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发病,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痛苦多、反复发作局部并发症:急性结肠扩张,溃疡穿孔、出血、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瘘管形成、结肠狭窄、肠梗阻,结肠息肉形成(少数可癌变);全身并发症:肾盂肾炎、肾
2、石症,贫血、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游走性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皮肤病,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等。本病为患病率35%,50岁以上约20%。n n中医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n n痢疾、n n泄泻、n n肠癖、n n久利 二、病因(一)西医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中医病因 1、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2、外邪侵袭,损
3、伤脾胃,酿生湿热;3、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脾不和。日久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久病损及于肾,则见脾肾阳虚之候。三、诊断(一)临床表现 1症状n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n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n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因素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调、继发感染等。(1)全身症状 体温多正常,急性期见发热。重症有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以及厌食,可使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2)腹部症状 血性腹泻:粪便中含血、脓和粘液,每日24次;重者达10 30次,大便呈血水样。腹痛:常为阵发性痉挛性绞痛,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可使腹痛暂缓。里急后重:由
4、直肠炎症刺激所致。有上腹饱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2体征n n全身有发热、脉速、失水征。n n局部有左下腹或全腹部压痛,并可触及如硬管状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伴有肠鸣音亢进。n n急性结肠扩张者常有腹胀,可见上腹部膨隆。n n病变范围广泛的急性活动期患者,可有腹肌紧张。n n轻型或在缓解期者 可无阳性体征。3直肠指检n常有触痛,肛门括约肌痉挛;n急性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松弛。n可有指套染血。四、临床类型n n(1)慢性复发型 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此型最多见。n n(2)慢性持续型 病变范围广泛,症状持续半年以上。n n(3)急性暴发型 起病急骤,腹部和全身症
5、状严重,易发生大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如急性结肠扩张、肠梗阻以及肠穿孔等。此型最少见。以上三型之间可互相转化。n n(4)初发型 指首次发病者。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一)血液检查n n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发生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n n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增多。n n血血浆浆第第、因因子子活活性性增增加加和和纤纤维维蛋蛋白白原原增增加加,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血小板增多,呈高凝血状态。n n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严重者血清蛋白降低,1 1和和2 2球蛋白明显升高。球蛋白明显升高。n n在缓解期如在缓解期如2 2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球蛋白增加时,常预示复发
6、。n n本病发作时,如本病发作时,如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球蛋白下降常提示预后不良。(二)粪便检查n n粪便肉眼检查常见血、脓和粘液;粪便肉眼检查常见血、脓和粘液;n n涂片镜检见有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涂片镜检见有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三)影像学检查1、纤维结肠镜检查n n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急性期重型患者应暂缓进行,以防穿孔。n n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失去正常光泽,粘膜表面粗糙不光滑、颗粒感。n n见散在糜烂、溃疡,覆有粘液脓性渗出物。n n重者见大溃疡、假息肉。肠壁僵硬,缺乏膨胀性,肠袋消失。n n后期可见苍白斑片萎缩粘膜。2X线检查n n钡剂灌肠在早期可见到结肠粘膜紊
7、乱、结肠袋形加深、肠壁痉挛、溃疡所引起的外廓小刺或锯齿形阴影;n n在晚期可见结肠袋形消失、管壁强直呈水管样、管腔狭窄、结肠缩短、息肉引起的充盈缺损等。n n低张气钡双重结肠造影,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n n钡餐检查有利于了解整个 胃肠道的情况,特别是小肠有无病变。六、鉴别诊断n n本病应与:n n慢性细菌性痢疾、n n慢性阿米巴肠病、n n血吸虫病、n n克隆病、n n结肠癌、n n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相鉴别。七、中西医综合治疗(一)西药治疗1一般治疗n n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其他一般病例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但可做些轻便工作。n n避免精神紧张与忧虑,必要时给予镇静安定药如利眠宁
8、、安定、苯巴比妥等。n n重症、暴发型者应同时治疗贫血(输血、口服铁剂或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下列情况可考虑给予静脉营养:病变长期活动,病人明显消瘦,且需要肠管休息者;病情严重,伴低蛋白血症及毒血症;肠梗阻;肠瘘;手术前后;大面结肠切除所致的短肠综合征。可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插管输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白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乳糜等。2药物治疗n n(1)对症治疗 腹泻严重者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2.5mg,3次/d。易蒙停12mg,2次/d。腹痛严重者可服小剂量阿托品,但注意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可能。n n(2)水杨酸硫氮磺胺吡啶(SASP)SASP与SASA为目前控制本病最
9、有效的药物,适用于非重型及暴发型的绝大多数患者,可作为首选药,也可作为重型患者经激素治疗有效维持治疗用。轻症每日剂量为24g,重症46g,分34次口服。n n(3)5氨基水杨酸(5ASA)为偶氮磺胺吡啶的疗效活性部分,对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5ASA肠衣片(艾迪沙)口服,剂量为每日8002400mg;5ASA保留灌肛,结肠炎维持治疗用量2.0g,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用量4.0g。n n(4)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与暴发型患者。n n激素常用方案:n n口服强的松1015mg,4次/d,症状改善23周后,可每隔37日逐渐减量为10mg,3次/d。n n口服无效者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80单位,静脉滴
10、注;或试用强化治疗,以地塞米松 10mg,连续静脉滴注1014日。应注意副作用及掩盖感染、穿孔的症状体征。每日静脉补充钾盐35g。有效后,递减药量,加服SASP或硫唑嘌呤,硫唑嘌呤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5rng。n n病变限于远端结肠的轻型患者可用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100200ml保留灌肠;灌药时应转动体位,先仰卧1020分钟,再左侧卧位1020分钟,后俯卧1020分钟,使药液充分接触病变的肠粘膜。3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需要根据病变性质、范围、病情决定。手术的指征为:n n肠穿孔或濒临穿孔;n n大量或反复严重出血;n n肠狭窄并发肠梗阻;n n癌变或多发性息肉;n n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11、;n n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n n并发关节炎、皮肤和眼部病变,药物治疗无效;n n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儿童发育。(二)中药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湿热下注 主证 发热,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或纯粘液和脓血。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则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n n 方药 白头翁汤加味:n n白头翁15g,黄连、木香各6g,黄柏、秦皮、赤芍、地榆、车前子(包)、枳壳各10g,蒲公英12g。n n 临证加减 n n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n n湿重者,加茯苓、泽泻、苍术、厚朴;n n便血较多者,加丹皮;n n恶心呕吐者,可加用玉枢丹吞服,或加竹茹。肝旺脾虚n n主
12、证 腹泻多在精神刺激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痛,肠鸣,嗳气少食。n n 苔薄白,脉弦细。n n治则 抑肝扶脾。n n 方药 痛泻要方加减:白术、白芍、防风、柴胡、焦山楂、蒲公英、茯苓各12g,薏苡仁 15g,陈皮10g。n n临证加减 n n泄下日久不愈者,加党参、黄芪、升麻;n n肝络有热,胁胀口苦,加黄芩、茵陈;肝气郁结日久,加木瓜、乌梅。脾胃虚弱n n主证 病程多长,症见腹痛腹泻,时发时止,粪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兼有胸闷纳呆,面色萎黄,倦怠乏力。n n舌淡苔白,脉濡缓。n n 治则 益气,健脾,和胃。n n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n n党参、山药、薏苡仁、茯苓各15g,白术、
13、白扁豆、陈皮各10g,谷芽12g,砂仁6g。n n临证加减 n n气虚明显者,去党参,加人参;n n泻下不止,加罂粟壳、赤石脂、禹余粮;n n久泻中气下陷,泻后感腹中空虚下坠者,加柴胡、升麻,或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n n偏虚寒者,可服附子理中汤;n n大便泻下不止者,可用泻痢固肠丸加减。脾肾阳虚 n n 主证 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畏寒,面色胱白,神疲体倦,腰酸,四肢不温。n n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n n 治则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n n 方药 四神丸加味:附子(先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白术各10g,赤石脂、禹余粮各30g,五味子6g。n n 临证加减 n n久泻中气下陷者,加黄芪
14、、升麻;n n腰酸、四肢不温者,加巴戟天、仙茅、肉桂n n若病情较重,脉沉迟弱者,可加人参、茯苓以配合附子温肾补脾;n n病情较缓者,可服中成药四神丸,每次1丸(9g),每日2次。(三)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1)体针 取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足三里。n n肾虚者配命门、关元。用补法,可艾灸。每日1次。(2)耳针 取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n n久病体弱者,可隔日1次。2单方验方 (1)五倍子,吴茱萸,肉桂各6克,用醋调如水糊状,摊在纱布上,盖于脐上,如泻止,即可除去,时间不可太长。适于一般久泻之病人。(2)验方:粉葛根3g,炒山药、云茯苓、石榴
15、皮、香谷芽、赤石脂(先煎)各 12g,米炒荷蒂3枚,补中益气丸9g,水煎服,治疗脾肾虚久泻。3中成药 n n脾胃虚弱,可服用人参健脾丸;n n脾胃虚弱而偏寒,用附子理中丸、理中丸;n n湿热下注,服用连蒲双清片;n n久泻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丸;n n脾肾阳虚者,用四神丸;n n久泻不止者,可服用泻痢固肠丸等。n n补脾益肠丸;n n以上诸药,每次口服69g,每日23次,白开水,或用蒲公英1520g,煎水送服。4灌肠疗法n n 蒲公英30g,黄柏、苦参各15g,赤芍、白及、乳香、没药各12g,煎100200mi,保留灌肠,每日12次,15日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八、调护n n溃疡性结肠炎多呈
16、慢性迁延过程,轻型及长期缓解者预后良好;反复急性发作者,暴发型、有并发症或年龄在60岁以上者,预后较差。n n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能否痊愈或长期缓解,除了积极的中、西药物治疗外,还需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n n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少量多餐,补充维生素。n n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病例,饮食应无渣半流质,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蔬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辛辣之物。n n注意饮食卫生,勿食生冷不洁之物,预防肠道传染病。n n适当休息,注意做到劳逸结合;特别是处于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的病人,一定要卧床静养,积极配合治疗。n n病人往往神经过敏、情绪紧张,因此宜
17、向病人解释病情,以减少其顾虑。必要时,可予以镇静安定药进行治疗。n n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n n配合理疗、气功、太极拳等多种疗法。九、名老中医经验1、施今墨温脾固肠法n n附子、白术、赤石脂、禹余粮、薏苡仁、茯苓、木香,海参一条,天生磺5g,研细末分吞。2、蒲辅周(中国中医研究院)n n党参9g、白术9g、炮姜3g、n n炙甘草6g、吴萸肉4.5g、n n木香1.5g、泽泻6g、小麦9g、n n大枣三枚,每日1剂。3、李继昌温中健脾利湿法n n肉桂9g、白术15g、炮姜12g、茯苓15g、泽泻9g、甘草6g、吴萸肉6g。4、张伯臾活血祛瘀法 小茴香3g、桂枝6g、赤白芍各9g、当归15g、川芎6g、木香4.5g、红花6g、桃仁9g、失笑散12g,每日1剂。(5)李斯炽 湖北中医学院白头翁、秦皮、黄芩各9g,银花炭、枳实、厚朴、槟榔、当归各9g,黄连、木香各6g,白芍12g、甘草 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