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693887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还可以指诗书礼论语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C.小人,西周、春秋时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也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任重而道远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C.请问其目 其“恕”

2、乎D.见贤思齐焉 就有道而正焉3、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

3、仁,如礼何 任重而道远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C.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见贤思齐焉 就有道而正焉6、下列各句中“就”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就有道而正焉乃谢客就车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余尝就老胥而问焉A.B.C.D.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之学者必有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回虽不敏将军者,国之爪牙也A.B.C.D.8、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

4、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机敏 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B.质胜文则野 野:不受拘束 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C.可以怨 怨:讽刺时政 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D.迩之事父 迩:近 天下归仁焉 归:称赞,称许9、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D.人而不仁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10、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

5、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历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中上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B.见贤思齐焉C.天下归仁矣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12、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13、

6、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 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 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连词,来,表目的1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

7、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1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回虽不敏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之学者必有师A.B.C.D.16、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 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17、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机敏 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 文:华美、文采 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比喻 利:利益D.迩之事父 迩:近 事:侍奉二、默

8、写题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2)论语八佾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3)论语里仁中,表现孔子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的句子是“_,_”。(4)论语里仁中,“_,_”两句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5)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6)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7)论语泰伯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的两句是“_,_”。(8)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仁”就是

9、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9)增广贤文有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_,_”所讲的道理相似。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2)论语学而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3)论语里仁中,“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4)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所讲的道理相似。(5)论语里仁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6)论语雍也中

10、,“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_,_。”三、翻译句子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3)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_(4)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_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_(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11、后已,不亦远乎?_(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_(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四、文言文阅读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

12、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节选自论语子张)注 公孙朝:卫国大夫。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谥号武。赐:子贡的名。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坠于地 坠:下坠B.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告:告诉C.叔孙武叔毁仲尼 毁:毁谤D.犹可逾也 逾:逾越,超越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B.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C.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13、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D.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有张有弛的治国和处事方法。B.“宫墙”,指的是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C.“仞”,是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墙数仞”比喻学问高深。D.“子张”,为篇名。论语通常取开篇前两字为篇名;若开篇前两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前两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

14、焉学?”_(2)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_5).子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说明诽谤孔子没有用?诽谤孔子没有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

16、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17、,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氐书/想见其为人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8、正确的一项是( )A.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指代礼乐教化。后常用“弦歌不辍”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B.王子,是个姓氏。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最早的王子氏,是“子姓朝歌王氏”的后裔,出自第一代始祖王子比干,即商末纣王之王叔。C.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文中就是此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

19、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士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蔡之间时,粮食断绝。随行的弟子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子贡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贤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了鲁国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他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2)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0、5.结合本文思考,孔子对子路、子贡、颜回三人对“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的回答持什么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五、语言表达24、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正误。1).我们平时要注意食无求饱,不能暴饮暴食。(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史为鉴,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己。( )3).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扬温润敦厚的君子之风,那么社会风气也会文质彬彬、和谐包容。( )4).刘笑任重道远,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得到满意的答复。( )5).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疫苗研发问题,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是疫苗研发计划也不宜死而后已。( )6).电视剧鹤唳华亭以“礼”制营造出了克己复

21、礼的整体氛围,展现了以含蓄、克制、隐而不发为特点的多重情感关系。( )7).老师经常用功亏一篑的典故告诫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对于孔子所讲的“仁”,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从根本上说,“仁”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_到鲁国。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_、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的“仁”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

22、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_自己的学说的。在孔子以前,学校_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于是,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这就是孔子伟大人格的一个具体体现。(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落 生灵涂炭 践行 把持B.流浪 寸草不留 实行 陷落C.流浪 生灵涂炭 实行 把持D流落 寸草不留 践行 陷落(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从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B.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因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C.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D.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

23、着一定的联系,从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B.从孔子才开始办私人学塾,围绕“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C.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D.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收平民子弟。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还可以指诗书礼论语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错误,应该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并列。B项,助词

24、,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相当于“的”。C项,代词,它的/副词,表推测,大概。D项,均为语气词。3、答案:B解析: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4、答案:B解析:敏:勤勉。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并列。B项,助词,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助词,相当于“的”。C项,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却。D项,均为语气词。6、答案:A解析:动词,接近、靠近;动词,上、登上;动词,就职、赴任;动词,成功;介词,向、从、跟。7、答案:C解析: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

25、问广博精深。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烈士,古义:有气节有壮志的人。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爪牙,古义:得力助手。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8、答案:D解析:A.敏:勤勉。B.野:粗野、鄙俗。C.喻:知晓,明白。9、答案:D解析:A.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则: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可是。C.于:介词,在方面/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由于,因为。D.而:连词,表假设,如果。10、答案:D解析:“处于贵族的中上层”说法错误,

26、应是“处于贵族的最低层”。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D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错,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15、答案:C解析: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6、答案:B解析:A.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则: 连词,表承接,就。C.于:介词,在方面/介词,表被动。D.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27、连词,表顺承。17、答案:D解析:A.敏:勤勉。B.野:粗野、鄙俗。C.喻:知 晓,明白。18、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人而不仁;如礼何(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克己复礼为仁(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慎,焉;(3)矣;(4)喻;(7)弘,毅。19、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人而不仁;如礼何(3)朝闻道;夕死可矣(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质胜文则野;文

28、胜质则史(7)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0、答案:(1)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3)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4)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喻:知晓,明白。(2)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3)以为:把作为。重:重大、重要。已:停止。(4)迩:近。事:侍奉。21、答案:(1)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

29、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3)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4)诗可以用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从长远看,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解析:22、答案:1).A;2).C;3).B;4).(1)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孔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2)

30、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那么,那位先生的话,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5).(1)比喻:把他人的才德比作丘陵,把孔子的才德比作日月。对比:他人与孔子形成鲜明的对比。(2)因为孔子才德出类拔萃,诽谤孔子并不会对孔子有什么损害。解析:1).坠:失。2).“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两句结构相同,故应在“大者”后断开,排除A、B两项。“夫子焉不学”句意完整,说的是“我的老师何处不能学习”,故“不学”后应断开,排除D项。3).“宫墙”也指普通的围墙,并非专指王宫的围墙。文中指普通的围墙。4).(1)关键点:“于”“焉”。(2)关键点:“得”“或”“宜”。参考译文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孔仲尼的学

31、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就存在于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到它的大旨,不贤能的人只能知道它的枝节。没有地方不存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能学习?哪里有固定的传授之师呀?”叔孙武叔在朝中时官员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贤能。”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道:“拿房屋的围墙作比方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可以直接望见墙内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仞,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宗庙的华美和房舍的富丽。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那么,那位先生的话,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其他贤者,好比山丘,还可以

32、超越过去。仲尼,就像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超越。即使有人要与太阳和月亮决绝,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示他自不量力罢了。”23、答案:1)D;2).C;3.)A;4).(1)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2)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5).(1)对子路、子贡进行了批评。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受到了批评。(2)对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33、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自然感到欣慰。解析:1).根据“曰”可以排除B、C两项,“然”表转折,“心向往之”为一个完整结构,由此排除A项。2).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官衔。3).从原文“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中可知所派的不是士兵,而是“徒役”,即一些服劳役的人。参考译文: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

34、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法动身,粮食也断绝了。随行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串自己的全部学说。”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于是叫来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

35、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为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

36、远大了!”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好小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受周天子分封,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

37、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当政的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孔子没能跟他说话。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

38、,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24、答案:1).;2).;3).;4).;5).;6).;7).解析:1).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指生活要有节制。2).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3).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气质,不能用来形容“社会风气”。4).任重

39、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此处指刘笑能干,办事效率高,“任重道远”不含此义。5).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做某事。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般用于人,不能用于“疫苗研发计划”。6).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7).功亏一篑:伪古文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25、答案:(1)A;(2)D;(3)C解析:(1)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物品)流转散失。流浪: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文中说的是孔氏家族漂泊到鲁国,应用“流落”。生灵涂炭: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寸草不留:连小草都不留下,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根据后文的“拿人不当人”可知,应用“生灵涂炭”。践行:实行,实践。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文中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