第段至段“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 我的也送他”,可概括出:惜别藤野先生。(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第一件事情并没有直接描写“藤野先生”,似和文章的主题关联不大,日本
32、“爱国青年”的寻衅,表现出他们有着狭隘的民族偏见。而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 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朴素高尚、平等 公正、心胸宽广,是个真正的君子。【15题详解】D. “来自他有一份爱国心”有误。应是“来自他没有民族偏见”。藤野先生教给鲁迅医学知识,治学严 谨,给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待他热情诚恳。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于在日本人眼里所谓的 “弱国”留学生鲁迅,他平等对待,耐心教诲,是让鲁迅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老师。故选Do(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安全的空中旅行现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但总有些人会认为
33、飞机不安全。即使不得不乘坐飞 机出行,整个飞行过程也是惶恐不安的。为什么人们会觉得乘坐飞机不安全呢?他们在担心什么?A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B其实这 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台发动机停 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C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 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D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 械故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颠簸在飞行中比较常见。遇到气流颠簸,飞机就变成了一个
34、载着几百人的过山车,忽上忽下,乘客 轻则心惊肉跳,重则人仰马翻我们不得不承认,飞机颠簸起来可不像汽车在路面上颠簸那样。大型客 机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上部,接近平流层的底部(800011000米),对流层就是风雨雷电的所在之处。还 好,现代客机一般都装备气象雷达,通过雷达回波图可以准确判断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气象部门 的预报,基本上可以避开恶劣天气。 不过,阳光明媚时,你也别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无风三尺浪”。即使在没有云的高空,飞机 也经常遇到“晴空颠簸”。这是大气活动造成的,通常出现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是与对流云团无关的 乱流,气象雷达也监测不到。遇到这种颠簸也不可怕,飞行员有足够
35、的反应时间和处理预案,乘客只要乖 乖地听从空乘人员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带,感受一下肾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有些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会问:为什么不给我降落伞?万一我还可以跳伞!跳伞这事可不是一 般人能完成的,跳伞这项运动可不像街头篮球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展。从几千米高、-40 左右的空中跳伞,呼吸着稀薄的空气、面对未知的着陆点,你还有勇气和自信吗?而且几百人从4一6个 舱门跳出飞机,你以为你是空降兵吗?实际上,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与其 盲目惊慌地跳出飞机,还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给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让他从容地化险为夷。无数事例证明:乘
36、飞机旅行是安全的。据统计,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 一。也就是说,要积累三百万个航班,意味着你每天坐一次飞机,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遇到一次飞行事 故。(选自科学Fans2012年第12期,有删节).第段的四个句子的正确语序是()(1) DBAC (2) DCAB (3) BDAC (4) ADCB.阅读一一段,概括空中旅行安全性的三个方面。(1)(2)(3) .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18 .第段文中加点字“基本上”能否删掉,为什么?【1619题答案】【答案】16. (1)(1)遇到故障,飞机有备用发动机使它安全降落;(2)遇到恶劣天气,飞机装有气象雷达,基本能
37、够避开恶劣天气;(3)晴天遇到暗流,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和处理预案。17. .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更加准确的说明了民用飞机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极低从而也说明了乘坐飞机旅行时比较安全的18. “基本上”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在文中是指,在大多是情况下可以避开恶劣的天气,但在少数情况下 无法避开。如果去掉这个词,句意成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避开恶劣的天气,这与事实不相符合,因此 不能去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可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进行排序。D句“很多人认为在陆地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车还是火车,如果遇到机械故
38、障,一般可以停下来检 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飞机就不同了”主要写的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一一飞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无法 停下来检修;D句先从人们的想法写起,为首句;B句“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现代化的民航客机一般都有24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即使在飞行中一 台发动机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发动机,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主要是写的飞机在飞行中出现故障 怎样停下检修;B句“其实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承接I)句“很多人认为”“而飞机就不同了”的内 容;A句相反,如果你认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行驶中随便停车检修,那真是大错特错了”主要写的是 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出现故障后的情况与人们的想法不同;A句“相反”承接B句“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机 场”这一情况;C句“近年来无论是在公路上还是在高铁上,都出现过因停车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列举实例证明A句内 容; 故排为D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