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教案+反思+说课稿+课时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导学案+教案+反思+说课稿+课时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 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 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二、说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2、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4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说教学重、难点1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词义理解,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重点)2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 .话激趣,营造气氛。2 .握方法,主动学习。3 .味想象,欣赏意境。五、说教学过程(三)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1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2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 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3、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 利用注释学习古诗。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3 .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 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 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 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象看到了什么? (儿童捉蟋蟀)4 .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 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
4、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 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5 .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 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 简介作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 之情。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 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滤,可我孤
5、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 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四)挖掘文本,诵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古诗(齐背,分组比赛背,)注意字音。这也是落实课标的第二学段的古诗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 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 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 有傲霜凌寒的气概。二、说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6、。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4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三、教学重、难点1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 领悟、感受全文。(重点)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 .谈话激趣,营造气氛。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有关
7、秋天的古诗,不仅达 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2 .掌握方法,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弓I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 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 “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 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 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8、后主动学习。3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 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 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 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说教学过程(-)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 .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2 .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3 .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 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
9、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4 .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 读流利。(-)研读诗句,领悟诗意L指名朗读古诗。5 .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6 .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 加以引导:(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 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比划比划。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
10、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 点都不怕冷。(想象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说理领悟深秋美好: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 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
11、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3)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7 .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1 .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 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 的笔下。2 .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2
1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3 .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 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 7,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4 .交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苏轼想用这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 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
13、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四)指导诵读诗句1 .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 吟诵这首诗2 .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 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 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3 .多元吟诵: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 吧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五)
14、情境迁移,感悟深秋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 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 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 /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3 .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
15、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4 .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古诗三首导学案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丰 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课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
16、理解诗题, 认识诗人(用 时:3分钟)1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 的古诗。2 .揭示本课学习目标。3 .板书诗题一一山行。4 .请学生读诗题,猜想诗 题的意思。5 .补充杜牧的资料,引导 学生认识诗人。1 .背诵古诗,同桌赛读。2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3 .齐读诗题。4 .说一说诗题的意思。5 .交流对诗人的了解。教)币可以介绍山行 的相关资料,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如“这 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 写的七言绝句,最为 后人传颂”。1 .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2 .组织学生赛读古诗,检 查字音朗读是否正确。教 师相机指导。3 .组织学生交流生字学习 情况。1 .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
17、 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2 .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 得正确、流利。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 住“径”和“斜”的。1.重点理解“石径、 斜、坐、红于、霜叶、 白云生处”这些字词 的意思。二、学习山行,感受诗情(用时:15分钟)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讲解、点拨诗意。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6.指导朗读。4.结合书下注释、看插图来理解古诗,说一说读懂了哪一句诗,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5.看图,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2.理解古诗意思时, 不要求学生逐字逐词 翻译,要注意通过诗 句来想象当时的画
18、面,说一说自己看到 的景物。述出来。6.想象诗中美景,练习有 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山 中景色迷人,以及诗人对 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三、自主学习, 朗读感悟(用 时:12分钟)1 .学生在交流对诗句 的理解时,可借助图 片,在学生对事物感 知的基础上,通过朗 读理解诗句的意思。2 .指导朗读时可通过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师生交换读、指名读、 齐读等不同方式,引 导学生读出古诗的 韵律美。通过多种形 式的读,激发学生朗 读古诗的兴趣。1 .板书诗题一一赠刘景 文,学习“赠”“刘.简介诗人资料。2 .组织学生自读,按要求 自学生字。3 .检查朗读,指导读好停 顿。重点指导“残”是平 舌音,“犹”
19、读二声,“橙” 是翘舌音。4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景 物,相机指导理解“荷尽” “擎雨盖” “菊残”“傲 霜枝”。1 .齐读诗题,口头给“赠” 组词。认读“刘” .2 .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 关于苏轼的资料或诗词。3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 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4 .开火车读准生字,读通 诗句,注意停顿。5 .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诗 中写到的景物,并圈画出 来。结合课件图片,理解 1句语。6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感 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 美及丰收美。7 .配乐指导朗读。6 .欣赏图片,说说看到这 样的景象后的感受。说说 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 色。7 . 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 感情地诵读。四、巩固认
20、字, 指导书写(用 时:10分钟)1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 字:寒、径、斜、霜、赠、 刘、盖、菊、残、君、橙。2 .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3 .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重点指导“寒、斜、赠、 残、橙”。4 .监督学生练写。5 .书写评议。1 .认读生字。2 .观察生字,说一说这些 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 的地方。提出自己认为哪 些字比较难写。3 .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 师进行书空。4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把字写得正确、美观。5 .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 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 出恰当的建议。1 .认读生字时,要强 调“霜、橙”是翘舌 音,“赠、残”是平舌 音。2 .对于“寒、残、橙” 这些生字,教
21、师强调 易错笔画,指导学生 把字写得正确、美观。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古诗, 揭示诗题(用 时:5分钟)1 .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 回忆描写秋天的诗句。2 .板书诗题一一夜书所 见,质疑诗题。3 .交流资料及写作背景。1 .欣赏图片,谈感受。背 诵描写秋天的诗句。2 .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 习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 理解。3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 简要介绍作者及这首诗 的写作背景。其他同学认 真倾听,相互补充。学生在背诵描写秋天 的诗句时,教师适时 拓展,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相关诗句中蕴含 着的“悲秋”之情, 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一 般用“秋”这一悲凉 环境做思乡的衬托。二、
22、多种形式, 朗读古诗(用 时:6分钟)2 .指导学生自由朗读。3 .指名读。三、细读感悟, 领悟诗情(用 时:12分钟)1.可引导学生恰当评 价,在评价中把握读 诗的要领。从而能够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出节奏。1 .在小组交流活动 中,教师要倾听小组 同学的发言,了解学 情。2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 关键词句来交流自己 的感受。3 .适时进行朗读指 导。在学生交流自己 的感受时,请学生带 着这样的感受去读。1.教师范读。1 .出示自学提纲,指导自 学。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古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2 .小组交流。3 .感悟第一、二句。4 .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情 感。5 .出示第三
23、、四句,思考: 哪些是作者想到的?为什 么会想到这些?指导学生 小组讨论,再汇报。6 .指导朗读。L认真倾听教师范读。2 .给古诗划分节奏,自由 朗读古诗。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 .默读古诗,自己借助插 图和注释思考教师提出 的问题。2 .小组交流画面内容,说 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 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3 .自由朗读第一、二句 诗,小组推荐一人描述画 面。4 .把自己想象成离乡背 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 生怎样的情感?5 .自由读第三、四句,理 解诗句。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在全班汇报。6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 句,读出自己的真情实 感。四、
24、背诵古诗, 对比阅读(用 时:7分钟)五、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用 时:10分钟)1 .引导学生有对比阅 读的意识,发现共同 点。2 .体会情感时,引导 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 进行感悟,如山行 中表达了作者喜爱枫 林、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赠刘景文中表 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 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 佩之情;夜书所见 中表达了诗人思念家 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中要了解学生掌 握生字的实际情况, 针对难写、易错的字,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交 流,教师做重点提示, 强调“送”的笔顺, 强调“挑”中的“兆” 的笔顺。1 .整体回顾山行赠刘 景文夜书所见。2 .对比一下三首古诗,说 一说:这三首古诗写的是 哪个季
25、节?从哪里看出来 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3 .背诵积累。1 .出示多音字:挑。指导 识字,交流识字方法。2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 字:送、挑。3 .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 习书写。4 .投影展示,师生评议。1 .齐读三首古诗。2 .通过理解感悟,能够明 确这三首古诗都是写秋 天的,从“寒山” “霜 叶”“菊残” “橙黄橘绿” “萧萧梧叶”“秋风”可 以看出来。说一说自己体 会到的诗人的情感各有 什么不同。3 .独立进行背诵。同桌互 相检查。1 .交流自己怎样识记生 字,读好多音字“挑”, 练习扩词、造句。2 .认读生字,观察范字。3 .交流写字方法。练习书 写生字。4 .同学之间进行恰当评
26、 价,取长补短。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借助注释理解“寒山、萧萧”等 词语。【语文要素】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 .迁移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 感。(重难点)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27、:连绵的群山图、满山火红的枫叶图)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深秋的一 天,杜牧乘着马车,顺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千古名 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秋天山林的美景。(板书课题)1 .释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的意思。2 .简介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江南春泊秦 淮赤壁等。二、自学交流,感知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 .边读边思考: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3 .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重点提示:“径”,后鼻音,读 “j ing)(2)
28、指名讲述诗句的大意,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三、理解朗读,领悟美(一)引导学习第一、二句。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出示句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2 .指名读,结合看到的景色,理解“寒山”“石径” “斜” “生”的意思。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石头小路。斜:曲折。生:产生,生出。3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练习串讲句意。师归纳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在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 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板书:远景)(二)学生自学第三、四句。出示句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 .理解“坐” “爱” “霜叶”“红于”。坐:因为。爱:喜欢。霜叶:被秋霜打
29、过的枫叶。红于:比还红。2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诗人眼前是什么景象?(深秋时节的枫林晚景)枫叶比什 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3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师归纳诗意: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 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儿还要红。(板书:近景)4 .结合插图,谁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四、总结拓展学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觉得诗里的景色美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把这美丽的景色 画下来,拿给爸爸妈妈欣赏。第2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
30、致理解诗句的意思。(重难点)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两首秋景诗。(板书课题)这两首古诗中,一首是苏轼写给 好友刘景文的,另一首是叶绍翁在秋夜中的所见所闻。两位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按照223的停顿法读出诗歌的音韵、节奏。3 .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 .教师重点指导生字书写。(“赠、橙、挑”为左窄右宽的结构;“残”为左右等宽结构; 重点指导“橙”的写法)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1 .教师范读古诗赠刘景文。请读得好的学生领读,男女生合作读。2 .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31、请用笔在诗中圈出来。(板书:荷、菊、橙、橘)3 .课件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1)“擎雨盖”是什么?(学生交流“雨盖”,在这儿指雨伞,“擎雨盖”就是举起的雨伞。) (出示荷叶图)(2)师:到了盛夏时节,荷花怒放,荷塘里有满塘的荷叶。(出示一池的夏日荷叶图)但 是到了深秋时节,荷塘里的荷叶已经怎么样了?(荷叶枯萎了,荷花凋谢了)师:这就叫“尽” (板书:尽),全班齐读这句诗。(3)师:深秋时节(出示图)你又看到了什么?(菊花枯萎了。)是啊,菊花也凋谢了, 残败了。(板书:残)但枝干呢?(依旧傲然挺立在风霜中)它害怕这风霜吗?(不怕)难怪 诗人说一一生读:菊残犹有傲霜枝。4 .课件
32、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师:深秋时节,荷叶枯萎了,菊花也凋谢了,这样的景色真不值得我们欣赏,可是苏轼却 对刘景文说这是“一年好景”,这是为什么呢?(最是橙黄橘绿时)(1)深秋时节,除了橙子和橘子熟了,还有什么果子熟了呢?(出示丰收图片)(2)看着这硕果累累的景象,看着这成熟丰收的场面,你们知道为什么苏轼说“一年好 景” 了吗?(因为深秋时节,虽然荷叶枯萎了,菊花凋谢了,却能获得丰收的喜悦,所以作者 说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象。)(3)指导全班学生一边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象,一边读这两句诗,有感情地读。四、小组合作,品析诗句师:我们刚刚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呢?(学生交流
33、,教师总结) 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夜书所见。1 .自学要求:(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出七言绝句的音韵和节奏。(2)理解诗意,借助课后注释简单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3)体会意境,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 .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归纳总结。3 .师生共同品析诗句。(1)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梧叶秋风)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呢?(萧萧秋风带来阵阵寒意,这样的夜晚让远离亲人和家乡的 诗人倍感孤独,十分怀念自己的儿时生活。)师:诗人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描写,让我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 思念,正当诗人黯然心伤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34、?想到了什么呢?(2)课件出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挑促织”指的是什么?(儿童逗蟋蟀。)诗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可能会想起哪些童年趣事呢?(学生自由发言)师:深夜,秋风 送来阵阵寒意,诗人看到灯火,猜想有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逗引蟋蟀。诗人此时的心情又是怎 样的呢?(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童 年的趣事,但想到当下自己的处境,孤单的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朋好友。)(3)配乐吟诵诗歌。五、拓展延伸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 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
35、强多么迷人 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 精彩的一首。1 .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 .简介作者:(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 有数,有的放矢。(三)指导学法。1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 .出示学习指导: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异义字。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四)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36、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会读 我知道 我不明白(五)感知诗意,体会诗境1.诗人杜牧仅用了 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 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 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师: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让我们知道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了生活中仍有许多 美好的事物,而夜书所见一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挑促织的夜景图,让我们感受到诗人 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两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
37、妈妈听。教学板书4古诗三首山行S: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林、霜叶)山林之美/独得之乐阚景文嚣之美梧叶夜书所见秋风.挑促织梧叶夜书所见秋风.挑促织差尸客情)思乡之情 一灯明.教学反思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小组合作读背诗文等教学 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课堂效 率。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 .默写古诗山行。2 .根据诗意写诗句。(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
38、还要红艳。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第三课时1 .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 (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
39、舒展的样子。(3)菊残:菊花凋谢。(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1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 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 的时节啊。第三课时. (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她蜗儿。(4)篱落:篱笆。1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
40、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 出示插图)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 思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
41、的美景?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 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理解重点字的含义爱:舍不得坐:因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 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六)指导朗读古诗。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
42、画意)(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七)小结延伸:1 .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2 .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其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 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夜书所见说课稿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 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二、说教学目标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Q2 .引导学生理解诗
43、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4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三、说教学重难点1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重点)2,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难点)四、说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接近文本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Q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学古诗的热情.(-)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1 ,出示诗题,1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2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3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注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这是渗透课标第二 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 的机会。4 .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